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年代:从下乡后开始的咸鱼生活 > 第二百零六章:陪老妈聊天的后果

这种事韩立听听增长一下自己的阅历就行了,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事他向来不会发表什么意见,不过该劝的还是要劝两句。

这个话题结束后,大家很快就把话题扯到其他方面,聊着最近某些事情,吐槽着单位的某人、某事,讲述着自己最近攒钱准备要拿下什么“大件”。

韩立这些发的“大件”当然不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之类的东西。

那些东西在偏远的县城、乡村或许是稀罕的物件,但是在目前的四九城还真算不上什么,最起码韩立和他的小伙伴家里面早就有了。

因为大家每个月领到工资后都会上交给父母大部分,只要爸妈一碗水端平,家里面又不是太困难的话,所以结婚时用到的大件就不用他们操心置办。

所以,韩立这些发小所说的“大件”,指的是目前在年轻人当中最流行的照相机、四个喇叭的双卡录音机.等等。

有的人还说要买一辆最近允许个人购买的摩托车,不过这种事大多都是想象一下,先不说摩托车的价钱,单是那张摩托车票一般人也拿不到。

韩立对于发小们说的这些话题,在一旁跟他们讨论着某件物品的优劣。

这时候哪怕有人因此找韩立借钱也没有问题,不过四九城的爷们都比较在意自己的面子,这些发小没有一个开口的。

最主要的是他们口中的那些大件,哪怕他们每个月大部分的工资都会上交给父母,自己手里面只能留很少的一部分,那也不过是早买、晚买一段时间的区别,为了这点时间丢面儿太不值得了。

造成这个情况除了四九城爷们好面儿之外,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第一、这个时代每个人、每个月的工资基本上都是固定的。

第二、现在物价相当的稳定,有些东西甚至一、二十年都没有变过价。

处于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家里面想要添个大件,还是他们自己想要买件自己中意的东西,只要不是太过着急用,基本上不用找别人借钱,无非就是晚一段时间的事。

有些事情就是这样,在很多数人还在想办法解决温饱的时候。

有了一份国家正式工作的人,他们已经开始想办法提改善自己的生活、提升自己的品味,或者说开始装逼了。

这个情况可不是四九城特有的,很多城市,很多工人家庭都是这个样子,要不然这个时代的工作也不会被大家称为铁饭碗了。

(当然,家里面人口太多,但是上班人少的那些家庭除外。)

不存钱买房子吗?

这个问题不太好说,因为在目前的这个时代,只要这个人有一份正式工作,可以说就算过上了幸福、平稳的生活。

这个人在单位里面没有过分的得罪领导,在同事面前还有点人缘的话,哪怕按资排辈总有一天也能分上房子。

其实,哪怕就是租房子也要不了多少钱,很多单位对于租房住的下属还会有一定的补贴,那些福利比较好的单位,他们算上补贴的话就跟免费住房是一样的。

而且绝大多数人的眼光被时代束缚着,或者说见过、听过以前的一些事。

他们宁可租房住的同时,等待单位分房,也不愿意拿出自家的钱去买一个房子。

所以在这个时代的工人当中,那些为了房子争吵、打架的基本上都是家里面人口众多,生活过的比较艰难的家庭。

至于城市里面那些没有工作的那些人,他们为了一份零时活被“呛”,彼此之间都能打的头破血流,涉及到房子这个立足根本问题的时候就更不用说了。

这段时间派出所、街道办处理这些纠纷当中,有百分之八十五的事情都是他们这些人贡献出来的。

(呛:呛行,在四九城话里指的是抢生意。)

韩立感觉大家喝的差不多的时候,他找个机会去找老板了结账。

算账的时候韩立感觉价钱真不贵,有些菜比国营饭店还要便宜。,他等老板找钱的时候笑着说了一句。

“掌柜的,个人经营你定的菜价也不高呀,要是定高点你赚的不是更多吗?”

韩立的这些话,让老板也顾不上找钱了,他的双手连连摆动着说道。

“哥儿们,这话可不兴乱说,我这里虽然是个体经营,但也是严格按照工商局的相关规定.定下的价钱。

我这里不但不会超出这个范围,有些菜甚至比规定的还要低一点,为的就是让上级放心,让咱们街坊吃的舒心.。”

韩立跟老板贫了几句才知道,工商局出于多方面的考虑,规定了这些个体饭店赚钱的百分比为30%至40%,这比例就是一条高压线,任何人也绝对不能迈过。

但是不管怎么样,今天晚上韩立回国后跟发小聚一下目的达到了。

大家全都是晕乎乎的,一路上互相抱着膀子、唱着歌就回到了棉花胡同,被那些在胡同里面乘凉、侃大山的街坊打趣一番后就各回各家了。

这个时间点韩爸、韩妈已经从后海子那边回来了,韩立在国外打电话的时间有限,很多事都没有机会说。

韩立回国后同样没有时间好好的跟爸妈聊过呢,现在让爸妈数落一番、倾诉一下绝对是一个儿子应该做的。

因此韩立没有直接去后海那边,而是在街坊的打趣声中回到了爸妈家。

韩爸此刻正在院里面给金鱼换水,韩妈坐在房间里整理着衣服。

韩立在院子里捧完老爸,来到屋里面捧老妈,词不嫌旧、话不嫌老有用就行。

没一会一家三口坐在一块闲聊了起来,韩立这边没有什么好说的,在国外的那些事能说的全都说过了,他现在主要的任务就是听家人说,自己在旁边当好捧哏就可以了。

韩爸在一旁抽着烟、喝着茶,说到孙子的时候才会插上几句,大部分时候都是韩妈在说。

不过孩子的话题就那么多,哪怕有三个孙子也是那样,聊完孩子后韩妈就说起了家里面的那几套房子的情况。

自从去年韩立出国之前四月份那会,“那位”发表了《关于建筑业和住宅问题的谈话》。

“城镇居民可以购买房子,也可以自己盖,不但新房子可以出售,旧房子也可以出售,可以一次付款,也可以分期付款”之后。

这让越来越多的人想要拿回自己当初的房子,期间引发很多琐事,也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

那时候韩立建议韩妈暂时停止收购房子,最起码也要避开这两年的风头。

所以,韩妈在儿子出国后的这一年没有再入手房子。

不过即便是这样,韩家现在已经有大小房子、院落共计八套之多。

棉花胡同这套是他们家的老房子,后海子边上韩立现在住的那套四合院是那位“刘姨”转赠给他的。

后来在韩立的劝说下,他们家买到了南官方胡同东南角的一座三进四合院。

不过这个三进四合院因为种种原因,一直到了韩立出国后,里面的那些住户才算真正的清退、腾空。

当时韩妈考虑到自家的房子够住,儿子不在家要不要修缮后全家都住进去也没准信,而且那么大的院落空着也不好,所以暂时就给租了出去。

不过韩妈说南官方胡同那套院子的租房合同都是两个月一签,家里面要是想修缮那里的话,找人规划、设计、进料用的时间就足以让他们搬走了。

距离南官方胡同这座三进院往北,大约三、四百米银锭桥旁边,一座临街二进四合院,买的时候他们家住不到,没过多久就给租了出去。

银锭桥的这套两进四合院,韩妈当时说是买给何米的,不过房主的名字跟其他的院落一样记在了韩立的名下。

除了这些,韩妈后来在羊肉胡同那边买到西屋两间半、东屋两间、其中半间是街门,一个非常不规整的小院子,现在被租了出去。

在小后仓胡同那边一个两间北屋、一间东屋、大半间南屋,同样是被切割出来的小院子,这里同样被租了出去。

在东冠英胡同一个没有北屋的小三合院,这个地方被韩立用借口留下来没有租出去,平时作为他跟李小圆见面谈心的地方。

出国前韩立让李小圆有时间了就去东冠英胡同那边打扫一下,她要是想搬到那里住也可以,只是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情况。

最后一套房子是燕大南门附近老虎洞胡同的一个院子,也就是韩立、云莹莹、何米、侯玉华他们上学时住的房子。

韩妈说到这里停了一下,不过接下来的话让韩立有点哭笑不得。

“儿子,这都过去一年时间了,你说咱们家什么时候出手再买几个院子呀?”

韩立听完之后下意识的说道:“妈,咱们家现在大小也算有了八套院子,根本住不完,所以这事不着急、不着急。”

韩妈听完后把眼一瞪,伸出手来就开始给韩立算账。

“你读书时的聪明劲哪去了?现在你感觉自己说这话傻不傻?什么住不完、不着急,都是些没过脑子的话。

咱们家有八套院子乍一听好像是真不少,但是你想想你现在就有三个儿子了,再过两年变成六个、八个、十个,甚至更多个也不过分。

这么多的孩子,哪一个儿子你不得给他预备点家产呀,这样算来,咱们家的房子不但不能算多,还处于贫困线以下呢。

别说什么一套三进院就能住下很多人,现在你年轻什么都不考虑,但是你想想为了家庭和睦,这么多人能够一直住在一起吗?

就算你有能耐让她们能够一直住在一起,可是等到孙子到了结婚的年纪,你让谁住北房?谁住配房?谁住倒座房?这些一个处理不好那是要离心的。”

韩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