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南阀 > 第六十九节 农业资本萌芽

南阀 第六十九节 农业资本萌芽

作者:狂人阿Q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0:09:56 来源:蚂蚁文学

结束了跟张澈的谈话后,赵泽勇才接见了孙中山的特使。

特使又是一个历史名人,一代枭雄,校长蒋价石先生。不过此时蒋先生还没有后世那么霸气,也并不是光头,而是一个英俊的奶油小生,操着一口浙江口音,显得很谦卑。

蒋价石的来意很简单,谁都猜的到,就是让赵泽勇出兵广东,一起讨伐陈炯明。现在广西也纳入了赵泽勇的控制,在广西有两个滇军师,一个由赵丰指挥,另一个则是朱玉德亲自指挥。还是因为广西并不稳定,所以朱玉德才去亲自坐镇,否则他早就移防了,换另一个师去或许更合适。

广西虽然各地军队大裁撤,现在唯一的军队就是滇军的第三、第四师,可是桂系的部队还有不少逃散到了境外,比如沈鸿英手握两个旅,逃入粤境依附陈炯明,驻扎在粤桂边境,一直在虎视眈眈。而滇军目的不是为了打仗而打仗,同时也是考虑到不想进入广东境内,招惹陈炯明的意思,才固守广西,所以采取防御态势,在梧州驻扎一个旅防备。

连顽敌就在广东,赵泽勇的滇军都不去出击,现在就更不可能了。

所以赵泽勇果断的拒绝了蒋价石的游说。

这让蒋价石十分的失望,能揽过来这个活路,他认为十拿九稳,在看到赵泽勇滇军扩张到了广西后,他就觉得这个人野心不小,略加劝说应该不难说动,可没想到对方表示自己对打仗根本不感兴趣。

“这不是我的意思,而是孙先生的意思,希望赵督军能够认真考虑考虑。”

蒋价石最后搬出了孙中山这尊大佛来,希望能给赵泽勇一些压力。

但是赵泽勇笑道:“孙先生太爱打仗了,我想问问先生,难道就不能踏实下来,安安心心搞搞建设吗。”

蒋价石怒哼道:“天下未平,国贼未除,何谈建设。”

不过这一举动给蒋价石招惹了麻烦,在旁边虎视眈眈的胡全立刻牛眼一瞪,ak就对准了蒋价石,蒋价石没见过ak步枪,但是也能认出这是种枪,顿时心中一颤,脸上却强自镇定。胡全这完全是表态度表忠心,这种情况他不是傻子就该知道,不可能开枪。而这家伙也完全不会想到,此时此刻他用枪对准的人将来会是中国头面风云人物。

赵泽勇摆了摆手,让胡全放下枪,然后让蒋价石走人了。

送走蒋价石,赵泽勇对自己的表现很满意,觉得自己气势很足,当初第一次见到朱玉德时候的失态是一点也没有了,尽管心里还是感觉怪怪的,在跟这些历史名人对话的时候,总觉得有些时空错乱的假象。

“我们该去逛一逛了。”

之后赵泽勇对胡全说道。

逛一逛,赵泽勇可不打算小逛,而是要大逛,逛遍全省。张澈的考察报告,让赵泽勇明白,原来自己的地盘云南这几年已经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了,实在是出乎意料之外的事情啊。

而自己现在也有条件逛一逛了,那些产业,工业方面有钱益总管钱财,陶经纬负责技术,女性工厂方面还有正痴迷于打造女性帝国的若兰,政务方面赵泽勇又一向是个甩手掌柜,他大概是最清闲的军阀了,既不用去抓权,也不用去抓军,逍遥自在。

回了一趟蒙自,跟若兰好一番痴缠,这两个狗男女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纠缠在一块了,是在酒后,还是在哪个迷蒙的天,赵泽勇都不记得了,反正就是臭味相投,若兰说自己得伺候的赵泽勇爽了,才能继续让这汉子罩着自己,赵泽勇则打趣说自己还没爽,又来一波。

接着又是带着拉风的摩托厂队,从蒙自往西,到个旧一趟,一路都是清一色的青石公路,平稳的很,让赵泽勇想起张澈说的沥青石公路的建设方法来,觉得自己当初或许真的是奢侈了,不过这青石路到确实是好路,好的地方二三十米,崎岖的地方也能保证十米宽,一路上倒是畅通的很,同时也看到了忙碌的景象,老百姓们推着手推车,赶着牛车或者马车行进着,上面拉着一车车的货物,商业运输十分的繁忙。但是过去常常见到的挑夫不见了,各种轮子代替了人的双脚,这效率提高的不是一点半点。

过去道路不通的时候,交通就靠着窄轨的火车,还有马帮。那时候只有有实力的大商人,才有能力拉起队伍,进行货物交流,商业确实不够流畅。据张澈的统计,和科学的量化计算,云南现在的商业,已经全面恢复到了辛亥以前最好的时候。尤其是欧战结束后,洋人卷土重来,云南每年外运的矿石和其他物产都已经全面超越了前清时期,并且在飞速的扩大着。

接着是建水,热闹的小城,老百姓脸上的表情说明,每个人都过的很安逸,很踏实,不用提心吊胆的,可以肆无忌惮的跟老友打屁聊天,跟商户讨价还价,可以随便的逛荡一天,但更多的是在忙碌的工作着,拉货物,或者买种子耕地,人人都很充实。这让赵泽勇感受到一股清新的气象,当年他刚到这个地方的时候,人们的脸上是奴颜婢膝,是讨好阿谀,现在则变得自信多了。古语有云,仓廪实而知礼仪,云南,尤其是蒙自地区确实富裕了起来,起码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了。

接着经过石屏到了元江县,元江县靠着哀牢山,也是一个交通要道。在这里赵泽勇碰到了最为繁忙的场景,原来斯特姆正在这里修铁路,通过哀牢山的铁路干线。仅仅在元江县城,目前就聚集了五万多工人,让这个小城显得异乎寻常的热闹。

哀牢山口,是通往滇西南的必经之地,但是施工条件异常艰辛,所以斯特姆带着自己的经营技术团队,亲自镇守在这里攻关。

很快见到了斯特姆,这家伙瘦了很多,但是精神显得很亢奋,胡子拉碴的拉着赵泽勇谈了很长时间,过去斯特姆见到赵泽勇那一副十分抱歉的神情是一点也找不到了。因为斯特姆说他终于找到了合适的方法,现在不但完全控制住了投资,而且进度也大大加快了,或许他有希望提前完工呢。

斯特姆找到的这个方法叫做承包,将路段一段段的承包给一个个包工队,定下的计划任务,往往不但不滞后,反而有可能提前完工,接着包工头就接下另一个路段任务。过去的时候,斯特姆是工程总指挥,工人是他招来的,管理也是他,工钱那时候是按天算,结果就是工人虽然愿意加班那加班费,但是精神头却完全是另一种,那就是得过且过磨洋工,现在不一样了,那些自己拉来自己老乡一起来打工的人中,出现了一大批的头脑清楚的家伙,偶然的一次斯特姆悬赏攻关某一路段,一个人挺身而出,带领自己的家乡团,成功完成了任务,拿到了不菲的奖金,这让斯特姆看到了新的方式和方法,开始尝试,一试之下非常欣喜,开始大肆采用这种民工头包工模式。

原本拉来同乡共同致富的人,变成了包工头,不但负责承包工程,负责跟上面接洽拿钱,同时也负担起了管理工作,管理权的下落,让工程进度大增。而且在发现通过承包可以发财之后,包工头们的精神更足了,回乡更积极的招募工人,带到工地上来。以商谈竞标的金额,拿下一段段工程后,包工头们的注意就放到了进度上,此时不用斯特姆监督,他们也会加班加点的劳作,目的是为了尽快干完活尽快拿到钱,尽快的接到下一个工程,继续挣钱的程序。

工人的劳动强度加大,但是有怨言的并不多,首先这些人都是以同乡,亲戚,或者好友的纽带联系起来的,包工头对大家还是不错的,给的钱也不少,努力工作的结果是比过去拿的更多,于是也愿意跟包工头拧成一股绳,一起使劲。

哀牢山口以南地区,其实也在修铁路,为了最快的完成覆盖全滇的铁路网,在赵泽勇大肆撒钱下,斯特姆是八面开工,不计较成本,只考虑时间。

最南边的铁路是从景洪修起的,现在也几乎到了哀牢山,可以说完成这个对接,那么从昆明到大西南的干线就将修通了,也就完成一大半,剩下的工程就主要集中在大理等滇西地区了。

过了哀牢山沿着铁路线行驶,普洱、思茅,最后又经过了两天的行进,到了思茅。

思茅这里是铁路线的终端,在往南就快到缅甸了。

“小心,有情况,我去看看去!”

在思茅大街上,突然胡全提醒众人道,只见一群群人群情激奋,纠结在一起,手里拿着武器,有,有长矛,但是更多的是锄头。

人群里还有人在做宣传做动员。

“大家听着,这次非跟缅佬拼了,我们辛辛苦苦开出来的地,凭什么就给他们拿去了,你们答不答应(群众呼声:不答应!),但是他们有英国人撑腰,那洋鬼子我们官府也不敢惹,就只能靠我们自己了,抢回地,跟他娘干,谁敢抢就干谁,不管是洋鬼子还是什么鬼子,你们有没有胆子···”

胡全很快就回来了,情况也打听清楚了。

由于云南推行的杂交稻种,让云南地区的百姓种植效率比周边地区高了很多。很快就有一批人有了些积蓄,不用在给地主打工,捆死在别人的土地上。于是他们选择开荒,购买农具辛苦劳作,但是滇南这边的土地很快就给开发一空,其中很多地主即便不种也将土地买下来圈着,觉得地价大有增长的可能。

穷人们开完了所剩不多的荒地后,就开始把步子迈向更南边的缅甸。这里是边地,这边的百姓跟那边的百姓区别不大,尽管现代后有了点国别意识,但是窜边情况还是很正常的,谁家在国外没几个亲戚啊。对此云南政府是管不了,那边英国人也懒得管,就任这种边民来回过境视若无睹了。

早期一批人在缅甸开荒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不管是农业经验,还是农业技术,还有种子上都完爆缅甸边民,他们的生产于是让当地一些土人格外眼红。于是冲突发生了,土人以中国人开的田地在他们的领地上为由,将其没收。英国人也是完全站在土人一边,一来要靠着土人来稳定统治,而来他们也眼红中国人的收益,看到中国人在自己的殖民地上挣钱,就不高兴,乐的土人收拾中国人。

结果一些失去了辛辛苦苦开荒得来的田地的百姓不满了,找官府没结果后,他们决定自己联合起来保护自己的权力。现在一个最大的,拥有将近三千亩地,雇佣中国和缅甸农民两百多人的大地主开始组织大家拿起武器,去国外收拾土人去。

械斗,这种情况,在西南这样的山地多,民族复杂的地区很常见,在国内他们都经常械斗,争水,争地,争女人,现在被国外的土人惹了,没必要忍让,跨国去械斗,没准还能扬威异域呢。

但是这种情况,赵泽勇怎么能任由其发展下去呢,于是派人请来了械斗发起人,一个白族小伙子,叫做马保中,找他来谈谈,看怎么能稳妥的解决此事。

结果马保中一番谈话,赵泽勇比马保中反应更激烈了,土人不识好歹也就罢了,还有英国佬也太欺人太甚了,他们不但派出小股部队攻击,遣散中国在缅农民,还开枪打死了两人,打上了十好几个人,真是岂有此理。

长在红旗下的赵泽勇可没有畏惧洋人的习惯,反而是在跟洋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屡屡占据上风。所以非常不满这时代英帝国的做派。随便打死中国人啊,是可忍孰不可忍,这毛病不能惯,必须给他们一个教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