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南阀 > 第九十五节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南阀 第九十五节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作者:狂人阿Q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0:09:56 来源:蚂蚁文学

对方是名门,赵泽勇见过的王鸿图家。

要说云南还有能跟赵泽勇这个军阀身份门当户对的人家的话,也就是只有寥寥,王家绝对算一个。

看着张富拿来的王家小女照片,赵泽勇心中一动,小姑娘啊。一个穿着学生装,上衣是短袖布衫,下面是过膝的裙子,脚上登着一双黑皮鞋,还穿着过膝的长筒毛袜。照片的背景是一棵过墙的繁树,小姑娘手攀着枝条,青春飞扬。

好一张经典的民国女学生的踏青照片啊。

见到赵泽勇看的入神,张富抓住机会道:“这孩子在上海上学,明年就毕业了,王东家的想法是让孩子回来,找个好人家踏实。”

赵泽勇欣赏着这淳朴的照片,只应了一声。

张富则继续道:“王东家说了,嫁妆绝对让督军满意,蒙自到个旧等县的几条铁路就是嫁妆,这可是大手笔啊。”

蒙自到周边的县确实有几条铁路,是王鸿图集资修建的,当年法国人要修滇越铁路,王鸿图等一批爱国商人集资想要保下中国境内的路权,结果腐朽的清王朝还是把路权交给了法国人。王鸿图索性就用这笔钱在蒙自周边修建了几条铁路,采取的制式跟法国人相同,都是窄轨。因为当初他们请的技术人员也是法国人,根据中法的条约,云南修铁路都得通过法国操办,着实耻辱。

这样的嫁妆倒是让赵泽勇感觉有点意思,不过却觉得王鸿图没什么诚意。

“要是我没记错的话,蒙自境内我可修了不少新铁路,技术等各方面都比老铁路要好多了,王东家的铁路怕是没什么生意了吧。”

张富笑道:“我也觉得王东家这嫁妆不靠谱,不过他也说了,这铁路在他手里就是赔钱的,可是要给了督军,那可就能变废为宝了。”

赵泽勇这才点点头,倒是同意王鸿图的眼光:“他想的倒是透彻。我也有意改建这几条铁路,稍加改造还是有前景的。”

张富笑道:“王东家就说你会有兴趣的。不过啊,王东家还提了一个要求。”

赵泽勇笑道:“这是做起生意了,说吧,他看上我的什么东西了。我记得上次他对我的几家矿山很感兴趣,不过你觉得我会放手吗。”

赵泽勇大修铁路,根据惯例,铁路两侧的矿产赵泽勇是有开发权的,更不用说赵泽勇是云南军阀了,所以轻易的拿下了数个大矿山,但是出售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些矿山都在给自己的钢厂和有色金属加工厂供原料。

而王家之所以能富甲一方,其实靠的并不是什么商号,最有利润的还是矿业,东川的铜矿,个旧的锡矿等云南开发最早,最有利润的一些好矿都是王家的,这就是官商的优势了,在前清的时候,他们就是矿务督办,说大发横财一点也不为过。

所以王鸿图对赵泽勇手上的几个新矿感兴趣一点也不意外。

不过张富却摇头道:“不是矿山,而是看上了你的那什么尼龙了。他想让你给他供应尼龙丝,他的纺织厂最近境况不太好啊,但是工人要吃饭,也不能倒闭了不是。你知道的,王家向来都是义商。”

赵泽勇点点头,义商这两个字在清朝时候开始大量出现,很多中国商人以此为荣,发财后为了得到名头大量的从善,比如山西的晋商等群体,都是以信用至上和儒家经义要求自己的,从而被人称为义商和儒商。

不过赵泽勇对王鸿图对自己的尼龙感兴趣倒是很意外,那尼龙也就是锦纶,目前最大的用途是被自己用来制作丝袜,纺织倒是也能用到,纺织成织品后就是大名鼎鼎的的确良。但是这时代的人能接受吗,赵泽勇的心理,纯棉的当然比人造纺织品要强多了啊,后世谁愿意穿人造纺织物啊,不都是喜欢纯天然的吗。在赵泽勇看来,尼龙唯一的优势就是在制造丝袜上了,比天然丝更好的弹性,让它成为丝袜天生的原料。

于是赵泽勇疑问道:“这个倒是没问题,我的尼龙生产能力还很保守呢,光靠丝袜是吃不下产量的。但是王东家真的能确定他能卖出去这种产品吗。”

张富叹道:“这也是没办法了。这也是他的厂长给他的建议。他们从外面进口棉花,在纺纱织布这成本太大了,根本就竞争不过日本人和英国人。要不是有本地花撑着,早关门了。可自从欧洲打完仗后,洋货就大量的进入云南,他的厂子确实经营困难了。”

赵泽勇点点头,进口棉花进来加工成成品,确实要比直接进口成品的成本大啊,加上英国、日本人家都是发达国家,有规模优势,英国还好说点老牌国家工资成本高,可是日本呢,人工比中国高不到哪去,日本人玩命的压榨他们的纺织女工,这种做法可不值得学习。

王鸿图倒也不容易,前清那时候响应实业救国建立了一个纺织厂,这么些年过去了,赔钱无数啊。但是赵泽勇也不想看着他这么玩下去,毕竟养着不少工人呢。如果他真能用尼龙打开局面自己也是乐见的,反正自己也不吃亏,就当双赢了。

“好吧,你告诉王东家,我可以给他供货。”

张富一喜道:“这么说你答应了?”

赵泽勇疑惑:“答应什么?”

“这门亲事啊!”

赵泽勇诧异:“老王还真把亲事当生意了啊。我是答应给他供货,反正我没什么损失。至于亲事啊,哈哈。”

“亲事咋了?”

显然张富对给赵泽勇提亲更上心,其实他也说过几次,不过过去都被赵泽勇拒绝了,张富那时候也没现在这么风光,在赵泽勇面前也很拘谨,见赵泽勇没兴致,也就不敢多提。

张富皱眉道:“为啥啊,我看王家这孩子挺好。”

赵泽勇怪笑道:“哎,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啊。”

赵泽勇忍不住就用霍去病的名言打趣一番,其实是对小姑娘提不起兴趣。民国的女人哪里比得上现代的女人,不过现代的女人赵泽勇此时也没有心思啊,总不能老放下女朋友或者老婆,一跑到民国就大半年的。说白了,现在自己不适合找一个女人结婚。

张富颇为遗憾的走了。

————————————

“什么?他说什么?”

王家小姐一脸怒气责问丫鬟道,似乎不相信丫鬟说的。

王小姐王莺是王鸿图最小的女儿,自幼上新式学堂,最后考入了上海的师范学院。但是王鸿图不但算让她继续读下去了,女孩子吗,最终的归宿还是嫁人,王鸿图认定了自己给女儿找了一门好亲事,这次趁着女儿最后一个暑假,王鸿图干脆不让女儿再去上海了。

可是王小姐当初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那是打死都不肯同意的,可是自己父亲却是认定了,不同意也得同意。王小姐已经打算离家出走了,跟几个同窗好姐妹通信许久,决定自己父亲如果一意孤行,自己就要找机会永远离开这个家了。

但是一起长大的贴身丫鬟却反复对自己讲赵泽勇这个军阀的各种好。王莺同学开始是一点也不肯信的,一个军阀而已,这种人自己见多了,在上海各种消息灵通着呢,军阀什么德行自己岂会不知道。那个军阀不是一心一意的搜刮民脂民膏,然后想尽办法扩张势力地盘,丝毫不顾及老百姓的死活,更没什么民族大义,卖国求荣无耻下流。让自己嫁给这样的人,那还不如死了的好。

可是丫鬟说的话却让王莺疑虑重重,并不是对赵泽勇有了好感,而是觉得奇怪。一个军阀当真会在管辖区内大修道路,兴办教育吗,即便是这样也不足为奇,不过是为了发展自己的实力,可是减低赋税这又怎么解释呢。后来更是在打败了孙中山后,没有趁机占领广东,这更让王莺同学看不懂了。

疑虑是产生了解的最大动力,在这种心态下,王莺开始注意到赵泽勇这个人,收集了不少赵泽勇的信息,得知赵泽勇还是一个科学家,获取过两次诺贝尔奖,这让王莺小小的意外了一下。但是此时她绝对不承认自己对赵泽勇有那么一点点的好感,仍旧在给好姐妹的心中恨恨表示自己死都不嫁。

越来越多的了解,让王莺也不由得承认,赵泽勇是一个不一样的军阀。改善道路,兴办教育,甚至减低赋税,这些就算了,最让王莺吃惊的是,赵泽勇竟然愿意召开立宪大会,让自己的地盘上的省份纷纷自治。开始王莺对这自治还是有疑虑的,怀疑是障眼法,欺骗人的东西。可是报纸上天天报道的消息,什么广西跟云南为赋税问题争吵不休了,贵州希望财政支持了,让王莺觉得这自治似乎有点谱,她心里开始不安起来,但是自己也说不好这不安来自哪里。

尽管承认了赵泽勇是一个不一样的军阀,是一个为民办事的军阀,是一个有文化的军阀,是一个现代的愿意实现民主的军阀,可是王莺仍然认定,自己绝对不会嫁给这样一个军阀的,至于为什么不愿意,她自己也说不好,就是不愿意。

但是王莺从来没有想到,这样一个军阀,竟然会不肯娶自己,竟然会不同意自己嫁给他。他怎么敢看不上自己,他怎么敢拒绝娶自己!

王莺得到丫鬟报来的结果后,她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她会那么的气愤,仿佛受到了莫大的侮辱,一点也没有庆幸不用嫁给这个军阀的感觉。

“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对了小姐,这是什么意思啊。”

丫鬟再次重复了一遍,为了记住这几句话,丫鬟可是跟老爷身边的大丫学了半天呢。

“没什么意思!”

王莺没好气道。接着她心里有了一个计较,她打算不回上海了,就留在云南,留在昆明。不是前几天看报纸,云南一个女子中学在招收老师吗,咱去当老师去。还要拉上好姐妹们一起来,咱倒要看看,这个军阀能把云南折腾成什么样。

————————————

推荐很给力,本来这周不打算猛爆了,感谢大家支持,偶尔小爆发吧。求推荐票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