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港岛家族的诞生 > 第261章 【新的集团】

港岛家族的诞生 第261章 【新的集团】

作者:任猪飞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13:55:1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安藤百福回到日本后,立即顺利的组建了‘日本拉面工业协会’,并成为会长。首批21家会员单元,对于五万美金的专利费,都是比较接受的。

与此同时,安藤百福也思考和林志超的合作来。他明白,能和林志超这样的人做朋友,确实是他高攀了。

不过林志超提议的两个合作,都需要考虑影不影响‘日清拉面’的发展,毕竟‘方便面’业务才是主力。

日清拉面上市两年半以来,大概是赚了300万美金,其中一半拿去扩充厂房、生产,账上一直躺着150万美金。至于双方的股东,对于分红都没有那么强烈,毕竟首要的任务是在日本占领市场。

“目前,日清拉面的年销量依旧有6000万袋,只要豚骨拉面一出,肯定能再次上升至1亿袋。”

想到这个,安藤百福顿时觉得公仔面非常厉害,倘若不是受限香港市场狭小,根本没有他的用武之地。

只要豚骨拉面一出,日清拉面的利润便可以直线上升,因为可以避免打价格战;毕竟是市场唯一的产品,完全可以避开价格战。

目前市场很多25日元的拉面,根本无利可图,这些企业更多的是想拖垮其它拉面企业。

“味千拉面,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意,做拉面界的‘肯德基’,打出名气后,开放特许经营发展,采取一半自营,一半特许经营的模式。这个产业可以做,初期投资20万美金就足以。”

“投资证券,似乎也非常有道理,林志超作为‘船王’,对经济非常敏感。松下、索尼.”

仔细思考一番后,安藤百福决定采纳林志超的意见,而且他也明白,如果这两次能合作,以后他还能和林志超更多的合作,成为真正的朋友。

而和林志超这样的‘大亨’合作,他当然是求之不得。

“拿出方案,再约见林志超,关系就会越来越好!”

安藤百福突然觉得,是自己应该牢牢抓住林志超这个人际关系。

当然,所谓人际关系都是互相利用。但恰巧,他知道林志超想插手日本的事业,需要他这个日籍人士;而自己也希望有个大财阀支持,哪怕是外国的财阀。

观塘。

一座十二层高的工业大厦,拔地而起,每层面积有两万余平方尺,在这片区域甚是雄伟。大厦外墙上,贴着‘优衣库工业大厦’七个大字,这里正是优衣库服装公司的生产工厂。

优衣库大厦开业这天,林志超并没有邀请朋友,毕竟区区一座工业大厦,何必大张旗鼓。前来参加的嘉宾,只有二叔林云初、表哥李高福、岳父唐仲源等人。

剪彩仪式结束后,林志超带着大家考察大厦的内部。

目前,鳄鱼恤工厂、旅行者行李箱,一共使用了四层楼面,八万多平方尺,预留了不少场地;至于其余八层,全部租给了制衣厂、鞋厂,租赁率达到98%,供不应求。

参观的时候,李高福笑着说道:“这投资工业大厦,似乎比投资住宅大厦更有回报呢!”

他在上一波地产危机中,最后三个楼盘没有赚到多少钱,算是一种‘损失’;因而,地产回暖后并没有第一时间抄地皮。

当然,李高福是在稳打稳扎,深得林志超赞赏的作风。

林志超说道:“想投资就行动,区区一幢工业大厦,对你来说算什么!”

同时以玩笑的口吻讲出来,周围的人顿时笑了起来。大家都知道,李高福是林志超扶持起来的,两人关系匪浅。

李高福却摇头说道:“还是不投资了,塑胶花工厂都被我搞倒闭了,丢人现眼。”

他投资的塑胶花工厂,在被长江塑胶厂点名几次产品质量不合格后,李高福干脆关闭,连设备都廉价卖给了长江塑胶厂。

原来,他将精力放在地产上,哪里又心情搞塑胶花。当初之所以愿意投资,是因为担心地产搞不好,多一个资金渠道;结果地产搞得有声有色,他也看不上一年几十万的塑胶花生意了。

唐仲源问道:“高福还是适合搞地产,来钱快!”

李高福连忙谦虚的说道:“唐叔别笑话我了,上次地产风波,我也损失不小,三个楼盘几乎是白忙两年多。”

唐仲源是长辈,更是林志超的岳父,他自然不敢托大。

林志超说道:“不亏就是赚!吐出利润的,大有人在;破产的,也有不少。”

李高福点点头,他毕竟前面赚了两千万,最后三个楼盘有资金实力‘捂起来’;唯一可惜的是,待地产稍微回暖,他就将三个楼盘卖出去了,一共赚了一百多万。

之所以如此:第一,他是求稳定,坚信林志超当年说的‘货如轮转’道理;第二,他是求稳定,投资商业大厦更有兴趣。

“最近,我在洽谈中环皇后大道中20-20B号,准备建一幢中环大厦!”

众人立马吸引住,没想到李高福连中环的大厦,都已经涉入了!

林志超在脑海里思索了一下,立即有皇后大道中20-20B号的信息,说道:“地盘面积不大吧?”

地产转旺后,中环会有一些地盘放出来,林志超并不会特意去追求投资这种类型的大厦;除非有2万平方尺以上,且是皇后大道中、德辅道等中环核心商业区的地盘,他才会出手。

李高福点点头,说道:“一共5000多平方尺,业主要价380万,还需要补贴租户50~60万,总计成本差不多400多万的地盘费。”

合计800港币每平方尺,若是在1957年暴跌前,单价应该值1200港币每平方尺。

林志超说道:“那你想修建大厦,怕是只能12层,总计收租面积也就5万平方尺了。”

李高福说道:“嗯,挺好的。晚点设计好之后,让保利建筑承建!”

林志超不再多讲,这种大厦很正常,并楼不一定行得通,而且并楼是靠缘分的。

李高福购买的地盘,是前世的‘太平行’,修建的12层高大厦,截止2023年也没有并楼成功。

回到鳄鱼恤大厦,林志超组织了一个会议室,列席参加的是鳄鱼恤总经理赵明义、旅行者行李箱洪云浩,及两个企业的其他高层,唐彩芸亦出席会议。

“今天这个会议的内容是:我打算将鳄鱼恤、旅行者行李箱合并,都成为优衣库服装企业的子公司。赵明义担任优衣库服装企业的副总经理,兼任鳄鱼恤总经理,洪云浩继续担任旅行者行李箱的总经理,我出任总经理,唐彩芸出任总经理助理。”

赵明义、洪云浩欣喜起来,老板突然如此安排,说明优衣库企业将成为独立发展的企业。

其实,优衣库以前虽然也属于长江实业,但实际上是独立发展的。今天这样安排,显然是明确了这一点。

接下来,林志超让两个品牌的负责人汇报一下公司和财务情况,大家互相了解一下。

赵明义立即认真的汇报道:“鳄鱼恤目前拥有8家门店,其中中环三家、铜锣湾一家、九龙两家、星岛两家,去年的年利润是155万港币,今年增加了一家门店,利润有望增加10%鳄鱼恤拥有职员88人,工熟练车衣工460人.账上流动资金720万港币、固定资产包括铜锣湾使馆大厦(价值500万以上)工厂设备等。”

成立十年时间,赚了1600万资产以上,其中大概有300万是地产增值。当然,鳄鱼恤的品牌价值已经是千万级别,在香港和星岛拥有很大的知名度。

这个程度已经是非常厉害的了!重要的是,鳄鱼恤的员工福利、鳄鱼恤的售后,都是很大的开销。

以夏利里拉家族的服装产业为例,做了那么多年,也只有千万级别。

而唐仲源的制衣厂,拥有工人5000人,年盈利也不过八九百万;其纺织厂有3000多人,年利润更是只有三四百万。

可以得知,鳄鱼恤的附加值有多高!

接下来,洪云浩也汇报道:“旅行者行李箱已经打开欧美的市场,去年的利润达到85万港币.目前旅行者已经收取专利费达280万港币.账上流动资金达到350万港币.”

旅行者行李箱才刚刚起步,由于拥有‘拉杆箱’专利权,只要有企业生产,就要缴纳一笔3~8万美金的专利费,专利费当然是‘转让’性质,所以是一次性的。

但是,架不住越来越多的品牌,进入这个行业,只要被旅行者行李箱公司的委托律师行发现,便可以立即去收费,扣除律师行的20%,剩下的就是旅行者的。

两个子公司总经理汇报完毕后,大家才发现,优衣库服装企业已经强大如斯。

林志超说道:“晚点集团会设立财务等相关部门.然后,拿出800万现金流,再加铜锣湾使馆大厦,还得加上500万港币的分期付款,去交换长江置业旗下的鳄鱼恤大厦、优衣库工业大厦这两个物业.也就是说,以后优衣库企业独立运营。”

鳄鱼恤大厦价值价值1500万,优衣库工业大厦价值400万,都是正常的估值。

赵明义立马说道:“最好是分期3年时间,毕竟优衣库企业也得发展!”

鳄鱼恤已经准备开设更多的分店,因为很多漂亮的大厦一层可供选择。

林志超说道:“这个没问题,都是自家公司。”

这次交换资产后,优衣库企业算是正式独立发展,以后只是隶属‘长江控股(未成立的控股公司)’。

林志超之所以如此做,也是希望能单独发展起一个企业来,将来可以供女儿的事业选择。总不能太过偏心,女儿也是他的孩子!

当然了,前提就是女儿能成才,若不是个做企业家的料,自然也无需继承事业,拿着现金和‘家族生活费’也能富裕一辈子。

整个会议,唐彩芸并没有发言,但她似乎有些明白。她有三个儿子,长江工业、长江实业、优衣库企业,莫非自己的丈夫在打造第三个?

她误会了,林志超还没有打造传媒集团呢!

而且,酒店集团也会独立于长江实业集团(不含美丽华酒店)。

会议结束后,大家干劲十足,各自走向自己的工作岗位。

而对于鳄鱼恤、旅行者行李箱,林志超并不是很少管理。他本身擅长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再加上他的远见,足以让他很少的时间,就可以管理好一家企业。

比如他一年逛几次鳄鱼恤,在购买衣服的同时,就能将整个门店的问题,一览无遗。而鳄鱼恤的面料、款式、售后、广告等,林志超一样心中有数。

而在管理层和员工的执行上面,林志超追求的是增加他们对企业的归属感,实行奖金制度、福利制度、晋升渠道透明。

总之,他只需要制定好各种优秀的管理制度,企业自然也会发展良好。

仅仅是当年提出来的‘更换领口和袖口’这种售后(收费的),就留下很多忠实客户;而在广告宣传上,林志超一直坚持投入,顾影响力越来越大。

鳄鱼恤的真皮皮鞋、钱包、皮带等,也是市场非常欢迎;旅行者行李箱也有寄售在鳄鱼恤门店,当然主要是出口行李箱。

又到了秋高气爽的季节。

周末,林志超乘坐他的50尺(16.6米)‘东方之珠’号游艇在海上度假,陪同他的是两位夫人。这艘游艇和港督专用的‘慕莲号’游艇差不多大小,在这个时代已经属于大型游艇的范畴。

当然,这个时代也有大型游艇,超过200尺以上的,甚至400尺的,也有几艘;有建造时就是超级游艇的,也有军舰改装成超级游艇的,例如奥纳西斯的超级游艇,便是军舰改装。

林志超若是喜欢高调,斥资收购一艘300尺的超级游艇,最多也不过花上1000万美金左右(二手);这对于一个即将拥有3亿美金以上船队的主人来说,不过是洒洒水。

但林志超显然不想如此做,至少目前还不想!

‘东方之珠’号游艇仅一层甲板,顶上加盖,有一间卧室、一间客餐厅和储物室;还有就是前后甲板,有围栏;驾驶舱在二层,也是二层唯一的空间。

因为‘飞桥系统’尚未出现,所以16.6米的游艇,比后世的同样长度游艇,少了大概40%以上的空间。东方之珠是钢结构和缅甸木的结合体,造价约30万美金。

它正在围绕着港九周边海岸线行驶,纯白的船身在蓝天碧海之下,非常显眼。前面甲板还站着两个女保镖,并临时充当船上的女佣。

林志超、唐彩芸、许彩英站在后面甲板的围栏旁,欣赏着港九风采。

“那艘是航母吧?”许彩英指着停靠在牛头角海岸线上的大船,好奇的说道。

“不错,美国人送来的航母,让中天拆船厂拆卸!以后英国和美国,都会让香港拆卸军舰和航母。”

二战时期,美国有155艘航母,英国也有96艘航母(有美国援助的),这些航母都会逐渐淘汰,送到拆船厂拆卸。当然,这些航母和后世的航母不能比,一般只有一两万吨。

今年年初,香港的拆船业务便由中天拆船厂引爆起来,目前不少消息灵通的人,都在从事世界各大港口购买‘二手船’的生意。

目前拆船厂已经有几十家,工人上千人;可以预料,接下来的两年之内,拆船厂会突破至一两百家,靠拆船收废铁的工人将达到几千人。

发展太快了!

香港人的消息灵通、做事速度快,这是在后世的世界上,出了名的。

按照这种速度,明年底中天钢铁厂就得结业,预计总共能拆船100艘,航母军舰10艘的样子。

当然了,也能赚个上千万港币,毕竟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购买的船价非常低。

“航母?美国人不怕泄露技术啊?”许彩英问了一个外行的话。

“武器都拆卸完的!更何况这些航母还有什么技术可言,苏联人看不上,对面呢,他们又不在意这些,送去都没人研究。航母就摆在那里,有人上去看看,也没人阻拦。”林志超笑道。

美国人送来航母的时候,除了留一句‘好多钱’,其它什么话都没有讲!

至于好多钱?

随便报个低价,美国人都肯出售。

“这样啊!”许彩英无语。

林志超看了一下周边海域的水质,多多少少有些油渍,但不算严重。中天拆船厂在年初向港府递交了一份资料,可以指导其它拆船厂,多多少少能避免一些。

当然,如果后期有个一两百家拆船厂,难免参差不齐。

但好在香港拆船业务,最多火爆至1961年结束,因为在如此多的拆船厂去各大港口买船,只有船东不傻,很快就会涨价。而且,东南亚那边也会加入这场拆船生意,毕竟这个门槛太低了。

最终,拆船生意也变得利润稀薄。

所以‘火爆三年’后,便会迅速消失,污染自然也会没有,毕竟海水流动很快。

但为香港做出的经济贡献,恐怕是数亿规模。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