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陌路商途 > 第五百二十五章 全盘算计

陌路商途 第五百二十五章 全盘算计

作者:夜深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12:15:36 来源:蚂蚁文学

沪海银行的上市已经进入了最后阶段,整个银行内部由下到上人人都是喜气洋洋的,按照上市前的分配方案,所有人都获得了巨大利益,就连普通门市营业部的清洁阿姨这些日子都是副笑逐颜开的样子。因为根据估算,她们这些作为最底层的人员在上市后都起码能有几十万的原始股收益,如果纽约那边的股价能够大幅高走,这个数字就算达到百万也不是不可能的。

财富的激励,使得整个沪海银行士气大振,银行的效率也提升了许多。而且,在银行业中所提倡的微笑服务现在已经是完全体现,甚至这种微笑并非是普通的表面笑容,而成为一种发自内心的态度,让来到银行办理业务的顾客们异常满意。

下面的情况如此,上面中高层就不用说了。普通中层管理层拿到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预计收益是绝对没有问题,至于高层方面,比如副行长、主任等主要领导们,其收益早就超过了千万,少数几个人甚至突破了的上亿限额。

这些少数几个人中当然离不开姚亮,作为银行的常务副行长,仅次于总行长的实权人物,姚亮个人不仅在期权上有大幅度的收获,而且在实际股权中也收益不小。虽然,他的股份比例在董事会内仅仅占很小一部分,可这一小部分折算成金额也是天文数字,更加重要的是,姚亮在未来能够凭借这部分股份正式进入董事会,成为周利文在董事会内部的真正代表,而向总行长,甚至董事长的职务发起强有力的竞争。

上市的确定,让姚亮心情大好,这些日子凡见每个人都是笑眯眯的。当然和他一样,几乎整个银行的管理层全是如此,可相比其他人而言,姚亮更有高兴的理由。

周利文给李近山打了电话后不久,提前约好的姚亮就赶到了周利文这里。熟门熟路地进了大门,穿过花园来到客厅,周利文已经泡好了茶,坐在沙发上看着报纸悠闲地等着他了。

“周哥”

见到周利文,姚亮笑容满面地上前打招呼,周利文看了看他,笑着说他瞧起来气色很不错,是不是因为上市在即心情舒畅的缘故,随手向一边指指让他坐下。

“嘿嘿,还是周哥的手笔大,您不知道,这些日子不光是我们银行,几乎整个银行业内部都在谈论这事。这回,我们沪海银行上市前的分配方案做的实在是太大气了,几乎是开了国内银行业的先例啊不瞒你说,这些日子我可接到了不少同行打来的电话,包括已经老银行的几个老同事都给了我电话,电话里没说别的,就是追着我问我们银行是不是还要招人什么的,巴不得钻着脑袋想来我们银行于呢。”

姚亮一脸兴奋地和周利文比划着,虽说沪海银行这些年发展的很是迅猛,但作为一家商业银行,在国人的眼里是无法和四大银行相比的。何况,这些年外资银行也开始逐渐进入,虽然外资银行暂时还没取得在国内的储蓄业务的执照,可普通人哪里清楚这些。在大多数人眼里,能够有份量的银行国内当然以四大行为主,而国外的外资银行更是一块金子招牌,于这些银行相比,那些商业、民营的银行就差许多了,在他们看来,这些银行一在名气上比不上外资银行,二在可靠性上又比不上有国家资本支持的四大行,所以在先天地位中就显得有些不足。

因为这个原因,不仅体现了银行尴尬的地位,而且在人才收纳方面也有欠缺。起初,沪海银行的人才储备基本都是进不了四大银行的人员,或者说先被四大银行挑挑捡捡剩余下来的那些,这些年虽然稍好些,可依旧无法能和四大银行相比,更不用说一些尖顶人才其目标非外资银行不入呢?

而现在沪海银行算是扬眉吐气了,作为第一家在纽约上市的国内商业银行,再加上其丰厚的分配方案,业内人士突然间发现沪海银行如今无论从实力还是效益,包括收入和福利等各方面已经走在前面。虽说整体规模还不如四大行,可在商业银行中沪海银行已经成为了佼佼者,何况再海外上市后,沪海银行未来的发展肯定不再限于某个国家和地区,向国际进军是显而易见的。

在银行业中于的人都是精英,大家怎么会看不到这点?再说了,除了少数一些为了行政级别和官帽子的金融高层外,大多数人关键还是看工作的环境、收入和回报。既然如此,那么在四大行于或者在外资银行于都不是一样干么?那么去前途广阔的沪海银行也不是一个道理,所以一时间热衷于进入沪海银行的精英人才突然猛增,其中还包括了一些在四大行中拥有多年管理工作经验的中层于部。

“这可是件好事。”周利文听后点点头道:“行里有没有针对性的拿出计划来?要知道银行业最关键的就是人才,何况未来几年里,我们沪海银行还将有一波快速发展的计划,包括海外市场的扩张,所以储备一定的人才是必须的工作。”

姚亮笑着回答道:“这些行里已经安排下去了,周哥提到的这些我们也早就准备。为此,行里还开了特别会议,组织了人手去处理这些工作,就是现在想进我们银行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行里人手不足,一时间有些忙不过来。”

“哈哈哈你们呀,是当小家当习惯了,难得开始当大家反而不适应是不是。”周利文乐着伸指冲着姚亮点点,见他尴尬地笑着点头,周利文道:“不用急,这种事慢慢来就行,实在不行找些专业猎头帮着处理和删选。不过有句话我先说在前头,人才是要大量招,可不想看见在招来的人中还有许多庸才。沪海银行是商业银行,不是四大行这些银行,我们可不养闲人和关系户。”

“你放心,这点我能保证,一定把好关”姚亮心中一紧,暗叹幸好自己没特意照顾以前的老同事,而是让他们按照程序进行。周利文的手段姚亮是领教过的,在周利文面前姚亮丝毫不敢卖弄,别以为在外人看来他和周利文的关系很不错,甚至于他能走到今天这地位都是靠着周利文,可姚亮心里很清楚,周利文平时和气,和朋友之间也没什么架子,但在工作中是说一不二的,决定了的事如果谁敢违反,那么最终倒霉的就是他。

周利文半认真边警告地敲打拉姚亮一番,目的也是让他在现在的情况下清醒一下头脑。沪海银行现在的情况是炙手可热,可如果不适当降降温,给他们泼泼冷水,势必会影响到之后的扩张计划。

正如周利文所说的那样,将来的扩张需要大量的人才,但人才周利文需要,庸才是绝对不能进入的,四大行家大业大,靠着国家里面靠关系混日子的人比比皆是,所谓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周利文打造沪海银行可不是为了当善人做好事的。

“去纽约的人员行里讨论的怎么样?”周利文拿起面前的茶盏抿着,同时示意姚亮不要拘束,要喝茶自己倒,接着随意地问了一句。

“都已经报上来了,按照行里的讨论方案已经做了个初步名单,今天过来前老林特意让我把这名单给带来了,让你把把关。”姚亮打开提包,从里面取了张纸出来要递给周利文。

“我就不看了,你大致和我说说吧。”周利文摇头道,姚亮也不在意,收回名单照着上面的人员给周利文讲了讲。因为沪海银行上市在即,行里的确要派人去纽约现场,同时作为宣传银行的一种方式。其实,去的人并不多,除总行长的老林,主管财务的副行长,和几个部门的主任外,另外还有两个翻译和三个随行人员,全部加起来也只不过十人而已。

周利文听后也没觉得意外,这些人员安排还是比较合理的,基本都在之前的要求范围内。不过,周利文发现这名单里居然没偶姚亮的名字,他笑着问姚亮是不是这回发挥了雷锋精神,特意把名额让了出去。

“哪有,你也知道,海外市场一直是我负责,美国那边我也经常去,何况老林他们这次出去行里不能没有人在,所以我就要求留了下来。”姚亮笑着回答道,这番话倒也合情合理,他偷偷看了看周利文的表情,接着想了想又道:“另外嘛,我个人也有点想法,这也是我留下来另一个原因。”

“哦,什么想法?”周利文似笑非笑地看看姚亮。

姚亮不好意思地搓搓手,嘿嘿笑道:“其实嘛,主要还是周哥你回来了,你这次回来之前不是打了个电话给我,让我过来给你汇报工作么。我想呀,你这次过来肯定有什么事要做,而且不会是小事,我姚亮别的本事没有,帮你跑跑腿,于于事还是没问题的。呵呵,这也是我的一个小算盘吧……。”

周利文听了哑然失笑,他没想到这小子居然也开始揣摩起领导心理了,还别说,他猜的倒是瞒准,这回他喊姚亮来除了听取汇报外的确有事要让他去做。

“你呀你,以后多把心思放在业务上面,别老琢磨这些,我这里又不是什么国企,只要你把工作于好,有功就赏,有过必罚,你认识我这么多年了,难道还不懂我的脾气?”周利文伸指点点姚亮摇头笑道,虽然是批评,不过姚亮听了一点都不慌张,甚至神色中还有些高兴,连连点头答应着。

从边上的雪茄盒里取了支雪茄出来,周利文慢条斯理地修剪好,随后烤了烤烟嘴点上,吞吐几口后道:“不过,你小子小聪明还是有的,这次倒也没猜错。”

“嘿嘿嘿……。”听了这话,姚亮乐得眼睛都找不着了。

周利文起身,从远处的书架上取下份已经准备好的文件,随后递给姚亮。

“你看看这个。”

姚亮接过后连忙翻开,看了几眼就是一愣,接着抬头瞧瞧周利文,见周利文依旧一副平淡的样子,他继续往下看

大约过了十几分钟,全部看完的姚亮合上了文件,想了想后道:“周哥,你的意思是不是让我们沪海银行出面对杰利汽车公司进行贷款?”

“没错”周利文很是欣慰地点点头,他给姚亮看的就是投行给杰利公司的计划书,姚亮能够在这份计划书中发现其用意,表示他在业务上还是有几把刷子的。而且这个事比较重要,周利文必须安排一个绝对信得过,而且又有丰富经验的人去操作,算来算去,在沪海银行内部,除去老林外也只有姚亮可以选择。

何况,同老林相比,姚亮作为常务副行长更加合适些,再者他年轻,头脑灵活,手段也不差,正是合适人选。按照周利文对杰利公司的估计,实际上杰利公司最多只能拿出七至八亿美元进行并购,但整个计划书中,投行提出的数额足足是这个数字的一倍,这笔钱从理论上杰利公司是根本拿不出来的。

但正如周利文之前和亚伦讲的那样,杰利公司虽然是一家民营汽车企业,但中国的汽车制造业哪里有真正民营的说法。再者,昨天李近山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地方政府将会支持杰利公司,在这种情况下,杰利公司不足的份额当然由地方政府帮忙筹集,而筹集的手段无非就是向银行伸手。

杰利公司的未来会如何,周利文比任何人都清楚,在几年后,汽车产业将在国内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而杰利公司也借着这机会壮大起来。到214年后,杰利公司的总资产将比现在扩大三倍,从这点来看,杰利公司对于偿还这笔款项丝毫没有问题,而且同样也是把触手用这种方式通过沪海银行伸入这行业的契机。

作为地方政府,在找寻银行支持的情况下,首先考虑的当然是国有四大行。可国有四大行在银根和投资方面规矩不少,而且拿这么一大笔钱出来地方的分行也没有这个决定权。当然,如果花点力气,也许还是可以搞定的,但假如沪海银行在这情况下介入,那么所获得机会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当然了,周利文不会让姚亮和傻瓜一样自己跑过去凑上去,要知道在这世界上,自己凑上去的生意往往不会被人看重,而求人的买卖反而容易成功。

周利文真正的用意是让姚亮做好准备,在地方政府和四大行进行扯皮,对于这笔款子有难度的情况下再通过魏子他们的关系把沪海银行给推出去。这样一来,既能解决对方的问题,同时又能赢得对方的好感,甚至在条款方面也能达到周利文需要的目的。

姚亮是个极其聪明的人,周利文稍稍和他这么一提他很快就明白了用意,拍着胸口保证这件事他一定能够处理好

接着,周利文再把一些另外的细节和姚亮说了说,不过他警告姚亮,对于亚伦那边的情况就当什么都不知道。对外而言,沪海银行、投行包括另外一个美国一号国家银行,这三者都是独立存在的,除了后两者是项目的发起方外,前者和他们相互间并没有太的联系。这主要是避免一些不确定因素的意外,而且在国内做这些事,周利文也必须特别小心,免得让人抓到把柄。

对于资金问题,姚亮没有多询问周利文,几亿美元对现在的沪海银行而言是轻而易举的事。再说了,就算完成这个贷款,其款项也是放在沪海银行的帐户里,然后再进行支付也是到达美国一号国家银行的帐户。

作为同是周利文名下的两家银行机构,这笔钱说白了等于是从左边口袋里出来,然后又送进右边口袋里去,其变化的仅仅只是帐面上的数字而已。可就这个数字的变化,就能为周利文,包括两家银行加上一家投行获得巨大的利润。别的不说,姚亮自己估算过,如果以八亿美元的贷款数额来计算,按照基本的贷款比例和期限,沪海银行就将从其中收益近2亿人民币。更重要的是,这还是一笔毫无风险的业务,等到贷款协议签订,对于沪海银行上市后的股价上升也是有极大好处的,这点恐怕也早是周利文所考虑到的。

想到这,姚亮心里忍不住赞叹周利文的算盘打得实在是太好了,无论是杰利汽车公司还是地方政府,甚至包括魏子和李近山这些人全在他的算计之中,这一手乾坤大挪移玩的就是漂亮,方方面面的计算,这种资本运作到了这地步几乎是一种艺术啊

看着风淡云轻的周利文,姚亮心中佩服的五体投地,他甚至觉得自己应该找机会好好跟着周利文再学上几招,这人啊就要活到老学到老,姚亮自认为这些年随着自己的努力至少在眼光和格局上已经接近周利文了,可现在才发现,他们之间的距离不仅没有拉短,反而越来越长。

(四月一号起点新书即将发布,求各位新老读者继续支持!本书求推荐票!谢谢大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