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港岛家族的诞生 > 第227章 【没有对手】

港岛家族的诞生 第227章 【没有对手】

作者:任猪飞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13:55:13 来源:平板电子书

“黄经理、胡经理,你们在公司呢!”李高福来到长江实业的写字楼,看到黄昌宏、胡兆煦,便亲切的打招呼,丝毫没有摆谱。

虽然,曾经大家是同事,但他明白,没有林志超的一路扶持,他可能会是长江系集团的一员高层;可能,还做不到黄昌宏、胡兆煦的高层位置。

“李生,你红光满面,看来最近又卖了新楼盘。”胡兆煦笑着回应道。

言语之中有一些玩笑打趣的成份,俨然当做以前的相处关系,丝毫没有因为李高福已经是千万富翁,而讨好献媚。

李高福马上说道:“现在楼不好卖,地价死贵,哪里又那么容易!倒是那么长江置业,信誉好、口碑好,今年出售了不少楼盘。”

说完,连忙告辞,跟着职员朝林志超的办公室走去。

胡兆煦说道:“楼不好卖是真的,北角那个地盘一个月才勉强售罄,这还是打了九折。听说,大联合置业有几个楼盘挤压在手里,他们还在继续贷款买地。”

黄昌宏说道:“嗯,现在外面开工那么多楼盘,供大于求咯!”

两人简单的交流几句,便各自回到岗位。对于李高福身份的转变,他们早就习以为常。李高福和老板关系匪浅,再加上胆子大,敢去走私,发达也很正常。唯一没有想到的,恐怕就是发达得太狠了,当年走私的何其多,能有几个成为地产大亨的,也只有李高福、飞艇泰、张锦记、李康节。

林志超的办公室里。

“林生,我在上环永乐街的那块商业地皮,已经在聘请则师楼进行设计,所以想请保利建筑参与建造。”李高福喝了一口茶后说明了来意。

他对保利建筑非常放心旗下的楼盘都是其参与建筑,对李保罗这个建筑奇才也非常满意。

林志超点点头说道:“行,正好我们也在重建雪厂街10号。”

保利建筑已经在业内打出名气,除高福置业的楼盘外,还承接了不少外面的楼盘建筑。虽然没有建筑过商业大厦,但本身就有则师楼指导,及保利建筑也有洋人建筑师顾问。

一般的住宅楼盘,长江置业都已经可以自行设计,无需外雇则师楼。

李高福随后说道:“最近房子不太好卖,我正好一边处理旗下2个楼盘,一边调集资金开发商业大厦。”

林志超记得,李高福开发了也有十个小楼盘,看来获利也是有两千万。

“楼盘好不好卖?”

“很是不好卖!我一个楼盘开盘,一周只卖出五分之一不到,后面几乎快无人问津的程度。”

看来,市场提前饱和了。

林志超感叹道:“大家一窝蜂的进来抢食,搞得地价飞涨。港九市区地皮居然要170~180港币,真是离谱。”

没有足够的利润啊!

对于林志超来说,一个楼盘的利润就是要100%才像话。

李高福说道:“何止地皮涨价,现在建筑材料全部涨价,就连建筑工人都涨价。一个楼盘下来,能赚50%就不错了。而且越是这样,有的人越是拿地盘凶猛,看样子打算‘薄利多销’。”

有的人是谁,无外乎就是李康节、陈德泰等人。前世,香港的地产商也不是天生就‘眼光犀利、有远见’,而是前辈们的教训累计出来的。

聊了一阵,正好午餐时间,两人约着去了茶楼食饭。

走在中环的街头,林志超感叹道:“中环将进行一场地产商业革命,再过十五年,怕是高楼大厦一排排矗立,这些老字号也要面临危机了!”

他是一个非常喜欢香港历史的人,这些年来,他一直用照相机、摄像机记录;这些资料既可以将来欣赏,又可以给自己的传媒集团作为资料。

李高福自然没有这些感叹,只是说道:“老字号生意那么好就算房租贵点,也能生存下来。”

林志超笑道:“有点道理!我们香港人既能接受新潮流,也能守护传统。”

不过呢,像陆羽茶室那样的茶楼,将来会面临着房租高企,及顾客老龄化的后果;头部几家还能坚持到二十一世纪,其它就只能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两人交谈之中,走进一家‘九记牛腩’。

“潘老板,4碗清汤腩!”林志超喊道。

这家牛腩餐馆,叫做‘九记牛腩’,老板姓潘,今年才刚刚开张。恰逢被林志超发现,觉得很不错,便偶尔中午来吃午餐。

叫四碗的原因不是林志超胃口大,而是跟着1个保镖一个司机,大家一起吃。

“好咧,林生你稍等!”潘老板高兴的说道。

他是去年开张的,对于林志超这个大亨能光顾,他心情别提有多高兴了,逢人便吹嘘连林志超这样的大老板,也对自己的牛腩赞不绝口。

靠着这种吹嘘,九记牛腩的生意还真是蒸蒸日上,每到餐点便人挤人。

可惜潘老板不知道买个照相机,若是能将林志超来吃饭的招牌挂在墙上,保证生意兴隆百年。

这只是一家小店,大概不到十张台子,不一会便坐满了。

桌子都要拼桌,林志超也习以为常。

不过上菜很快,大概六七分钟便端上四碗清汤腩。

林志超先喝上一口鲜白的汤汁,浓郁的牛骨汤滋味瞬间袭上大脑。

“这汤好喝,正宗的牛骨汤,熬得够久!”

李高福讲道:“材料正宗,才能开得下去。他这价格不便宜,食材不好,大家也不会捧场。”

林志超点点头,做生意是这个理,特别是在这个年代,可没有那么多科技和狠活,汤汁可以用网购调料包,保证白到吓人、鲜到犯罪。

夹起一块牛腩,两边有不少筋膜,林志超毫不犹豫的咬上一口,筋膜软糯,微微粘牙,但口感却非常的好。

牛腩只有一头牛的5%重量,而九记牛腩需要三小时慢炖,所以完全不会咀嚼不动。

“保持这个手艺,潘老板你这个店就是传家宝,传儿子,传孙子,代代相传,就是一笔财富!”林志超笑着对旁边潘老板说道。

潘老板一听,连忙说道:“谢林生夸奖!我做生意肯定会踏踏实实,绝不为了省功夫,让您们这些老客户失望。”

他是刚刚创业,九记牛腩就是他到处借款开设的一家店。如今有林志超这个商业大亨光顾和称赞,他顿时备受鼓舞。

其实,他之所以认识林志超,不是他见多识广,而是林志超每次来吃饭,会开着一辆豪华汽车停在门口。

几次下来,潘老板便知道林志超身份不简单,林志超倒也没有隐瞒什么,介绍自己是做航运和地产的。

不消说,姓林、做地产、做航海,那就是独此一家,香港人谁不知道。

随后,林志超等人专心吃饭,很快他将一晚清汤牛腩全部吃光,连汤都干干净净。

这样给人一个印象,林志超比较节约。

吃完饭,林志超看看手表,放松的说道:“我去五丰行买点茅台,高福哥要不要一起?”

李高福点点头,说道:“嗯,正好我也买点!”

随后,两人便驱车去五丰行店铺。这家公司是华闰的子公司,主要从事内地鲜活食品等销售,同时也是茅台外销的代理商。

林志超买了不少茅台,这是出于前世对茅台的印象,所以除了喝一部分外,他还窖藏了不少五十年代的‘金轮牌’茅台。至于飞天牌,目前茅台还没有注册呢!

此时的茅台外销情况并不乐观,是因为包装上又一个五角星,这在海外被视为‘输出’;别人会觉得喝个酒,还要听你输出,肯定是不乐意的。

所以如果不出意外,再过一两年,飞天牌也该出来了,届时包装一换,更容易打开海外市场。

毕竟一吨酒,可以换40吨钢材,为什么不好好销售呢!

筲其湾。

李家成看着塑胶机器生产出双色塑胶花,脸上的神色非常兴奋。他知道,只要长和塑胶厂是第二个研发出双色注塑,那么年产值可以翻一倍,甚至两倍。

去年,长和塑胶厂年盈利高达近三十万港币,是以前只生产日用品和玩具时的五倍利润;是塑胶花拯救了他,让他看到了迎娶表妹的希望。

当然,区区年盈利三十万港币,他依旧不是很满足,他渴望做到年盈利百万港币。

李澍霖高兴的讲道:“诚哥,我们现在应该有资格打入欧美市场了吧?”

截止目前为止,长和塑胶厂的产品几乎都是东南亚市场和本地市场,只有2家欧美小批发商进行了采购。

谁都知道,欧美批发商非常看重实力和信誉,显然长和塑胶厂是不合格的。特别是,香港最大的塑胶花工厂——长江塑胶厂,才是这个行业的首选,很多欧美批发商都会选择他们。

李家成说道:“没问题的!目前我们是香港第二个掌握双色注塑法,你看这个塑胶花的品质,绝对深受市场欢迎。”

李澍霖点点头,随后又担忧的说道:“就是塑胶机器老点,不少客商都有这种微词。”

李家成虽然也有这种担忧,但现在想的不是换新机器,而是增加产量,扩大规模。如果一年可以赚一百万,他就考虑搬迁新厂房,再购买一些较好的二手机器。

“一步步来!做事情要踏踏实实!而且,我们用二手机器生产出媲美新机器的产品,这才是本领,别人也会夸奖我们善于管理。”

此时的长和塑胶厂,李家成占股只有60%,其余都是亲戚占股。好在经过去年的经验,大家都彻底放心和信任李家成。

一周后。

林志超坐在长江工业集团的办公室,长江塑胶厂的陶德荣进来汇报工作。他已经很少管理塑胶花、假发产业,但不代表两个总经理不汇报工作;若真是那样不懂事,怕是也难以胜任子公司总经理了。

长江塑胶厂新的一年在第一个季度继续表现不错,未见颓势,林志超猜测,塑胶花再流行5年以上不是问题。

当然,不流行不代表产业消失,只是说不再增长需求,真正‘消失’应该是石油危机后,市场逐渐抛弃了这种石油衍生品。

“老板,长和塑胶厂也研发出双色注塑法,听说也开始出货双色塑胶花了!”陶德荣讲了一句题外话。

他就记得,老板有些关心长和塑胶厂,他猜测可能是因为这家塑胶厂取名的时候,故意碰瓷长江塑胶厂。

林志超抬起头,问道:“他们规模如何?”

陶德荣说道:“据说就几十个人,一年赚个几十万的样子。”

林志超脑海里思索起来,前世李家成今年才进入塑胶花产业,也赚到了第一个百万,次年更是赚了几百万。

如今,他就是研发出双色塑胶花,最多百万也就是极限了。这样一来,五十年代末期是建不起12层工业大厦的。

可以说,一旦错过时间,李家成进入地产也只有等1965年的银行危机,因为那个时候地产也会暴跌。

如此一来,李家成那个时候身价也不过几百万,不到一千万。这点财富,压根翻不起浪花了。

不再是竞争对手!

林志超这样想着问题,但嘴上还是说道:“既然有第二个工厂研发出来,那就把我们的技术指导给旗下合作工厂吧。”

陶德荣点点头,说道:“就算我们不指导,估计也会有第三家、第四家,再视为珍宝,也没有必要,正好做个人情,也缓解一下产能。”

他没有多想,知道老板还是有些在意在产业内的影响力,毕竟以老板如今的身份,是很注重那些声誉的。

陶德荣离开后,林志超笑了一下。

李家成需要磨练啊!

事实上,再磨练也废了。比如他在1965年前赚了500万港币,这点钱投入地产,根本翻不起浪。

而他在前世,那个时候身价已经是三千万以上,都是在塑胶花赚的。

真不是对手了!

林志超努力挥去脑海中的想法,一直以来,他努力的提前削弱对手,免得将来产生激烈的竞争。这样的做法,大家也不会产生矛盾,和和气气的,很好!

另外一边。

苏伊士运河在4月初开始疏通,航运价格也开始一落千丈。当然了,航运价格还是比苏伊士危机前的行情好一些。

林志超猜测,预计两年后才会真正进入航运小寒冬——运费低,业务少。

包宇刚能在这个时候,增加三艘船已经不得了。再加上没有汇丰银行的全力帮助,以及林志超在日本工商界已经打出名气。

包宇刚也不是对手了,八十年代初,能拥有两三百万载重量已经顶天了。

所以,林志超在航运的竞争对手,只有他自己。

就是一直扩充船东就是了。(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