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游戏 > 知否:我,异姓王,明兰舅父 > 第一百八十九章:卫渊会见海外诸国使者

有时候资历远比功劳重要。

如若卫渊创业成功,按资排位,徐长志肯定是第一,其次是郭颢、陈大牛等。

像是半路出家的杨怀仁,即使官位做得再高,论爵位排名或是功臣排名,也要排在陈大牛等人之后。

不久,林兆远便离开军营,率领一百名满甲营将士前往京城。

在他离去期间,卫渊接见各国来使。

值得一提的是,倭使平忠盛尚未离开大周,而是去往扬州,在那里小住了一段时间。

海外诸国使者,都是去苏杭,再不济,也是去东南各大首府。

唯独平忠盛去了扬州,这让卫渊感到困惑。

福州境内最大酒楼——满香楼中。

卫渊热情款待海外诸国使节,福建路都转运使蔡襄陪同。

一整座酒楼,都被后者包了下来。

约各国使者见面,大抵是要将海运之事敲定下来了,所以蔡襄乃至福建路大小官吏,都显得极其重视。

他们将福建路各地著名美酒、庖丁,都给弄到了这满香楼当中,款待规格也是最高,虽远远比不得国宴,但也算是十分罕见。

原本卫渊是打算待范纯仁到了福州以后,一同去接见诸国使节。

结果范纯仁来信说,让福州此地率先开启海运,是可行的。

他非常赞同此事。

杭州盐课改制一事,已经到了最后关头,他需要给海舟助阵,否则杭州各方势力众多,唯恐海舟一人难以招架。

这范纯仁与海舟关系极好,二人是同一年进士,本着同窗之谊,也要帮着海舟将一些事情敲定。

至于海运之事范纯仁不是傻子,心中也清楚,这事左右是绕不过卫渊的。

而且,因为一些利益之争,就将福州得天独厚的优势摈弃也不妥。

索性,干脆就以福州为试点。

于公于私,范纯仁都认为,自己所做并无不妥。

有了范纯仁的来信,卫渊便就自个儿接待来使了,至于蔡襄,只不过是来凑个人场,无关局势。

但蔡襄与前来的福建路官吏不这么想,此刻,他们都很激动,心想着,这泼天富贵,总算是接住了!

满香楼包厢里。

端坐首位的卫渊,看向诸国来使,笑问道:

“这几日,你们都去了我大周东南哪些地方?见到了什么?有何感悟?”

各国使者陆续应声道:

“尊敬的卫将军,我来自真腊国,我去了杭州,见识到了贵国素有天堂之称的地方,那里很美,生活在那儿的百姓,穿的衣服,也都很美。”

“我来自波斯,我也去了杭州,那里的茶汤.应该是茶百戏,很好看,很醇香,也很好喝。”

“我去了苏州,游览了太湖,还在那里钓了鱼,苏州百姓都很热情.”

“.”

有朝廷派来的翻译在,与各国使者沟通,倒是没有太大的问题。

大周毕竟是天朝,每年来朝贡的海外诸国很多。

所以,赵祯就让特定让一些人,学了各国语言,以备不时之需。

卫渊笑道:“其实江宁府、奉化府、寿州这些地方,都很好,我们大周民间有句话,叫做十里不同音,千里不同俗。”

“欢迎你们闲来无事的时候,多去走一走,看一看,回去之后,将我大周各州府之美,告诉你们的百姓,欢迎他们不远千里的来大周游玩。”

通了海运,也就代表着,海外诸国的子民们,可以随时来大周游玩,只需向当地官府报个到即可。

毕竟,海外诸国的商人,也可以来大周做生意。

将他们最为先进的东西,都弄到大周来。

彼时的大周,才算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朝廷急于将倭寇之患肃清,就是因为,要保证海外诸国的商船安全抵达大周。

要不然,长期受到倭寇滋扰与劫掠,假以时日,谁敢出海?外来商船,又有谁敢来大周?

“卫将军说的是,我打算今年秋时返回柔佛,待到来年三月,将我的家人都接来,好好在大周逛一逛。”

“听闻卫将军要常驻福州,我特意在福州小住几日,这里的人都很好,风景也好。”

“福州虽然不如杭州富裕,但是却有它得天独厚的优势”

“.”

几人陆续开口。

自打卫渊领兵前来东南时,就唯独在福州停留时间最久。

他们即使不用猜也知道,此地定是非同凡响,必与海运有关,故而都提前来此。

唯有倭国使者平中盛慢吞吞的,在扬州待了许久,今日才刚到。

对此,卫渊也很好奇,

“听闻倭使没有前往我大周素有天堂之称的苏杭,反倒是在扬州待了许久,不知为何?”

经由鸿胪寺随行官员的翻译。

平忠盛很快应声道:“听闻卫将军您乃是扬州人士,所以在下就想瞧瞧,到底是怎样的钟秀之地,才能诞生像卫帅您这样的英雄。”

卫渊双眼一眯,“你是听何人说起我老家在哪?”

卫渊等兄弟姐妹的老家,在扬州边界一处县城里,名为广陵县。

此地颇为有名,当年,吴楚曾在广陵交战。

平忠盛道:“是听京城中不少勋贵谈起。”

扬州广陵县虽然是卫渊的老家,但卫渊对那里的归属感并不强烈。

甚至,他将代州当为老家,都没考虑到扬州广陵。

广陵往南数十里,就是宥阳,乃是盛竑老家。

“这么说,你是刻意到了我老家,去打探我了?不知你都打探到了什么?”

卫渊脸色阴沉。

面对不断向自己示好的倭人,他就是提不起半分好感。

前世,他就比较讨厌那个地方的人。

若是听说,有哪個倭人娶了中华之女子,他就不停摇头叹息。

堂堂中华儿女,偏偏要嫁给野猴子,何至于此?

平忠盛或是感到卫渊脸色不太对劲,连忙起身弯腰道:

“请忠勇伯见谅,在下并未打听您什么,而是去了广陵您儿时住的地方。”

“那儿有许多跟您同姓之人,我们买了很多礼物,送给了他们,他们都很高兴。”

倭人一向如此,对于一些小细节,很是重视。

但是他们是最不重视大节之人。

对你好的时候,是伪善的真好,对你坏的时候,恨不得要将伱碎尸万段。

平忠盛认为,因他带来的武者一事,使得卫渊厌恶于他。

为确保那批军器无恙,他想,用这种方式,来讨好卫渊。

然而,卫渊并不吃这一套,

“倒是让你破费了,稍后,我会派人,将你所买之礼物,汇成金钱还于你。”

说罢,也不容平忠盛说些什么,就又说起其余事,

“在来之前,本帅听说,你们都有意趁此机会,与辽、夏通商。”

“这件事情,本帅是做不了主的,需要汇报我朝陛下。”

“但,两国有的,我大周有,两国没有的,我大周也有。”

“你们想与辽夏通商,究竟打着什么心思,本帅不予追究,就实际情况而言,两国距离我大周东南沿海一带距离极远。”

“倘若借由我大周海运与你等通商,只怕两国商队,也很难安然抵达此处。”

海运之事,办好了,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办不好,就会上升到政治程度。

卫渊身为东南招讨安抚使,不可能为了区区一星半点,可能存有的功绩,就将政治前途给废了。

按理说,大周暂时与两国是休战和睦的状态,三国间贸易往来也愈加频繁。

以卫渊的身份,是可以让一些两国商队出海。

借此,也能让朝廷获得一些利润。

但没必要招惹这些是非,只因他将来的主战场,在朝廷,更在三国接壤的边境上。

要是此时与两国某些商贾关系过于亲密,难免将来会有人翻旧账。

在政治一途,能走得长远的,永远都是那些还未功成名就时,就颇为爱惜羽毛的人。

不然,遇到一场政治风波,随时一生心血,都会付之东流。

就比如说两王案。

倘若两王一开始就表现得让赵祯放心,倘若涉及两王案的势力不参与夺嫡之争,压根就不会有此大狱。

听到卫渊的声音后,各国使者都很默契点头,

“如果能与辽夏两国有经略往来,那更合适不过,即使没有,也不妨碍与贵国互通贸易。”

“这件事,全凭卫将军您做主。”

“.”

卫渊是东道主,更是东南柱石。

想要尽快促成各国贸易合作,所有人都得看他的脸色行事。

卫渊瞧了一眼坐在自己身前右侧首位的蔡襄。

后者顿时会意,连忙向身后一人小声道:“吩咐下去,可以上酒菜了。”

稍后,随着酒菜上齐。

卫渊举杯,向诸国使者笑道:

“这杯酒入腹,我们就可以商量商量这海运一事了。”

“对于各国想与我大周签订的生意契约,本帅大概看了一下,没什么太大问题。”

“至于与各国海运朝贡条令,你们提出,要由你们亲自挑选我大周商队、州府官衙合作,本帅认为不妥。”

“商人与商人之间的合作,那是属于自由朝贡,本帅不过问。”

“但是涉及到国与国之间的生意,该由哪些人,哪些商队,哪里的货品出海,又在哪儿出海,需要我大周说了算。”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