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港岛家族的诞生 > 第362章 【股市收割】

港岛家族的诞生 第362章 【股市收割】

作者:任猪飞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13:55:1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林志超从海外回港,已经是四月下旬。

这天,他和何善衡、何添、郑裕桐、郭德胜、杨志云等在中环的一家茶楼雅间聚会。

会议的发起者是郑裕桐,他很快说道:“各位,感谢大家的抬爱,今天我们就正式讨论新世界发展的计划。”

原来,郑裕桐已经和太古洋行达成一个协议,那就是斥资1.45亿港币买下其手中的‘蓝烟囱’旧式码头,占地面积19.9万平方尺的尖沙咀滨海旺地。

郑裕桐并没有独立开发的实力,因为他还有一家启德置业,这家公司才是他主要的地产资产。

前世启德置业上市,筹集资金8300万港币,而新世界发展才筹集资金5000万;只不过,后来新世界发展成为主力,启德置业成为附庸。

林志超笑着说道:“你是总经理,有什么计划直接讲出来就行!”

众人纷纷笑着附和这个观点。

周大福企业占股‘新世界发展’40%的股权,占股最多,其余股东都在10%左右;何善衡担任董事局主席,林志超只是象征意义的担任了一个董事,他纯粹是给朋友捧场。

所以,新世界发展是郑氏家族的企业,是毋庸置疑的。

而林志超为什么要捧场呢?

毕竟,他不太喜欢和人合作,担心有什么纠纷什么的。

实际上,只要是顺德商人,林志超总会给与照顾,亦或者破例进行合作。

郑裕桐随即说道:“那好!我们第一个计划就是正式成立新世界发展公司,并且和太古洋行签署正式的‘蓝烟囱’码头买卖合同,这幅地皮一共是19.9万平方尺”

林志超问道:“已经下定没有?”

郑裕桐点点头,说道:“下定了!”

随后,众人讨论起这幅地皮的开发来。

还是郑裕桐主导:“我的想法是,买下这幅地皮后,我们先不急着开发,而是让新世界发展开发其它地产项目。等到合适的机会,我们再将企业上市,集资来开发这个项目.”

林志超随后说道:“这个计划不错!那正好,这次出资的话,我就用地皮入股吧。”

郑裕桐高兴的说道:“这实在太好了,还省了我们购买土地的麻烦!”

新世界发展首批集资1.5亿,林志超打算拿出价值1500万的地皮出来,作为这个企业的项目开发。他的想法是虽然他拿出1500万的地皮,但只要1973年高峰时套现价值将会高达6000万以上,所以不会亏,而且还能大赚。

其它股东,也并不是都拿现金出来,也有拿写字楼单元、电影院来抵消的。很快,一个地产公司的资产便已经搭建出来。只有购买蓝烟囱的地皮,肯定要运用贷款的模式。

大家达成一致,五月份正式成立‘新世界发展’,并开始经营。

回到长江实业。

零售部门的经理,林绍东直接向林志超进行了工作汇报:“老板,7-11便利店第五家门店顺利开业.大家乐快餐的第六家门店也开张大吉.”

最近一年,林志超对零售部门非常重视,花费不少精力和同事讨论,以及贡献很多优秀的方案。

今年(1970),7-11便利店的目标是开四家,总数量达到八家。并不是长江实业的资金实力不足,而是要根据香港经济水平,来进行一个逐步发展。如果大军压上,最大的可能就是会出现,部分门店的利润不足。

今年‘大家乐’快餐也是四家门店,总数量达到九家门店。资金来源都是通过贷款解决,由长江实业进行签字担保,银行便大开水喉。

林志超讲道:“有无竞争对手的出现?”

林绍东摇摇头,说道:“没有直接竞争对手出现,就算有模仿的,更多的像是士多店,而非便利店。士多店不讲究装修、货物的品种和拍摄等等,都不足以成为对手。不过,有一件事向你重要汇报——牛奶公司开设了香港第一家超级市场——惠康超市,就是您非常看好的一种零售模式。”

林志超愕然,原来惠康超市是牛奶公司开的,而非置地公司开的。但在置地收购牛奶公司后,惠康超市自然就隶属置地公司了。

“我不急着进入超级市场,依旧重点发展便利店,但在这期间,供应链的丰富和渠道,你要加倍重视。实际成熟,我们也要拥有自己的超市品牌。”

他等不了收购和记黄埔后,再经营其‘百佳超市’,而是打算在长江实业集团上市后,立马启动超市计划——永辉超市。

等到将来收购和记黄埔后,在将百佳超市的门店并入永辉超市即可,届时香港第一大超市集团,势必属于长江实业集团。

林绍东点点头说道:“嗯,我们有在努力,增加人才储备,优化供应链渠道”

老板会花费很多时间,和大家讨论供应链,那种方式最优化,并且进行系统化的研究。所以,他自然一直非常重视。

“对了,我约了日本‘日清公司’的安藤百福会长,本周来香港考察7-11便利店。到时候,你好好的介绍一下,我们也持有日清公司49%的股权,而日清打算在日本加盟7-11便利店。”

“没问题,我一定做好迎接工作。”

随后,林志超详细交代一番后,林绍东便离开办公室。

林志超看中日本的零售市场,但深知和日本人竞争零售,绝非易事,搞不好弄得灰头土脸。但他在日本是有盟友的,那便是归化日本人安藤百福。

两人合作的‘日清公司’这些年发展非常不错,日清拉面远销欧美,且是日本第一方便面品牌;与此同时,味千拉面在日本的连锁模式发展非常成功。

因为如此,林志超便打算以日清公司的名义,在日本零售行业插一脚。

前世7-11便利店是1973年底才在日本加盟的,所以时间完全来得及抢先一步。重要的是,安藤百福有零售经营的经验,且日清公司的现金储备较高,完全可以赌一把。

此时的日本零售业,几乎都是百货模式,所以日清公司大有可为,在便利店、超级市场分一杯羹。

长江工业园,随着第一台由美的电子代工的‘街机《PONG》’下线,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雅达利负责人奥尼奇亦来到香港参观,因为这是‘雅达利电子游戏’的投资策略,那就是辅导美的电子代工《PONG》街机,节约生产成本。

实际上,这是林志超和奥黛丽赫本联手推动的,雅达利电子游戏公司需要降低生产成本,而美的电子需要趁机进入‘街机’领域,两家‘一拍即合’,由雅达利电子游戏公司提供技术和设备购买,再请美的电子进行代工。

原本,一台《PONG》的生产成本是500美金,如今仅需要350美金(含运费、税费等),成本降低很多。

目前一台《PONG》市场价是1200美金,销量为9000台;按照林志超的预计,接下来两年大概还能销售1万台;所以,这是合则两利的事情。

当然,根本原因还是林志超希望用这种方式,先将街机的技术吃下,与此同时培养属于‘美的电子’的人才。

“林先生,我们一起试用一下,如何?”奥尼奇高兴的说道。

林志超是奥黛丽集团的股东,但他一开始对于集团的这个计划有些不理解,香港代工生产虽然节约成本,但质量难以保证。

不过老板和总裁纷纷同意,他一个分公司总裁只能听命,毕竟街机《PONG》不是他的创意,而是集团的创意。

知道奥尼奇来港考察后,他才发现长江工业集团的制造能力、管理水准,绝对是媲美日本工厂的存在;他也明白,为什么芭比娃娃一直是在香港全部生产的。

实际上,孩之宝也有部分零件,是来自香港生产的。

“试试,看看我们香港代工生产的,是否和美国生产的质量一样!”林志超笑着向前,工作人员连忙通电开机。

奥尼奇立马上前,并说道:“绝对比美国生产的好,你们的工人遵守规章制度,又能吃困耐劳,绝对是优秀的工人。”

这个不是讽刺,而是一种鼓励。当你不能触及高端制造时,不要去嫌弃低端制造。

当年‘仙童半导体’来港投资‘晶体管工厂’,也承认香港工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工人,特别是香港女工——便宜、质素好。仅用一年时间,仙童半导体就在香港生产出1.5亿枚晶体管,供应全球很多市场。

接下来,和奥尼奇打了一盘游戏,林志超胜利。

“体验太棒了!”

“好,奥尼奇总裁满意就好,那我们就可以正式加足马力,替雅达利代工订单了!”

“当然,这次我们决定签署一张1000台的订单合同,后续产品都将交给美的电子代工。”

“好,你和我们的李振隆总裁完成签约,剩下的我就不参与了。”

“没问题!”

街机、电子手表、随身听,这三个项目都已经确定半年多时间,都已经进入实质性研发阶段。几乎在亚洲网络了大量的人才加盟,就连日本工程师都招募了好几名。

当然,核心零部件并不在研发和生产之列,更多是靠进口。比如电子手表的集成电路,就需要从欧美日进口,但是,后期可以从台岛进口,所以价格更加便宜。

林志超邀请安藤百福来港考察,他和林绍东一起陪同考察了几家便利店,结果就是安藤百福对于这种新型零售业非常感兴趣,但有些顾虑。

站在7-11便利店的门外,安藤百福讲道:“林先生,我们合作很多年了,我对你的商业眼光一直非常敬佩。只是,7-11便利店虽然是个非常好的项目,但我担心竞争不过日本其它零售巨头。你也知道,日本零售业的竞争非常激烈。”

林志超笑着说道:“便利店是新兴模式,和传统零售是不一样的,他不出售服装和家电等,更多的是食品、报纸、生活用品等,所以无需担忧和日本大型零售商直接竞争。重要的,我们是率先抢占市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所以你无需担忧。”

安藤百福点点头,思考一下后,说道:“你说的很有道理,我愿意尝试,林先生具体打算怎么合作?”

林志超自然不会贪得无厌,首先安藤百福是个经营人才,其次安藤百福又是日本人,所以不可能占股少于林志超;一般想进入别国市场,很多产业都会优先考虑合作,而非独资。

“以日清公司的名义,拿下美国南方公司的7-11日本经营权,这就是合作,不是嘛?”

“当然,你可是我们公司的股东!”

两人在日清的股权,也就2%的差距,安藤百福这个人也算诚实,没有坑过林志超,分红什么的都非常透明。

随后,大家回到公司,商讨合作的细节工作。

长江实业集团这边,可以派遣管理人员去日本参加筹备,因为林志超早就已经算好了今天。

这些人去日本工作一段时间,还能为港澳7-11便利店提供更好的意见和管理。

香港股市果如林志超所预料的那样,经过1~3月份的暴涨,从158点上升至196点;但在3月13日达到196点后,便开始‘获利回吐’,特别是四五月份,受美国决定出兵柬埔寨造成美国股市大幅下跌的因素影响,香港股市也加入下跌的行列。

截止五月下旬,恒生指数已经触碰至170点,下跌10%以上。

“老板,冯生来了!”

“嗯冯生,来来,请坐!”

“林生”

周福照带着冯景禧,来到林志超的办公室,随后三人坐在沙发上聊天。

林志超和冯景禧早就认识,当年新鸿基开张,他就亲自参加过。去年冯景禧和李家成加入香港地产商会,林志超还请两人一起吃过饭,和飞艇泰一起。

别看林志超一年到头经常出国工作,但在香港的人际关系却非常庞大,当然了,林志超一般喜欢和‘有前景’人的交朋友。

正因为如此,有人说林志超喜欢提携别人。

“林生,你这是大手笔投资股市呢,我们经纪公司最大的客户,非你莫属了!”冯景禧笑着说道。

林志超放下茶杯,笑着说道:“最大客户,不是你自己么!”

冯景禧谦虚的说道:“不敢和你相提并论,不过我自己确实现在将主要的精力,放在证券上面。”

他从去年便已经成立新鸿基证券,集中精力炒股,而在新鸿基地产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分家已经成为定局。三兄弟也算是和平分手,没有闹出矛盾,前世李兆基还担任了新鸿基地产40多年的副主席,一直到二十一世纪退休后。

现在的新鸿基地产,本来就是一个地产策划机构,拥有员工也就四十多人;旗下的每一个楼盘,可能都是一个合伙项目。

不过这几年,新鸿基确实非常赚钱,就给开了工厂一样,建造了大量的工业厂房和住宅大厦。香港一年的工厂大厦差不多要有五十座落成,大概600万平方尺的楼面,这是因为香港工厂实在太多了,需求非常大。

林志超说道:“周经理和你讲了吧,我们投资的证券是长期投资,就好比是在投资公司一样,所以你怕是分不到多少佣金了。”

冯景禧立马正色道:“林先生说笑了,这是我们应该做好的。再说你信任我们新鸿基证券,我感谢你来不及。”

林志超点点头,说道:“我很看好你在金融领域的成就啦,证券交给你操作,物业很放心。不过有一点,你要注意,保密很重要的。毕竟你知道的,我的身份,以及这资金量,对市场影响很大。”

冯景禧点点头,说道:“这点你放心,我们一定做好工作的。”

聊了一阵,三人就一起吃午餐去。

此次找冯景禧合作,正好分担一下庞大的炒股资金。

林志超这才发现,哪怕是在香港做地产,但还不如炒香港的股票赚钱。

这一波牛市,他赚个8亿港币的话,那长江实业集团的地产业务,还没有这个数目。

当然了,性质完全不一样,地产可以一直赚钱,而股票则需要布局多年。就拿这一波证券,他从1967年开始布局,至1973年初才能收割;而在1973~1974年的股市,他一分钱赚不到,但在这两年的地产,依旧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更何况,钱自然是都要赚的,大钱小钱一起赚。(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