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我绑架了一个外星文明 > 第230章 最不“科学”的机器

我绑架了一个外星文明 第230章 最不“科学”的机器

作者:向南向东看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11 16:42:30 来源:小说旗

12碳原子空心球?

李默盯着纸张上的数据模型,这种明显违反物理法则的结构真的能在常温常压下存在吗?

就像元素周期表一样,它是根据原子核内正电的数量来排列元素的。按照推测,只要原子核内的正电无限多,就可以排列出无限的新元素,但目前为止,科学家们只发现了118种可以存在的元素,因为随着原子核内正电的增多,元素自身会变得不稳定,甚至有的元素只有在对撞机内存在毫秒的时间。

物质的排列结构也是类似,碳元素的成键数目上虽然比其它原子占有优势,但要构成12碳原子空心球,至少需要24根单键。

化学家们已经得出了共识,元素的单键最多为6根,一旦超过了这个数目,核内电子就会在斥力的作用下发生坍塌,导致物质的不稳定。

可现在事实就摆在眼前,这种外星废弃电池内的主要物质就是这种12碳原子空心球。

存在即合理,这是一句哲学上的名言。它的意思是无论一件事物或者事情听起来如何荒谬,只要它是真实存在的,它就拥有存在的理由。

李默要做的就是寻找出它存在的理由。

现在的他觉得自己就像是盲人摸象一般,只能窥视事物的一角却无法看到事物的全局。

“锂离子?”李默想到了当时化验时,墨绿色的物质内还存在少量的锂离子。原本他以为这里的锂离子是作为存储电流的存在,现在看来他是想错了。

于是有了新想法的他,决定把锂离子的数据重新加入到数据模型中。

李默从背包中拿出一罐“精力咖啡”,一饮而尽。喝了这多次,他依然喜欢不了这种味道。

“闭关!”

“谢绝一切来访!”

微信通知夏晴。

......

时间一点一滴过去

日出日落

时间来到了第五天,李默看着桌子上堆满的草纸,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他终于把新的数据模型完成了。

在模型中,12碳原子空心球和锂离子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新的结构。这是原子尺度上的融合。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锂离子用自己的单键把碳原子束缚了起来,同时它的电子平衡了碳原子电子的斥力,并且碳原子的原子核和相邻的锂离子原子核之间出现了一种神奇的电场。这种微观尺度的电场是牢不可破的,所以它们构成的新物质才会如此的稳定。

这在数学上完全成立,没有丝毫的逻辑错误。

“完美!”

李默拍了一下桌子,站了起来。

世界是在太奇妙了,两种特殊的原子结构体竟然可以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原子级的融合。在自然界中早已存在一种原子经过衰变转变为另一种原子的情况,甚至人类也可以用衰变、裂变、聚变、人工轰击的方式改变原子核的属性。

但被改变的原子完全转变成了新的原子。

锂碳12空心球却不同,它是两种不同原子的融合,从本质上讲,它的内部依然包含了碳和锂两种元素,碳原子和锂原子的属性并没有被改变。

以此类推,自然界中是不是还存在其他可以在原子尺度上,互相融合的原子结构体呢?它们又会有什么神奇的作用呢?

李默越想越激动,他也许在无意间为世界推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教科书上描述人和动物的区别就是“人能使用工具。”这句话在宏观上概述出来人类文明发展的本质,而所有的工具都是由物质组成,物质是由各种各样的原子组成。原子的属性决定了工具的用途。

但原子属性的改变是极其困难的,在古代科学史中,不乏点石成金,炼金术的记载,它们都是古人企图改变物质属性的尝试。但由于原子结构非常稳定,难以在常温常压下被破坏,所以他们的这种尝试无一例外的失败了。

原子融合理论在不要求改变原子属性的情况下,神奇的改变了物质的属性,这就大大的降低了难度。

但降低了难度并不等于没有难度,李默现在面对着一个新的问题,如何把这种锂碳12空心球制作出来。

一切纸面上的理论如果不能在实践中得到证明,都是空谈,就像风靡世界的宇宙大爆炸和弦理论一样,它们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理论基础已经很牢固了。但是却频频受到世人的质疑,就是因为无法找到实际证据支撑。

任何一个理论从纸面走到现实中,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现在距离任务365天的时间期限已经过去了一半。李默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了。

这时他想到了用来寻找微观粒子的LHC强子对撞机。

如果说科学是优雅的,它可以巧妙的运用各种宇宙规律为人类服务,在科学中讲究以弱御强,以巧制力,那么强子对撞机则是一种最不“科学”的机器,它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通过不断加速粒子,让它们具备超高的能量,然后再让这种高能粒子轰击目标粒子,科学家可以根据轰击后的产物,发现未知的粒子。

简单的说,就像一位士兵拿着一把枪对着靶子开了一枪,子弹轰击到靶子上时会破坏靶子原本的结构,我们可以借着这个时刻观察靶子的内部结构。

这种“暴力”机器其实是人类在探索微观粒子时的无奈做法,因为微观粒子的尺度太小了,人类很难借助目前的科学仪器直接观测。

高能粒子在对撞时,会改变粒子原本的属性,这个特性让李默觉得也许可以利用对撞机合成锂碳12空心球。在锂离子与碳原子混合对撞后,也许会产生这种神奇的物质呢?

当然,他对于这个构想并没有完全的把握,但科学不就是在不断尝试中进步的吗?

现在需要一台对撞机,李默挠了挠头,对撞机并不像其它的科学设备一样简单,它是人类建造过的最庞大的机器。

就拿世界上最大的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来说,它是由34个国家超过两千位物理学家所属的大学与实验室所共同出资合作兴建的,拥有27公里的圆形加速隧道,历时14年。

每一次的实验需要花费的资金都是以亿为单位计算的,听说实验计划已经排到了数十年后。

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肯定不会为了一个未经过验证的理论特意进行一次实验的。

当然,他需要的对撞机并不需要那么高的加速度,因为锂碳12空心球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原子的属性,只是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

通过计算,他得出了一个数据,那就是锂离子和碳原子只需要0.2GeV的能量就可以完成这种结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