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灵异 > 天墓棺咒 > 第249章 石中玉

天墓棺咒 第249章 石中玉

作者:斩雪千山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1:41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二百四十九章石中玉

又是神教!

&你说,这个灵界边界客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她说话莫名其妙的,说什么我提前来到这里了,难道她知道我一定会来?“我不解地问道。

伍仁行很奇怪地问我,你难道对自己的身份一点儿也没有什么感觉么?

我更加疑惑了,我还有什么身份?需要什么感觉?

他欲言又止,换个话题,说道:“我们过去吧,看看这所谓的奈何桥,到底通向了何方。”

见他不说,我也没有继续追问,只觉得他话里有话,先出去再说。

既然没有退路,那就一往无前,奈何桥又如何?我们也要闯过去。

伍仁行看到了那一只碗,说道:“奇怪,怎么会留下这么一个碗在这里?这女的倒是挺有意思,自称是孟婆,应该就是镇压这里的人吧,找到她我们应该就能出去了。”

这我自然是知道,但上哪儿找她去?

&留下这个碗,应该代表什么意思吧。”伍仁行说道。

&打起哑谜来了。”我很是不爽,有一种被人牵着鼻子走的感觉,这种感觉别提有多么腻歪了。

我们俩猜了一会儿也没有猜出是什么意思,伍仁行说道:“管他的,最不喜欢猜谜了,看我不砸了她的饭碗。”

说完,她拿起骨刀对着碗就是一刀,顿时砍成了两半截,里面的水也溅了开来,然后顺着地上的一条缝流了开去。

接着我发现,这地上的缝隙不止一条,纵横交叉间,隐约形成了一个字,有变成了我们进来时看到的那种文字古夜郎文。

但这次我不认识,没有之前看到门匾山的字时那种奇妙的感觉。

伍仁行看向了我,我则是摇了摇头。

&下来。”他说道,这个字应该是在表示什么,兴许是在指示出去的方法呢。

我点了点头,心里有一种怪异的感觉,本来进来还以为再不济也能寻得一点宝贝什么的,也不虚此行了,但没有想到非但什么都没有,还尽遇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很快,我发现清水流别没有停下来,而是继续流淌着,另外又出现了三个字,但和第一个一样,我都不认识。

这时候,清水也流淌干净了,刚好灌满了这四个字。

&块石头,好奇怪。”伍仁行忽然说道。

我观察了一下,除了颜色比较红一些和有这四个奇怪的字之外,被没有其他特殊的地方,石头的形状也是比较常见的。

我不由得疑惑地看向了伍仁行。

&四个字,莫非是“早登彼岸”?”伍仁行道:“如果是这样,那这块石头,应该就是传说中的三生石了。”

奈何桥外,是三生石。

我不由得十分惊诧,三生石就长这模样?未免太寒碜了些吧。

相传唐代隐士李源,住在慧林寺,和住持圆泽交好,互为知音。两人相约去四川峨眉山游玩,圆泽想从道长安,从北部陆路入川。在李源的坚持下,两人从从长江水路入川。在路上河边遇到一个怀孕三年的孕妇。

圆泽看到这个孕妇就哭了,说他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不愿意走水路,因为他注定要做这个妇人的儿子,遇到了就躲不开了。

他和李源相约在十三年后杭州三生石初相见。当晚圆泽圆寂,孕妇也顺利产子。十三年后,李源如约来到三生石,见到一个牧童唱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惭愧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李源与之相认,牧童说他就是圆泽,但是尘缘未了,不能久留,唱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江山游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唱完就离去了。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原断肠,吴越山川寻已遍,却回烟焯上衢塘。

这是关于三生石在民间流传很广的一个故事,这首诗也广为人传诵。

实际上,三生石就是泥质石灰岩,一种十分常见的岩石而已。

有人说,这是因为历代中国人都十分看重情义。和尚圆泽以“三生”酬报李源的友谊,其情之高,其义之厚,无法衡量,可谓情天义地,这个故事之所以持续流传,反映的正是人们的这种美好愿望。

实际上,和尚圆泽告诉李源此事,只是让他相信人的轮回,相信三世因果。圆泽第一世没有找到他的姻缘,他就出家为僧。

第二世,遇到李源的时候,他还是没有找到他的姻缘,只好唱道“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江山游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没有找到,他只能继续出家,等待下一生的寻觅。三生石,三生,其实就是人的三次轮回,石头,比喻为“坚固”,坚定的信念。

不过,人真正的能够轮回么?

我虽然也超度过不少亡灵,送他们去往生界,轮回转世,但实际上,我都不知道是不是存在下一辈子这种说法。

来到这个地方后,我感觉有些怪怪的,就在刚才,我再次对哲学界一个著名的问题产生了困惑,我是谁?

这个问题要是问一般人,只会得到一句,你有病啊,我就是我,还能是谁。

我今天有了一种我不是我的感觉,尤其是刚才黑袍女子问我话得时候,还有伍仁行看我的眼神,有些怪怪的。

&兽兄,你说,我们超度了那么多灵魂,他们一定会轮回转世吗?或者我们就是在自欺欺人而已,寻求一个心理安慰?”我问伍仁行道。

&怎么会忽然问起这个了?”伍仁行很是诧异。

&就是感觉心里怪怪的,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挺闹心的。就如你看这三生石,如果人能够轮转生生世世,他还是他么?”我说道。

伍仁行看了看那石头,说道:“三生”源于佛教的因果轮回学说,而三生石又产于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故里的九仙山上,传说中的缘池仙翁又为道家的代表。你也知道,中国的宗教文化经过长期的演变之后,儒、道、释三家已经互相渗透、互相同化,某种程度上已经“三教一体”了,所以,三生石更是一种灵石。

我点了点头,记得在我们村寨里,除了有一小部分人信奉基督教,其他人却是都不知道自己是信奉的佛教还是道教,拜菩萨,也会请道士,在大家看来,没有什么区别。

这就是佛道释相互渗透的结果。

反正,大家都相信先人的英灵在九天保佑着后代子孙。这是一种回归信仰,一种敬畏,也是一种希望。

那么,在集“佛道”“人道”“天道”于一体的三生灵石面前,还有什么“邪”与“噩”可言呢?

&家讲究“治心”,儒家叫做“正心”,道家追求“炼心”。在这背后,儒家讲“治世”,道家讲“治身”,佛家讲“治心”。

再换一个角度来说,三家对人生的概括,儒家讲的是“未知生焉知死”、“独善其身,兼济天下”,不要去着迷于云里雾里的事情,而要重视现世的修炼;道家讲的是“穷尽变化”,努力了解世界和社会的变化规律;佛家则讲“缘起性空”,不要被外部世界纷纷扰扰的现象所迷惑。

所以,集天地灵气于一体的三生石本身就是儒道释三教文化的精髓,佩戴三生石又是明法正心、驱除邪恶、寄托希望的一种实物变现形式。”

顿了顿,伍仁行又说道:“修道的,就是讲究了解世界的变化规律,至于是否真的有轮回,那又如何呢?过好我们这一世就已经足够了,修道修心,但千万不要过于沉迷,舍本逐末,有些事情既然不明白,那就不需要明白,无尽的宇宙,那么多的秘密,我们又不能一一解答。”

我恍然,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思考那些我承诺过的亡灵是不是真的转世轮回了,弄得我睡觉都难以心安,今日又遇到这小阴间的奈何桥,三生石,不免心生感慨。

既然道基已经种下,顺心修炼即可,与其追逐着让没有答案的问题,照顾好身边的人才是,最起码的,我得增强实力,给阿幼朵重塑肉身。

伍仁行说得对,舍本逐末,本就不该取。

更加关键的是,我们先得出去。

不再纠结这事情之后,我心中便豁然开朗,凭空多了不少信心。事在人为,岂能被一点小事情所阻?

接下来,伍仁行则是做了相同的事情,用骨刀将这块石头给劈开了。骨刀坚硬无比,看样子比紫阙差不了太多,我一直很疑惑,骨刀,真的是用骨头制成的么?

我感觉得出来这骨刀并没有铭文,锋利程度堪比金刚石,应该是某位著名的武器大师制造出来的凶兵。

更加特别的是,遇到血之后,骨刀里面能够发出一种莫名的气息,宛如一头堪比夔这样的绝世凶兽出世。

让我无比意外的是,石头被劈开后,我看到了一个让我心跳加速的东西。

一块红色的玉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