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港岛家族的诞生 > 第181章 【家族教科书】

港岛家族的诞生 第181章 【家族教科书】

作者:任猪飞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13:55:1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春节前夕,林志超在办公室里,接待了自己的亲叔叔林云初,也是长江拉链的一名中层管理。从普通职员到低层管理,再到如今的中层管理,林志超一直有关注、评估。

如今,他决定再扶持自己的亲叔叔,成为一名工厂老板。

林志超陪着林云初坐在沙发上,笑着说道:“二叔,干得怎么样,顺不顺心?”

林云初并没有因为林志超的热情,而得意忘形,所以认真的说道:“很顺心呢!越做越有劲,同事们都比较团结,不搞小动作。”

他是长江贸易部的管理层,这个部门一直负责整个长江工业的原材料、机械进口等事务,非常重要的一个子公司。

林志超点点头,说道:“二叔,堂弟他们也大了,你也不能总是替我打工,该考虑一下创业了!”

林云初一愣,他的房子、子女的学费等都是林志超送的,而他薪水一年在六七千左右,这几年攒下的也有一万的存款;但对于创业,还真没有想过。

“子女大了,也该他们自己去努力创造,不然他们岂不是白读那么贵的学校!”

林志超笑道:“话不能这么讲,毕竟随着时间的推移,机遇只会越来越少。你给他们创造一个好的平台,他们的起步就越高,将来的成就也会越高。就拿我来说吧,若不是我当年有个奇遇,否则老老实实的积攒第一桶金,恐怕我现在成就不及一半。”

香港已经有一些传言,林志超是靠捡黄金发达的,当然林志超一向是守口如瓶。

林云初说道:“志超你说的有道理,只是我一直没有准备这方面,贸然投资失败的几率很大。今天伱点拨我一番,我也只能积攒经验、知识、实力,以后有机会再行动。”

毕竟是举人的儿子,再不济知识和见识不差。

林志超说道:“也不用麻烦,长江贸易还有一套做假发的机器,我支持你开家假发工厂.机器、技术、销售都是现成的,你就用心管理就行。资金算是我借你的,赚到钱就还给我。”

林云初心中大喜,因为他知道这是稳赚钱的生意,没想到自己也有当老板的一天。

稳定心神后,林云初说道:“这会不会太占便宜了,我几乎什么都不用付出,这和你送我钱有什么区别。”

林志超说道:“有区别的,我扶持肯定是初始,以后这门产业需要你慢慢的琢磨,行业的兴衰、工人的管理这些都是需要你慢慢学习的。”随后他拿出一个信封,说道:“这里是15万港币的资金,算我私人借你的。”

林云初见侄子早有准备,便感动的说道:“真是麻烦你了,照顾我们这么多年!”

林志超说道:“那你说错了,我就是一直将你视为我手下的一员,至于堂弟堂妹那些,总归是我们林家的人。而这次假发产业,便宜那么多外人,自然也会顺手照顾你一下。这次做生意只是一个开始,您可以慢慢学习,争取做好一个商人。”

林云初点点头,口中的感谢话也说不出来。

随后,林志超安排了春节家族的聚会时间,林云初便迈着激动的步伐离开。

傍晚。

林云初回到家里,妻子沈云莲连忙接过衣服和包,她是全职主妇,照顾两子一女、老公的生活起居,自踏入香港的那一天起,便是如此,无需为生活发愁。虽然那个时候丈夫薪水只有150,但侄子也是一切安排妥当,租房和孩子的学业都不用发愁。

“什么高兴的事情,还特意买一瓶好酒!”沈云莲笑着说道。

林云初得意的说道:“自然是很好的事情!”

“又加工资啦?”

沈云莲已经控制不住喜悦之情,丈夫每月薪水500港币,再加上各种福利,他们家就是请个保姆也很正常。不过孩子们都大了,再加上她不用上班,就节省下。

“吃饭的时候说!”

林云初得意的去洗手,经过家里也感觉非常舒心,这套房子可是自有的。

一家五口幸福的围在一起,享用着美食。林云初的薪水可以存很多,因为林志超每年会给予一笔堂弟妹的学费、生活费、服装费,足够三个孩子上名校的费用。

“这下总可以说了吧!薪水是不是加到六百了!”沈云莲心痒痒的问道。

她的父母弟妹还在内地,所以她有时候会寄钱回內地,但这些显然都不是问题,50港币可以换取RMB22万左右(旧币,1:4500),十分的经花。

林云初说道:“志超借给我15万港币,让我开一家假发工厂,我也是要当老板的人了!”说完,忍不住小酌一口,颇有些感叹。

沈云莲顿时手中的筷子掉落,慌张的说道:“借那么多?会不会有风险。”

虽然侄子有钱,但她经常被老公说教,不允许惦记别人的,特别是三个孩子还是别人在‘养’。所以时间久了,她也没有幻想过了,习以为常。

而现在一听借款15万,便知道借钱就是借钱,亏了就是要还的。

林云初说道:“机器、技术、销售,都替我找好了,我只要把东西生产出来,就可以赚钱,风险没有的。不过都说创业要勤勉,你也来帮我,先去长江假发厂做一名女工,好好学习里面的技术,以后也在工厂里帮忙。”

创业艰辛,夫妻应该齐上阵。

沈云莲一听,立马说道:“行行,我一定好好学!”

投资那么大,能不好好学嘛!

这时候,大儿子林志浩马上说道:“那我们放学后,自己做饭,不要妈妈帮我们了,我们也长大了。”

他今年已经18岁,多少也懂事了,知道这个工厂对这个家庭意味着什么。

沈云莲马上说道:“我肯定早上会给你们准备好一切,回来稍微动动手就行。还有志浩你要专心读书,再过一年多就出国留学,你堂哥都安排了,可要争气。你堂姐的成绩可比你好,她还后学好几年。”

林馨儿压根没有读过几年书,以前是靠林云杰教,老豆死之后,就不读书了,中断几年。这些年,是被林志超逼着、鼓励着学习的。

林志浩只能低头答应!

他最怕的就是堂哥,每次见面老爸都得耳提面命,出国留学是堂哥的意思,父母立马奉为圣旨一般,他不好好学,就会被父亲揍、母亲骂。

林云初知道大儿子羡慕他堂哥的社会财富和地位,立马教育道:“你老豆这点才学,一辈子也就是当个小老板,还得靠你堂哥提携。你堂哥要你努力读书是很有道理的,要想人上人,就得有文化。你堂哥当年是很能读书,但没有条件,虽然他以前中断学业,但全厂上下,谁不知道你堂哥学什么都快,不然你以为他为什么能管理五六千人的多个大企业,听说现在每天都在学习各种知识,会英语、德语、日语等多国语言。”

林志超的父亲林云杰那是教书匠,比弟弟林云初的功课好多了;而林志超以前确实读了很多书,他穿越后吸收了不少古学,打了个好底子,包括现在他也在坚持学习传统文化。

林志浩点点头,说道:“我知道了,一定好好学。”

林云初没有表示满意,而是马上转过去对另外两个孩子说道:“你们也是一样,只有读书才能有出息,不读书就只能去工厂打工。”

林志毅、林彩儿连忙点点头,生怕老豆趁机揍人。

越来越又盼头了!林云初如是的想到。

春节来临,香港华人喜气洋洋。

那怕是那些住着木屋的人,也是一年最开心的时候,毕竟这是华人的节日。在香港,东西方文化汇聚,身在其中也是一个非常幸福的事情。

很多华夏的传统,香港可以说保护得最好,毕竟內地有那么一段时间在‘不流行’。

所以,不管美食也好、传统文化也好,香港都保存得很好。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香港有不少儒商,而内地的那些后来的商人,都是非常浮躁,压根没有几点墨水。

谈到传统,林志超就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香港已经成为华夏古董的交汇地,就连內地都成立一个国宝买回的组织,前几年买回过‘三希’中的二希——《中秋帖》和《伯远帖》,以及《潇湘图》《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

不过受限于资金,所以这个组织的购买力不强。

林志超打算有时间也来收藏一些古董,这个时代的古董都非常便宜,比如国宝级别的《中秋帖》和《伯远帖》,加起来只需要48万港币。论升值的空间,和物业差不多,增幅空间都在千倍。

《中秋帖》和《伯远帖》之所以如此贵,也是因为其太出名了——在紫禁城内廷、养心殿西暖阁中,清乾隆帝有一处书房,名叫三希堂。三希堂中,供着三件晋代书法圣品,分别是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和王珣《伯远帖》。

所以,一般古董也就几千几万而已,没有太贵。

若是內地来的来路不明之物,怕是几百港币几千港币已经是不得了。

“志超,给祖宗上香了!”

“来了,妈!”

林志超带着一家老小,走进一层的一间房间里,里面是几个祖宗牌位,也就是林志超的举人爷爷,以及父亲等人的牌位;上面还有爷爷和父亲的照片,爷爷的照片是叔叔带给来的,父亲的照片则是母亲带过来的。

说实话,他看到举人爷爷的照片,联想起后世的一些电影,总会让林志超有些不适;他毕竟是一个现代人,可能会联想。所以实际上这个祖堂,是吴文英在打理,而林志超只是逢年过节来上香,走走程序。

一家人都拜了之后,便走出祖堂。

“爸爸,下午带我出门吧?外面好热闹!”大儿子林瑞寰提了一个要求。

林志超摸摸已经快五岁的大儿子,说道:“好,那我们今天下午一家人就出门逛街!”

“好耶!”

随即,吴文英表示不去,留下照顾1岁多的林瑞海;唐彩芸也宣布退出,因为孕肚七个多月不方便。

这样一来,下午出行的便只有林志超、许彩英、林馨儿、林瑞寰、林瑞江。

五十年代的香港是什么样子?

如果以电影的手法去拍摄,参考这个时期要出的一部好莱坞电影《江湖客》的超长取景,发现香港很美!

在中环的马路上,好莱坞女星苏珊·海沃德坐着黄包车,棕色的秀发、红润细腻的肌肤,以及忧郁伤心的神情,时而打量着德辅道两边的骑楼建筑物,每一根圆柱子上面都是中文广告,还有放鞭炮庆祝开业。行人、黄包车、汽车、双层巴士、屈臣氏送货车,形成了和谐的一幕幕画面。

你会发现三轮送货车,是反方向设计的,装货的在汽车正前面;你会发现,电车是不关门的,年轻人可以在汽车行驶时,一个纵跃就跳了上去,非常的潇洒;你会发现,马路上没有多少汽车,而且福特车占据很大的比例。

林志超就比较喜欢偶尔拿着相机,在香港到处拍啊拍,景贤里、山顶白加道缆车站、新世界戏院、皇后戏院、金龙酒家、干诺道中的黄金海岸(后来被填海)等等。

“老公,你天天见到这些场景,为什么还喜欢拍下来呢?”走在德辅道上,许彩英好奇的问道。

两个孩子都是保镖、保姆照看,林志超拿着相机一路拍摄,许彩英和林馨儿两位美女也可以尽情购物。当然,和孩子还是有很多互动的。

林志超说道:“正因为天天见到这些,我担心香港以后日新月异,变成高楼大厦一片,这些场景可就没有了。这就是历史!”

许彩英似懂非懂,她很难理解这种历史感,因为她又没有穿越。不过她喜欢接受拍照,特别是林志超为她拍摄。

将相机丢给保镖,林志超陪大家逛街起来,若是想拍照的时候,就拿过来拍;一家人出行,随从都是三人,还有三辆汽车在附近待命,派头十足。

一家人很快大包小包的购物完成,心满意足的回家。

大年初二,林志超携家人到岳父岳母家做客,虽然说他的社会地位更高,还是唐仲源的‘财神爷’;但林志超毕竟是双重女婿,所以每年初二都会上门拜年。

两家人社会地位、财富相近,所以理所当然是互相的第一亲戚。

像是林志超的二叔林云初,都是每年初三或初四来给长嫂吴文英拜年。而今年,林志超更是邀请了李高福一家、林云初一家,到香港大酒店一同聚一聚,毕竟他时间宝贵,初三实际已经在上班了。

林唐两家热闹一番后,坐在客厅热聊,林志超和唐仲源几乎都是聊生意,毕竟这是他们的职业,女人们才会聊家庭生活。

“岳父有没有打算在纺织和成衣,进行侧重发展?还是打算齐头并进?”闲聊中,林志超问道。

唐仲源说道:“齐头并进确实不现实,现在我有点侧重附加值更高的成衣产业,当然纺织上也尽量发展。”

东方纺织主要是做棉纺,不做毛纺,香港几乎没有人会兼做两种,当然是棉纺更普及。前几年受到棉花这个原材料的限制,香港纺织业比较艰难,被日本纺织业吊打,好在如今一切恢复正常,香港纺织要搬回一些优势来。

包括玩具、塑胶,目前其实都是日本占据绝对优势,欧美的很多玩具商都是选择日本代工。好比前世的‘芭比娃娃’,便是日本代工的。

林志超说道:“有侧重确实比较重要,又不放弃任何一项,多元化发展,突出重点。成衣产业确实附加值高,而且香港目前成衣产业远不及纺织产业,预计六十年代成衣产业便会后来居上。东方制衣厂有优势,那就是在这几年凭借先进的机器,网络了不少优质客户,特别是南非的;如今,我们的娃娃服装,也会逐渐增加。”

碧儿莉莉的服装面料都是进口的,东方制衣厂来加工,一套也能赚上三四毛,十万套服装可以净赚三四万。

唐仲源点点头,女婿的‘说教’他一向重视,毕竟别人的成绩摆在哪里,他不服不行。

“我那个家族侄子,听说去年也赚了一二十万,这下唐家有三个做纺织的了。”唐仲源闲聊道。

他说的是唐翔千,其在1951年结婚时,林志超夫妇也去参加了婚礼。

林志超说道:“以您堂兄唐增源(唐君远)以前的布局,唐翔千是不会缺资源的,恐怕要人才有人才,要资金有资金!”

唐仲源说道:“去年盘的那个小厂,好像是几个合伙人做的,倒没有用到什么资源。不过也不一定,那小子突然开发出一种印尼非常受欢迎的布匹,把一个濒临破产的小厂给盘活了,确实应该得到了我那堂兄在印尼人脉的帮助。”

林志超笑道:“堂伯他自然是一步步给儿子资源,说不定一两年后,就是一家上百万投资的纺织厂呢!”

唐增源的实力,比起唐炳源也不差,海外和香港都有很多朋友和手下,否则唐翔千怎么会如此顺利的成功呢!所以看似唐增源留在内地,实际上也不过是做两手准备而已,早在二战后,他就已经布局海外。

有些老家臣,哪怕现在是给别人打工,只要唐增源一封书信,便会重新投入少东家麾下,这就是这个时代的‘忠、信’。

而且,唐增源应该还有香港某某公司的股权,一旦儿子在创业时需要,立马就可以变现。

大家族谁不懂狡兔三窟的道理!

地球洗几遍,也是这种家族生存的可能性更大得多。

所以,这些都是活脱脱的教科书,林志超自然会学的。

唐仲源笑着说道:“你这样一说,我还真觉得是非常困难的,我那个堂兄很早就派人在香港考察,以前业务也做到了东南亚。”

他倒没有什么感觉,东方集团目前资产值已经是七八百万港币,去年他第一时间大量更换老式机器,大举投资纺织染成,所以信心十足。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