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乱世情缘漫黄沙 > 第一百七十一章 论道幽静处

乱世情缘漫黄沙 第一百七十一章 论道幽静处

作者:心空罪亦亡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20: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听说孙明志来府上找了几次,祥子怕有啥急事,别给耽搁了。

送走了赵啸天和铁蛋,便骑马出了北门。

孙明志刚从地里溜达回来,见祥子,立在门前的榆树下乘凉。便满脸堆笑的迎上来,说:“哎呀,总算是把你给盼来了。”

祥子面带狐疑的笑了笑,说:“啥要紧事么,能让你这么急着见我?”

孙明志狡黠地笑了笑,说:“我带你去个地方。”

说着,便招呼人备马。

两人绕城,沿红柳渠一路朝着南山而去。

大有乡,是坐落在天山山脉怀抱里的,一个富饶的小村落。

从县城去大有,要沿条蜿蜒的山谷,顺势而上。整个山谷,像条悬浮的游龙。

谷口两侧的山峰,弯过脸来亲切相望,形成一道悬石腾空,嶙峋陡峭,松岩一色的谷口。当地人,称它作“小龙口”。

由山谷里奔腾而下的河水,在龙口盘旋了瞬间,又被龙舌轻轻抛出,形成一道跌差的水幔。于是,聪明能干,又在北京读过书的孙明志,就利用此地优越的地势,和丰富的水源,建了一座水磨。

水磨,比起当时普遍使用的旱磨来说,既省工又省力,而且效率高。它的建成,无疑是孙家的一棵摇钱树。

在磨坊的东北侧,也就是龙的下额处,有块像是被龙抓扫平的空地上,松柏环绕,蔷薇吐芳。

远远望去,一院两套的青砖瓦房,依山而建,显得格外清雅脱俗。让人有种,置身世外的感觉。

孙明志,显得有些兴奋的样子,指着半隐在松影里的小院,说:“那地方咋样?”

祥子,也像是被眼前的氛围感染了。竟有些情不自禁地,说:“想不到,这里还有如此美妙的去处,真是个世外桃源。也不知啥人有此雅福,能隐居在这里。”

孙明志听了,仰天“哈哈”一笑,说:“有福之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祥子惊奇而又欣喜的瞅了着他,说:“莫非,是孙大哥的杰作?”

孙明志笑而不语。

说话间,已到了院落的脚下。二人下马,沿着一条石板阶梯而上,一院清雅的去处,便呈现在了面前。

孙明志打开门,屋内陈设用具,应有尽有。精致讲究中,透着一种书香气息。他带着祥子,走过两院之间的月牙门。两边的屋子,竟是同出一模。

屋内的摆设,也几乎相同,唯一有别的是,正屋侧墙上,多了一把做工讲究的铜背单刀,和一杆苏制*。

祥子顿时目露欣赏羡慕之色,孙明志冲他狡黠的笑了笑,说:“咋样?还满意么?”

见祥子一脸疑惑茫然的样子,便笑了笑,接着说:“给你实话说吧。我在修水磨的时候,就瞅准了这块地。打算盖两套屋子,闲时讨个清净,也算是隐居幽处,修心养性吧。这套,是专是给你的。”

祥子在惊喜之余,忙摆手说:“不敢!不敢!我哪能让你盖屋子哩。”

孙明志正色道:“你替我报了杀父之仇,又夺回了牲畜,是我家的恩人。送你几间房子算啥哩?从前,你在衙门做事,我也没敢声张。如今,你我都是平头百姓,也就没啥顾忌了。房地契,我都替你办好了,以后,你我就是邻居。”

祥子面显难色的还想推辞,孙明志却板着脸嚷道:“你还当不当我是你大哥?要还认我这个哥,就啥也别说了。不就一院房子么?值得你这么婆婆妈妈的。”

见孙明志把话都说到这份上,祥子也就不好再说啥。

又回到孙明志的屋子,祥子这才又仔细端详起屋里的陈设。

几乎占满半面墙的书柜,摆满了各类书籍。

侧墙上,一副寸楷《心经》条幅,更是显眼。一看便知,是出自嫂夫人的手笔。

见祥子痴迷的赏读着,孙明志端着茶水凑在了身后。

祥子品味一会,才满面感慨的样子,说:“看嫂子写的字,真是一种享受哩。”

孙明志一副欣慰的样子,笑着说:“要是喜欢,赶明儿让她给你也写一副挂上。”

见祥子余犹未尽的样子,孙明志自语般地说:“《心经》我喜欢读,差不多都能背下来,但其中的深意,还是吃不透。”

祥子回头,冲他温和的笑了笑,说:“观音是等觉菩萨,他的境界可不是常人可以体会的。”

孙明志似有同感地说:“是呀,关于空有的道理,经你上次解说后,倒是明白了一些。但面对《心经》,又觉得深不可测。”

祥子抿嘴一笑,指着《心经》条幅念道:“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顿了一下,祥子转身微笑着说:“菩萨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也就是说,菩萨在一种很深的禅定智慧的境界中,照见五蕴皆空,而不是看见五蕴皆空。所以,没有随文入观的功夫,是无法体会经中深意的。

《心经》是读的,更是让人悟的。不能妄揣经意,更不能望文生意。只有自己随着修学有了境界,才能随功夫深浅,而有所感悟。只有完全达到菩萨境界,才能彻底明了。因此,《心经》是读的,更是悟的,但常人往往终其一生,也是无法契入境界的。”

孙明志,似有所悟的点头说:“明白了,只管读,随机悟,莫深究,自然明。”

见祥子点头笑而不语,孙明志颇有些感慨的接着说:“我这人,可能是上学时留下的习惯吧,凡事都想刨根问底的弄个明白。其实,这种习惯,对研究世间学问是有好处的。但对于佛经,就不一样了。

佛经都是佛在特定的境界中,针对特定的人和事所讲的,全都是自性的流露。所以,你达不到相应的境界,就不能完全体会经里的意思。想也是瞎想,并不是佛的意思。因为想,用的是心意识,而佛是用自性。”

祥子用惊讶欣慰的目光,瞅着孙明志说:“行呀孙大哥,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到底是读书人,悟性就是高。”

孙明志愧歉的摆摆手,说:“行了,你就别夸我了。比起你,我是白读了十几年的书。”

祥子由衷的赞叹道:“我听经闻法十几年,才有点一知半解的积累。你才接触佛法多久么,有些悟处,已不是常人所能及咧。只要坚持不懈,日后必成大器哩。”

孙明志,谦虚的笑着摆了摆手,两人便转到随着“哗哗”的水响声,悠悠旋转的水磨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