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战争从亮剑开始 > 第42章,神头岭伏击战

战争从亮剑开始 第42章,神头岭伏击战

作者:飘过太平洋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6:24:07 来源:平板电子书

“政委,据我了解到,袁晨铭这个人倒是不坏,就是有点贪图享受安逸。在新一团的时候,跟李云龙打赌做手榴弹,要求竟然是天天开小灶吃肉。”

说话的政治部李干事顿了顿,“我看,他吃不了苦,咱们也不能强人所难。”

三八六旅的王政委,是高度近视,他往上推了一下厚重的眼镜框,颇有些无奈的说:

“是啊,咱们不能强人所难啊!但你也知道,一个懂军工的人才是多么重要,放他走了,是巨大的损失。”

二人都沉默了。

放走一个懂军工的稀缺人才,就是老总也会觉得心疼。

可是没办法,他们磨了半天嘴皮子,人家就跟他们打太极,死不松口。

且不说强行留下来是违反纪律的,就是不违反纪律,恐怕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不会踏实的。

要把人留下来,就得交心,就得让人心甘情愿,才行。

王政委沉吟了片刻,说:“我看这样吧,先让他在旅部住下,咱们慢慢想办法。

如果他真的是铁了心要走,咱们也尽可能的为他提供便利,就当是交个朋友了。”

李干事点点头:“也只好如此了。”

……

鬼子扫荡终止了,进山躲藏的百姓,也都回来了,村庄重新有了烟火气息。

袁晨铭挎着盒子炮悠闲的在村庄里漫步,刚当上民兵副队长没几天,官瘾还没过完,就已经卸任了,随着宣传队来到旅部。

还没见到大名鼎鼎的陈旅长,只见了旅里的王政委。戴着一个厚厚的黑框眼镜,是挺年轻,挺和蔼的一个人。

说起话来也是和和气气的,比李云龙强出百倍来。

对于劝他留下来,袁晨铭早就有心理准备了。但他还是坚持以前的想法,打鬼子不缺他一个,还是去做生意,更自由也更能享受一些。

所以,谈了半天,他半点没有松口。

至于王政委请他帮忙,指导手榴弹工坊建设的事情,他倒是一口答应了。

召集人手筹措物资,用不着他来烦心,索性就在村子里逛逛,散散心。

走到旅部大院附近,袁晨铭被两个人的针便所吸引了。

其中一人四方脸,看起来有点眼熟,像是在哪儿见过,可又想不起来。

他跟另一人说:“大口岭伏击战,哪有你说的那么夸张。比起旅长指挥的神头岭伏击战,无论是规模上,还是开创性上,都相差甚远。

旅长不愿意拿以前的功绩来说事儿,这倒是让你们觉得,他李云龙就比旅长厉害了。”

书生模样的八路军,面露尴尬之色:“是这样的啊?邢参谋,那你能不能给我讲讲神头岭伏击战,我调到咱们旅晚了些,很多事情还不清楚。

这不就闹了个大红脸。也怪我,在旅长面前替他李云龙吹牛,把自己给兜进去了。”

邢参谋,姓邢的不常见,一旁听二人对话的袁晨铭回想着,邢捕头,邢参谋,刑副团长。

他突然瞪大了眼睛,仔细的打量着那人,哦,是了,是后来给李云龙当副团长的那位,全名叫邢志国。

他这个副团长中规中距,没什么特别的,很容易就被忽略过去。

没见过的就剩赵刚了,独立团三巨头已见其二,有点意思。

对于邢志国所说的神头岭伏击战,袁晨铭有所耳闻,但细节并不太清楚。

偷听不是君子所为,何况站在这儿有一会,说话的邢志国已经注意到了他。

袁晨铭走上前去自我介绍了一下,也正式的认识了这二人。

邢志国现担任旅参谋,是作战会议室的一员。另一个书生叫边小卫,是上半年从三八五旅调来的,也担任旅参谋之职。

部队有句顺口溜,参谋不带长,放屁也不响。

就是说别看参谋这个职位听上去不错,级别也挺高。但是手里面没有实权,指挥哪一个也指挥不动。

当然,当参谋也不全是坏处。这是一个军师一样的职位,天天跟军队主官在一块,能学到很多东西。

而且也能被首长记住,一旦有机会下放到下面,起步就很高。邢志国后来被派到独立团当副团长,就是一个例子。

邢志国他们二人刚才在旅里,也听说了袁晨铭的大名,都拿新奇的目光看他,似乎都在想:“哦,原来造手榴弹的是这位。”

袁晨铭不想多谈个人的事情,直入主题问道:“邢参谋,神头岭伏击战,我记得好像听过,但具体不知道是怎么样,你能详细讲讲吗?”

“当然没问题,那场仗我也是亲历者,李云龙也是,我给你们详细讲讲这两场仗,你们就会明白我并不是虚言了。”邢志国说。

他觉得事情应该实事求是,不能因为旅长不好虚名,就让李云龙这只猴子称大王。

邢志国陷入了回忆。

神头岭伏击战发生于一九三八年三月份,当时丢了太原的阎锡山,对于把老巢丢了的事情耿耿于怀。

于是突发奇想,炮制了一个反攻太原的计划。并由八路军总指挥,负责东路军,率领八路军及东路中央军行动。

一二九师的刘师长,根据当时的形势,做了决定。孙子兵法上说,攻其所必救,歼其救者。

具体到一二九师的策略,就是攻击日军所占领的黎城县,引诱敌人来援。

三八六旅的三个团,奉命歼灭由潞城来援之敌。

“又有仗打了!”命令传达到三八六旅,整个旅部顿时紧张,繁忙起来。所有人异常兴奋,摩拳擦掌。

然而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伏击战场选在哪里?

在十五日上午,各团领导干部都赶到了旅部,参加作战会议。

旅长和王政委传达了师首长的意图后,会议的中心很快就转到了伏击地点的选择上来。

邢志国回忆道:“同志们为围在地图前,你一言我一语,议论纷纷。十多双眼睛,都不约而同地集中到了地图上的一个地方:神头岭。”

神头村是潞城东北10余公里处的一个小山村。从地图上看,一条公路从村西的神头岭下穿过。

把伏击部队摆在岭上,居高临下,既便于隐蔽,又便于出击,是打伏击的理想场地。

大家议论一阵,最后都望着局长,等着他下决心。

旅长望着地图,沉思了一会儿,突然问道:“神头岭的地形谁看过?”

众人摇摇头,都不吃声了。

“这不是纸上谈兵吗?师长常讲:五行不定,输得干干净净。靠着**的老地图吃饭,要饿肚子啊!”

旅长说道,“我看,会暂时开到这里,先去看看地形再说。”

一行人立刻跨上马,直奔神头岭而去。

到了神头岭一看,眼前的景象令他们大吃一惊:实际地形和地图上标示的根本是两回事,公路不在山沟里,而在山梁上!

山梁宽度不过一二百米,光秀壳的。路两边,地势比公路略高,但没有任何隐蔽物,只是紧贴着路边,还有过去**部队构筑的一些工事。

山梁北侧是两条大山沟,沟对面是申家山。山梁西部有个十多户人家的小村子,那就是神头村,再往西便是微子镇、潞城了。

“这样的地形怎么能打埋伏?差点上了地图的当。”大家议论说。

旅长用鞭梢朝公路指了指说:“怎么样,这一趟没有白跑吧?粗枝大叶要害死人哪!”

显然,这里是不大适合打伏击的,因为部队既不好隐蔽,也难于展开;北面又是深沟,预备队运动不便,搞不好,还可能使自己陷入困境。

这里不合适,一路走来也没有看到理想的地方,怎么办?众人没了主意。

而旅长却呵呵笑着说:“走,回去讨论好啦!地形是死的,人是活的,想吃肉,还怕找不到个杀猪的地方吗?”

一行人回到旅部,接着开会讨论,有的主张在这里打,有的主张在那里打,形不成统一的意见。

旅长一边听着大家的发言,一边认真思考着。待大家发言告一段落后,他用洪亮而坚定的声音说:“我看,这一仗还是在神头岭打好。”

“神头岭?”大家有些惊讶。

旅长明白大家的心思,说:“向志们,看问题要从全面看,不要只看一面,对不对?

不要一说伏击就只想到深沟陡崖,天底下哪有那么多深沟陡崖?没有它,仗还是要打。”

说着,他走到地图前,给大家分析说:“一般来讲,神头岭打伏击的确不太理想。但是,现在却正是我们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的好地方。

正因为地形不险要,敌人必然麻痹,想不到我们会在这里打伏击,而且那些工事离公路最远的不过百来米,最近的只有20来米,敌人早已司空见惯。

如果我们把部队隐蔽到工事里,隐蔽到敌人鼻子底下,切实伪装好,敌人是很难发觉的。再说山梁狭窄,我们兵力确实不易展开,但敌人更难展开。”

他走回自己的座位,问大家:“独木桥上打架,对谁有利呢?”

七七一团的团长笑道:“当然是先下手为强。”

旅长道:“对哇!只要我们做到突然、勇猛,这不利条件就只对敌人不利,而对我们有利了。”

接着,旅长又问七七二团团长:“如果把二营放在申家山,能不能在40分钟内冲上公路?”

七七二团二营以快速运动著称,这次是准备作为预备队使用的。

他们团长蛮有把握地说:“半个小时保证冲到。预备队运动问题不大。”

当时李云龙就急眼了,连成家的都捞到仗了,他还没分配那还行,“旅长,我们团呢?”

“放心,有你打的时候。”旅长一瞪眼儿,李云龙又乖乖的装起了孙子。

听了旅长的分析,大家觉得有道理,但还是有人担心:“这样做是不是有点冒险?”

当时王政委说:“看来最危险的地方,实际上却最安全,这样的事还少吗?”

旅长也说:“打仗嘛,本来就是有几分冒险的事。有的险冒不得,有的险却非冒不可。

诸葛亮唱空城计不也是冒险吗?如果一点险也不敢冒,他只好当司马懿的俘房,还有什么戏好看?”

旅长和政委都同意的情况下,其他人的工作就很好做了。

根据旅长的意见,大家又展开讨论,最后,终于统一了认识。计划就这样确定了:仗,就在神头岭打。

具体部署是新一团在左,七七二团在右,都埋伏在路北。大口岭伏击战,李云龙带队所在的也还是这个位置。

七七一团设伏于对面的鞋底村一带,并确定由他们团抽出一支小部队向路河村方向游击警戒,相机炸毁浊河上的大桥,切断两岸敌人的联系;

由七七二团三营担任璐城方面的警戒,断敌退路。

回忆讲到这儿,边小卫一对比已然明白了,大口岭伏击战就是这一战的翻版,地形相似,布置的也相似。

只是李云龙手上的兵力就一个团,只有当初旅长手上的三分之一。

那么……

看他还有点为李云龙打抱不平的意思,邢志国笑了笑说道:

“你要知道,当时日军出动了步骑兵一千五百余人,最终只有百余人逃走,其余全被歼灭。

敌我伤亡比是一比六,那些可都是战争初期的日军,没有任何水分。

况且,这一场战斗被师长誉为“吸敌打援”的极好战例。就连日军也把这场伏击战,看成咱们八路军典型的游击战。

当时在伏击战中逃走的日本《东亚日报》随军记者,写了一篇题为《脱险记》的报道。

说神头岭战斗大声皇军元气,八路军的灵活战术,实在使人难以琢磨。

记得还有一名日军汽车部队的伍长,写在日记里的一段话,也被报纸报道了出来。

说第一零八师团这样的损失是从来没有的,潞安到黎城的道上,鲜血这边那边流着。我们的部队通过其间,真觉难过,禁不住流下滚滚的热泪。

神头岭,被日军说成了伤心岭。能让日军记忆如此深刻,还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吗?

所以我说,李云龙学的挺快,能根据情况灵活应变。但他到底还是比不上旅长,你也就不必给他在旅长面前吹牛皮了。”

边小卫不由得脸红了,现在想想,他为之前在旅长面前说的话而觉得羞愧。

旅长是给他留了面子,没当面说他。但他还是觉得自己这真是在关公面前耍大刀,鲁班门前弄大斧——自不量力。

袁晨铭听完之后也大感意外,没想到还有这样一场战斗。

还有就是他想起了李云龙,平常在新一团吆五喝六的,把谁也不放在眼里。但是一遇到旅长,就跟受气的小媳妇一样,乖的不得了。

为什么,因为旅长比他更有能耐。他李云龙在旅长面前,还真没有小母牛倒立的资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