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华娱1981:从西游记开始 > 第一百六十章 扩大规模

华娱1981:从西游记开始 第一百六十章 扩大规模

作者:慎思量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14:08:5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台领导是个什么意见,顾北现在也觉得含糊。

虽然没明确表示要对《西游记》剧组下手,但是,冷处理也不太乐观。

谁知道是不是缓兵之计。

有一点可以确定,台长王峰作为央视的一把手,对杨婕导演的不满已经很深了。

几次想要插手《西游记》剧组的事,都被挡了回去,谁遇上这样的下属,能不糟心?

换人?

未必不可能。

现在没下定决心换导演,或许只是因为没找到合适的人接手。

听顾北把事情说了一遍,李成儒也开始燃烧脑细胞。

“小顾,我倒是觉得,这事应该不会坏成那样。”

顾北闻言,道:“怎么说。”

“你想啊,台领导要是真的想把杨导给换了,肯定也不是刚有这个念头,当初杨导把领导专家的意见给堵回去的时候,就已经有这个打算了。”

顾北点点头,李成儒说的很有道理。

没道理当时顶着火的时候,不对杨婕下刀,现在剧组回到京城之后,才动这个心思。

而且,真要是打算换人的话,王峰台长也就没必要给自己找台阶下了。

只可惜那个倔老太太没把握住,不但没把领导哄好,反而又添了一把火。

“要让我分析,台里的领导即便真有这个心,他们也找不到合适的人来接手《西游记》这个项目。”

没错!

当初,《西游记》要立项的时候,洪敏生为什么点了杨婕的将。

还不是因为没人愿意干。

神话故事。

国内虽然不是第一次拍这个类型的影视剧,但是,《西游记》可是古典名著,老百姓都熟悉。

改编这种群众基础广泛的故事,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拍得好了,自然立功受奖,一旦拍不好,瓜落儿肯定免不了。

最后也只能让一直想要拍电视剧的杨婕顶了上去。

别看那帮人因为眼红,一直上蹿下跳的,可真要让他们来接手的话,一个个准怂。

哪怕杨婕之前已经铺垫的很完整了,接手的人只需要照猫画虎。

“李哥,你的意思是说,这次台领导很有可能就是晾咱们一段时间?”

“差不多吧。”

李成儒说着,将老板端上来的爆肚加料、搅拌,一口下去,别提多满足了。

“人家那么大的领导能不要面子?既然咱们杨导没把台阶递过去,人家干脆自己找补,看着吧,往后还得接着吓唬。”

吓唬?

这词倒是没说错。

虽然不知道接下来会不会像李成儒说的那样有惊无险,但顾北也没别的办法。

领导之间的博弈,他一个小兵子掺和不上。

即便去年的春节晚会,顾北曾帮着领导在上面挣足了面子。

先等着吧!

“领导要晾着咱们,你有什么打算?”

李成儒被问得一愣,随口说道:“我能有什么打算,在外头忙活了好几个月,先歇歇呗!”

“歇什么歇,最多给你一天的工夫,后天,我去找你,咱们下乡。”

下乡?

李成儒也明白顾北说的下乡指的是什么。

“听你这意思,今年的收获不小吧?这是打算要扩大规模了?”

俩人说的是包地种菜的事。

顾北虽然人不在京城,可一直跟家里电话联系,最后一茬儿蔬菜,前段时间已经收上来了。

忙活了小半年,赚了几万块钱,跟之前服装批发生意相比,利润明显少得多。

不过放在这个年代,绝对是一笔巨款了。

毕竟万元户在当下都属于稀罕物呢。

“今年就是先试试水,现在看起来,这件事有搞头,我打算这两天到下去看看。”

李成儒说的“扩大规模”是必须的。

只可惜,现行的政策不允许土地转包,否则的话,今天顾北就能直接扣大棚,哪能像现在这样,入了冬之后,土地就只能闲置了。

村里人赚了钱,周围村子的人看着能不眼红?

都是一样的庄稼地,凭啥他家的地能刨出钱来,我家的地只能刨食果腹。

这年头,农民想要赚钱的路子太少了,除了种地,基本上没有别的收入。

最多也就是养些家畜,可特殊年代还没过去几年,城里人想要干点儿什么都战战兢兢的,消息相对闭塞的农村就更别提了。

多养几只鸡,依然害怕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割了尾巴。

“行,后天陪你走一趟。”

吃过饭,两人各自乘车回家。

好几个月没回来了,走进胡同的时候,顾北居然还有种近乡情怯的荒唐感。

“小北。”

顾北连忙回头,看到李素芬正骑着自行车朝他过来。

“妈!”

这会儿刚两点多。

“妈,今个店里没开门?”

到了近前,李素芬从车上下来。

“哪能不开门,开一天是一天的钱,不开门,那不是亏了嘛!”

馄饨铺子刚开的时候,李素芬还有点儿摸不清门道,等日子长了,现在比谁都积极。

“你爸昨个跟老三喝酒喝多了,早上就没起来,我不放心回来看看。”

母子俩说着,一起进了胡同。

“这次回来,能在家多待些日子吧?”

顾北闻言,他知道李素芬要问的是,能不能在家过年。

别看她整天唠叨着让顾北努力工作,可到了过年的时候,还是希望能一家团圆的。

“应该……能吧!”

能在京城待多长时间,关键还是要看领导什么时候能消气。

“妈,店里生意还行吗?”

之前打电话的时候,顾北也会问,每次李素芬都说好。

“好着呢,就是咱家旁边又开了一家店,外地来的两口子,早上卖油条、炸糕,中午晚上卖臊子面。”

呵呵!

这就开始有竞争了。

“大院里的邻居……没再说什么吧?”

当初开店的时候,李素芬请了大院里的两个邻居帮忙,每个月开一份工资,一开始还没什么,特别是有一次孙家婶子说漏了嘴,随着知道的人越来越多,顾家可就热闹了。

每天都有院里的邻居,还有住在一条胡同里的人家上门,不是哭穷,就是攀关系,都想去馄饨铺子赚一份工资。

李素芬也是不胜其烦。

说起来现在生意越来越好,多雇两个帮工也没什么,可关键是用谁不用谁啊?

用了赵家的,李家不乐意,用了孙家的,钱家又不高兴。

明明是想要帮着日子过得不好的邻居,闹不好最后还得落了埋怨。

要是把人都请来,店里又用不了那么多人。

关键是,雇工超过一定数量,可是有说法的。

“张家来闹了一次,让我给堵回去了,往后就没人上门了。”

张家?

“他们家老大不是去南方做买卖发财了吗?”

“屁!”

李素芬说着,还满脸的嫌弃。

“做啥买卖,那是给脸上贴金呢,他们家老大说是去南方,其实人一直在天津,跟着一帮混混做小偷,事发给逮进去了。”

嚯……

还能有这事?

说起来,顾北去潍坊之前,还曾在大院见过张家老大,当时张家老大还给他散烟,说起话来,俩鼻孔直接占据了眼睛的位置,听着山呼海啸的。

虽说知道张家老大在吹牛掰,可也没想到这厮居然真牛掰。

现在是什么时候,83年。

国家整顿社会治安的第一场大风暴刮得正凶呢,他这属于顶风作案。

“妈,判了吗?”

顾北也忍不住八卦。

“判了,十年。”

说到这里,李素芬的表情也带着点儿不忍心。

张家老大比顾北大几岁,也是李素芬看着长大的,就是从小被父母给娇惯坏了,自打回城以后,一直不着调。

最后还是前院王家奶奶托人在街道给找了个扫大街的差事。

记得当时,张家婶子还跑到顾家哭诉,话里话外的想要让顾孝武帮着在食品厂找份工作呢。

顾北闻言也被吓了一跳,不过话说抢一顶帽子都能判死缓,小偷小摸的估计也差不多。

判十年已经算是轻的了。

说着话,母子俩进了院,顾北上前帮着李素芬抬自行车。

穿过垂花门的时候,顾北瞧见张家婶子正坐在门口,见他们进来,起身扭头就进屋了。

“瞧见没有,往常可没少帮他们家,一件事没答应,直接就做下仇了。”

顾北看着,心里也不痛快。

张家在他们这个大院算是一朵奇葩,没犯过大错,但平日邻里间鸡吵鹅斗,吵架拌嘴的事,十件有八件跟张家有关。

最让人瞧不上的是,一家人都是那种“我穷我有理”的脾气,拿着别人的好心当活该。

“妈,要不咱们家还是搬西城的院子吧,两进的小院住着宽敞,还眼不见心不烦。”

李素芬听了,犹豫了一下道:“再说吧!”

有进步。

之前顾北每次提起搬家的事,李素芬不等他说完,就直接拒绝,这次听着倒是松口了。

顾北也没再接着劝,把自行车停在了窗户外面。

没进屋,就听到里面顾孝武正在说话。

“往后好几个月都没活,我这浑身都闲的难受。”

李素芬挑帘进去:“你要是闲得难受,就把家里的床单被罩全洗了,还等着我干呢?”

只一句,顾孝武立刻就没声了。

“爸,哟,三哥也在啊!”

顾北也跟着进去了。

“小北,回来啦!”

马三儿连忙起身,他现在是真的把自己当成顾北的下属了。

顾孝武刚被媳妇儿训,瞧见儿子,心里正不得劲儿呢。

“刚到家啊?”

把行李放在门边,顾北走过去,拉开一把椅子坐下。

“爸,您刚才跟三哥说什么呢?”

顾孝武抽出一支烟点上:“地里那点儿事呗,最后一茬儿菜都买了,这买卖再想干,还得等好几个月,我这……”

李素芬在旁边,顾孝武可不敢再说“闲得难受”那样的话。

马三儿跟着说道:“小北,我记得你上次跟我说过,弄蔬菜大棚的事,我这些日子了解了一下,好像东北已经有好些地方都这么干了,说是……反季节蔬菜,咱们是不是也学着弄啊?”

要是政策宽松的话,顾北何尝不想,可现在想要承包土地都不行,真要是干蔬菜大棚的话,没有承包合同制约,一旦搞成了,转年人家不让他们用土地了,投进去的钱打水漂不说,谁遇上这种事谁恶心。

“现在还不行!”

顾北接着把心中的顾虑跟马三儿和顾孝武说了。

“你这孩子,咋能把人想的那么坏。”

顾孝武有些不满。

“爸,我也不想把人往坏处想,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能大规模承包土地之前,我可不敢干这件事。”

顾孝武虽然不高兴,可也不得不承认,顾北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

“地就那么搁着,可惜了,要是能种点儿东西出来,咱们能赚钱,乡亲们也能落点儿实惠。”

马三儿也是连连点头,不过既然顾北说了不行,他也没再提。

“小北,今年干的不赖,我这两天琢磨着,咱们明年是不是应该把规模扩大一点儿啊!”

马三儿这段时间主要是在跑销路。

一开始他以为挺难的,毕竟市区里的蔬菜之前都是定点儿供应,虽说有李成儒那个同事的老爹关系在,可像卖菜这种事,人家也未必肯上心。

结果,跑了一天的业务,马三儿就明白过来了。

敢情菜种出来,根本不愁卖啊!

市区内的蔬菜供应,一直都是供小于求,每家每户菜证上的份额,要是不提前排队的话,根本就买不着。

他刚跑了两家农贸市场,差不多所有的蔬菜都给销出去了。

“我算着,咱们就是再扩大十倍,也不愁找不到买主。”

马三儿这话倒是没错,但是,这里面还有几个问题。

“扩大规模的事,三哥,你就是不提,我也准备说呢,但是,规模扩大到什么程度,这个得好好考虑一下,首先,运输能力,你那个朋友能不能给咱们安排足够的车辆用来运输?”

“其二,储存的问题,供应量加大,咱们肯定不能像之前那样,直接把车开到菜市场门口,还是得有一个集散地,这也涉及到的冷藏的问题。”

“其三……爸,三哥,我准备后天下乡,咱们一块儿去呗。”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