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明海风云 > 28 再败

明海风云 28 再败

作者:雾霾下的阳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0:48:34 来源:蚂蚁文学

“东城最终是因何出现的崩塌事件,可有线索?”

在听完展文博汇报城中战事之后,孔有德沉思良久后又问出一个让他耿耿于怀的问题。

“外卫局已经查出些端倪来。”

展文博也是早有准备,继续回答说:“这事儿应该跟济宁城中大户孔氏一族有关系。”

“济宁孔氏,本是曲阜孔氏分支一脉,以诗书耕读传家,当初我军攻占济宁时孔氏一族便多有抵触情绪,不过在见识到我军惩治不法手段严厉之后,对方便也就不再与我军抗衡。”

“因为对方出身显赫,故而我军和济宁市政府也就没有过多为难对方,只要他们遵纪守法便好。”

“可是我们却疏忽了对方在济宁市生活两百余年,却是在城中修筑了一条直通城外的密道,作为防备战乱之时,家族避难之用。”

“孔氏一族读书迂腐,对大明朝却是愚忠,虽然明面上已然承认我洪朝领导,可是背地里却是依旧跟明朝官府多有勾连。”

“此番明朝山东总督张煌言北征抵达济宁城下之后,孔氏便派出使者自密道与张煌言取得了联系,并告知了这一密道的存在。”

“最后,张煌言便借助这条密道,直接动用数千斤炸药,在东城城墙交接处,设计了这场爆炸,一举致使城墙崩溃。”

济宁市外卫局与治安局合作,便是在战火笼罩的情况下,也很快便完成了对东城城墙爆炸案对侦破工作。

“那这孔氏一族的人呢?”

孔有德一听最后搞得自己如此狼狈的罪魁祸首,竟然是同一姓氏的孔氏人所为,心中多有感慨之余,更多还是浓烈至极的杀机。

“除了少数被抛弃的下人和远房亲族外,其余人早已逃离城外,怕是已经投奔明朝去了。”

展文博皱着眉头,看起来平静实则眼神充满杀机地回答道。

“哼!”

孔有德很是不满,但是也知道此番大意之处与底下这群军官们无关,他们的职权范围是打仗,像这种涉及民生的事情,应该是济宁市政府和外卫局的职权。

“下官以为,我国防部从征兵到最后兵力补充到各军部之间,所需时日至少为半年之期。”

“其中征兵时间,下官以为最少需要两月时间,虽然之前下官口无遮拦,义气用事说了些气话,不过下官也不想因为征兵而造成民间劳力缺失,故而兵源征召需要再广大范围抽调,如此才不至于使得各地劳力不均带来问题。”

“其二,在征召兵源之后,我国防部也需要时间对新兵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训练,如此才能够形成一定战斗力。”

当李天养在朝议之中,终于松口让国防部征召大量成年男丁入伍之时,早就有了预案的吴杰压根儿不想给李天养反悔的机会,硬是以一种把事情办踏实的态度,当场向李天养表态说道。

“很好,征兵的事情便交与你们国防部去办了,不过切记,此番征召只能征召五十万兵力,多一个都不行!”

李天养点点头,听到吴杰胸有成竹的答案,李天养相信对方确实早有准备了,不过很快他又想到一件事情来,旋即问向吴杰:“第三军山东省方面明军发起的反攻,你们国防部将作何应对?”

“这个我国防部已经责成第三军孔有德收缩防线,在济宁府一线展开防御攻势,届时他们手中哦你好,此时兵力将拥有三万众,凭借济宁府的城防以及手中火器之利,足以完成阻击任务。”

吴杰早有预料到李天养会提出此问,俯身回答道。

“需不需要第五军支援些人手过去,我怕第三军新败之师士气低下,难以阻挡明朝军队规模浩大的反扑。”

李天养对第三军战损情况了解不少,加上地图中他们第三军控制地盘甚多,便提出一个建议来。

洪朝军队这些年来,在战场上虽然不能说是战无不胜,可是也是少有败绩,随着军队自信心和荣誉感的成型,李天养甚是担心他们会为了这一份洪朝军队所独有的特质,而不愿意向朝廷请援,最后耽误了战事。

“不可。”

不仅吴杰提出反对,就连甘大彪他们也有人一起反对。

“第五军所需防范区域同样不小,尤其需要拱卫北京城的安危,贸然调动,反而会给京城带来风险。”

吴杰连忙上书否决。

“请陛下放心,第三军不是那么容易打倒的,其所部在山东各地驻军加在一起,也尚有五万众之多,便是明军越是压缩第三军防线,其军队收缩阵容便越是强大。”

“明军固然在数量上占据优势,可是这么多年下来,咱们与大明朝交手的哪次战事,又不是在以少击多呢!!”

看吴杰信心满满的姿态,李天养最后便放弃了自己的建议,相对于他这种半吊子,专业的事情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去办才是取胜之道。

洪朝建朝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征兵行动就此展开,有着来自财政部、民政部等部门的配合,国防部的工作成员很快便在大洪朝庞大版图下展开了工作。

当然,初期的工作很不好做,正所谓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军户在大明朝以来的地位,便不算太高。

此时洪朝仍没有转变过来民间此等情绪,除了吕宋和大元岛的百姓。

可是总不能一直从大元岛和吕宋那边征召新兵吧,怎么说那里到现在为止依旧是李天养他们最后的退路,一开始洪朝限制军队征召的原因便是如此。

不过最终打破僵局的,还是民政部与国土局商议之后,签署下发的一道政策,让征兵工作得以执行下去,渐渐主动入伍的士兵多了起来。

洪朝现如今最多的资源不是其他,却是大量属于国家的土地,即便现今洪朝百姓按照人头十五岁以上便能获得五到六亩土地,可是饱受天灾摧残的洪朝人口基数,早已不足当初生活在本地百姓的四分之一,便是家家户户满编分配土地,也不可能完全耕种各县各镇的空置之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