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游戏 > 知否:我,异姓王,明兰舅父 > 第二百九十八章:三国第一次全面战争之大周首胜

茶楼里。

随着张桂芬的出现,一些议论忠勇侯府的声音便也就消失。

除了齐衡之外,所有人的目光都在看向她。

虽然如今的忠勇侯府看似有些落寞,但真要是见到张桂芬或是卫渊,她们的内心中,还是忍不住地钦佩与震撼。

不只是他们,就连民间都出现一种传闻,说是忠勇侯府曾极盛一时,也代表着官家赵祯这一朝的极尽辉煌。

像是这等言论,多少有些‘诛心’与‘大逆不道’,但正所谓无风不起浪,民间很多声音的出现,映射到朝堂上,就代表着不一般。

这时,齐衡热切的站起身来,朝着明兰打起招呼,“六妹妹,好久不见。”

她们彼此间,确实是许久未见。

自从卫渊被革职以后,明兰就极少在勋贵子弟间走动,每日里,不是陪着自家娘亲养身体,就是陪着舅妈张桂芬照顾自己的两个弟弟。

除此外,几乎再无任何外人有过交涉。

明兰轻轻点头,算是给齐衡回应。

后者当即开心地笑出声来。

齐衡今日能来,全是因为得知张桂芬宴请年轻子弟名流时,明兰也会来。

于是,齐衡就拜托着自己的母亲要了份请柬。

虽然齐国公府如今的确是没落了,但不管怎么说,他们的人脉还在。

张桂芬也不便拒绝,索性就让他来了。

“见过张姐姐。”

“见过卫夫人。”

“.”

随着齐衡话音刚落,其余人也陆续站起身来,朝着张桂芬打起招呼。

就算卫渊被革职又能如何?

张桂芬在她们当中,永远都是当之无愧的‘大姐头’。

忠勇侯府落寞,只是他们看着落寞。

实际上,在那些朝廷大佬眼里,忠勇侯府的辉煌,远远未到。

在那些热情打招呼的人里,荣飞燕更是站起身来,走到张桂芬身前,微微施礼,道:

“张姐姐,今日您怎未将壮哥儿与静姐儿带来?妹妹还想瞧瞧她们呢。”

“明兰真是长得愈发好看了,连我瞧了都有些羡慕。”

虽说荣飞燕对齐衡有意,而她也能看出,齐衡对明兰有意。

不过,这所谓的婚姻大事,尤其是上层人流的婚姻大事,从来都不是瞧男女之间是否真的中意彼此。

而是瞧双方家世。

说到底,明兰是因为背后有忠勇侯。

不管那位忠勇侯日后如何。

但就目前来说,绝对是属于忠勇侯府最为削弱的一段时日。

因此,荣飞燕坚定认为,在这段期间,她与盛明兰争齐衡,她不一定输。

荣飞燕没有什么害人的心思,她觉着,女儿家想要找个好夫婿,都是为了自己的将来,既然要争,那就大大方方的争便是。

可是她却没有料到,明兰从未想过与她争什么齐衡。

搁在卫渊还未发迹的时候,明兰择偶的标准,可能更倾向于文人墨客。

毕竟,她身边的男子,比如盛竑父子等,大多都是读书人。

但现在,如果真的要让她自己挑选,她宁愿要嫁给一位武夫。

稍稍停顿之后。

张桂芬一一环视众人,自有一种绝代风华的气质脱颖而出,向她们缓缓开口道:

“如今家国不宁,官家龙体抱恙,我等相聚,不宜太过招摇奢靡,故而,今日只是邀请诸位焚香品茗,还望诸位见谅。”

听到这番话,众人连忙应声,

“卫夫人(张姐姐)客气。”

“这里的茶是极好的,我常来喝。”

“平日里山珍海味吃惯了,喝点儿茶水倒也极好。”

“.”

就算如今卫渊被革职,就算张桂芬自婚后名气不如以往。

但她们这些人,还是不敢明面上得罪她,还是要捧着她。

这就是张桂芬,或是张卫两家带来的压迫感。

而张桂芬听到那些声音后,内心不动声色。

甚至,心中还有些无奈。

如今,就连市井中的贩夫走卒,都知道讨论当前的战事,都知道议论哪个州府的百姓惨遭异族屠戮。

而她眼前的这些世家子女们,只是想着,在京城中,谁的地位够高,要如何巴结。

甚至,就连齐衡这样的男子,内心里,想的更多的,还是自身功名。

怪不得前朝时期,被世人誉为诗圣的杜甫就曾写下过那么一句话,【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而这话,张桂芬也只能在心里说说。

毕竟,她也属于‘朱门’里的子女。

但或许因为从小的家教不同,也或许因为,与她最为亲近的两个男人,卫渊与张辅,都是那种忧国忧民,甘愿为国戍边,不惜辛劳的人物。

所以,在她心里看来,正因为自己是‘朱门’子女,才更应该去关注那些,即将被‘冻死的贫骨’。

——

皇城,宣政殿里。

太子赵曦正在看着最近八百里传来的加急战报,是关于大名府的情况。

此刻,六部尚书、范纯仁、韩章等一众擎天柱石,都端坐在赵曦身前。

过了会儿,赵曦将战报放在案桌上,面色平静地询问道:

“诸位,这份战报,想必你们都看了吧?你们觉得,秦振能赢吗?”

能赢吗?

这谁敢说啊?

但是,自朝廷决定,要增兵大名府,想要在那個地方击溃辽军部分主力之后,他们就一直在等着大名府那边的动作。

如今,秦振主动出击,若能胜,必然振奋民心。

“殿下,胜败如何暂且不论,但是依老臣来看,此战必须要打,而且,我军也必须要主动出击,不能再一味被动挨打了。”

韩章缓缓开口。

自辽国南下以来,周国的军队,就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如今,各地方军队好不容易缓过神来,确实该主动出击了。

倘若大名府战役功成,则可化被动为主动,然后全面反击。

“好,既然你们觉得,这仗要打,那就让秦振放开手脚去打!”

赵曦虽然年龄还小,也或许是没有亲眼目睹什么战争。

但不管如何,他是一位不怕打仗的储君。

顿了顿。

皇城司都指挥使燕达缓缓开口道:“殿下,根据我司吏员传来消息,远在江南的卫侯,不日前给秦振将军写了封书信。”

“信中的内容,是想提醒秦振将军,某要因小失大,大名府一战,应当要谨慎而为,切勿过于激进.”

范纯仁好奇道:“什么叫做激进?”

燕达作揖道:“回范相,下官也不知什么叫做激进.但这是卫侯原话,下官也只是叙述而已。”

赵曦脸色激动道:“卫少傅真是这样说的?”

见状,韩章开口道:“殿下,卫侯不在大名府,不清楚那里的情况,卫侯是极力反对遥指前方战事之事,如今,他远在江南,不在朝中任职,却过多干预大名府之战役,实在不妥。”

他这么说,是不想因为卫渊的一封信,而使秦振出现犹豫不决的情况。

这是为将者的大计。

此刻,朝廷的态度,要极为鲜明,必须要全力支持秦振的决断。

否则,今后再有什么战事,卫渊一封书信过去,领兵的将领就要听从他的意见,这像话吗?

原本,听到卫渊给秦振送书信这事,赵曦是有些犹豫的。

打仗这事,他这个监国太子,无条件信从卫渊。

因此,他心中产生一个想法,那就是让秦振莫要着急。

但听到韩章所言,他深以为然。

“卫师常对我说,将领行军在外,京城却有人对前方战事指手画脚,不利将领作战卫师给太子写信,想必也是出于好心。”

“但这也有些遥指前方战事的嫌疑了或许,卫师有些着急了。”

想到这里,赵曦正色道:“告诉秦振,不惜一切代价,打赢首战!要赢!”

倘若大名府首战失利,对于全面抗战,定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影响。

待众人议事后,有名御史大夫来到殿前参奏,说是忠勇侯府有结党之嫌。

此话一出,包括韩章、赵曦在内,都是眉头深皱。

这都什么时候了?

说是火烧眉毛也不为过了。

而且,辽夏南下,卫渊革职,张辅遇刺,这几件事,都是紧密连在一起。

都这个时候了,你还要针对忠勇侯府?

赵曦将那御史大夫唤到殿里,问道:“卫侯远在江南,又犯了什么错?”

那名御史大夫跪地叩首道:“殿下,不是卫侯,是雁门郡夫人。”

忠勇侯夫人?

赵曦险些被气乐了,“你倒是说说看,那雁门郡夫人乃是一介女流,她如何结党营私?”

御史大夫作揖道:“官家龙体欠恙,国朝动荡不已,值此关键时刻,那雁门郡夫人竟在楼肆中宴请勋贵子女,意欲何为?请殿下明鉴。”

赵曦皱了皱眉头,“你是说,雁门郡夫人在楼肆中宴请宾客?”

顿了顿,他扭头看向站在身旁的王安石,“王师,你若结党,宴请宾客,会在楼肆当中吗?”

王安石摇头,“臣不会结党,纵然是宴请宾客,也绝无在楼肆当中的道理。”

赵曦又看向那名御史,“你在哪儿哪座楼肆看到的?”

御史道:“赵氏茶铺。”

茶铺?

赵曦忍不住翻了翻白眼,“伱结党,就请人家喝茶啊?忠勇侯府倘若真有结党之嫌,也该选择在侯府中,莫不成,堂堂的忠勇侯府,连一些宾客都装不下?”

御史愣神,纠结半晌,才又说了句,“可如今正值战时,官家龙体又.”

赵曦极其不满,“难道你不用膳了?不吃酒了?雁门郡夫人只是邀请一些人喝个茶而已,你怎么就那么闲得没事做?”

御史懵了。

到了这份上,朝廷还不用卫渊,难道不是想办他吗?

我这顺水推舟参忠勇侯府一本,对朝廷来说,不是一件好事吗?

怎么怨我呢?

赵曦连看他都不想看了,“滚吧。”

在御史离开宣政殿之后,他又下达了一条指令,

“自今日起,辽夏一日不退军,就不准有御史参前方领兵作战之将领!”

“本宫年幼,无法亲征辽夏,但是,本宫绝不希望,前方将士为国朝浴血杀敌,在后方,还有一些人,不知所谓!”

——

嘉佑八年,二月二十七日。

大名府。

秦振率三十万大军突袭辽军大营。

耶律信先虽然早有防备,但面对大周军队的冲击,仍然损失惨重。

在大名府苦心建设的诸多城寨,尽被大周军队毁于一旦。

此战,辽军伤亡三万,大周伤亡一万余,乃三国第一次全面战争爆发以来,大周军队打得最有优势一仗。

此战,大涨大周军队士气。

正当辽军后撤百里,大周军队打扫战场,收拾箭矢、兵刃与尸体期间。

秦振一直在与诸多将领商议接下来的计划。

有人说,此刻,应当一鼓作气,全面歼灭耶律信先主力。

也有人说,应当将耶律信先所部蚕食殆尽,不能给他们任何喘息之机。

然而,在众人眼里看来,行事极为激进的秦振,却宣布就地驻防,严密箭矢辽军一举一动。

不打算在短期内向辽军展开较大的歼灭战役。

对此,诸将多有不解,

“秦帅,咱们明明打赢了,为何不乘胜追击呢?”

“这要是传出去,还以为咱们战败了呢!”

“是啊,兵家最忌再而衰三而竭若此时不去追击,只怕会错失良机啊。”

“.”

闻声,秦振笑道:“诸位将军,你们之前,不是还劝本帅莫要激进么?怎么现在倒是不劝了?”

有将士抱拳道:“秦帅,此一时彼一时啊!”

秦振突然将卫渊的书信拿出,开口道:“本帅知道,你们当中很多人,都是被英国公一手提拔上来。”

“你们都很清楚,无论是英国公还是卫侯,都很擅长揣摩敌意。”

“卫侯说,那耶律信先作战稳重,就绝不是一句虚言。”

“我们能够想到的事情,耶律信先岂会想不到?穷寇莫追的道理,诸位应当比我了解。”

“此前,我决议突袭辽军,是因为你们想不到,耶律信先更想不到。”

“但此后,耶律信先一定会想到,本帅急于功成,定会追击,是以,此刻休养生息,按兵不动,待大军汇合,才是正理。”

他的目的已经达成了,那就是要一鸣惊人。

这场战役打赢了,今后,军方武将里,就永远会有他的一席之地。

诚然,扩大战果意味着扩大功勋,可那样做得代价太高,未知风险也多。

既如此,又何必追敌?

秦振认为,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许多了,只要无错,就是功。

待众人退出大帐后,他又继续看着卫渊曾给他写得这封书信,喃喃道:

“卫兄,说到底,此战之功成,要多谢你。”

“如若不是你,我也不敢出奇兵,以奇胜稳固然奏效,但这效果,仅有一次。”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