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三国第一保镖 > 第81章 朝堂上的较量 3)

三国第一保镖 第81章 朝堂上的较量 3)

作者:最后的烟屁股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0:28:01 来源:蚂蚁文学

何太后冷笑道:“李肃违抗圣命,董卿以为哀家就这么轻饶了他?倘若日后有人争相效仿,哀家之命还能走出皇宫?”

董卓的语气也变得不一样了,他盯着何太后问道:“那并不知太后要如何处置才能满意?总不能真杀了他吧?那样只怕臣也难以控制麾下兵将们因心中不满而发生兵变了!”

这几乎是明目张胆的威胁,朝堂上的空气似乎都凝固了,朝臣们似乎感觉到气温都下降了好几度。

刘成这时站出来盯着董卓道:“董大人,说话之前请你想清楚了再说,不要以为只有你会耍横,如果你想来硬的,我刘成奉陪到底!大不了大家鱼死网破,谁都玩不成,让其他人去得利!”

董卓对刘成极为忌惮,从刘成眼中流露出来的杀气和语气的坚定程度判断,如果他再要武力威胁何太后,刘成绝对会跟他死磕到底。

这时何太后说道:“李愬违抗圣命,本应斩立决,但念他在西凉作战有功,可免除极性,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当廷杖八十,如他侥幸不死,可以命他本部人马前往河东剿灭匪患,若他挺不过去,算他活该!此外,新任大司农李翕自上任以来完全不能胜任,把大司农府搞得乱成一团,到现在为止,欠了官员两个月的俸禄都没有发下去,以哀家来看,还不如让他安心做一个侍中吧,至于大司农还是让张驯官复原职,不知董卿家以为如何?”

大司农,相当于财政部长,管着举国上下经济和财政大权,是大汉朝的钱袋子,那李翕早已经投靠了董卓,董卓当场与朝廷和解的条件之一就是让李翕做大司农,想以此掌握朝廷的钱粮,当时何太后为了尽早平息纷乱,咬牙答应了,但很快就后悔了,因为钱袋子被董卓掌握,她根本就玩不转,这次借此机会正好把钱袋子拿回来。

张驯是灵帝还在世时任命的大司农,为人正直、忠诚,为官资历深、履历丰富,深得朝野好评,让他官府原职,何太后是放心的。

董卓知道这是何太后要同他进行利益交换了,他若不交出大司农的位置,李肃在接下来的廷杖之中必然性命不保,只有交出大司农的位置,李肃带能存活!

董卓想着他手下的大将之中,论武艺,只有华雄可以与李肃比肩,其他人都不行,即便是枪法通神的张绣也差了那么一点点,论统兵作战之才,李肃完全不属于李傕、郭汜、张济等人,之所以才是一个骑都尉的官职,只因为他资历较浅。

拿李翕跟李肃相比,董卓脑子还没坏掉,当然知道选择李肃,大司农的位置以后还可以想办法,李肃如果死了就活不过来了,董卓只好答应道:“臣无异议!”

何太后心里也松了一口气,说道:“好,来人,把李肃押到殿外进行廷杖。至于武猛从事张杨,私自出兵,廷杖五十,也押来殿外一同行刑,行刑完毕,赵祐,你来监刑,若张杨廷杖完毕还没死,就革职让其返乡务农!”

丁原一听,哪里肯干,连忙站出来求情道:“太后,张杨出兵并非是私自,而是出自臣的授意,臣岂能让其代为受过,请太后饶恕张杨,臣愿辞去执金吾一职,带兵返回并州,请陛下、太后恩准!”

“大胆,丁原,你以为朝廷的官职是你想干就干,不想干就不干的吗?”刘成站出来怒斥一顿,又对何太后说道:“太后、陛下,臣以为打张杨五十棍就行了,既然可以让李肃去剿匪戴罪立功,何不也让张杨返回并州去剿匪呢臣听说并州黑山军在上党附近山区活动猖獗,不如让张杨返回上党召集驻军剿灭黑山军,看他们二人谁先剿匪成功!”

天下人都知道黑山军规模庞大,从黄巾起义到现在,怕不发展到近百万人了,仅仅精兵就有数万人,而且黑山军首领张燕骁勇善战,身轻如燕,机智异于常人,人送外号“飞燕”,哪有那么容易剿灭?

何太后知道刘成这是在安抚丁原,不能跟董卓做完了交易,就把丁原打疼了,还得让丁原来制衡董卓,给董卓上眼药,于是同意道:“既然右将军求情,就这么办吧!”

丁原松了一口气,抱拳躬身道:“多谢太后!”

李肃和张杨很快双双被押来嘉德殿外空旷地上,两人被侍卫强行按着趴在地上,分别有两个小太监手执手臂粗的木棒轮番杖打他们二人,直打得二人哭爹喊娘、惨叫连连。

监刑的老太监赵祐早就收到何太后的暗示,暗中吩咐行刑的小太监把李肃打得重,把张杨打得轻。

张杨的五十廷杖打完了之后,他的腰背部和臀部已经被打得皮开肉绽,血肉模糊,在两个小太监的搀扶下还能够站起来,而李肃的八十廷杖打完,整个人已经只有微弱的呼吸声,只剩下半条命了,被丢到皇城门外,四个西凉兵才跑过来把他抬走。

行刑完毕之后,赵祐回到殿内向何太后复命,何太后听后说道:“好了,若无其他事情,就散朝吧!”

赵淳当即高声叫道:“退朝!”

群臣高呼万岁,何太后、皇帝刘辨很快离去,群臣却没有,因为还有军政要务要商议,卢植站出来说道:“诸位,去承明堂吧,有些军政事务要诸位一起商议如何解决,再呈报何太后!”

一些小官没有资格参加,各自散去,返回衙门坐班,三公九卿和一些有份量的军政大臣一起前往承明堂。

到了承明堂,文官跪坐在左侧,武将跪坐在右侧。武将之中,这里以朱儁的官职最高,右车骑将军,尽管只是虚职,也足以显示他的地位,其次是右将军刘成,其他如五官中郎将董承、虎贲中郎将孔融、屯骑校尉徐荣、越骑校尉伍孚等一干人等的官职都不高。

文官之中,袁隗的官职最高,他是太傅,位在三公之上,其次是司徒丁宫、司空董卓,要论实权,尚书卢植比他们都要大,官却比他们都小,只因他是尚书台主事人。以下是太常马日磾、光禄勋荀爽(李儒被任命为弘农王郎中令)、卫尉张温、太仆杨彪、大鸿胪韩融、大司农张驯、少府阴修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