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南阀 > 第二百一十三节 大家拥护联邦

南阀 第二百一十三节 大家拥护联邦

作者:狂人阿Q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0:09:56 来源:蚂蚁文学

果然是赵泽勇担忧的那样,要让国党那些大员接受联邦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跟赵泽勇达成一致后,回到南京,宋子文在国会舌战群儒,他需要说服大家,他需要获得同盟。在宋子文看来,只要元老贤达等议员执委们认同了赵泽勇的设想,那么中国立刻施行那种有限联邦制,就相当于是合理合法的了,因为这些元老贤达等议员此时名义上法理上是代表人民的。

而让宋子文来做这些事情倒也合适,别看他年纪还不大,可是也是一个国党元老啊。当年孙中山革命还看不出什么结果的时候,他老爸就把他送到孙中山身边当秘书,一干就是这么多年,党龄比很多老家伙都长。而且也是长期跟在孙中山身边的人,背景相当深厚,更不用说他背后的江浙财阀、英美势力了。

不过赵泽勇可不没有让宋子文去孤军奋战,自己也频频出手,派出使者前往联络各个军阀,要说宋子文去游说那些政客很合适,那么赵泽勇去说服军阀们自然更合适了。

恰好顾品珍回来了,索性给了他一个差使,让顾品珍去游说冯玉祥。顾品珍是一个坚决的革命者,没有野心,没有私心,党内威望又够,也是元老级的人物了。同时顾品珍又是一个比较单纯的军人,让他去跟看似粗犷的冯玉祥打交道,反而能赢得对方的信任。

请岑春煊辛苦一趟去趟山西,他曾在山西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官,给山西人做了不少好事,山西大学都是他建立的,在山西他的威望尚存,也有一些老关系可供利用,让他去跟阎锡山谈,很合适。起码阎锡山这个老抠不敢太过诈岑春煊这个老官僚。因为做的太过面子上不好交代。

除了冯玉祥、阎锡山,中国大军阀中,还有一个值得拉拢,那就是东北的张学良。张作霖被炸死后,张学良经过各种斗争,包括杀害东北军元老等,终于震慑住了有小心思的军官,在东北军中站住了脚,成了名副其实的少帅。可以看得出此人还是有能力,有手段。有魄力的。可惜胆子好像太小了些,多了些书生气,少了些他老子那种草莽劲,不然能放着父仇不报,将东北让给日本人,其实抛去军阀的身份,张学良跟他父亲张作霖关系是相当不错的,应该算是个孝子。

派谁去跟张学良接触,赵泽勇派了李宗仁。在联省军中,也就是李宗仁跟张学良有过接触,不过不是什么好的接触,李宗仁在郑州把张学良打跑了。但是中国不是有古话吗,不打不相识,李宗仁去也合适。其实最关键的是李宗仁的性格,在联省各个军官中。他是不多见的那种政治和军事能力都很强的人。历史上,他能当桂系的首领,而白崇禧和黄绍宏只能当老二。就说明了他有过人之处,起码在人情练达上相当不错。

当然赵泽勇派李宗仁去东北,不是因为李宗仁曾经在张学良面前展露过武力,是让他吓张学良去的,而是因为李宗仁有能力让他的手下败将跟他冰释前嫌,相信他去了张学良更能够接受。当然派一个军官去东北,其中不言自明是隐含着军事意味的,这点上张学良也不得不考虑。毕竟北伐前他可是站在现在的南京政府的对立面的,而现在整个天下名义上都已经是南京政府统治了,东北如何自处张学良得掂量掂量,历史上他们没有选择东北独立割据为王是很明智了,现在大概也不会做出傻事。

果然最后去的东北反而最先反馈回好消息,李宗仁是军人,他选择了军人的作风,没有跟张学良拐弯抹角,当然了,如果要玩手段,李宗仁也会,不然赵泽勇不会派他去了。李宗仁开门见山的将赵泽勇的联邦制设想说了出来,表示赵泽勇希望,东北加入联邦,但是考虑到东北长期孤立在中国主体之外的特殊位置,允许东北保持相当程度的自治。

东北自治的权力包括,税收权,司法权,甚至军权,暂时要付出的只是名义上的主权而已。也就是需要东北宣布放弃独立,服从南京政府领导,也就是要张学良易帜。

但也同时指出,这只是一种权宜之计,最终东北是要彻底融入国家主体政体的,特权迟早要废除,之所以允许东北保持一定程度的自治权,是因为考虑到现实实事求是,但是保证五年内不会动东北的独立地位。

接着是冯玉祥,顾品珍在万心思方面其实不是冯玉祥这个似粗实细的大块头的,在冯玉祥的忽悠下,顾品珍相信了冯玉祥确实很辛苦的说法。西北穷啊,河南和少了京津的河北也不是富省,只有一个山东还勉强可以,但是此时去被分裂的一块一块的,青岛和胶济铁路两侧都是日本兵把守,而同蒲铁路两侧则有蒋价石的中央军,甚至济南都是在中央军控制之下,西北军能控制的不过是些穷乡僻壤,甚至连孙良诚办公都只能在德州而不能在济南。

通过顾品珍向赵泽勇发回来的电报赵泽勇就明白了,顾品珍都不过冯玉祥这个家伙,肯定要吃亏啊。不过老人说,吃亏是福啊。现在就是要吃亏,不然怎么引冯玉祥这个短视的家伙上钩呢。于是赵泽勇回电对西北军的困难表示了体谅,同时答应五年内给予东北军每年一千万的援助,并且不在西北军统治区抽走任何赋税。所谓请君入瓮,等入瓮了慢慢收拾你不迟。

冯玉祥得知每年能白拿一千万,而且还不像蒋价石那样想要收走自己的税权,当然了还能合理合法的割据,至于赵泽勇说的迟早是要收回自治权力,而且五年后中央就要开始进行集权的措施,冯玉祥则选择性的忽略了。哼,没有实力,想收谁的权都不好使,这小子倒是看的透彻。

但是阎锡山呢,迟迟不表态,尽管岑春煊已经给予他很多保证了。他目前的地位只会高不会低,得到的利益只会多不会少,可是这家伙就是不表态,只是好吃好喝招待着,就是不跟岑春煊谈论联邦的问题。岑春煊也不着急,都是老狐狸,比耐心谁也不会输给谁。

赵泽勇了解阎锡山这种人,不见兔子不撒鹰,见了兔子也不一定撒鹰,最烦的就是这种人。不过也正是因为阎锡山是这种人,所以才能在袁世凯时期,在北洋时期,在南京时期,他都稳坐山西,号称不倒翁。但是也正是因为他是这种人,所以永远没有机会更进一步,一辈子也就老死山西了。一个不果断的人,是做不出什么大事业的。

好吧。没等到阎锡山动手呢,赵泽勇先出手了。

高调的号召中国各界联合起来,尽早的组织起新政府,一个民主的政府。

这号召早在一个月前他在武汉召开会议的时候就提出来了。算是老话重提,至于联邦呢,却反而不提。

赵泽勇不提自然有人提,宋子文在南京与十几个元老共同提议。实现先总理孙中山遗志,在中国建立一个联邦制政府。赵泽勇装模作样的表示拥护,接着是张学良也冯玉祥先后通电支持联邦制。一时间在中国造成一种大家都拥护联邦的声势出来。

现在唯一的悬疑是,谁将出来组建这个联邦政府。

赵泽勇当然不会拒绝这个机会,这意味着自己可以主政中华了,这意味着自己的权力将在来到这个世界十五年之后终于达到顶峰。谁会拒绝权力的诱惑,谁能拒绝权力的诱惑呢,赵泽勇相比某些军阀,可以说是很淡泊名利了,但是他已经蜕变了,蜕变成了一个政治人物。而对于一个政客,权力就是他的灵魂,君不见那些老干部,在位的时候意气风发干劲十足精力旺盛,一旦退休,突然间就好像老了,失去了权力的政治人物等于丧失了灵魂。

如果不是想借机上位,赵泽勇犯得着跟宋子文密谋吗,犯得着费劲去勾连军阀吗。

“我上台后,将根除一切顽疾,、、野蛮、独裁,都见鬼去吧。我将能够造福祖国,我为我能为祖国强盛出一份力,而感到荣耀。也许只有我自己上台才是这个国家最幸运的事情,如果国家有朝一日需要我放弃权力,我会毫不犹豫,毫不贪恋,也只有我能够做到这点吧,蒋价石不行,汪精卫不行,民国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物大概都无法做到吧。只有我才是最合适的。”

赵泽勇如是想,谁也不敢肯定,他的想法是不是为了自己谋求国器而寻找理由。

但是一个问题是,谁能保证赵泽勇会得到这个机会,谁能让赵泽勇登上南京的宝座。

要知道宋子文能拉拢一批议员支持联邦,但是却不可能说服所有的议员,甚至都不能够拉拢到大部分议员都支持联邦。不能够得到大部分议员的支持,赵泽勇就无法顺利的上台。当然了他可以通过武力,反正现在有冯玉祥、阎锡山甚至是张学良都支持自己,用兵动武的话好像没什么难度。

但是如果赵泽勇想要通过武力上台,赵泽勇也就不用这么费事了。提兵入南京多么容易,联省军不需要太多,十万足以。但是这真不是赵泽勇要的,不管他有没有什么小心思,但是他是认可文明的方式的,自己暴力上台,他觉得是耻辱。英国人那样的光荣革命才是他认可的。而且他想要建立的是一个民主政权,这点上真是一点私心都没有。通过武力建立一个民主政权?这真是讽刺。

为了搞这个联邦,赵泽勇派李宗仁去东北,派顾品珍去西北,可是自己最得力的干将,搞政治活动,搞阴谋诡计最有灵性和能力的王崇阳,赵泽勇自然不可能不用,不可能浪费这个人才。

王崇阳正是去对付南京那帮子老议员老政客的人选。

赵泽勇不会单纯的认为,凭借宋子文的理想主义就能说服那些官场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的老官僚的,所以名面上是宋子文,背地里真正发挥作用的其实是王崇阳。

但是王崇阳并没有立刻行动,而是在暗地里冷冷的看着宋子文为了联邦而奔波,一次次碰壁,一次次徒劳。直到这边赵泽勇发出了号召,张学良和冯玉祥宣布拥护之后,王崇阳才开始动手了。

因为王崇阳需要一个机会,这机会正是赵泽勇制造出来的,国内强权人物都拥护联邦的声势,他要借大势行大计。经历多年,王崇阳已经深谙权谋之道了,所谓的谋略,绝不是强行推动,而是趁势而为。(未完待续请搜索飄天文學,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