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三国第一保镖 > 第153章 改进攻城器械

三国第一保镖 第153章 改进攻城器械

作者:最后的烟屁股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0:28:01 来源:蚂蚁文学

从伤兵营出来,刘成看见前方一片场地上有人正在拆卸一些木料,问道:“那些木料是干什么的?”

旁边官员回答道:“主公,前几日随军工匠们按照从朝廷相关们衙门那里取来的图册记载打造出几具攻城器械的样品,这不是明日就要开拔了吗,所以把这些攻城器械都拆了,准备用马车装了准备明日运走!”

“哦?”刘成一听是攻城器械,立即来了兴趣,说道:“这几具攻城器械的样品都进行发射试验了吗?效果如何?”

刘成对这个时代在一些器械记载方面的粗略程度太清楚了,特别是兵器、大型农具等制作过程和配方的记载实在不敢恭维,大多数记载都只是三言两语,根本不详细,就连记载的图画也只是画一个大概,也不知道是记载这些资料的人偷懒还是故意而为之,总而言之,想要用它们打造出成品还真是不太容易。

就比如:铸剑,朝廷相关衙门记载的铸剑工艺流程倒是相对来说比较详细,但涉及到火候的问题就写得模糊不清了,每次折叠锻打的次数、锻打完毕回炉再加热的时间长短等等这些都没有记载清楚,根本就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就算有人拿到图册和文字记载,也需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反复试验,这真的很操蛋。

天下承平日久,多年没有战事,攻城武器这些东西也不是时时都要用到,而且是木料制造,很容易腐烂坏掉,一般军队是没有库存的,只有需要使用时才临时找工匠打造,一般的工匠从前没有打造过这些东西,所以打造这玩意就需要按照相关记载来打造。

打造攻城武器相对简单一些,绝大部分材料都是木料,尽管记载得不是很详细,但木匠们和铁匠们毕竟是内行,就算记载不详细,经过一番推测、估算和研究琢磨,再经过几番试制,也花不了太多的时间总能制造出来。但如果图册记载的时间相隔太长,这期间发生了朝代更替,度量衡等计量单位发生了变化,那就需要找证据推测求证,换算成当代计量单位。

官员回答刘成的问话说道:“这些样品已经都进行过发射试验了,效果与记载的相仿!”

刘成说道:“让他们都停下了,重新装配起来发射几次让本将军看看效果!”

“诺!”

官员答应后立即跑过去让兵士们和工匠们停下来,把攻城器械的配件重新组装起来,一架床弩被组装完成。

官员向刘成介绍道:“主公请看,这是一具双弓床弩,需二十七人方可操作,射程在一百五十步,既可以发射石弹,又可发射弩箭!”

在其中一个队官的指挥下,一些兵士开始操作床弩,先给床弩上弦,再装上弩箭,在队官的一声令下,其中一个兵士用锤子锤下开关,弩弦“嗡”的一声弹回去,粗大的弩箭也被发射出去,只听见“嗖”的一声,弩箭眨眼之间就射中了两百米之外的一块树立的木牌,木牌被巨大的穿透撞得粉碎。

接下来又有两具床弩被组装起来,一架叫手射弩,这可不是小手弩,而是需要三百人一起动手才能操作的玩意,它的射程达到了250步,快接近四百米的距离;另外还有一种弩叫三弓弩,有三张巨大的弓组成,需要三百七十人一起才能操作,它的射程竟然达到了恐怖的四百七十米。

官员和操作的兵士们以及工匠们本以为刘成在看完整个操作过程和它们的威力之后会赞叹夸赞几句,但没想到刘成却说道:“威力倒是不错,射程也够远,但是它们的发射效率太低了,一具弩需要如此之多的兵士才可以操作,而且每两次发射之间的间隔时间太长。就比如这三弓弩,竟然需要三百七十人操作,倘若我军攻城时需十具三弓弩,岂不是需要接近四千将士摆弄它们?你们要想办法节省人力,还要进一步想办法增加它们的射程和威力!”

“是是是,下官一定让工匠们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官员连忙答应说道。

这时一个工匠结结巴巴说道:“将、将军,小、小人有、有几个想法,不、不知当说不当说!”

刘成闻言看过去,只见工匠之中有一个长得比较瘦弱,看上去有些文弱书卷气的年轻人,此人神情有些畏畏缩缩,在众多人面前有些怯场。

官员见刘成看过去,连忙呵斥道:“马钧,你有何想法待会儿跟本官说,主公日理万机,哪有空听你瞎咧咧!”

他又对刘成说道:“主公,这人叫马钧,是扶风人,读过一点书,但说话结巴,说话都说不清楚,还能有什么好主意呢?”

谁说讲话结巴的人就没有才能?就没有出息?刘成心里嘀咕着,前世历史上的韩非子、邓艾、纪晓岚等人都有口吃的毛病。

马钧?这个名字怎么听起来有些耳熟啊?难道是前世三国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人物?刘成想了想对官员摆手,笑着对马钧道:“你别害怕,也不要慌张,今日本将军有的是时间,你有什么想法可以说出来,慢慢说,只要能够提高攻城器械的发射效率和攻击力量,经过试验得到验证了,本将军有重赏!”

“是!”马钧拱手躬身行礼,说道:“小、小人以为,这、这些攻城器械效率低下,需要太多人操作都是因为卡在给弓弩上弦和移动这两个环节,想要发射得远,弹力越大越好,但要拉开弓弦却是不太容易,而且它们很是笨重,要移动它们需要大量的人力抬着走。小人想到了两个省力的办法!”

“将军请看这个!”马钧说着从怀中拿出一个物件,却是一个木制的滑轮,他在滑轮上套上绳索,绳索一端系在一根木头上,另一端提在手里,滑轮下挂一个重物,说道:“这个重物重十斤,小人却只需要五斤力道就能提起它,可以省去一半力道。关键就是这个轮子,如果多用几个这种轮子组成一个省力的机关,就不需要很多人来操作攻城器械了。另外,我们可以制作一种板车,把需要移动时就攻城器械固定在板车上拉走,攻城时就拆卸下来,固定在地上进行操作,根本不需要很多人抬着走!”

刘成一看,这不是一个动滑轮吗?他看了看马钧,发现这年轻人还真是很有想法,问道:“你是怎么想到这个法子的?”

马钧拱手道:“小人曾拜读过墨家的书,《墨经》上有过相关的记载,小人琢磨了一下,可以对墨经中描述的那种省力的轮子做一下改进,再增加几个固定在攻城器械上的轮子和可以移动的轮子,这样应该可以组成一个省力的机关!”

刘成当即道:“好,你的想法很好,本将军支持你,你立马着手去做,尽快把这种机关做出来。柳大人,马钧需要什么东西就给他弄来什么东西,需要多少人手就派给他多少人手,全力配合!”

“诺”官员和马钧同时拱手躬身答应。

让刘成没有想到的是,在大军开拔前一天的下午,马钧那里就传来了好消息,可以省力的机关和方便移动的板车就已经制作出来了,这才过去一天时间。

刘成接到消息之后立即赶到了试验场地,只见一架双弓床弩已经组装完成,它被固定在一辆板车上,此时板车被几根木桩固定在原地,床弩上的确多了一些东西,那就是滑轮组,几根绳索穿梭在滑轮组之间。

刘成走过来时,马钧立即上前拱手躬身道:“将军,机关已经和可以助于移动的板车已经制作完毕,现在小人就和这六个弟兄一起操作这具床弩,请将军和诸位将军、大人观看!”

刘成抬手道:“好,开始吧!”

“诺!”

在床弩的前端两侧各站立一个兵士,尾部站着两个兵士,还有两个兵士站在尾部两侧。只见马钧一声令下:“上弦!”

尾部的两个兵士之中的其中一个立即把一个栓着绳索的铁钩挂在弓弦上,又马上与另外一个同伴一起转动一个绞盘,随着绞盘的转动,滑轮组开始发生作用,弓弦被快速拉到一个突出的铁棒上挂住。

“装弩!”

随着马钧一声大喝,床弩尾部右侧的一个兵士立即把一根弩箭递给其中一个拉弦的兵士,该兵士迅速把弩箭安装在床弩主体中间的凹槽内,弩箭的尾部顶在了弓弦上,另一个兵士立即挪动弩体,把箭头对准目标,并大喊:“瞄准完毕!”

马钧当即下令:“发射!”

尾部左侧的兵士迅速一脚踩在一个踏板上,只见“嗖”的一下,弩箭就射了出去,同时还传来“嗡嗡嗡”的弓弦震动声。

刘成心里默数了一下整个过程所用的时间,大约在十秒左右,他再向目标看去,一块竖起来的大木牌瞬间被弩箭击穿后炸裂。

周围观看的将校官员们以及弓箭兵士们纷纷拍手叫道:“好,太好了!”

这时那些兵士们并没有停下,又立即重新拉弦上弩箭,瞄准之后再发射,中间间隔过程也就是十秒左右,连续发射了五支弩箭,马钧一声令下,让兵士们把弩车收起来拉走,四个角的兵士立即各自举起一个木锤把固定弩车的木桩砸倒,另外两个兵士把装着弩箭的木箱抬到弩车上,六个人推着弩车就走,原本需要二十七个人操作的床弩,如今只需要六个人就能玩得溜溜转。

看刚才这个兵士们操作时还有些生疏,如果经过一段时间训练,还可以把发射弩箭的时间缩短,如果能缩短到六秒左右,那就相当恐怖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