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不朽者联盟 > 第四十四章 机甲2

不朽者联盟 第四十四章 机甲2

作者:喵神的爪爪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6:46:08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个白天,郝运跟着玛姬修修补补,敲敲打打,总算大致了解了维德尼本土世界机甲的大致构造。

一具AC分成几个模块化构件。

首先是头部,这个AC最高的部位,里面主要集成了机载电脑和目视镜头。被厚实装甲包围的镜头主要针对可见光和红外线的成像,图像信号通过通用数据插槽连接在驾驶舱的屏幕上。

机载电脑有几个关键性能,包括平衡演算性能,镜头性能,扫描演算性能和抗干扰性能。

AC整机的姿态控制由遍布全身的惯性反馈组件提供实时数据,交由机载电脑的平衡演算来实现。机师在驾驶舱中做各种大幅度机动时,姿态控制系统会分配权重,调整主喷射器的矢量喷口角度,和周身十几个关键位置的辅助喷口的出力。这样可以大致让高速机动的AC保持平衡。

要知道AC毕竟不是人体,平衡可以由小脑自动调整。哪怕开车,转弯过速也会飞出去,更何况激烈战斗中的AC。如果没有姿态控制系统,没准一个突进就趴窝了。

镜头性能影响驾驶舱屏幕的可视性能和机载电脑的图像识别性能。AC作战要求全环境适应,在强光,微光,无光的环境中,可视镜头要迅速捕捉到视野中的各种细节,上传机载电脑分析这是敌机还是无意义的障碍物。

扫描演算性能配合火控雷达的扫描模式,根据过载雷达波的反馈,以3D线条重构整个战场的透视环境,显示在机师面前的屏幕上。

抗干扰性能电子对抗的一部分,AC使用的火控雷达功率相当高,无论是敌机还是本机的强力雷达波,都会损伤机体内的敏感元件。

所以除了在敏感区域安装防护层外,许多高级头部构件还会搭载主动抗干扰组件。这些组件会捕捉来袭的雷达波,在其法线角度发射调制好的另一组雷达波。利用波的干涉效应,可以偏斜一大部分电磁脉冲,让电磁敏感元件能够有个相对稳定的运行环境。

不过来袭电磁辐射太强的时候照样抓瞎,永夜星集团出品的JAM系列就是这个方面的专精武器。

以JAM-DL302为例,这支电磁**炮射程高达两千码。在这个范围内,持炮AC可以从容布置8枚(一个蛋夹)JAM电浆留弹。这些半稳态的电浆团会在12秒内持续释放狂暴的电磁辐射,在半径50米内暴露的电子元件不超过一秒钟就会全部烧毁。

在头部下方,类似人类颈椎的地方镶嵌的是火控雷达,有两种运行模式。第一种是火控模式,可以根据火控雷达信号引导锁定敌机。最重要的作用是引导肩载岛弹,另外也可以大幅修正实弹类武器在近距离上的准星。

第二种模式是扫描模式,在这个模式下AC的视觉呈像系统将大幅加强,探测距离成倍上升,甚至可以捕捉到隐藏在建筑物后的敌机。

但此时动力炉会将绝大部分的能量供应到雷达天线上,AC整机仅能做常规机动。并且,过载的雷达系统会严重干扰火控系统,此时所有的武器只能离线待机。

可以说还是蛮危险的,一般只有在接火之前配合探针进行战场数据搜集。不过两个模式切换起来非常快,战斗中也不是完全不能换着玩。

火控雷达的关键性能分别是锁定范围,锁定距离,锁定演算速度,锁定数量和僚机支持数量。

锁定范围实际上就是机师头盔瞄具上的雷达锁定框,这个框越大,越容易锁定敌机。当然这并不是一个屏幕显示的问题,不是说想做多大的框就能有多大的锁定框。其中涉及到镜头的识别性能和雷达的反馈性能。

锁定速度就是框中敌机之后,需要多久才能完成火控瞄准,同时影响雷达告警机的响应速度。这些当然是越快越好。AC战斗时机动幅度比战斗机空战有过之无不及之,如果锁定速度超过一秒,基本上必输无疑。

当然机师也可以选择完全手动,关闭武器自动火控系统,用肉眼瞄准,用大脑计算提前量。

这么装B的操作,当然也可以,比如说爆了种的基拉大和。再比如我们熟悉的,正在跟好姬友嘿嘿嘿的小白软妹。

当小白以西斯形态接入金雀花号的战术中枢时,可以同时引导全舰十万计的各类舰载武器。前面介绍过,小白是正儿八经的武器大师,难道你们对武器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路灯上?

锁定数量,实际上是数据链通道数量。一般而言,AC作战都是单挑,很少出现一对多的情况,所以大多数AC的火控雷达只有一条数据链通道。毕竟这玩意,多一条,整个机载演算性能就需要提升一倍,复数的锁定数量有些太奢侈了。

不过肩载**是个例外,在**的瞄准引导时,许多新一代的火控雷达会提供额外一条火控通道。因为**自带锁定雷达,对机载火控的演算资源需求较低。而且肩载**舱一般载弹数十枚,一发一发的来,恐怕交火结束也没法打空整个弹舱。

僚机支持数量,这个有必要提一下。这个系统主要服务雷达探针,或者自律武器,两者共用胸部格纳库,而且不能共存。

雷达探针主要弥补雷达探测能力的不足,许多AC会在胸部格纳库中搭载2-4枚雷达探针。

以法尼迪旗下战争蜂鸟生产的STK-16/ER为例,这枚枕头大小的探针,可以飞到14公里内的指定地点就位。

由于体积很小,又专门进行了伪装设计,这些蜂鸟有着优秀的战场生存能力。它们可以在电池的支持下,至少运行180秒,精确捕捉半径500米内的战场信息。

探测数据会经由加密信号,以定向激光传输给AC,所以不虞被敌机捕获或摧毁。

当本机AC在探测范围内进行战斗时,STK-16/ER还可以配合主机雷达进行辅助扫描,锁定效率能得到显著提高。

所以很多有经验的机师不会一次性发射全部的雷达探针,他们会在格纳库中保留一枚,留待和敌机照面时再打出去,这样可以提高一大截的胜算。

和雷达探针相比,几乎不会有机师带自律武器。尽管带着4架KO3-K2僚机伴飞真的很帅,但是这些浮空速射机枪,无论在火力上还是续航上,甚至售价上都坑得不行,还会消耗大量的本机演算资源,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除非是烧包的二世祖为了撩妹或者撩汉,人家连燃料都不心痛,更何况区区几架自律僚机。

整个AC的正中间是胸部构件。

胸部构件在功能上相当简单,主要提供各类其他构件,武器,动力炉和散热器的标准插槽,起到连接战斗诸元的作用。

在永夜星,法尼迪和家园三大集团签订AC标准框架协议后,再也不会出现构件不兼容无法接入的情况。

三代后的胸部构件全部使用通用插槽,理论上可以随意搭配三大集团的任何设备。

只不过通用是一回事,实用是另一回事。设计上的侧重不同会造成性能上的各种冲突。根据战术要求,选择不同的构件进行磨合调试,使之发挥最大的战斗性能,这是这个世界的AC机械师们的主要工作。

胸部构件的内部镶嵌驾驶舱,在最紧急的时候驾驶舱可以带着机师弹射逃逸。维德尼世界的AC价值连城,与之相对的机师却是一抓一大把。所以战斗以摧毁敌方AC为主,除了深仇大恨,没什么人会有兴趣对逃逸仓赶尽杀绝。

至于在战场上捕捉AC,那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两架AC贴身时异常凶险,哪怕全武器系统下线,主机雷达宕机,仅仅是冲击装甲来一发都可以瞬间逆转胜负。

驾驶舱的下面是动力炉,其实“动力”两个字有些名不副实。事实上,维德尼世界的AC使用的是双动力结构。

第一个是动力炉,这其实就是一个冷核聚变反应堆,磁流环中的四个氢原子聚变成一个氦原子,释放的热量在热机中转化,形成供应战斗诸元的充沛电力。

但是充沛也是相对而言,机载动力炉提供的电能并不能通过机械结构转换为支持AC做出高速冲锋、规避、甚至短暂悬浮的动能。纯粹靠电能带动的AC仅仅能做出一些低速的慢跑动作。

第一代AC最主要的缺陷就在于此,它们虽然武器挂载丰富,甚至可以跨过不少地形障碍。但是它们并不比传统坦克更加实用。

几发坦克主炮照样可以重创一具AC,而两者的造价简直是天壤之别。

维德尼世界的研发人员进行了几十年的长期攻坚,终于,动力炉-喷射器两级动力方案,在永夜星执行委员会推出的第二代AC上横空出世。

该动力方案在保留冷核动力炉的基础上,在AC腰部加装一具主喷射器,实际上就是一具喷射发动机。这样,动力炉负责AC的常规供电,而喷射器只负责为AC提供瞬间高速性能。

搭载了双动力系统的第二代AC在战场上大放异彩。配合雷达告警机,被重炮锁定的AC可以瞬间启动喷射变速,在一秒内做接近一百米直线距离的机动,甚至还能短暂飞行。

这已经超过了传统重型武器的能力范围。

从那时起,AC正式成为这个世界的战争之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