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陌路商途 > 第二百七十八章 强藩

陌路商途 第二百七十八章 强藩

作者:夜深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12:15:36 来源:蚂蚁文学

郭涛如今在花城也算是一方人物,郭氏物流、郭氏快递再加上郭氏船务公司,这三家公司今年已经重组成了郭氏集团,郭涛不仅是这家公司的总裁,而且还是周利文旗下一系列公司的股东。

从资产计算,随着orz智能手机的大卖,再加上他在所有企业中所占的股份比例,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大老板,用后世的话来说,称为“土豪”毫不为过。但问题是,郭氏的现金流虽然不少,但由于摊子铺的比较大,银行开户行在各处都有,而且因为物流行业的特殊性,每月实际能够动用的资金比例远不如orz公司,假如要帮沪海银行花城分行一把的话,也应该是由orz公司出面。

“郭氏在花城的开户行在中行,而且分外汇帐户和人民币帐户,就算要把人民币帐户转过来的话也就上千万的资金。我说老周,orz那边的资金节余不是蛮多么?把开户开在这不比郭氏更好些?”郭涛摸摸脑袋有些纳闷地问,可当他说到每月有上千万资金的时候,没注意边上的葛行长已经开始两眼放光了。

周利文笑笑,摇头道:“orz和郭氏不同,那边的资金虽多,可你别忘记美国方面的结算。沪海银行的外汇结算业务太麻烦,除非解决了这个问题才有可能把钱放过来。可不管怎么说,我还是沪海银行的股东,没理由不照顾自己的银行而把钱放在中行吧?”

说到这,周利文看了葛行长一眼,葛行长尴尬地也点点头,的确如周利文所说,目前国内和国外的外汇结算业务主要是中行负责,orz公司虽然赢利很高,手中也有大量的资金,可就因为这个问题周利文还是必须把户头继续在中行操作,要不然周利文能够把开户行更换成花城分行,葛行长说不定做梦时都会笑起来。

见葛行长有些尴尬的表情,周利文笑道:“我刚才说了,其实这个忙郭总帮忙是最合适的。其实我觉得现在花城分行最要紧的不是什么吸储,而是人气。刚才我们进来的时候,整个大厅里客户都没几个,这工作人员居然比客人还多,这样怎么能开展业务?”

拿起烟,葛行长连忙打着火凑了过去,周利文点起抽了口:“银行嘛,在我看其实就和饭店没什么区别。越是热闹越有人气,这银行才能搞得起来。萧萧条条,死气沉沉,换成我是客户也不会登门啊!”

“周董的意思是……?”听到这,葛行长有些回味过来了,试探地问道。

“很简单呀,郭氏在花城的规模这么大,让郭总把人民币业务从中行直接转到花城分行,虽然每月节余资金不过,可郭氏的现金流进出还是很频繁的。另外郭氏上上下下已经有近千员工,这些员工的工资发放也可以在花城分行弄嘛,给所有员工办张工资卡总不难吧。反正过两个月郭氏就摆楼上办公了,这楼上楼下也方便,老葛,你看呢?”

“妙!妙啊!”葛行长拍着大腿了笑了:“周董就是周董,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一招呢。刚才您说的真对,我还真是当着真佛不知拜啊!郭总,郭老板,大家都是自己人,兄弟这就拜托您了。”

“呵呵,一句话,小意思,我安排下,明天就让财务直接找你?”

“好的好的,这再好不过了。”葛行长大喜过望,连声道谢,接着郭涛还主动拍着胸口向他保证,不光他会把郭氏的人民币业务转到花城分行,随后再把集团员工工资也由花城银行代付,另外他还会联系一下合作的一些公司,凭着他郭老板的面子,给葛行长再拉几个客户基本没问题。

心里乐开了花的葛行长笑的嘴都合不拢了,有了周利文和郭涛的支持,他这个分行长的工作就好做多了,等到花城这边的业务开展起来,他在总行地位也肯定会水涨船高,说不定干个几年出了成绩,调回总行后在退休之前还能再进一步。

花城分行的事就这么确定了,周利文定下了调子,具体的事郭涛处理就行。现在已经是2002年年中,离2003年只有半年不到的时间,2003年,这是一个中国房地产市场转折点,自2003年元旦过后,一直死气沉沉的中国房地产终于迎来了为期十多年的井喷。

从2003年至2013年这十年里,可以说是中国房地产的黄金市场十年,这十年中,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以全世界都目瞪口呆的速度发展,并且造就了一大批“房产富豪”。谁能想到,如今沪海郊区仅仅700元每平方的房价会从明年开始火箭一般地上涨,一直涨到2014年年初的近2万元高价。

高达数十倍的暴利,使得全国上下为之疯狂。今年买进,明年卖出,甚至是这月买进,下月卖出。房地产就如同另一个股市,而且是只涨不跌的股市,无数人前赴后继不断向里面扑,温饱进去,百万富翁出来,小康进去,千万富豪出来,老板进去,土豪出来……。

后世有句很形象的话:穷人翻身靠动迁。

在之前,动迁是个贬义词,像沪海、京都、花城这样的大城市,从市中心被动迁到郊区安置,这是绝大部分动迁户所不愿意的。对动迁的抵制从而造成了许许多多强拆之类的事件发生,在沪海甚至还闹出了不愿意动迁的恶劣事件。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到了2010后,动迁的性质发生了极大改变。内地二三线城市先不去论,像前面所提到的这几个一线大城市,随着房价的步步高升,动迁从最初的惟恐不及而变成了炙手可热。甚至有些老城区的居民一接到动迁通知就兴奋地奔走相告,用一套住了几十年甚至好几代人的破旧老房去换几套新房,甚至还能获得一笔不菲的动迁款,这是大多数人所梦寐以求的唯一发财机会。

到2014年,中国富豪榜排名前列的几乎全是搞房地产起家的老板,仅从这点就能看出这十年里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兴旺。但周利文却知道,其实在这场盛宴中,真正大赚特赚的其实并非那些呼风唤雨的房地产商。也不是靠着炒房发家的所谓土豪们。

谁都猜不到,这十年里,赚的比房地产开放商更多,获利更加丰厚的是一直不为注意的银行。靠着房地产市场的复苏和兴旺,银行作为金融机构,不仅从开放商手里获取投资的利益,同时还从购房者手中得到了房贷的丰厚收益。除去这些,还有诸如抵押、融资、参建等等,银行在外界所没注意的情况下,悄无声息地把最大一块利润给捞走了,而留下来的,让房地产开放商和炒房团所拼命追逐的反而是风险更大的残羹剩饭。

周利文之前之所以借着机会入股沪海银行,一方面是考虑到他的支付宝项目,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即将要开始的房地产盛宴做准备。前世的时候,沪海银行由于经营策略原因,在这场盛宴中虽然也获利不少,可相比工行、建行、中行、农行这些老牌银行而言,还是有相当的差距。

可如今已经不同,有了周利文的出现,沪海银行是他最好的平台,再加上他本就有了自己的房地产开发公司,而花城的郭氏企业大厦就是为了试水而进行的一场合作。

况且,就算沪海银行的上层对大力投资房地产市场有所顾虑,周利文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虽然不直接参与银行经营,可毕竟还是沪海银行的第四大股东。如果他要求董事会对房地产开发项目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投资,银行只需要提供平台和配合,按照固定收益而不需承担风险的话,周利文觉得通过的可行性还是很大的。

从入股沪海银行起,周利文就对此做了准备,姚亮那边也早就和他通了气,之前被他敲打过一番后,姚亮也算是清楚认识到自己的正确位置,明白了也只有跟着周利文才有前途。更何况,这一次周利文还暗示过他,只要配合自己,一旦成功,十年内就算把他扶持到沪海银行总行行长的位置也不是不可能的。另外周利文的全盘计划之大还包括了沪海银行的扩张和发展,这个蓝图让姚亮是兴奋的心潮澎湃。

入股沪海银行是一步棋,郭氏企业大厦是一步棋,沪海银行在花城设立分行同样也是一步棋。

周利文用这种方式稳扎稳打,在沪海银行高层不注意中已经渐渐拥有了银行内部的影响力。只不过,目前还需要等待,但这等待的时间已经不远了,回到沪海后的周利文再次和姚亮私下见了个面,让他在总行方面推动对花城分行的支持力度,争取用剩余的半年时间以最大限度把花城和东南的网点尽快建立起来。

沪海银行的总部在沪海,可周利文的主战场在东南,在花城,在他看来,京都天子脚下牵涉面太广,而沪海又是总部所在不便于操作,但在东南和花城就毫无这个难度了,作为新建的分行和网点,天高皇帝远,周利文很有把握利用这个机会给沪海总部竖立一个“强藩”的角色。

(月底了!求票啊求票!大家有票的记得支持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