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港岛家族的诞生 > 第152章 【海派船王】

港岛家族的诞生 第152章 【海派船王】

作者:任猪飞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13:55:13 来源:平板电子书

何东置业的会议室,林志超和何东各自在律师的见证下,签署下自己的大名,算是正式达成一笔交易——长江置业以416万港币的价格,拿下何东置业的德辅道中77号地皮,面积为1.65万平方尺。

对于这幅地皮的规划,林志超已经决定腌起来,直到五十年代后期再考虑修建成香港最靓的大厦。

“感谢何东爵士的成全,这幅地皮实在太适合修建总部大厦,正面便是维多利亚港,很是适合我的环球航运。”林志超笑着说道。

这幅地皮就在中环码头的正南方,正北方是中环刚刚填海地段——将来的交易大厦和国际金融中心,林志超若是修建一幢二十多层的现代化大厦(短暂香港最高大厦),便可以俯瞰维多利亚港,总览港九商业繁华,端的是意境十足。

何东说道:“可惜地皮还是小了点,不然你可就可以修建汇丰银行那样的靓厦。”

言语之间,多有玩笑的口吻,可见两人的关系还是不错的。

林志超笑着说道:“怎么敢和我的财神爷相提并论,能兴建一座新的大厦,我已经心满意足。”

何东又说道:“你能在五六年之间,便打下如此基业,我相信将来你的企业就算没有汇丰银行大,也不会输给它太多。我年轻的时候,也像伱这样,浑身都是赚钱的想法;看到你,我就想到自己年轻的时候,可惜我现在老了,只能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思进取了。”说完,不由得露出对老去的触景生情。

怎么可能会输给汇丰银行,林志超心里如是的想到。

“何爵士过奖了!不过晚辈还真和你年轻时有些相似,因为我的第一桶金也是介绍一幢住宅给保济丸的李老板,从那时起,我便对赚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无时无刻不想着赚钱。”

何东顿时大悦,因为林志超提起他这一生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之一,也是他认为最关键的一件事情——他在26岁那一年,涉足地产经纪业(兼职,本身是怡和买办),他听说端拿洋行要出售一幅地皮,位于中环德辅道与皇后大道之间,便主动要求中中介。端拿洋行大班知道他的人品和能力,便全权委托给他,底价定30万港币。最终何东不负众望,以43.5万港币出售,打破香港开埠以来地皮单价的最高纪录。何东从买卖双方各抽取1%的佣金,计8700港元。

两人聊得尽兴,当然也有林志超擅长交际的原因。

而另外一幅住宅旧楼群——位于九龙尖沙咀金巴利道16至20号及加拿分道40至46号,是李高福自己和何东置业签约,价格谈好了,一共是102万港币。这幅住宅旧楼群占地面积2.335万平方尺,因为上面还有住宅可以收租,所以不能按照地价来给,而且这样的住宅楼下可是可以规划商业面积的。

总体说来,每平方尺不到五十港币,真是便宜到爆。若是留着1955年筹备开发,可以建成10层高楼,每一层20多个住宅单元,那就是200多个单元,每一个售价3~5万港币,也是一个了不得的利润。

回到长江实业的办公室,胡兆煦来到林志超的办公室,又汇报一个好消息。

“老板,深水湾79号的业主已经答应放售,价格定在48万港币!这个业主毕竟只是个驻港军官,深知不知道哪一天就被派到半岛战场,或者回国,所以还不如套现。”

林志超点点头,说到底还是败在他的钞能力之下。虽然这笔交易本来很突兀的,是林志超主动找上门寻求交易,理由是觉得风水不错;而英军官自然趁机坐地起价,卖贵两成。

对于林志超来说,买贵两成不是问题,谁叫他对深水湾79号志在必得呢!

这幅地皮只有1.2万平方尺,但架不住风水极佳,背后有环抱型山体、侧前方便是浅水湾,山环水抱;聂高臣山与寿臣山成‘双金聚宝金局’,这处本无平地,是开凿而来,故形成了一个山唇,使龙气兜聚而不散。

“那就安排一下签约!”

“好的,就在本周五,是个签约的好日子,我和业主沟通一下。”

“可行”

待胡兆煦离开后,林志超伸伸懒腰,心里美滋滋的想着今年的物业进展。说实话,航运虽然赚钱,而且亦可以带给他巨大的声威,但给林志超的感觉——就是没有物业让人安心。

毕竟,行船三分险的古话,是有一定的道理。而物业则是恒古不变的‘霸权’,你以为地主消失了,实际不过是换一拨人,换一种方式而已。

长江实业目前也算小有成就,拥有的物业有:百德新街半边街(占地21万多平方尺)、星岛乌节路(占地20余万平方尺)、德辅道77号(1.65万平方尺商业地皮),以及零散物业若干。

林氏家族则拥有:干德道花园洋房(占地三千多平方尺)、深水湾79号(1.2万多平方尺)。

林志超的心,一下踏实了很多。明年(1952年)继续寻找地皮,每一年他都要购买一定的地皮,将之储备起来。

12月初旬,环球航运。

林志超正在办公室里审核账目,环球航运在十月、十一月成本控制得都不错,盈利都在百万美金出头。而十二月分的租金又纷纷到账,林志超颇有种‘花不完’的心情,当然仅是个‘安慰’。

实际上做航运的,钱一直不够花,至少在七十年代以前,情况是这样的。

“咚咚”

“进来”

业务经理高启强走了进来,随后汇报一个消息:“老板,最近有个新船东加入横滨至香港的固定路线。”

林志超问道:“实力如何?旗下有船多少艘,多少吨载重量?”

不是说横滨至香港的航运线路运输量很小,相反还不错,虽然横滨只是东京湾的一个港口城市,但由于重建,需要的物资较多。

不过,固定线路只是这条航线的一部分运力,很多运力都是单程短租模式,或者日本自己的船队运输。

顾,多一艘船加入,还是有影响的!

高启强说道:“是宁波帮的,叫做赵从衍。看样子,是在半岛战役赚了很多钱,然后及时收手。目前据说只有一条船,吨位是3500吨,船很破旧。”

林志超恍然大悟的说道:“是他啊!”

高启强说道:“老板认识他?”

林志超点点头,将当初赵从衍揽货得罪人的事情说出来。

“这次倒是挺规矩的,价格什么的,和我们差不多。这条线路运力还是有的,倘若多他一条船,影响也不是特别大,但还是有的。好在我们和很多客商建立了信誉,还是可以应对的。”

环球航运虽然只有四艘船在走固定线路,但每艘都是7500~8600吨的大船,比其他同行还是优越很多。

“如果是这样,我们只需做好自己的事情即可。主要还是,我们要保证足够强大的竞争力,以此来竞争其它对手。”很快,林志超如是的说道。

“嗯,先观察观察,看看具体有什么影响,我们再针对性的做些措施。”高启强认真的说道。在他看来,既然是竞争对手,自然也得用些小手段,当然是在规则内允许的。

“固定航线主要是在业务上,所以这事就由你盯着。”

“好的”

海派有四个船王,包宇刚、董浩雲、赵从衍、曹文锦,林志超自然要‘限制’他们的成长,但手法一定是‘光明正大’、‘在商言商’,理论上讲是不会搞小手段的。

对付包宇刚,环球航运已经率先得到汇丰银行、日本航运公司的信誉、信任,所以包宇刚绝不会再有前世一半的成就,撑死能有几百万吨船队,已经不得了。

对付董浩雲,环球航运则要率先在‘货柜运输’上发力,甚至要做货柜运输的开拓者。

因为前世包宇刚的船队主力是油船,董浩雲的船队主力是货柜船,赵从衍的船队主力是散装货船,至于曹文锦的船队很多都在东南亚,和东南亚国家队合作航运公司等。

总之,环球航运要一挑三——包宇刚、董浩雲、赵从衍,重点是一挑二——包宇刚、赵从衍;因为散装货轮业务最小,可能会在五十年代中期逐渐减少发展。

另外一边。

赵从衍坐在刚刚租赁的中环写字楼里,心情非常的兴奋,也有一种劫后余生的庆幸。

原来,他足足跑了一年出头的险途,每一天都活在心惊胆战之中,因为国星号就是他最值钱的财产。

好在,他在这一年出头期间,足足赚了120万美金,足够买三四条‘国星轮’。

本月国星号回港,他第一时间选择停止再跑险途,毕竟听说很多人中招,亏得倾家荡产。

“再去购买一条七八千吨的二手货船,剩下的资金则购买两条3000~5000吨的货船,我的船队一下便成长起来。”

“虽然没有跑险途赚钱,但现在航运形势还是非常不错的,而且赚得稳妥。”

赵从衍又想起环球航运这个巨无霸,传言其拥有一支十万吨左右的船队,比许氏船队还要庞大。

“不到三年的时间,林志超居然在船队成长如此的快!想当初,在码头偶遇时,他不过是连船都没有的人。如今,居然已经是我船队的五六倍,真是奇人!”

“不对!据说林志超在置业和黄金上大赚特赚,所以若是将这部分资金投资航运,恐怕他起步便是拥有一两万吨的载重量,再凭借其得到汇丰银行的扶持,成长到如今倒也算可以理解。”

“不过长租的价格便宜不少,他居然还肯大部分长租,是不是有些傻?”

最终,赵从衍觉得林志超有些傻,居然将船大部分长租,这样岂不是少赚不少钱。

殊不知,航运也就一年时间的好行情,可能不到1953年,就得慢慢下滑了。

“咚咚”

“进来”

赵从衍的心腹干将周毅来到他的办公室。

“环球航运那边是什么反应?”赵从衍问道。

说实话,他有些心情忐忑,毕竟双方要展开竞争,他要从虎口里夺食。

周毅笑着说道:“老板过虑了,这条固定航线又不是某一家专利,我们跑自然是合情合理。所以,环球航运也知道这一点,并没有做什么举动。”

赵从衍点点头,说道:“只是我听说林志超这个人很霸道,所以才小心为上。”

周毅说道:“老板你说的是林志超坑王统元那件事?”

赵从衍说道:“虽然不知道真假,但王统元确确实实亏损上百万,纺织产业也受到影响,现在已经落后唐炳源、唐仲源兄弟了。”

在这个年代亏损百万港币,已经是个天文数字了。

再加上前几年粤省人在炒黄金上,将沪市金商、金融家、炒家一网打尽,多少沪市商人历历在目,并警告子女家人,千万不要去炒股炒黄金之类,还是安安稳稳做实业最安全。

周毅说道:“航运毕竟不一样,香港有太多人做航运,所以互相之间竞争很正常。”

赵从衍思考了一下,说道:“我们业务如何?”

周毅说道:“业务才刚开始发展,看不出好坏,但可以肯定的是,行情是真的很好。日本成为美军的后方基地,日本产业界获得大量的战时特需订单。而日本工业化路子于香港一样,都必须依靠海外的原料市场——棉花、大米、矿石、金属、塑胶等等,货源估计是不愁,盈利虽然不及险途,但想必也非常丰厚。”

赵从衍放心下来,但又老毛病犯了,说道:“我觉得环球航运在这条航线根深蒂固,信誉也非常好,我们为了尽快业务稳定,应该还是要优惠一点。价格不要太优惠,也不要和环球航运一样,隐蔽一点,这样肯定更能快速发展。”

周毅想了想,也认同了老板的想法,说道:“没问题,我去安排。”

赵从衍松了一口气,说道:“我很快又会去购买一批船,所以我们要尽快将业务做好。如今,我们不再是像1949年那么惊慌逃亡,而是在香港真正站稳了脚步,该是在航运大展拳脚的时候了。”

此时的赵从衍,意气风发,毕竟一年多赚了120万美金,这份身家已经是不菲。其实他算不上航运行家,是半路出家的航运人,所以他将自己的儿子打算培养专业的航运人士,大学都得选航海专业。

这天早上,冯永发一脸严肃的找到林志超。

“老板,今天早上有艘船在到日本长崎的途中出了问题,根据船上轮机长的描述,大概率是船的主要机器出了问题。我已经安排技术部经理何云金马上带人赶往日本,亲自监督维修,尽可能降低损失。”

林志超也是咯噔一下,船坏在海上若是太久,承租人就会扣钱;若是货物有冷藏之类的,那就更复杂,不及时处理的话,连货物都得赔钱。

倘若扣一次钱,林志超都要心痛好久,因为都是好几万美金以上。

“给我定个机票,来得及一趟就一起去。”

林志超果断决定亲自上船,身先士卒。

这种大事故的维修,是要聘请外面的专业维修团队,在日本的海域自然要邀请日本船厂的工程师,缺什么设备也能第一时间配足;至于环球航运的技术部,一般是维修小问题,保养机器用的。

“好的”

上午9点半,林志超坐上了香港航空飞日本的航班。

香港航空公司,是香港两家航空公司之一,负责北边的航线,大股东是怡和、英国宇航;所谓北边的路线,也就是台岛、日本、韩国,以前还有华夏内地,但现在自然缺了最大的市场。

飞机到了长崎,轮船却停在海中,林志超等人需要乘搭驳艇才能上船。正值严冬,海上寒风刺骨,冰冷的海浪溅到林志超等身上,利如刀锋。

林志超的身体很好,但也感觉到一种异样的寒冷,不过他没有退缩和埋怨;相反,他笑着对众人打趣道:“今天这个天气,让我觉得考虑一下冬泳,免得那个冬天我落水了,反应不过来。”

何云金语气颤抖的说道:“老板的身体好,冬泳不在话下。”

林志超看看大家,包括一些日本工程师,都冻成狗一样,感叹天气的恶劣,但却没有抱怨。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航行,总算到达环球航运的万吨大船上。这艘船是去年1月份购买的七艘大船之一。没想到居然出问题了,真是有点不好。

上船后,大家喝了点热水,就迫不及待的了解情况。

接下来的三天,林志超才知道行船三分险的道理。在轮船维修的时间里,海上天气恶劣,凛冽的狂风和滔天巨浪毫不留情地卷过,轮船如一片无根的叶子,漂浮在海上。

幸好林志超不晕船,否则半条命都没有了。就算如此,哪怕是万吨大船在大海里,在恶劣天气下,都显得那么渺小。

当然让人很高兴的是,轮船三天之内维修好了,并顺利抵达港口,几万美金的罚款是保住了,因为是合理范围内的时间。

而事故原因也并非海员的责任,属于二手船的本身事故,林志超也并没有任何的不满情绪,反而邀请大家一起聚餐庆祝。

而这件事也给林志超提了个醒,他旗下的船都是旧船,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故的频率可能增加。这次大事故,是两年多来第一次,所以林志超才有些感触。

不过也是没有法子的事情,二手船便宜,回本的时间快。环球航运十五年之内,怕是淘汰不了旗下的全部二手船。

更新时间改改:每天12点~3点第一章,每天晚上8~12点第二章。

若是存稿有了,就固定中午12点和晚上8点。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