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华娱1981:从西游记开始 > 第二百八十四章 细节决定成败

顾北知道,倘若黄一贺当真被台里启用,再度担任春节晚会的总导演,他这边怕是也很难得清静了。

毫不自夸的说,现如今在央视,还真没有人能把春节晚会,玩得像顾北这么明白。

不过好在有阮若霖在前面帮着挡驾,老太太即便一向以大局为重,可如今毕竟是电视剧制作中心的主任,遇到事,还是要以自家为主。

中心想要拿到更大的自主权,今年必须出成绩,而且还必须是一份足够优秀的成绩。

而眼下,中心的重中之重,就是这部《知否》,其他的,都得靠边站。

今年台里刚拿到的财政拨款,中心这边只分到了500万,放在前几年,绝对阔佬,可现在都89年了,物价跟前几年完全不是一回事儿,而且,去外面取景,也不像以前那样想用就用,一切都得钱开道。

为了《知否》这部戏,阮若霖特意在中心的财务开了一个独立账户,将300万的投资都存了进去。

总之一句话,顾北想要的左右支持,中心这边都极力满足,他要做的就是拍好这部戏。

至于春节晚会,刚过完年,一切还早着呢,现在不考虑那个。

正月初五,剧组重新集中,各技术部门按部就班的继续他们的工作,演员的培训工作,也早早的安排妥当,演员们一到,小葵花妈妈课堂便开始了。

按照顾北的要求,剧中的主要演员都要参加,培训的内容主要就是古时候的礼仪。

都说细节决定成败,顾北也是竭尽所能,让这部戏的每一个细节,都力争完美。

既然知道有好些人都在盯着他,等着他犯错,他自然不能给那些人留下任何攻讦他的机会。

“关于故事中人物的称谓,对妻妾的叫法是大娘子和小娘、称皇帝为官家、先生为学究、男孩统称为哥儿、女孩统称为姐儿、一家之主称为主君,这些在历史上都是存在过,并且容易被现在的老百姓接受的。”

演员们第一次上课,顾北也跑过来旁听,关于称谓的问题,其实剧本里并不算严谨,因为几种不同的称谓,并不是出现在同一时期。

但是,正如老师说的那样,顾北揉了一个大杂烩,只是方便观众接受。

不然的话,唐朝的时候,儿子管爹叫“哥哥”,真要是在电视剧里喊出来,观众还不得跳着脚的骂大逆不道啊!

简单的介绍了一下称谓的问题,紧接着老师便开始说故事里面,人们见面时所行的礼。

剧本上只是简单的一句作揖行礼,但是该如何行这个礼,就得靠老师来教了。

“剧本上提到的行礼,按照时代来区别的话,我理解的,最常用到的礼仪就是揖礼,行揖礼时,左右手四指并拢,男人左掌抚托右掌背,交叉或平叠,女人右掌抚托左掌背,交叉或平叠,掌心朝内,左右拇指相扣,两手合抱,拱手为礼。”

老师一边说,一边做着示范,对着面前一帮年龄各异的学生们,行了一个揖礼。

“来,大家试着做一下!”

所有人闻言纷纷起身,没有谁觉得不耐烦,更没有人觉得这些都是没用的东西。

演员这个行当,不是从影视学校毕业,或者拍一两部戏就算出师了,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掌握的专业技能越多,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也会更好。

“另外还有女子行的万福礼,双腿微屈,俯首,两手互握在腰侧叫万福礼。右手放在左手上两手握拳,位于腹部正中央。右脚向后撤一小步,两膝微曲,颔首低眉,微微伏身。”

老师同样边解说,边行了一个标准的万福礼。

虽然一个老先生行女子的礼,看着自带喜感,可这会儿没有人笑得出来,尤其是女演员们,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生怕漏掉了某个细节。

“古代女子在见面和告别的时候,都可以行万福礼,落落大方,谦卑和顺,神情要和动作一致,因为古代女子都比较害羞,所以要颔首,动作要慢且稳。”

随后,老师还把陈虹和孙晨曦给叫到了前面,让两个人做示范。

“陈虹,你演的是故事里的盛明兰,孙晨曦,你演的是齐衡齐小公爷,现在比如说,你们在花园相见,一个行揖礼,一个行万福礼,做一下。”

顾北坐在后面瞧着,他还是第一次见孙晨曦,前世也是偶然刷短视频的时候,看过他演的电影《俏罗成》。

演过这个角色的演员很多,大多数都是奶油小生,唯独孙晨曦,当真演出了活生生的鲜衣怒马少年郎。

现在见着真人,确实漂亮的不像话,此刻屋子里好些女演员都被他给比下去了。

可千万别以为人家就是靠脸吃饭的,视频里那连手回马枪,饶是顾北也学过几手,可跟人家比,远远不够看。

只是……

可惜了,90年代随着很多国营电影厂倒闭,孙晨曦也选择了息影,那个时候,他不过才三十多岁,正处在一个演员的黄金期。

两人互相行了个礼,各自还带上了人物的情绪,顾北看着也是连连点头,看得出来,这段时间没闲着,都在研究剧本和人物呢。

“问小公爷安!”

“刘妹妹妆安!”

老师也满意的点了点头:“好,下去吧!”

两人刚下去,周利敬突然举手站了起来:“老师,刚刚孙晨曦问的那句‘妆安’,历史上真的存在吗?我这段时间查了不少资料,可是没找到任何关于‘妆安’这句问候的记载,倒是有记载问候的时候,说‘万福’的,是不是……改一下啊?”

周利敬说着,还朝后面看了一眼,他这一看不严谨,把满屋子人的目光都带过来了。

演员当中有人知道顾北是《知否》的编剧,有的人并不知道。

就你事多!

顾北心里吐槽了一下。

虽然知道周利敬上学的时候就是个较真的人,也确实需要深究细节,但只是一句简单的问候而已,用不着掰扯吧。

全国各地的方言还不一样呢,同样一个意思,能说出百样话。

京城人骂王八蛋,东北人骂小瘪犊子,也是不一样。

坐在前面的老师也是笑着没说话,似乎也在等着顾北的解释。

顾北见躲不过去,只好站了起来,心里mmp,决定今天中午绝不请周利敬吃饭,脸上却保持着云淡风轻。

他是编剧,要是连他都解释不出来,哪能行?

“这个词确实是我编出来的!”

承认了?

开课之前,顾北作为导演还曾跟大家说过,要注重细节,怎么到他这里就可以任意胡编了?

屋里响起一阵议论声。

顾北摆了摆手,接着说道:“古时候是否当真有这个词且先不论,单从这个词语本身出发来理解,不难发现,妆安一词用作女子见面打招呼时的用语,其实还是非常贴切的,首先说妆,古代女子经常需要上妆,故常用红妆一词代指女子,至于安就更好解释了,和大家经常听到的比较熟悉的万福金安的意思差不多。”

“刚刚周利敬也提到了,古时候人们见面会互道万福,但是,这个词我觉得差了点儿意思,而妆安不仅在意思上,更贴合女子见面时的礼节性问候,而且念起来也十分好听,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听到顾北这么说,众人还真的细细品味起来。

妆安对万福。

字面意思差不多,但确实要好听的多了。

老师也是连连点头:“顾导演说的没错,咱们中国作为一个古韵绵长的东方古国,传统的女性之美,最突出的品质就是温柔婉约。古时女子自出生伊始便习礼仪,受教化,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皆成风范,见面时盈盈下拜的身姿,再配上一个朗朗动听、意境高雅的祝词,就是一幅动态的唯美画卷,将中华礼仪之邦的风范展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我在看剧本的时候,也觉得这一个‘妆安’,用得确实精妙。”

呵呵!

这都能给圆回来。

所谓“圆”的最高境界就是,当事人不用说什么,自然有旁人站出来帮着自圆其说。

听听人家老师说得多好。

这个小插曲解释,老师继续给大家讲古时候的礼仪,习俗。

《知否》开篇就是华兰定亲,后面还有盛长柏娶亲,三朵兰出嫁,所以对于古时候的婚嫁习俗,必不可少也是需要仔细研究的。

“古时候,男人可以三妻四妾,而女子则没有自主选择婚姻的权利,出嫁的时候,还得准备丰厚的嫁妆,否则会被夫家瞧不起,以后的日子也不好过,所谓‘十里红妆’便是最好的答案。”

“剧本里对于婚嫁习俗的描述还是非常到位的,看得出来,编剧本身便有很深的研究功底,现在的影视剧里,只要是结婚,男女都是一身大红,这其实并不正确,女子着红妆是从明末开始才变换的习俗,再早的话,应当是红男绿女。”

“我看到剧本里,关于明兰、墨兰,甚至明兰的丫鬟丹橘出嫁的时候,都是穿着绿色的嫁衣,因为这个故事的背景贴近宋代,这么着装才是正确的。”

“另外,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剧本里除了提到绿嫁衣,还提到了女子出嫁的时候,手里都拿着一把扇子挡着自己的脸。”

众人听着,纷纷点头。

老师继续讲道:“这一点并不是随意而来,跟红男绿女一样,女子出嫁时,拿扇子遮住脸也是一种婚嫁习俗,叫做却扇。”

却扇?

又学到了。

“这不光是婚嫁习俗,细想的话,还非常浪漫,男子需要做多首却扇诗来取悦自己的新娘,直到打动了新娘,新娘子才会将手里的扇子拿下来露出自己的脸,是不是有点像现在的求婚呢?古人是不是也非常浪漫,不像大家想的那么古板?”

牛掰,牛掰!

顾北说细节决定成败,也只是挂在嘴上,真要做到这一点,当真离不开这些拥有丰富知识的老师。

当真,受教了!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