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港岛家族的诞生 > 第250章 【电子产业的预想】(求月票!)

回到香港的林志超,来到香港航空,参加了高层会议。

不到半年的时间,林志超便通过‘超强手段’,插手香港航空的管理业务,他也是颇为自豪。换做是其他人做老板,绝不会如此轻松打进管理层,除非不顾一切的强势插手,但那样结果可能是香港航空继续走下坡路,直到惨淡经营。

而林志超的手段是——开始只是提供建议,通过让香港航空发展更好,以此来树立他的身份。这样的结果是,管理层心服口服,公司也发展良好。

趁着如此好的态势,林志超开始进一步参与香港航空的事务,依旧不是抢班夺权,仅是加强他的身份和作用。

会议室里,林志超一改往昔的低调,而是主动说道:“我已经说服汇丰银行提供低息贷款,打算去美国波音公司订购两家波音707。”

香港航空不是不盈利,只是如果折算飞机的损耗费,需要很多年才能回本;说白了,就是为了‘回本’而在奋斗。

总裁希尔立马说道:“波音707尚未首次商业飞行,是否非常冒险,步‘彗星’的后尘?”

林志超自信的说道:“波音707虽然没有首次商业飞行,但在1955年已经实现首飞,而且泛美航空已经订购了20架。我得到的消息是,今年波音707就会首次商业飞行,届时一旦成功,订单恐怕很多,我们未必能第一时间下订。成功与否大家放心,我们寰宇作为100%股东,绝对不会影响香港航空的发展。”

言下之意,这个飞机是100%股东同意订购的。

事实上,两架波音707价值1000万美金,这是香港航空去年的利润十倍出头。

非常冒险!

不过林志超说服了汇丰银行,自然已经是势在必得。

没有好飞机,你再好的服务也是打对折。香港航空仅两架子爵客机,算得上好飞机,其它三家DC-3(改进型,四十年代中期制造),简直就是古董飞机。

虽然投资1000万美金购买飞机,但林志超相信,香港航空六十年代的利润,可以翻倍。

希尔见林志超态度坚决,也只能作罢;其实他在潜意识中,也是有不希望林志超这个老板通过这种手段,进一步‘夺权’。

看似林志超仅仅是在布局买飞机事宜,实际上林志超这一步,是直接控制香港航空的财务大权。道理再简单不过,为了购买飞机,以后的财务大权不再归属原来的管理层,而是林志超。

一步接一步的夺权,林志超很快就可以直接掌握香港航空。当然,他不想和现在的管理层闹翻,会继续合作,前提是希尔等管理层识趣。

接下来,林志超安排了一下,本月(9月)由希尔陪同林志超去波音公司考察和下订。

希尔自然是答应了,他也问道:“如果交付,老板打算如何安排飞机?”

其他管理层一惊,心道希尔称呼林志超‘老板’,看来已经是率先妥协,保住总裁的位置。他们有些不高兴,毕竟这都不商量一下,但也准备妥协,臣服新老板。

林志超讲道:“东京、台岛肯定是优先使用波音707,马尼拉使用子爵客机,还有一架子爵客机可以依旧飞东京或者大阪。至于汉城,DC-3已经足以,那边没有太大的客流。”

来港旅游和商务的人,日本人肯定最多,台岛其次,再其次是菲律宾,最后才是韩国。

众人开始讨论这个问题,几乎是和林志超的意见差不多,情势再度急速朝着林志超的这边好起来。

事情到这个程度,林志超的组合拳也打完了,大权也拿下了。后期香港航空势必是顺风顺水,带到八九十年代彻底爆发。

上午十点半,林志超来到长江工业园区。

随着他的事业越来越庞大,哪怕是林志超的大脑远超普通人,也需要好好安排好工作的时间表。目前,在一般情况下,他会选择‘三天一周期’,第一二天他会在环球航运和长江实业工作,反正两家公司也在一个写字楼,而在这两天里,林志超并不会来长江工业园,直到第三天时,林志会在环球航运开完技术会议,再来到长江工业园,进行工作。

实际上,环球航运依旧是林志超的工作核心,第一是因为最赚钱,第二是经营油轮要倍加小心。

经营油轮,是一个很冒险的事情;如果在美国出事,油污赔偿动辄就是赔上几百万美金。所以一般船东,只敢经营3~5万吨制成品油轮;至于大型油轮,则非要小心不可,因为意味着油污面积更大,赔偿更多。

当然,这个时代赔偿上亿美金也不现实,但上千万美金便有可能,如果是大型油轮在美国海域泄露的话。

长江工业的会议室里。

林志超拿着一份方案书,这是长江玩具厂的总经理柯严平交给他的,是关于代工和生产‘电池驱动的汽车和模型火车’的方案。

“为了保证零部件的来源和质量,你们建议成立‘精达金属电子公司’,专门生产微型马达?”林志超问道。

柯严平点点头,说道:“是的。微型马达的技术含量不算高,但香港没有厂家提供,我们只能自己成立。”

林志超放下方案书,说道:“可以!这种玩具是六十年代的畅销物,不缺订单,那你们就尽快实施吧!在替别人代工的同时,又得研发自己的产品,两者都不能落下。”

柯严平马上说道:“是,老板!”

目前来说,长江玩具厂的核心业务是‘芭比娃娃’的代工,林志超从未放弃追求更多的玩具产品。

魔方,这玩意还没有流行!

发条齿轮玩具,已经流行多年了,而电动马达的玩具将取代这种流行。

接下来,林志超和各子公司的总经理展开问答,了解最近的情况。

长江工业集团,旗下虽然子公司多、产品多,但万变不离其中,都是属于工业产品;所以管理起来,也不是很复杂。而且集团的高层,也不是摆设,相反拥有很大的监督权和指导权。

会议结束后。

林志超回到办公室吃午餐,是有镛记打包的烧鹅饭;今年,后世知名的‘裕记烧鹅’也开业了,和镛记算是各有千秋。

林志超咬一口后,立马感觉皮已经不脆皮了,还是吃刚烤出来的比较香。不过既然是工作餐,能吃饱就行,总比吃工厂里的饭菜好,那真是还没有后世猪吃得好。

但林志超并不惭愧,什么时代做什么事情,比较其它工厂的待遇,长江工业已经好太多了。

蘸一点酱料,将烧鹅放进嘴里,瞬间带着丝丝荔枝木的香味停留在味蕾,口感肥瘦恰到好处,油而不腻,再吃上一大口米饭,别提多有滋味了。

在咀嚼美味的同事,林志超的大脑也在运转。

今年三月份,日本索尼联合香港的胡孝清,在一个住宅单位里设立了两条生产线,采用日本引进的晶体管收音机套件进行组装,这更像是家庭作坊。该工厂组装了tr-510和tr-623,一个月可以安装4000台,然后发往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其他英联邦国家。

原来,索尼在英国等市场遇到了阻力,政府征收高关税以保护当地电子行业免受廉价日本进口产品的影响。因为当时香港还是英联邦的一部分,森田昭夫认为在香港组装收音机可以解决他的问题,因此将‘香宾公司’作为在香港组装索尼收音机的分包商,这是索尼在海外的第一个生产工厂。

殊不知,索尼是在‘玩火自焚’,小看了香港的工业水平。

一旦将收音机带到香港进行组装,那么香港的工厂主很快就可以自行组装收音机,然后去美国抢占索尼的市场。重要的是,由于劳动力和管理成本低,香港制造能比日本制造更有竞争力。

从此,香港的电子产业一发不可收拾,从1960年雇工200人,到1970年雇工4.3万人,再到1980年雇工9.5万人;从生产收音机、晶体管、电子表、风扇,再到印刷线路板、电视机、电话机等;香港电子产品出口,最高纪录是香港产品出口的25%金额。

若不是香港的工薪和房价涨得太快,香港的电子产业绝不会停止发展。

后世深州的华强北,说是起源于香港,绝对没有问题。正因为八十年代,香港电子产业朝内地转移,才有了华强北。

“从日本进口晶体管,然后自行组装收音机,最后出口至美国!”

“虽然这个产业赚不了几个钱,但却是自己进入电子产业的契机。”

“不过也不急,明年再说!”

林志超一边吃着烧鹅饭,一边自言自语的说道。

他不可能冒冒失失的投资电子产业,需要一步步推进,所以从组装电子产品开始,是个最好的选择。

晚上六点半,林志超才回到深水湾别墅,正好唐仲源夫妇来家做客。

一见面,林志超笑着说道:“岳父,最近晒黑了,莫非是非洲晒的?”

翁婿感情好,开个玩笑无伤大雅。

唐仲源笑着回应道:“香港晒的,非洲哪有香港晒。”

两人虽然感情好,但各有各的事业,有时候一个月也未必聚得上。林志超只知道今年八月份,唐仲源亲自去尼日利亚第一次考察。

唐仲源毕竟家大业大,不可能轻易出国,所以上半年虽然心痒痒,依旧只是派出得力手下去考察一次;今年暑假,又将大儿子唐显千喊回香港,在工厂实习两个月,自己才在八月份去考察。

随后,大家坐上了餐桌,翁婿喝起茅台来。

“具体情况如何?”林志超抬起酒杯示意,并关切的问道。

唐仲源喝了一口茅台,才缓缓的说道:“你说的都是真的!但是那边正在闹独立,人心惶惶的,所以我打算再多考察几次。明年暑假后,再做具体打算。”

林志超明白,唐仲源是考虑全面,和林志超差不多。他的大儿子唐显千,明年就大学毕业,回港可以在公司实习,又有林志超这个女婿看着,他去那边开工厂,没有太大的后顾之忧。

当然,唐仲源肯定是先投资一家工厂试试水,而且也不需要一直守在哪边,晚一些甚至可以和儿子对调,轮流在尼日利亚照看。

毕竟,那是一个庞大的市场,若真是成功,相当于事业扩大100%.

林志超说道:“岳父考虑得对,一步步来最稳当。独立之前,或者说尼日利亚政府释放善意之前,都不能投资过大。一旦尼日利亚政府对你释放出善意,到时候你也在那边有关系网,便可以比香港其他人,领先很多。”

唐仲源点点头,说道:“我也是这样想的!说实话,尼日利亚就算独立,也是属于英联邦,将来肯定有华人盯上这块肥肉,所以最近几年,我要在那边慢慢打下基础。”

其实,林志超如此扶持唐仲源,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将来回内地,也有一个契机。

唐氏家族是江南四大工业家族,唐仲源的堂兄‘唐增源’(同一个祖爷)后来做到苏省高官,唐家还有不少人留在内地。前世的榮家、刘国均(女婿是査济民)、唐家,可都是两头下注成功;榮家不用说了,査济民也参与了法案,唐炳源死得太早,但堂侄唐翔千的儿子却做到财政司,一度参与香港一号人物的选拔。

当然,这一层关系只是一个‘预留’,并不是林志超最倚重的。

林志超最倚重的还是自己的影响力,他肯定会是将来最需要拉拢的香港商人,所以他从未担心——以后靠不上。

好比前世的董浩雲,在八十年代还为台岛奔波和美国的关系,由于他和里根等美国高官是朋友,所以被两方拉拢。

以此可以想象,林志超到时候是如何‘吃香的’!

当然,作为商人,林志超本来就崇拜,所以到时候他不需要太麻烦,直接七八年就进京了。

此一时彼一时,他是根据自己身份来的。

席间,岳母宋巧玲也关心道:“你们深水湾80号什么时候动工?”

在六月份,林志超便斥资88万港币,拿下深水湾80号洋房;这座洋房占地面积高达1.38万平方尺,比深水湾79号还大。

林志超笑道:“不急!差不多得明年动工了,可能六十年代中期才修得好,这次更不急了。”

宋巧玲立马说道:“那孩子们都大了,这里确实又显得小了!”

真正分开住,恐怕还得延后几年时间,到时候视情况而定。

分开有分开的好处,大家都有私人空间;不分开也有好处,林志超可以节省教育精力。

吃完晚饭,聊了一通后,唐仲源夫妇要回半山区,林志超便安排一辆保镖车跟着。

九月下旬,林志超开启了出国之旅,他先是和香港航空总裁希尔等人去了波音公司,顺利订到两家波音707,预计1959年底交付。

随后林志超马不停歇的来到洛杉矶,终于赶上奥黛丽赫本产子。对于第二个混血儿子,林志超取名林瑞南。

“林瑞东、林瑞南,这两个名字有什么意义嘛?”奥黛丽赫本躺在病床上,好奇的问道。

她已经学会了中文,能进行中文沟通,所以问起两个儿子的中文名字由来。

林志超笑道:“我取名字比较随意,林是我的姓氏、瑞是我们华夏的辈分,至于最后一个‘东’和‘南’是四个方向之二,但也是我们华人比较喜欢取的‘字’。所以,意义没有太大,我只希望他们健康成长,并没有希望他们能很伟大,很厉害什么的。”

奥黛丽赫本立马说道:“这样啊!”随后话锋一转,说道:“你真不希望他们能成为和你一样的企业家?”

林志超笑道:“能成的话,那是自然最好,我也会扶持他们,给予他们帮助。如果不喜欢经商,那他们也可以选择自己的兴趣,反正财富又不少。”

奥黛丽赫本点点头,但还是说道:“我希望他们中的一个,能成为企业家,夺回奥黛丽玩具公司的管理权。”

“哈哈”

林志超笑了起来,并没有多说什么!

若是两个混血儿成才,自然是要去收购美国大企业,或者创下一个大企业,毕竟有如此厉害的老爸在。

但他不想期盼太高,以免将来失望越大。

至于家里的另外七个孩子,具体情况不同。

随后的一周,林志超都在陪同奥黛丽赫本,然后才回香港。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