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诡秘三千藏 > 第一章 南野先生

诡秘三千藏 第一章 南野先生

作者:八黎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15 11:36:53 来源:蚂蚁文学

第一章

南野先生

————————————————————

......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那破旧的房梁下,泥塑的墙壁,漏水的房顶,随时可能会倒下的墙柱。

响彻的是来自于贫苦世界对这世界,外面的世界,富裕的世界的追求。

那算不得讲台的讲台上,身后是一块锅底灰涂成的黑板前。

那穿着当地妇人打扮的年轻女子,束着她黑色的长发,在那里缓缓轻轻唱着她口中的《木兰辞》。

这首词本没有歌调,然而对于音乐学院的大二学生胡婷婷来说。

这算不得什么大事。

她本就有天赋,又容貌姣好。

单凭那一声悦耳的音调已然吸引了山野的吸引,更别说她那般的美丽,笑容如此的灿烂。

让这座沉寂了太久的大山仿佛听到了希望一般。

让眼前这十几个孩子仿佛瞧见了他们注定和别人不再一样的未来一般。

那胡婷婷自称自己是南野先生。

所以,她时常会以一身汉服的打扮,出现在学生面前。

因为贵族子弟,故而,家境殷实,所以......她给这座山村学校带来的不仅仅是精神上的改变。还有物质上的。

她说她想要改变这一代孩子对汉文化的追求。

即使她能改变的只有眼前这十几个人而已。

然而她会尽力。

花光了身上钱财,她的改变之路依旧没有停止。

她亲自动手,做着简易的乐器,从最基础的音乐知识开始教导这些孩子。

此时此刻,她将语文跟音乐结合,一边唱给孩子们他们第一次听见的:“木兰辞”、一边讲述道:

“这一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声,唯闻女叹息。”唧唧是叹息声。木兰当户织,却不闻机杼声,这暗示木兰此时已无心织造。唯闻女叹息,进而暗示木兰内心忧思深重。以“唧唧复唧唧”开头,则此一暗示,效果突出。起唱已见出手不凡。“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两问实是一问,出以排比,便扣人心弦。“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问得那样关切,回答却如此平静,可见木兰性格之沉着,亦意味着木兰内心之忧思,经过激烈冲突后,已毅然下定决心。“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征兵文书连夜发至应征人家,这说明军情十分火急,显然是敌人大举进犯。可汗大征兵,则千家万户皆有关系。“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书指征兵名册,十二卷是言其多,卷卷有父名是夸张,言父亲应征,册上有名,千真万确也。“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此二句言一事:家中父老子幼,支撑门户唯有木兰。衰老的父亲怎能去远征杀敌,可是祖国的召唤又义不容辞。面对这双重的考验,木兰挺身而出:“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好女儿,替父从军意志,实为对父亲的爱心与对祖国的忠心之凝聚,亦为巾帼英雄本色之发露。”

......

那些孩子似懂非懂的听着。

等到这节课结束的时候,已经是中午十分。

午饭的时间点也到了。

做饭的是和她一同来下山支教的同学几人,他们此刻聚集在破旧的房梁下,两个男生已经轻轻爬上了房顶。

说是要有大雨,得先把房顶给补上。

幸而他们提前准备了一些塑料布,应该可以应付这一场风雨。

若非是资金来源被断,想来胡婷婷家中应该有足够的能力帮助这里修建一座新的教学楼。

然而,世代为商人的胡家是不允许做这样亏本生意。

即使胡婷婷执意如此,依旧没有得到他们的认可。

......

大雨很快将至,所有人都挤到了破旧的教室里面。

午饭做得是简单的挂面,陪着鸡蛋番茄汤,已然算是这里的美味了。孩子们吃的很香,胡婷婷和几个同学看着自然也很香。

等到午饭结束,众人午休的时间到了。

孩子们多数时间会围绕在胡婷婷几人的身边,听他们讲讲外面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

但今天,他们好奇的是——

“胡老师,这世上真的有花木兰吗?”

问这问题的是个小男孩,班上一个调皮的小家伙。

名叫虎子。

回答他的是胡婷婷的一个男同伴:“《木兰诗》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据其最早著录于陈释智匠所撰的《古今乐录》,可证其产生之时代不晚于陈。诗中称天子为“可汗”,征战地点皆在北方,则其产生之地域在北朝。诗中有“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语。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去黄河不远。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据此,《木兰诗》中之战事,当发生于北魏与柔然之间。柔然是北方游牧族大国,立国一百五十八年间,与北魏及东魏、北齐曾发生过多次战争。而最主要之战场,正是黑山、燕然山一带。四百二十九年,北魏太武帝北伐柔然,便是“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南北三千里。”(《北史·蠕蠕传》,蠕蠕即柔然。)此诗收入《乐府诗集》的《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至唐代已广为传诵,唐人韦元甫有拟作《木兰歌》,可以为证。因此,学者们大都认为,民歌《木兰诗》产生于北朝后期。”

他的回答本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然而就是因为太没有问题了......

胡婷婷不得不对虎子说道:“若是可以,老师也愿意成为花木兰,便更不用说那个时候正饱受战乱的人们了......”

胡婷婷的回答刚结束。

天上的暴雨忽然极大,伴随着急骤的风。

遮盖在屋顶上的塑料布瞬间被掀起。

虎子看着被刮走的塑料布,二话不说冲了过去:“我去把它捡回来!”

“回来!虎子!”

然而紧跟在后面,胡婷婷也冲了出去。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