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华娱1981:从西游记开始 > 第二百三十三章 差距啊

华娱1981:从西游记开始 第二百三十三章 差距啊

作者:慎思量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14:08:53 来源:平板电子书

那天的事情发生之后,转天,剧组便派人把马广儒送回了家。

看着有点儿像是推卸责任。

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任谁也不希望剧组有这么一个定时炸弹。

这次是喝醉了酒撒酒疯,万幸被顾北及时制止了。

否则的话……

王福林导演简直不敢想,要是没有顾北,那把刀真的被马广儒扎进自己的胸膛。

《红楼梦》肯定是没法拍了。

演员在剧组自杀,台里就算是再怎么重视,也得把剧组的工作叫停。

关键是,那是一条人命啊!

王福林也只能盼着,马广儒回家之后,有家人的陪伴,精神状态能逐渐稳定下来。

同时,王福林也给全组下了封口令,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谈起这件事。

顾北倒是没放在心上,手上被划了一刀,可毕竟救了一条命,也算值了。

他在剧组待了一个星期,黄一贺那边每天一个电话的催,也不得不起程回京。

等顾北回到京城,杨婕导演已经跟随文宣部的代表团去了小日子,参加那个电视艺术交流会,除了她之外,还有另外几位地方台的导演。

杨婕导演不在,《西游记》剧组的工作也不得不停了下来,顾北待了一天,就被洪敏生安排去了春节晚会筹备组,继续每天繁重的工作。

其实,在顾北看来,黄一贺导演对组织这种大型文艺汇演,经验已经非常丰富了,只要不作,不非得拧着做点儿技术条件根本达不到改变,他帮不帮忙,根本无关紧要。

忙活了一阵子,就在春节晚会最后一次带妆联排之前,杨婕导演回来了。

“杨导,这次出去,收获不小吧!”

顾北得知杨婕导演回来,立刻便找了过去。

他上辈子去过小日子,对那边的印象就是全民刻板,至于干净卫生,素质高什么的,那是一点儿都没瞧出来。

前世经常有媒体报道,小日子国民素质高,去国外看个球还带着垃圾袋,等比赛结束之后,满场捡垃圾。

可事实上,小日子国内都到处脏乱差,也就一些代表脸面的地方能干净点儿。

顾北几次跟着朋友去旅游,至少看到过百人次当街大小便的。

那玩意儿能叫素质高?

当然,杨婕导演出去不是考察卫生的,看她那一脸凝重的表现,显然这次过去,被小日子的电视制作水准、技术等等方面打击的不轻。

“差距啊!小顾,这次出去,我不得不承认,两边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呵呵!

这话可不像是杨婕导演能说出来的。

这老太太的脾气一贯是煮熟的鸭子——肉烂嘴不烂。

哪怕心里已经承认了,但嘴上绝对不服输。

“我的作品质量其实一点儿都不比他们差,真正的差距在意制作过程。”

接下来,听杨婕导演讲述了这次参观之旅,顾北才明白,老太太到底是咋被小日子给打击成这样的。

正如杨婕导演所说,国内的电视剧艺术质量并不差,她这次带去的《计收猪八戒》,看过之后,小日子方面也是赞叹不已。

不光是对艺术质量的赞赏,更为惊讶的是,小日子的同行们都没想到《西游记》这样的神话剧居然是由一位女导演拍摄。

一开始聊些情节处理的时候,杨婕还能游刃有余,但是,当问到技术细节问题的时候,杨婕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人家问镜头的各种角度变化,是由几台摄像机完成的?我当时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顾北听了,也能想象得到,杨婕导演当时的回答,会给小日子同行带来多大的震撼。

“我告诉他们只有一台,他们还以为我没有听懂他们的问题,又比比画画问几台摄像机同时拍摄?”

《西游记》里面各种镜头角度变化,确实很难让人相信是由一台摄像机完成的。

可事实就是如此,为了追求多角度,一场戏只能翻拍复去的拍上好几遍。

台里一直在追着催进度,可是以剧组现有的条件,进度怎么可能快得起来。

想要马儿跑,又不给马儿草。

想什么没事儿呢。

杨婕大概是想到了当时小日子同行得到答案时的模样,不由得笑了。

“我们只有一台摄像机,所有的镜头都是由一个摄像师完成的!”

随后那帮小日子同行集体懵逼脸,还怀疑的用手势高高低低的比划着各种角度:“这样?这样?一台机器,一个人?”

“是的,我们没有更多的摄像机,就只有一台摄像机,所有的镜头都是由一个摄像师,一个镜头拍下来的!”

对方明显不相信杨婕的话,觉得这老太太在吹牛掰。

不信就不信吧,事实就是如此,杨婕也懒得争辩。

随后,杨婕等人又参观了nhk电视台的录播设备,以及他们正在录制的电视剧工作过程。

小日子电视台的设备确实不简单,比起央视,实在是先进得太多了。

“一个录制间里,就有五六台摄像机,还有一台是可以通过遥控上下左右随意变换角度的,灯光也是由中控室遥控掌握的,还有移动轨,移动天幕……各种设备,样样俱全,小顾,你能想象吗?在他们的楼顶,我居然还看见航拍专用的几架直升机。”

单单是硬件这方面,杨老太就被打击的不轻,人家是要什么有什么,自家是要什么没什么,都是干同样一份工作,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随后杨婕还在拍摄现场观摩了电视剧的全套制作流程。

巨大的摄影棚里,同时搭起了好几场戏的内景。

一场戏事先排练好,各方面的问题说一说,再调整一下,然后试录一次,就正式拍了。

只需一两遍,这场戏就完成了。

然后演员直接进入另外一场戏的内景,进行下一场景的拍摄。

“我感觉他们好像并不是在表演,不对,应该说是,他们的工作跟艺术完全不挨边,更像是……”

杨婕一时间也想不出来合适的词。

“工业产品!”

顾北搭了一句。

杨婕闻言一拍大腿:“没错,就是工业产品,每一个步骤都是提前设计好的,然后甭管是台前,还是幕后,只要按照设计好的做好分内的事就行了。”

说着话,杨婕还摇了摇头:“我不太认可这种方式,但是,他们的工作效率确实非常快。”

看看人家,再想想自己。

小日子工业化流水线模式的电视剧制作过程,一天差不多就能拍一集,顺利的话,还能更多。

《西游记》从82年开机,一直到现在,三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刚刚制作完成了前十一集。

如果单纯比较工作效率的话,还真让人不免汗颜。

“当时老阮还问我,能不能跟人家学学,也拍得快些,我愿意这么拖拖拉拉的?如果有同样的工作条件,我比他们还快!”

咳咳!

顾北看着老太太情绪又变得激动,也不禁想笑。

杨婕见状,瞪了一眼:“咋了?你也觉得我不谦虚。”

显然,在小日子的时候,杨老太已经被阮老太这样批评过了。

杨婕似乎是想要证明什么:“咱们要是能有人家那样的设备,我肯定能把《西游记》拍得更好。”

这话顾北肯定相信,只可惜,等到国内也拥有了同样的硬件设备,甚至比小日子更好的时候,电视工作者的初心却不在了。

人们追求的不再是更高的艺术水平,而是,一种叫做流量的东西。

顾北前世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都懒得看电视,尤其是国产的电视剧,看着大屏幕上一张张娇艳如花的面瘫脸,实在是提不起一丝一毫的兴趣。

杨婕还在继续说着:“只是为了几个航拍镜头,人家居然有直升飞机,不是亲眼看到,我都不敢信,别说专门配上一架直升飞机,就算是谁能借给咱们一架,那场戏也不至于拿不下来了。”

顾北知道,杨婕说的是剧组在云南石林,拍摄《夺宝莲花洞》的那件事。

因为石林的环境非常特殊,杨婕当时想着拍一个俯角镜头,全方位的展现当地的地理环境。

可是,该用什么方法来拍这么大范围的俯角镜头呢?

于是,剧组就和驻昆明的空军联系,请求对方给以支持。

为了寻求帮助,剧组还特意组织了一次联欢晚会,换取一次在飞行练习时,摄影师带着机器上天的机会。

对方倒是很痛快的就答应了,承诺飞行练习的时候,带王翀秋到石林上空去拍摄。

得知这个消息,大家都很兴奋,能上天航拍,光是想想都觉得高级。

为此,剧组也作了充分的准备,拍摄现场,为了避免穿帮,所有人都要穿上小妖怪的服装,在开阔的地方候着,远远看见飞机过来,大家就跟着跑。

王翀秋也带着摄像助理,一早就去了机场做准备。

等到飞机过来的时候,一帮成年人就跟没见过世面的傻子似的,拼命跑啊,追啊,根本顾不上地上是烂泥还是石头,深一脚浅一脚的跑。

飞机飞得极快,“嗖”的一下子就过去了,大家还没有跑多远,就已经飞远了,没等喘口气,飞机又飞回来了,于是,大家赶紧接着跑。

就这样来来回回的跑了好几次,飞机终于飞走了。

所有人都是一身汗,直接累得瘫倒在地上,一动都不想动。

不过想到,他们的戏里终于有了第一个航拍镜头,大家伙还是很兴奋。

可是,等王翀秋等人从空军基地回来了,却带来了一个非常糟糕的消息,啥也没拍着。

原来等上了飞机之后才发现,那架飞机根本不具备拍摄条件。

王翀秋等人就想了个办法,用绳子把王翀秋捆在飞机舱门旁边,让他趴在飞机门口,探出身子去够着拍下面的画面。

飞机则一路侧着飞,不用亲身试验也能想象得到这有多危险,那是一个能够把王翀秋倒出去的角度。

飞机里面摄像助理抱住王翀秋的腰,这算是聊胜于无的保护措施。

同时,为了怕摄像机掉下去,也被吊绑在了飞机上。

天上的风大,气流也大,飞行过程当中,飞机一直在抖动,王翀秋要用全身的力气才能稳住摄像机,就这样一路拍过来,飞到了石林上空。

可偏偏这时,天突然变了,下起了蒙蒙细雨,飞机飞得太快,太高,根本拍不到想要的画面。

王翀秋一再要求飞机能飞低点,得到的答复是,不行,有规定,山里不能低飞。

所以,飞机在石林上空飞了好几遍,王翀秋不但没有看见下面奔跑的人,连大片石林的山都没看见。

一帮人不信邪,围着看回放,最终的结果就是,一个人影也没有找到。

事实证明,并非所有的工作都能靠艰苦奋斗来完成,《西游记》剧组这么穷,想要用上航拍镜头,只能是个空想。

这次去小日子,杨婕居然在nhk电视台的楼顶看到了专门用来航拍的直升机。

当时就想起了在石林的那次航拍经历。

真真是无限感慨。

如果《西游记》剧组能有小日子同行那样的条件,多少只能停留在脑子里的想法能变成现实,又能提高多少拍摄效率啊!

现实却是,《西游记》剧组只有一台摄像机,为了充分运用镜头语言来表达情景的交融,感情的变化,时空的氛围,演员的调度,剧情的节奏……

整个剧组可谓是挖空心思,什么办法都想到,也用到了!

当然,都是些土得掉渣的办法,可是在这个什么都没有的条件下,又能有什么别的办法呢?

“小顾,你说咱们什么时候,也能有人家那样的条件啊?”

说完这话,杨婕都觉得自己是在痴心妄想。

国家现在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发展经济方面,每年能拨给央视的钱都是有数的,这些钱首先要保证节目制作,想要更新设备,根本不可能。

顾北听着,突然觉得有些心酸,杨婕导演的要求不高,哪怕是增加一台摄像机,都能让老太太高兴半晌。

可即便是这么一点儿要求,都因为台里的条件,得不到满足。

后来条件好了,甚至超过了小日子同行,可那个时候的电视工作者早已经没有了一颗追求更高艺术质量的心。

“杨导,台里那台长焦摄像机,您……想不想要?”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