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华娱1981:从西游记开始 > 第七百七十一章 人总有怕的时候

还是那个老旧的小区,顾北当初第一次跟陈恺歌来郭保昌家里的时候,老爷子就住这地方,这么多年过去了,郭保昌一点儿想要挪窝的意思都没有。

当初《大宅门》的片酬,顾北可没少给,除了正常的导演费用以外,在买了播放权之后,顾北又给封了一个大大的红包。

郭保昌不缺钱,可就是没有改善生活条件的想法。

“来了,来了!”

屋里传来郭保昌的声音,打开门,顾北就见郭保昌一手拿着锅铲,腰间还系着围裙。

卧槽!

顾北直接被惊着了!

谁这么大能耐啊?

居然能让大宅门的少爷下厨?

“谁啊!?”

刘格格也走了过来,手上还这么头蒜,正包着呢!

顾北见状笑了:“哟!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您二位今个这是打算吃面啊?”

郭保昌也笑了,将顾北迎了进去:“今个中午想吃打卤面,赶巧了,算你有口福!”

进了屋,陈设也没多大变化,就是博古架上的东西多了点儿。

“嚯!”

顾北惊呼一声,快步走到架子前,伸手就把上面的一个小香炉给拿了下来,仔细的端详着。

郭保昌见状,面露得色:“怎么样,这东西有一眼吗?”

“有,太有了,正经的宣德炉,错不了。”

好东西啊!

顾北这些年虽然也收了不少好玩意儿,但是宣德炉却不多见,以前这东西在京城很寻常,但是经历过战乱,后来又是几波运动,愣是给毁的快绝迹了。

现在市面上倒是也能见到,可大多都是清仿的,要么就是制作工艺不行,引不起顾北的兴趣,没想到郭保昌家里还存着这么一个好物件。

“这是您家传的?”

“想什么呢,家里以前这东西不少,可到现在,能留下来的没几件了,就是有,也到不了我的手里!”

顾北闻言一愣,随即便明白了什么意思。

郭保昌毕竟只是乐家的养子,而且,还姓了郭,都没上乐家的族谱,家传的好东西,哪能落到他这个外人的手里。

以前他养母手上不少好东西,但是随着娘俩决裂,再加上郭保昌的养母年老之后,只能靠着变卖家产过活,最后传到他手上的东西,恐怕也就是些不值钱的东西了。

“好东西,您可得收好了,这玩意儿能传家!”

“传家?传给谁啊?”

听到郭保昌这么说,顾北也意识到自己是说错话了。

郭保昌前后经历了三段婚姻,除了第一任妻子给他生了一个儿子之外,就再也没有别的孩子了。

可就是那唯一的孩子,也在出生之后就被前妻给带去了国外,这么多年,郭保昌都没见过几次,儿子对他这个老父亲的感情也非常淡,俩人平时几乎没什么交流。

但是,天底下又哪有不爱孩子的父亲呢,只是郭保昌不善于表达,再加上这么多年见不着面,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和儿子联络感情。

顾北赶紧岔开了话题:“郭导,有什么活,我能帮忙的。”

“打住!你那手艺,谁不知道,让你进厨房,我能反胃一个月。”

且!

这老头儿,有这么打击人的嘛!

郭保昌和刘格格干活非常利索,没一会儿就摆了一桌子,面条放在大盆里过水,一大碗炸酱,再加上各种菜码。

不愧是宅门少爷,吃的就是讲究。

“吃着!”

郭保昌说着,给自己倒酒,可刚倒了半杯,酒瓶子就被刘格格给抢了过去。

“又忘了??”

什么意思?

顾北看着纳闷,他知道郭保昌好酒,毕竟一个14岁就能干掉一瓶茅台的人,让他离开酒那简直比杀了他还难受。

“今个家里来客了,就一杯!”

刘格格却不搭理他,直接拎着酒瓶子给锁进了柜子里。

“每天一两,多了没有!再说了,顾总又不喝,不用你陪着。”

郭保昌闻言,讪讪的笑着,看向了顾北:“瞧见没有,结婚干嘛啊,多个人管着,知道我现在过的是什么日子吗?白酒,每天就一两,抽烟也只能抽五根。”

说着还从上衣口袋里摸出了烟盒,里面还剩下三根烟,是他这一天的量了。

“唉……”

郭保昌叹着气,觉得嘴里没滋没味儿的。

顾北见状笑了:“您可别不知足了,刘老师这是心疼您,怕您的身体出问题,您还不直达好歹了!!”

“知,知,不但得知道,还得知足。”

郭保昌说着,一仰头把那一两酒给干掉了,咂摸咂摸嘴,连馋虫都没勾起来。

“吃饭!”

一大海碗面条,好在刘格格在吃上面没有限制郭保昌,不然的话,还真的是活着没滋味儿了。

郭保昌爱吃面,之前曾跟顾北说过,他当时在干校受管制劳动,平时吃得不好,有一次食堂做面条,他一个人吃了半桶。

提起这件事,郭保昌还会笑着调侃自己:每回吃面条,我都觉得过生日了。

其实,他连自己到底是哪天生的都不知道。

因为是被买来的,养母就拿他被买来的日子当做生日了。

后来虽然见过生母,但是生母早就把他的生日给忘记了,所以,他特别直白的表示:我非常讨厌她,特别讨厌。

“郭导,剧本的事!”

顾北开门见山,呼噜呼噜一碗面条就下去了。

郭保昌抬眼看向了顾北:“催得可真够紧的,待会儿,吃完了再说!”

顾北没再说什么,吃完饭,郭保昌就把顾北给带到了书房。

“赶紧给我来一根儿!”

呃?

“您不是……”

“我那是一天的定量,抽一根少一根了。”

说着接过了顾北的烟,点上一棵,虽然不是他最喜欢的骆驼牌,但聊胜于无,现在只要是能冒烟的,他都能嘬上两口。

“以前我最烦家里来人串门,现在我是每天巴盼着来个人,最好是抽烟的人,憋的太难受了。”

说完,打开了书桌的抽屉,从里面拿出来好几摞稿纸。

“都在这儿了,其实早就准备好了,可我就是不知道该不该交上去。”

顾北闻言好奇,拿过剧本直接翻到了最后。

呃?

故事的最后,还是白景琦的遗嘱,只不过和第一部最后留遗言给子孙后代,誓死不当亡国奴不同的是,这一份遗嘱,是一位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子孙的谆谆教诲。

“我,白景琦,生于光绪六年,今年86了。一只烤鸭是吃不动了,酒还能喝半坛子。神龟虽寿,犹有竟时,为昭示子孙后代,立此遗嘱:

景琦一生,无愧于祖先,无愧于家人。自日寇侵华以来,屡遭迫害,身陷囹圄,保住了秘方。为抗日尽了微薄之力,惟气节二字,不曾丝毫动摇。

光复之日,又遭诬陷,九死一生,虽百折而不屈。回首来路,刀光剑影,血迹斑斑,幸得解放,迎来盛世。

景琦未敢稍稍怠慢,举合营之首,献秘方于先,赴总.理之茶话会,参政.协之学习班,亦步亦趋,不甘落同仁之后。

无奈子孙不孝,为夺财产,父子相争,夫妻反目,兄弟结仇,姊妹相残,景琦已无回天之力,更不忍见后代子孙专以争夺财产为能事,不思进取。

自今日起,全部国宝珍玩尽献与故宫博物院。自今日起,放弃全部股息,以期子孙自食其力,报效国家。我死以后,如有子孙念及先祖之苦心,烧一陌纸钱,焚一柱清香。就说你已自立,你已成才,景琦死亦瞑目。”

前后两部,结尾都是以白景琦的遗嘱作为终结,两个遗嘱的内容却大不相同,第一部的遗嘱大义凛然,第二部的遗嘱感慨万千。

第一部演绎出白家的兴衰历程,第二部演绎出大宅门内的人心百态,这是白景琦的一生,也是近代百年历史的最真实写照。

通过这份遗嘱,能看得出白七爷已经不是当年那个面对着日寇的威逼利诱,毫不妥协的铮铮铁骨,顶天立地的大男人了,看到家中的种种不幸,深刻意识到这样的封建家庭必被历史和社会所淘汰。

所以,他立下遗嘱,将股息全部放弃,将财产捐献给国家,并叮嘱后代,自立成材之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这个时候的白七爷,只是一个满腹辛酸的老人,对子孙后代割舍不下的长辈。

“您就打算写到这儿了?”

顾北将剧本放下,看向了郭保昌。

郭保昌迟疑半晌,最终还是艰难的点了点头:“我也有一怕啊!!”

怕什么?

顾北能猜到,如果按照郭保昌的意愿,剧中以他为原型的李天意,应该是大宅门故事第三部分的男主角。

但是那段历史,是谁都不愿意提及,并且极力回避的。

一旦写了,拍了,到时候,整个《大宅门》的故事都将会变成禁忌。

这就是郭保昌的怕!!

《大宅门》是他半生的心血,他不能因为追求完美,就毁了这部作品。

“写到这里就足够了,七爷的故事到此结束,至于我的……我没本事,也没那个脸面跟我的养父相比,我那点儿故事拿出来,除了博取同情之外,也没什么用。”

顾北听着,随即点点头:“打算什么时候开机?”

郭保昌一愣:“不再看看剧本了?”

顾北笑道:“对您,不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