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战争从亮剑开始 > 第37章,李大团长的指挥艺术(4k)

“什么,这就碰上了?”

当张大彪带来了日军的消息后,李云龙表现得十分惊讶。

命令还没热乎,就已经出结果了。

这还只是其一。

其二,两个中队的日军,约三百五十人左右,配置一个中队的伪军,组成了搜索扫荡的队伍。

可按理说,这支队伍应该在他们身后,而不是在他们前面。

鬼子总不能派两支队伍,沿着一个路线扫荡两遍吧?

如果真这么做,那制定这个计划的人一定疯了。把有限的兵力浪费在重复扫荡上,恐怕会被要执行命令的军事主官给拍死。

李云龙盯着地图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当把所有不可能的假设排除,那么唯一剩下的,就可能是事实。

“怕不是这只扫荡部队误期了?”

张大彪先是觉得不可能,这太可笑了。后来一想,凭什么不可能?

战场上出现的愚蠢操作多了去了,自己人把自己人打了的事情都有,延误日期那简直就是常规操作了。

“团长,那咱们这么容易,从鬼子的包围圈里突围出来,说不定就是因为他们没堵住缺口。咱还得感谢感谢他们呢。”

“那就好好的感谢感谢他们。”

李云龙自信的说道:“管他是哪路小鬼,三百多名鬼子,老子一口吃掉他。给小鬼子长长记性就行。”

言语间,敌人就好像是被消灭了一样。

张大彪觉得这话有些狂,怕李云龙起了轻敌之心,便提醒:

“团长,那是两个中队的鬼子,不能算硬茬子,也能算一块骨头。再加上两百伪军,怎么着也有五百多号。”

嗯,伪军是纯粹凑数的,就是让这数字看起来大一点。这两位谁都不会把伪军放在心上。

可三百多鬼子确实是实打实的硬骨头。虽然不知其番号,但仅凭侦查员目测给出的情报,能看出很多东西来。

九二式歪把子数量的配置,都属一线配备。面对突然打击的,极快的做出了反击,鬼子的战斗力恐怕不可小觑。

李云龙蹙眉看着张大彪,就好像是第一天认识他似的,觉得这不像是那个豪气干云的张大彪。

“骨头怎么了,老子就爱啃骨头,非得把鬼子的骨头嚼碎了不可。不就是区区三百多鬼子嘛,咱又不是没打过。”

“团长,我觉得还是不妥。鬼子的扫荡部队,一般以一个独立大队,为基准配置。伪军的战斗力,鬼子自己恐怕也很清楚。

这伙鬼子是不是,前面或者后面还有人。一旦打起来增援过来,咱们拿什么打阻击。

我想,要不要考虑考虑,再派侦查员沿着公路多侦查一段。”张大彪出于谨慎考虑,给出了这么个建议。

新一团政委被李云龙给气走了,副团长参谋长都没有配备。二营长和三营长,张大彪派了通讯员去通知,暂时还没到。

他觉得于公于私,都得尽到提醒的义务,把可能存在的风险说明。

李云龙琢磨了一下,把这事儿记在了心里:“行啦,我知道了。命令部队准备战斗,老子今天必须给鬼子长长记性。”

“是,准备战斗。”张大彪朗声答道,干脆的去执行命令,这也是李云龙最欣赏他的地方。

有事情讨论的时候大胆发言,可一旦李云龙做了决定,他就毫不犹豫的去执行。

根据鬼子的扫荡路线和推进速度,李云龙在地图上圈下了一个叫大口庄子的地方。

随后,他带着集结的部队,朝着大口庄子方向运动。

从地图上来看,一条公路从村西的大口岭下穿过。把伏击部队摆在山岭上,居高临下,既便于隐蔽,又便于出击。是打伏击的理想场地。

李云龙之前并没有来过这里,只是凭借手里地图上的标注,觉得这里做三百多鬼子的葬身之地,是个不错的好地方。

但是等到了地方,他直接傻眼了。

眼前的景象,简直了。

实际地形和地图上标示的根本是两回事。公路不在山沟里,而在山梁上。

山梁宽度不过一二百米,光秃秃的。

路两边,地势比公路略高,但没有任何隐蔽物,只是紧贴着路边,还有过去国党部队构筑的一些工事。

山梁北侧是两条大山沟,沟对面是刘家山。山梁西部有个十多户人家的小村子,那就是大口庄子。

“这样的地形怎么能打埋伏?差点上了地图的当。”张大彪替李云龙把这话说了。

李云龙有些尴尬,强行转移话题询问:“村民转移了吗?”

“刚才派人去看了,都已经转移了。”说话的是二营长徐万财。其实他也想和张大彪一样的话。

显然,这里是不太适合打伏击的。

因为部队既不好隐蔽,也难以展开。北面又是深沟,预备队运动不便,搞不好还可能使自己陷入困境。

这里不合适,他们一路走来也没看到理想的地方,怎么办?

李云龙沉默了一阵,对这份国党绘制的地图算是恨上了。之前还没有出现这么大的差错,他还能忍。

但这次算是让他长了教训,纸上谈兵要不得。

还有,得想办法从小鬼子那里搞份地图,小鬼子地图画得精确。之前那份辽县的地图用的的确不赖,给他提供了不少帮助。

“团长,这地方不合适,不行咱就撤吧。反正也不是必须得跟这批小鬼子干,咱先放他一马,等以后有机会了再收拾他们。”二营长徐万才劝说道。

三营长丁建中意思也差不多,不行换个地方,再琢磨琢磨。反正这儿肯定是不行。

李云龙听的烦了,骂道:“地形是死的,人是活的,想吃肉,还怕找不到个杀猪的地方?”

反正离鬼子来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他们就在这儿讨论。

徐万财琢磨了一下,指着大口庄子说:“小鬼子既然是来扫荡的,肯定要进村。咱们进村儿里埋伏,打鬼子一个措手不及。”

“那村子才有多大,你看能摆下多少人?”丁建中往山下看了一眼,直接否决了他的提议。

徐万财闹了个大红脸,是他疏忽了。十几户人家的村子,的确太小了,连一个连都摆不开,更别说伏击三百多鬼子了。

“那你说,你说在哪打?”他有点不服气,觉得自己好歹提了个建议,总比那连办法也没有的强。

之前走过的地方都不合适,最起码丁建中认为不合适打这么大的伏击战。

看团长这意思,今天这一仗非打不可,无论如何都要收拾一下小鬼子。

团长的脾气谁不知道啊!

惹急了,什么难听话都能骂的出来。

可是他琢磨了一下,觉得真是没法打。与其因为一时赌气打仗,那倒不如挨上一顿骂。

他心中忐忑的不行,支支吾吾的回答道:“咱……咱……不行再走走,瞧瞧,毕竟打不赢不如不打。要打,咱们就得打赢。”

张大彪知道李云龙是有点摸不开面子,就说:“团长,我觉得老丁说的不无道理。

打不赢不如不打,要打咱就得打赢。这地图出问题了,也不能全怪咱。您看……”

“我看。”李云龙指着这山岭:“这一仗还是在大口岭打。”

“啊,还在这儿?”诸人都分外惊讶。甚至他们都在想,团长这是打肿脸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

咱没那么多本钱,在这儿跟小鬼子硬扛啊!

李云龙明白他们的心思,用手指着他们一个一个说:“你们呀,学着点。看问题要从全面看,不要只看一面。

不要一说伏击就只想到深沟陡崖,天底下哪有那么多深沟陡崖?没有张屠夫,就得吃带毛猪了!”

说着,指着周围的地形,给几人分析说:“一般来讲,大口岭打伏击的确不太理想。但是,现在却正是我们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的好地方。

正因为地形不险要,敌人必然麻痹,想不到我们会在这里打伏击,而且那些工事离公路最远的不过百来米,最近的只有20来米,敌人早已司空见惯。

如果我们把部队隐藏到工事里,隐蔽到敌人鼻子底下,切实伪装好,敌人是很难发觉的。再说山梁狭窄,我们兵力确实不易展开,但敌人更难展开。”

“独木桥上打架,对谁有利呢?”

张大彪恍然大悟,抢答道:“当然是先下手为强。”

孺子可教。

李云龙得意道:“对哇!只要我们做到突然、勇猛,这不利条件就只对敌人不利,而对我们有利了。”

接着,他又问三营长丁建中:“丁建中,如果把三营放在刘家山,能不能在40分钟内冲上公路?”

三营在新一团以快速运动著称,李云龙是准备作为预备队使用的。

丁建中蛮有把握地说:“半个小时保证冲到。预备队运动问题不大。”

听了李云龙的分析,大家觉得有道理,但还是有人担心:“这样做是不是有点冒险?

一营教导员刘启华之前讨论军事的时候不好开口,但此时他觉得该说了:

“看来最危险的地方,实际上却最安全,这样的事还少吗?团长的布置,还真是深谙兵法,有点出其不意的道理。”

张大彪也说:“打仗嘛,本来就是有几分冒险的事。有的险冒不得,有的险却非冒不可。

诸葛亮唱空城计不也是冒险吗?如果一点险也不敢冒,他只好当司马懿的俘虏,还有什么戏好看?”

徐万财和丁建中目光在这二位身上扫来扫去,啧啧嘴,一唱一和琴瑟和鸣,夫妻双双把家还。

不管怎么说,两个人说的都有道理。

新一团的指战班子又讨论了一阵,最终得出结论:仗,就在大口岭打。

具体部署是二营的两个连在左,剩下的一个连和三营的一个连在右,都埋伏在路北。

一营派一连及二连一部设伏于对面,并确定由二连的剩余一部组成一支小部队,向北面方向游击警戒,防止敌前面来援军。

一营三连担任敌人来源方向警戒,断敌退路。”

在讨论军事问题的时候,所有人都板着脸严肃以待。但等严肃的军事问题讨论结束,气氛就没那么紧张了。

三营长丁建中平常也比较活泼幽默,就刚才张大彪和刘启华的默契配合,调侃道:

“老张,老刘,你们两个是不是平常也就穿一条裤子?省下的那条要不送我吧,反正放着也是放着,太浪费了。”

“去你丫的,什么裤子到你的手上,都得成补裆裤。还是我送你块布,回去补补吧!”张大彪毫不示弱的打趣道。

三营的快速运动能力最强,不是靠吹出来的,而是因为丁建中把这项能力抓得最紧,他自己也带着部队进行长途奔袭。

再加上八路军纺的土布不耐磨,一来二去的,裤子扯裆的情况很常见,三营的兵都没一条好裤子。

丁建中的裤子也是一样,缝了一次又一次,补丁打了一个又一个。不知道的人看他以为是叫花子呢!

两人互相打趣儿,众人跟着大笑起哄。

李云龙也笑了笑,但随即又严肃道:“行啦,估计鬼子也快来了,都下去准备吧。”

“是。”一众干部齐声答道,转身回归部队,去执行计划。

团长开大会,营长开小会。

张大彪召集了三个连长布置任务,一连他会亲自指挥,那倒好说。二连长带上一半的部队,去执行警戒任务,也不算难。

重点还是在三连,要截断敌人的退路,必定会遭到敌人亡命的反扑。所以全团压力最大的就在三连。

张大彪虽然知道三连的能耐,但还是不放心的问道:“吕文元,我就问你一件事情,能不能顶住鬼子的反扑?”

吕文元答得也干脆:“营长放心,完不成任务,额提头来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