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港岛家族的诞生 > 第099章 【初涉航运】

港岛家族的诞生 第099章 【初涉航运】

作者:任猪飞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13:55:1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周六,林志超来到西环的码头,考察了李高福等人的‘福和行’。

福和行目前不仅仅做‘香港—威海卫—曰本’贸易生意,还在西环码头开了一间门面,专门替船东揽货。

所谓揽货,也可以看做一个船务代理公司,香港很多船东仅一艘船,他们甚至都不会靠岸,所以他们便需要岸上的人或船务代理,替他们揽货。

李高福、黄廷贵等四人创办的福和行,最近半年多在香港码头也算是闯下一些知名度,很多业内人士都知道他们在香港—威海卫—日本的贸易中,获利不菲。

这个时代,谁有本事赚到钱,就是行业的标青。

“业务做得怎么样?”林志超问道。

他正在筹备购买第一条船,所以提前来考察一下福和行,因为他打算让福和行替自己揽货。而第一艘船,只是林志超用来试试水,熟悉一下航运的经验,所以只能是小打小闹,即买1千吨级别左右,投资较小。

一旦他的航运公司船只多了起来,自然就要开设自己的船务公司,开辟固定的路线,以及长租给客户,采取多种经营方式,齐头并进。

黄廷贵讲道:“还不错!林生,若是你买了船,我们保证让你的船停不下来。”

他可是知道,林志超算得上是李高福的贵人,有提携之恩。而李高福又是福和行的舵爷,虽然大家是按照出资来决定占股比例,但其他三个合伙人都非常尊敬李高福,因为是李高福想出当前的贸易路线。

福和行已经正在跑第六次航程,而前面五次已经获得75万多的利润(分了30万),合伙人都非常干劲十足。

林志超笑着说道:“不愧是贸易行世家出身,业务这么快进入正轨,难得啊!”

李高福更多的是‘福和行’一个掌舵的,而黄廷贵则专门负责货物、码头,另外两个合伙人也各司其职。

这种合作式的企业,在香港非常的普遍,优点也非常的多;比如恒生银号及大昌贸易、东亚银行等,这些企业几乎都是合伙人。

“林生过奖了,大家齐心协力做事,高福兄更是总舵主,带领兄弟们发财。”黄廷贵谦虚的说道。

他明白一个道理,没有李高福,他们就算有钱也不知道投哪里。而且,就当前的贸易路线,福和行是全港第一个跑的,就是这份眼光和信息,他们三人就非常服气李高福这个总舵主。

这些人殊不知,林志超才是他们的恩主,当然林志超并未放在心上。

林志超、李高福、黄廷贵三人,又来到码头上,主要是陪林志超参观。

其实这段时间,林志超一直有在学习航运及相关的知识,当然仅限向别人讨教的皮毛,但总归不算是门外汉了。

站在码头上,一群工人正在忙碌,香港是贸易港,所有的码头都很繁忙,很多进港的船只都需要在海上等待,待有泊位再靠岸卸货。

这些码头工人里,很多都是十几岁的孩子和妇女,他们被厚重的货物,压得双眼无神。不时有英军士兵登船检查,穿着短裤皮鞋,拿着一把长枪,亮晃晃的刀尖,这些人可都是油水充足的岗位。

“沪市解放在即,全国也将很快落于他们之手,威海卫那边的贸易恐怕做不长了。所以,你们有什么打算?”

区区一个揽货生意,能赚几个钱,也养不活那么人。而福和行,差不多有十几个伙计。

李高福这时候非常有主见的说道:“我们也考虑过这个问题,大家的想法是再跑两趟贸易结束,就争取去买条船,千吨级别的;以后也靠着那条船吃饭,再做做其它内地的贸易。”

在1950年下半年前,香港和内地的贸易非常繁荣;之后在半岛战役开始,才迅速下跌,但也衍生出走私这个渠道。

林志超点点头,说道:“这个想法很好!船是可走资产,又有保险公司做后盾,不失为一个投资好方向。”

突然间,林志超想到一个不错的注意。

“对了,既然伱们现在没钱,我正好也打算买条千吨级别的船,干脆我们两家合伙,五五出资购买。一年后,我再将船五成股份原价卖给你们。怎么样?”

林志超之所以不立马投入航运业,也是稳妥一点发展航运;把握最好的时机,而1950年上半年便是最好的购船时机。

李高福立即说道:“对于这个合作,我觉得非常好!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马上拥有船了。”

随即又忍不住看向黄廷贵,意思是可以合作。

黄廷贵一想,这个合作确实不错,这位大老板意在学习经验,而他们则可以分担一年的风险。

更何况,李高福已经发话了,这个面子还是要给舵爷的。

“行,我们回去再通知一下其他两位合伙人,争取马上付之行动。”

林志超点点头!

他最近也是确定,李高福等人向威海卫贸易,并没有引起什么严重后果。

至于鹰酱那边,更不会有什么动作,毕竟又不是半岛战役。

所以大家合伙持有船只一年,问题不大。

正当三人聊得尽兴的时候,碰到一群人正在指责一两个人,似乎是引起了什么公愤。

好奇心促使三人走了过去!

“刘生,什么事情如此气愤?”李高福见有熟人,立马招呼道。

一名刘姓船东见李高福,立马换成笑脸,两人也是合作过一次,他知道李高福等人做什么生意的,而且做的很大。

“是李生、黄生啊,情况是这样的,这位沪市来的赵生,他拥有一条3500吨的大海轮。不过他初到香港,为了揽货,就压低运费,影响了大伙的利益,今天就我们就要找他理论理论。”

粤省人就是香港的本地人,自然拥有本地的优势,不是说你外省人不能来做生意,但是你不能破坏业内行情。

事情就是如此简单!

赵姓船东只能一边向大家道歉,一边表示自己会整改;不服软不行,人生地不熟的,得罪这些地头蛇怎么行!

这时候,李高福却马上掏出名帖递给赵姓船东,并说道:“赵生,我们在做替船东揽货的生意,如果你本地业务还不熟悉,可以考虑一下我们。”

此举,立马让几位船东消火,第一是反正也‘教训’得差不多了,第二是卖李高福一个面子。

若是这个沪市船长能聘请粤省人揽货,大家自然就不会为难了。

赵从衍立马高兴的接过名帖,看了几眼后,说道:“那真是太好了!大家放心,经过这件事后,我已经知道这里的行规了,保证不会再破坏。”

“好,赵船长能这样想就对了!”

“知错就改善莫大焉”

几个船长纷纷停止讨伐,他们也不可能真对赵从衍怎么样,更多的是一个警告。

若是赵从衍继续下去——低价揽货,那便会得到很多同行针对,届时可就难在香港航运立足了。

这件事大家也不是针对外省人,而是赵从衍确实破坏了行规。

此时,林志超已经得知赵从衍的身份,没想到‘船王’还有这样一个小插曲。

于是,他也走了过去。

“咦,是林生!我们有眼不识泰山,不知道你大驾光临码头,刚才晾着你啦!”一名船东认出林志超,立马高兴的说道。

两人并没有直接做过生意,他能认出林志超,显然是因为林志超在香港的商业圈,已经是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这位船东见同伴们有些懵,立马隆重的介绍起林志超来——拉链大亨、置业大亨,立马将林志超的事迹公之于众。他本人就好像认识林志超,就有一种‘我人脉关系大’的表现。

虽然其他船东不认识林志超,但对‘林志超’三个字却是如雷贯耳,所以纷纷热情的招呼。

另外一边,赵从衍走了不是,留也不是,稍微有些尴尬的站在那里。他心里腹谤,真是虎落平阳被犬欺,他在沪市好歹也是一个人物。

而且他本身是一位执业律师,但到了香港却没有大用,因为这边的法律是英式法律。

“哈哈,过奖了!我马上也会和你们一样成为一名小船东,大家都是同行。”林志超谦虚道。

大家纷纷表示欢迎!

内心怎么想,不得而知。

随后,林志超又和赵从衍打招呼:“赵生放心,我们粤省人做生意都很讲究公平,今天这事不要放在心上,大家都遵守行业规律,这香港自然是谁都可以来做生意的自由贸易港。”

其他船东见状,纷纷附和,表达出自己的大度!

赵从衍顿时很感激的说道:“林先生说的有道理,是我一时不查,才会出现这种情况,以后还请各位同业监督,共同进步。”

“对极!对极!”

很快,大家和平下来,几位船东相继告辞。

而对于赵从衍,林志超自然没有多少结识之心,刚才就是顺势卖个好。他立志做世界船王,势必要和海派的四个船王竞争,而且是‘1VS4’。

当然了,海派四船王也不是一伙的,大家都是各自做各的。

林志超等人也离开,留下一脸无奈的赵从衍,刚才差点被人给群殴了。

这也让他明白,香港这个地方本地人势力强势,要想生存下来,就得按他们的规矩来。

“走吧”

最后,赵从衍带着手下也离开。

新的一周,林志超来到长江置业的写字楼。

长江置业好久没有开发新的项目,不过依旧养着21个职员,旗下有两个物业管理项目,也算有稳定的利润来源。与此同时,原来的一些职员,又被派到物业公司当管理。

至于剩下的人,长江置业自然也不会辞退一人,财务部一直监管长江银号的财务,工程部承接一些外面的工程;再没事做的,就安排多学习学习,了解市场行情。

周福照来到林志超的办公室,招呼道:“老板”

林志超点点头,随后说道:“长江银号那边要抽回600万港币的资金,你协助我将这些钱,全部兑换成美元,存入美元账户,晚点我会另行投资。”

周福照马上说道:“好,我马上了解最佳渠道,然后告知您。”

这么多美元,怕是也只有汇丰、渣打、美利银行才能兑换,但不知道谁家的手续费便宜。

“嗯,有情况向我汇报。”

如此庞大的存款,简东浦自然都会亲自来过问林志超,不过林志超已经有了方案,注定和东亚银行无缘。

更何况,林志超不可能将钱都存进东亚银行,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长江实业的资金往来,交给东亚银行,已经算是回馈这几年的扶持,毕竟大家是互相成就。

至于林志超全部兑换成美金,存美金账户,是他估计英镑今年下半年要贬值,所以如果不兑换美金,就会贬值30%。

一下子财富减磅那么多,任谁都会心痛。

待这批港币兑换成美元后,林志超会继续安排长江实业的资金,也兑换成美金,避免资产减磅。

不一会,胡兆煦来到林志超的办公室。

“最近外面的置业情况怎么样?有没有人动工私人屋邨?”

胡兆煦摇摇头,说道:“都挺谨慎的,虽然现在有分层、分期方式,但是大家都继续采用‘炒四热荤’。主要是因为地价太高,其次自去年香港增加新兵后,大家也隐隐约约担忧香港前途的问题。”

所谓炒四热荤,就是业主修建2~4幢的五层唐楼,不超过4幢,是因为担心风险。

其实,目前居民楼不能高于5层,仅凭这一条就决定地产利润不高;再加上地皮高涨,所以地产依旧不是热门。

但不管怎么说,因为‘分层分期’的出现,香港‘炒四热荤’的业主也多了起来,整体比前世恐怕多了上千层物业了。

“继续多打听、整理信息,时机成熟,我在置业会有大动作。”林志超叮嘱道。

胡兆煦马上点点头,说道:“好!”

随后,胡兆煦又说道:“老板,荃湾长江实业工厂旁边的两个业主,都有意出售周边地皮,他们找上我,说是只要6港币每尺。还说,荃湾人口越来越多,地价只会更贵,让我们趁早购买。”

林志超笑了起来,说道:“就那个破地方,地价还能更贵,他们倒是好想法。你回复他们,长江实业拥有25万平方尺的占地面积,已经足够工厂使用了。至于他们的地皮,可以选择对外出售。”

事实12万平方尺都够了,另外购买的12万平方尺以后留着扩厂用。至于周边的地皮,现在的业主想高价卖给自己,那是不可能的。

倒时候,JF军陈列粤省,看他们降不降价,怕是4港币都得卖给林志超。

荃湾地皮上涨,是1950年开始的,那个时候来港的沪籍企业家才正式纷纷建厂;与此同时,直到半岛战役开始,鹰酱的第七舰队开赴台岛,‘港岛危机’才算解除,因为港府认为既然美国佬来了亚洲,那么香港有事,他们绝不会置之不理。

“嗯,我会告诉他们的。”胡兆煦答道。

林志超也希望拿下那两个业主的20万平方尺地皮,前提是价格不高。如果拿下来,也是‘腌’着,留着慢慢扩大工厂。到了七十年代后,又可以拿出来修建大型屋邨和商厦。

但如果价格高了,以林志超目前的财力,显然是不划算的。

礼拜三,林志超来到长江银号,视察账目。

李兆基、周福照、阿浩都在,只有这三人同时掌管七百万净资产,林志超才放心。其中阿浩是财务,周福照是财务经理,李兆基是负责人,三人都需要同时对林志超负责。

毕竟,这可是七百万净资产的长江银号,是林志超绝大部分的资产。

“账务都核对了吧?”

周福照点点头,说道:“丝毫不错!长江置业拿走600万港币,还剩下68.8万的炒金资金,门市资产额为22.5万港币。”

李兆基也笑着说道:“这次交割算是比较顺利,那些买入我们黄金的商人,只能硬着头皮交割,因为他们也不想马上亏损。如果买回黄金,好歹还能等升值。”

有些道理!

不过,有时候金银贸易场也会主动让一些契约交割(转太多次),因为契约太多,不方便处理。

接下来,林志超又了解了一下行情,发现黄金已经跌至550港币每两出头,可谓十天之内跌了60港币差不多。

当然了,前面也是一个月涨了120港币,也算是非常夸张。

“现在黄金稳定下来,我打算买进去。”李兆基说道。

反正也没有留多少钱,林志超直接说道:“你看着办吧!”

“好的”

就这样,长江实业从长江银号抽出600万巨款,到账之后,林志超和周福照又立马来到汇丰银行。

一名英国管理级接待了两人,因为他们是大客户。

“林先生、周先生,长江实业600万港币的存款,如果兑换为美元,手续费是1.5%,这个费率已经是非常优惠。因为,我们需要林先生这样的大客户。”

事前,周福照便已经和这个史密夫经理进行沟通,得知是林志超,汇丰银行立马给予重视。虽然这个时代英资银行、洋行都看不起华人,但林志超毕竟已经是华人的上层人物,他们又岂会轻视。

林志超马上说道:“史密夫主管,兑换成美元后,我会继续存在你们汇丰银行,我以后需要海外支付等业务。”

史密夫是外汇部的主管,所以他马上说道:“我可以为你介绍一位业务经理,你放心,我们汇丰银行信誉非常好,海外支付也非常便捷。”

林志超看中的就是这些,所以很快一条龙的业务给汇丰办理,即兑换美金、存入美元账户。

最终,林志超获得了146.65万美金!

美元兑港币的汇率为1:4.03。

相比损失1.5%的手续费,林志超更在意的是英镑要贬值30%,那么港币也得贬值30%。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