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港岛家族的诞生 > 第306章 【一年多时间过去】

港岛家族的诞生 第306章 【一年多时间过去】

作者:任猪飞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13:55:1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时间匆匆,转眼一年多时间过去。

1965年1月4日,星期一。

元旦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林志超首先来到环球航运集团,也象征着目前‘环球航运集团’是林氏家族最重要的资产。

目前,环球航运集团的船只总载重量是600万吨,其中含40万吨的二手货轮,新船则为560万吨;新船当中,油船有占据着80%的比重,也就是说环球航运的发展方向这些年已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油轮多,散装货轮少。

与此同时,环球航运‘在建’的船只总载重量达到80万吨,都是去年上半年下的订单。之所以不造更多的,是因为打算留着明年(1966)造更多,以及环球航运的债务已经较多。

财务方面,环球航运的债务是1.1亿美金,包括80万吨在建船只的尾款(即将在半年内纷纷下水)。

环球航运在去年(1964年)盈利为7500万美金,今年则有望突破8500万美金。看似有望还清80%债务,实则不然,因为今年还得造至少80万吨载重量的船只,相当于还有新的负债,因为现在造船费用上涨了约8%。

总体来讲,环球航运目前的船队净资产是5.5~6亿美金左右,增长速度极快。这得力于优质的客户资源、银行和造船厂的倾力支持。

债务比例不到20%,这得力于环球航运前期打下的基础十分牢靠;特别是在1959~1961年的造船上,几乎都是动用的存款,而非贷款。

环球航运集团还有不少联营公司,亚洲航运(45%)、隆丰投资(40%)、环球巴哈马(33.33%)、环球百慕大(33.33%),其中亚洲航运、隆丰投资是上市公司。这些企业的船只载重量,暂时都不计算在环球航运集团之内,大概拥有近100万吨的载重量。

至于寰宇航运,环球航运占其股份60%,所以属于子公司,所以一直纳入环球集团的总吨位;占集团的30%载重量,也就是有180万吨左右的载重量。

“老板,会议室时间到了。”

“好,我马上就来。”

林志超收回思绪,朝着集团会议室走去,今天的会议是集团会议,包括鲍比·布莱尔等洋人高层,也从海外赶回来参加。

目前环球航运有三位洋人高层,分别是分管欧洲、美洲业务的两个负责人,以及鲍比·布莱尔这个集团副总裁。这三个高层,都经常来香港工作,特别是鲍比这个副总裁更是如此,这样自然是鼓励他们参加集团的事务,以及加强对集团的感情联系。

来到会议室后,林志超坐在了集团主席位置,宣布会议开始。

会议开始,大家各自汇报了自己负责的工作,以及新的一年工作规划,林志超一边听,一边记录下来。他实际上是不用记录,也能储存在大脑中,不过他还是选择记录。

待大家的工作汇报完毕之后,林志超开始问道:“目前我们在油船、货船上的占比,大家有什么想说的,或建议没有?”

实际上,这些问题都是林志超的独裁决定,大家根本没有决定权。不过林志超喜欢抛出问题,待高管们讨论一番后,自己再决定。

鲍比随即讲道:“油船的比重确实偏大!我们环球航运集团不似其它航运公司——资金弱、规模小,需要侧重某一类船只。虽然这些年来,油船在商船的占比一路飙升,从三十年代的10%、五十年代初的20%不到,已经增长至近40%;但需要指出的是,货船依旧占据主流海运,油船要想占据一半,恐怕需要等到八十年代,按照目前的趋势话。”

言下之意,还是可以增加货船的占比。

冯永发也不甘落后的讲道:“我们还有40万吨的二手货船,在两年时间几乎要淘汰一半以上,仅几艘胜利轮也许还能多坚持几年。所以接下来货船的占比,还会减少。虽然香港有个董浩雲,他的货船占比较多,但我们不应该手下留情,毕竟我们的负债率很低;像董浩雲的负债率至少是50%,他的总吨位怕是也就一百多万吨,而且还有大量的二手船。”

众人的建议,都是需要增加货船的总载重量,至于增加的货船,有租赁出去、有固定线路等多种租赁方式。

林志超在纸上写着一些东西,最后说道:“嗯,大家都说得有道理!今年,我的目标是造船80万吨,就造个20万吨载重量的货船,稍微增加一些。”

众人一愣,心想老板你是有多不待见货船,说起来环球航运还是靠货船发展起来的呢!现在大家都这样讨论了,也就增加至25%的造船比例。

见大家的表情充满疑问,林志超笑着说道:“不是我不想发展散装,而是集装箱运输将会崛起。据我了解,美国至欧洲的集装箱运输即将开启,届时我们也要加入第一阵营。而集装箱的崛起,势必会降低散装货轮的需求,所以稍微增长一点,已经是合理的规划了。”

虽然有林志超的参与,但集装箱运输这几年发展也不算顺利。马尔科姆·麦克莱恩费尽心力,终于在欧洲的荷兰,准备开通至美国的集装箱运输,大概也就是最近这段时间。

一旦这条集装箱航线运行,将会取得绝对性的进展,届时全球就将进入集装箱时代。至于香港这边的集装箱运输,理论上是轮不到林志超来搞。

一般来讲,像是九龙仓、蓝烟囱(太古)这两个码头,都可以改成临时集装箱码头,可以保证美国以香港为基地,向越南集装箱运输。

真正要发展集装箱运输码头,需要港府成立一个‘委员会’,然后再做报告,关于前景、选址等等一些列问题,最终可能需要两三年后才会正式招标。

所以,林志超压根没有多少优势,香港不是他想怎么搞就会怎么搞的。

当然,林志超也不发愁,不管是九龙仓,还是和记洋行,它们都将是自己的,所以这两个投资的集装箱码头股份,都会被林志超拉入麾下。

捡现成的就行,何必去太早锋芒毕露。

当然,他已经和海陆联运的马尔科姆·麦克莱恩讲好了,将来联合投标香港的集装箱码头。所以一旦招标,林志超也是能参一股的。

“老板考虑得周到!”

“一年增加20万吨的货轮,也是不少的增量了。”

很快手下们纷纷折服,不再坚持自己的想法。道理很简单不过,第一是增加20万吨一年的货轮,也是非常庞大的;第二是他们知道老板是集装箱运输的最大支持者。

翌日,林志超来到长江实业办公室。

依旧是开了个集团会议,做做总结和规划,毕竟是新的一年。

长江实业,目前的资产情况是:

122万平方尺的储备地皮、盈置大厦、保利大厦、环球大厦、美的大厦、国际大厦(在建)、美丽华酒店、美丽华购物中心、铜锣湾大丸百货、新天地购物中心、星岛大丸百货、荔枝园游乐场,及大量零散收租物业。

子公司及联营公司方面,计有:保利建筑、安达臣大亚、长江财务、红磡隧道(50%)等五十多家子孙公司。

长江实业去年盈利8000万港币,总计流动资金为2.6亿港币;负债方面,除了子公司——安达臣大亚还是负债外(暂不纳入集团财务),长江实业集团是没有负债的。

如此多的现金流,林志超自然不可能都存在银行,或者存在一家银行。

林志超将其中1亿港币搞成现金,直接存放在别墅的地下宝室里,当然这些钱是长期取出来的结果;而剩下的资金,分别存放在恒生银行5000万,汇丰银行5000万,万国宝通银行4000万,渣打2000万。

待高管们汇报完毕后,林志超开始发言:“大家有没有发现,恒生指数自去年七月份发布后,半年时间,涨幅只有3.5%左右。这说明什么?”

周福照随即说道:“这说明香港经济上涨乏力,遇到了瓶颈。”

众人附和这个观点!

胡兆煦也讲道:“中环商业地皮涨至2000~2500港币每平方尺,九龙尖沙咀商业地皮涨至1000~1500港币每平方尺,港九市中心的住宅地皮已经涨到250~300港币每平方尺,观塘工业地皮已经涨至120港币每平方尺,香港住宅也涨至50~70港币每平方尺,铜锣湾的高级住宅单元更是要20万港币一个,价格都已经非常高了!但好像快一年没有太大的涨幅了,就感觉,是涨不动了一样!”

胡兆煦也讲道:“中环商业地皮涨至2000~2500港币每平方尺,九龙尖沙咀商业地皮涨至1000~1500港币每平方尺,港九市中心的住宅地皮已经涨到250~300港币每平方尺,观塘工业地皮已经涨至120港币每平方尺,香港住宅也涨至50~70港币每平方尺,铜锣湾的高级住宅单元更是要20万港币一个,价格都已经非常高了!但好像快一年没有太大的涨幅了,就感觉,是涨不动了一样!”

林志超讲道:“去年我们销售1100个住宅,用了多久时间?”

胡兆煦回道:“我们年初便已经建好德福花园,但剩下的1100个住宅单元足足销售了十个月时间,再也没有以前方便销售了。”

谈到这里,很多人都明白,老板不会无缘无故的做这些总结和调查。

黄宏昌给了最后的一个提示:“从1962年9月开始,香港动工的楼宇就直线上升,大家都赶着在1966年1月1日之前,将旗下的土地动工,这样可以增加20%的楼面。所以,从1962年开始,每年落成的住宅单元便暴涨起来,1962年大概是1.1万、1963年大概是1.5万、去年(1964)大概是2万以上,今年(1965)应该才是最多的一年,可能突破2.5万以上。在香港,此时到处都是新楼盘要落成!”

所有人脑海里都蹦出一个词语——供需失衡,再联想起老板当年在1957年及时收手,如今莫非又有暴跌?

这里都是长江实业的高层,他们平常就跟着林志超身边,也知道集团的动态,所以他们其实早有猜测;但直到今天,才发现事情似乎比较严重起来。

长江实业从去年开始,便已经不再开发新楼盘,这就是老板在预测?

林志超这时候说道:“我喜欢用数据、事实来做分析,且不论是否地产有危机,但此时不宜开发新楼盘;虽然长江实业的资金实力充足,但我也不想冒险。至于少20%的住宅面积,就不去考虑了。所以最近几年,长江实业以商业地产收入来支撑公司,并且我打算去星岛投资五星级酒店和购物中心,晚点我会公布计划的。”

正好,在1965~1967年这三年,林志超打算去新加坡发展一波;这些年来,他为了维系和李律师的关系,在新加坡投资了塑胶花、假发、玩具等工厂,规模都不算大,还拉着香港其他人,在新加坡投资了一些纺织厂、成衣厂,当然也投资不算大。

总体说来,林志超这些年的付出,还是收获了李律师的信任,为接下来的商业地产投资,打下了一个基础。

林志超在新加坡的进攻性肯定不高的,毕竟强龙不压地头蛇,所以他的规划是乌节路的一个五星级酒店,两个购物中心;而后世的整个乌节路,大概是二十多个购物中心(含写字楼大厦或酒店)。

众人听到老板的规划,顿时稍微松口气。没有新的发展地产项目,但长江实业至少还有很多商业地产需要管理,大家不至于无所事事,毕竟全公司几百人,若是闲下来可不得了;与此同时,老板在星岛投资,说明进攻性还在,依旧在进步。

次日,林志超又来到长江工业集团,和高层们开会总结。

熟悉老板的人都知道,每年元旦过后,林志超要第一时间做过去一年的总结,并给新的一年做计划;正因为如此,高层们必须在提前一周时间,就得整理资料和想法。

陈麟元:“去年长江假发盈利320万港币,几乎都是来自高级假发及代理业务的利润我们准备在今年彻底裁掉普通假发生产流程,全部采用代理模式高级假发品牌‘Sleek’将作为我们长期的研发和投资对象”

林志超满意的点点头,本以为假发生意要黄,没想到陈麟元是个人才,将高级假发做成品牌,散发出第二春;按照这个趋势下去,‘Sleek’品牌将可以一直发展下去,在欧美亚进行拓展业务。

当然也不是说陈麟元可以揽下全部功劳,毕竟当初做高级假发是林志超组织起来的,陈麟元只是将其发展起来。

林志超讲道:“假发其实在欧美还是非常流行的,这几年一直有披头士来香港表演和宣传;而普通假发之所以利润大减,是假发的门槛低,香港假发从业者实在太多了,我们都没有什么优势,毕竟人工贵。”

陈麟元见老板如此讲,顿时感动不已。自家的老板是非常明事理的人,不可能逆转的事情,老板是非常开明的;当然,一旦你干不好一些事情,老板也会骂人的。

随后。

陶德荣:“长江塑胶厂在去年的利润,再次暴跌,仅剩下900万港币,而且跌势未减原因是,欧美不再流行塑胶花,以及香港出现大大小小塑胶花工厂1500家上下,达到匪夷所思的程度长江塑胶厂目前有工人3000名,合作工厂八十家左右.今年,长江塑胶厂预计还会裁减1500工人,或辞退或分到长江玩具厂”

众人心情有些不好起来,长江塑胶厂无疑是跌幅最快,最猛的;从2500港币的巅峰利润,仅三年时间就跌到900万港币,一年跌500万以上的利润。

林志超却坦然说道:“船小好调头,便印证在假发和塑胶花上面。那些小型工厂,他们使用二手设备,再雇佣一些童工、临时工,压低工价,他们的成本低到我们没法竞争。正因为如此,这两个产业的大型工厂只有先倒闭,市场反而被这些人吃掉。不过小工厂的日子也未必好过,他们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强烈,最终走下毁灭。”

塑胶花工厂还会增加,可能至70年初,达到2000家没有问题。但大型工厂,是坚持不到1967年的。

大型工厂不可能将工资压低太多,因为香港动不动就有罢工,一年非暴力的罢工就有十几起。几乎都是大中型工厂,最终老板只有妥协,因为要交货。

至于小型工厂,怎么可能罢工呢,你不干,马上就滚蛋。

陶德荣说道:“不过两年之内,裁掉所有塑胶花生产,是否没有必要?”

林志超摆摆手,说道:“这个没得商量,只能保留代理业务。”

他怕人越多,后年浪越大啊!

陶德荣不再反对,他知道老板一定有自己的忧虑,至于自己的前途问题,大不了回拉链、玩具厂,老板也不会亏待自己的。

接着。

柯严平汇报道:“受到魔方的出口大增,长江玩具厂在去年利润达到4400万,其中魔方出口利润达到1500万港币.长江玩具厂目前拥有6800名工人,旗下‘邦德玩具’已经有四家,其中香港三家,星岛一家.”

林志超露出舒心的笑容,长江玩具厂表现不错,也就意味着奥黛丽玩具在美国地位越厉害,这家公司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玩具厂。

当然,魔方只是奥黛丽玩具公司代理的产品,所以利润还是长江玩具吃的多。

而林志超儿子‘林瑞东’去年初出刊的《你也能复原魔方》,更是成为欧美的畅销书,仅一年就卖出50多万本,让林志超欣喜不已;这是培养儿子商业才华的第一步,将来林瑞东也会拥有一个商业帝国。

“嗯,玩具产业表现不错,这个产业是长期发展的事业。世界经济越发达,玩具产业前景越是辉煌。”林志超点评道。

众人都知道,老板最看重拉链、玩具产业,也是考虑到成长性的问题。

接下来。

鲍春来汇报道:“拉链产业去年有增长,得益于世界成衣产业的发展,以及亚洲服装的西式化;所以,去年长江拉链的利润是4500万港币.”

程远雄汇报道:“中天钢铁去年利润获得1300万港币,得益于全港建筑业发展迅速.”

剩下的美的电器,利润获得150万港币,聊胜于无,发展也不是香港最好的;刚刚换上新的总经理李振隆,看看能不能又起色。

虽然没有指望太早发展起来,但至少也要做到同行中的翘楚,那样才像话。

最终,林志超得出结论。

去年长江工业集团创造出1.16亿港币的利润,支出3500万港币的投资和研发,余留8100万的净利润。而长江工业集团的现金流已经达到3.2亿,资金主要存在万国宝通、大通银行、东亚银行、渣打银行、汇丰银行,林志超还兑换了价值2000万美金(1.12亿港币),放在自己的别墅里。

所以,此时林志超的别墅里,分别有1亿港币、2000万美金,成为现金之王。

实在是钱太多了,放在银行也不能让人放心,因为可能太夸张了。

此时香港身家过亿的华人富翁或家族,肯定有个几十人,毕竟飞艇泰、廖宝珊、马锦灿、张玉良、彭国真、许爱周、董云浩等,几乎都有上亿的资产,亿万富翁已经不足为奇。但能拿出一个亿现金流的,恐怕屈指可数,甚至可能只有林志超一人。

林志超的现金流是足足5.8亿港币,还不包括海外投资的美股市值。

当然,他的负债也有五亿多港币,不过那是环球航运的负债,都不算什么!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