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南阀 > 第二百零七节 北伐结束

南阀 第二百零七节 北伐结束

作者:狂人阿Q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0:09:56 来源:蚂蚁文学

汪精卫主持南京政府后,从一开始就困难重重。

政界到还好说,在政府中汪精卫很有背景,甚至可以说政治上的能量他比蒋价石深厚。

可是跟他不一样的是,蒋价石是党政军一把抓,而汪精卫的能量主要集中在政界。

尤其是在军界,汪精卫影响力并不大,而偏偏就是军队出现问题了。

汪精卫一上台,雄心勃勃的想要北伐,可结果呢,军队根本就调动不动,军队的要求很简单,发军饷。

军饷问题,此前蒋价石在台上的时候,也不是没有,当时蒋价石一方面利用自己军界的影响来压制,一方面用革命的热情来号召,另一方面也想尽办法筹集资金。

但是蒋价石是把所有手段都用过了,而且很多手段都是绝户计,他用过之后,别人基本山更没有了继续操作的可能性。

比如筹钱一项,收税是一方面,蒋价石收了,汪精卫接手后不可能重新征收啊。比如革命号召方面,这段时间因为对日软弱让士兵的革命热情大大消散,尤其是在济南不少士兵奉命交出武器后,被屠杀,这哪里是他妈的革命啊。而筹集资金吗,上海是个好地方。

上海有钱不假,上海的富豪们筹集出几个月的军费还真不是难事,后世宋子文时代上海可是能支撑整个国民政府运作的。但是蒋价石在上海筹集资金的方法太毒了,当年在陈其美手下闹革命的时候。蒋价石就在上海筹集过经费,他当时用的当地帮会惯用的手法。绑票勒索。不过当时蒋价石还是个混混。现在蒋价石已经是北伐军总司令了,他仍然使用绑票,这是典型的政治人物,什么方法好用就用什么,不在乎手段和过程。

可是蒋价石太小看上海的资本家和金融家了,一开始蒋价石确实频频得逞,抓了不少公子哥,威胁他们的家人说。这些人为孙传芳服务,让他们家人拿出一大笔钱来赎买。或者是直接告诉某家有钱人,说他们曾经资助过孙传芳是反革命。

蒋价石确实通过在何种方式得到了多达上千万的资金,可是上海恐慌了,富豪们可不是易与之辈,他们在上海也是手段通天的人物,于是纷纷转移资金。钱存入洋人银行,人躲到租界之中,蒋价石没辙了。

现在蒋价石下野了,汪精卫上台后,一时间发现所有能用的手段都没用了,自己筹集不到一分钱。国民政府还欠下了一屁股债务,没有军费军队根本就调动不到,而且还要担心军队哗变冲击政府机关或者去抢劫。

整天面对着个个集团军军官的威胁,不是军队要溃散了,就是他们要包围政府了。

汪精卫发现自己根本就玩不转。自己是被蒋价石坑了,难怪蒋价石下野的那么痛快。原来是让自己来给他擦屁股的,这让汪精卫十分的气恼。

于是开始向其他军阀求助,跟自己关系好的唐生智却一口回绝,表示中央军没有军费动不了,自己的军队也没有军费呢,蒋价石还曾经答应了很多军费没有兑现呢,现在你汪精卫上台了,可别忘记了哥们曾经力挺过你,怎么着也给先将欠咱的军费还清吧。碰了一鼻子灰,汪精卫转而求助于联省,联省不缺钱,比上海更有钱,但是赵泽勇看不上汪精卫的人品,他判断一个人很简单,看这人的气节,汪精卫可是将来要当汉奸的人,跟他扯上关系太丢人了。联省不帮忙,冯玉祥呢,冯玉祥说自己的西北军都快揭不开锅了,就更别提军费了,俺的部队已经好几年没军饷了。

没有军费,国民政府中央军始终动不了,而那边冯玉祥西北军却进军顺利,几乎占领了整个河北,并且跟李宗仁桂林师一起包围了京津。

曾经蒋价石在南京的时候,人家是要军功有军功,从广东一路打到了山东去。要政绩有政绩,将国民政府的统治区扩大了几十倍,通过外交途径进入了上海。而到了自己,军队根本调动不了,政绩吗,现在是焦头烂额,到处挨骂啊。

汪精卫挨骂,这是活该啊。

当蒋价石在南京的时候,汪精卫在武汉天天说风凉话,整天谴责蒋价石的各项政策,进军缓慢了要挨骂,对日本软弱了更要挨骂,官员贪污了还是要挨骂。现在换了他汪精卫了,蒋价石在下面整天说风凉话,蒋价石那一排下野的官员也整天给汪精卫政府施加压力。

现在的汪精卫政府,别说进军缓慢了,根本就没有进军。官员还是照样贪污,而汪精卫却没办法制止,牵扯太多他也不敢大刀阔斧的改革。而对外问题吗,汪精卫照样不敢强硬,英国人根本就不把上海的关余给他们,汪精卫怎么也收不回来。报纸上已经说了,要是换做联省督军赵泽勇做国民政府主席的话,英国人肯定早就把关税叫出来了,记住是关税,是直接收回,而汪精卫竟然连一点点可怜的关税余额都要不回来。

进军进军没能力,政治政治没办法,外交外交很不力,现在就是报纸和民众对汪精卫政府的印象。

雄心勃勃分发万丈的汪精卫可没想过结果会是这样,他认为这一切都不是自己的能力问题,而是困难太多了,换谁来都一样,而且觉得自己是被蒋价石坑害惨了,索性自己也来个辞职,跑去法国多清闲了。

在国民政府的中央委员们一致促请下,蒋价石才乐呵呵的回到南京,重新就任北伐军总司令,而他一上台,中央军可以再次战斗了。但是此时却已经没有了中央军的用武之地,冯玉祥和阎锡山已经将北方的奉军打败。张作霖宣布放弃北京,逃回关外。却在火车上被日本人炸死,张学良密不发丧,秘密继承了东北军总司令后才发布了张作霖的死讯。然后表示奉军全部撤出关内,不再阻挠国家的统一,并且开始跟蒋价石勾勾搭搭起来。

中央军没作为,但是蒋价石还是有些作为的。

他命令冯玉祥不要进入北京和天津,理由是日本人明确提出的不希望冯玉祥的部队进入这两个地方,从自身来讲。蒋价石也担心在发生一次济南惨案,而从权谋来讲,河北都被冯玉祥占领了,而孤岛一样的京津地区却给阎锡山的话,肯定会让阎冯二人产生矛盾。做的既有大义在,那就是日本人要求,冯玉祥也确实不适合跟洋人打交道。而比较狡猾的阎锡山很适合作这工作。这是光明正大的挑拨离间,冯玉祥和阎锡山两人看的明白还是要往里钻。因为阎锡山真的很想要京津,而冯玉祥真的不想给可又不能不给。

所以冯玉祥眼睁睁看着奉军从北痉军,自己手下韩复榘已经到了南苑却不敢入城,心里憋了一肚子火,但是强行进入吧。日本人明确不希望自己进入,难免日本人不会干涉,而另一方面又违反了蒋价石的命令,里外不是人,只能眼睁睁看着阎老西占便宜了。心里是既恨日本人。又恨蒋价石,更恨阎锡山。

但是就在此时。谁都没想到,冯玉祥不敢进入北京,不代表也已经到了北京附近的另一只军队不敢进入,这只军队就是李宗仁的桂林师。桂林师大摇大摆的通过冯玉祥部队的防区,气势张扬的进入了北厩。

其实大家都清楚,日本人之所以会表明态度反对冯玉祥部队进入北京,正是为了给阎锡山占领这里制造机会,之前阎锡山跟日本人频频解除,里面没有猫腻才是怪事。

看看天津的情况。

傅作义在涿州被张学良俘虏后,送到了北京软禁起来,当冯玉祥逼近北京的时候,傅作义趁乱逃到了天津躲起来。然而当张作霖被炸死的消息传出来,傅作义光杆司令一个,立刻就在天津当了警备司令,宣布天津脱离奉系。

而天津是有日本人驻军的,要说没有日本人的支持,鬼都不信。

天津联省军是鞭长莫及了,但是北京就近在咫尺,汪精卫当主席的时候,中央军无法从山东赶往北京,但是联省军却是一直在北上,现在张作霖跑了,我们自然是要进入北京的,谁反对都没用。

对于进入北京的问题,蒋价石是反对联省军进入这里的,他已经让阎锡山接收这里了。而且也通知过联省,甚至专门下发了他这份命令,因为对于蒋价石来说,他更加担心的是联省进入北京。因为联省进入北京,跟日本人起冲突的纪律,要比冯玉祥都大很多。蒋价石还真的不愿意看到,自己好不容易千辛万苦忍辱负重稳定下来的中日关系,因为赵泽勇的意气用事突然又到战争的边缘。作为总司令,蒋价石有时候觉得太不公平了,自己是操碎了心,可是手下竟是写惹祸精,而且他们惹了祸事还不知悔改,反倒是不断的批评自己这个总司令,做人真他妈难,做一个负责人的领导人,更是他妈的难。

但是对于蒋价石的命令,赵泽勇根本就不鸟,蒋价石在济南问题上的态度,让赵泽勇十分的鄙夷。觉得指望这货去强国,根本就没有希望。

而且赵泽勇的手下大将李宗仁此时是非常想进入北京的,这不是什么功劳不功劳的问题,而是一种荣誉,这意味着李宗仁带兵从广西打到了北方,将中国打了个对穿,这样的功绩说出去,那可是太辉煌,一个军人一辈子可能就达到巅峰了。而赵泽勇冲着李宗仁在对英作战中的表现,既不争功也不诿过,兢兢业业,认为自己这个手下值得获得这样的荣誉。

让人没想到的是,昆明大学校长熊庆来竟然也希望联省军进入北京。他是搞教育的,他关注的自然是教育。北京有庞大的教育资源,联省努力了这么多年,说实话都赶不上北京,因为北京的影响力,让留洋的学者们更愿意去北京,而且是经过从满清到民国几十年的发展的,底子十分雄厚。熊庆来担心,如果让其他军阀部队进入了北京,会不会对教育造成恶劣的影响,他们会不会洗劫大学。于是得知联省军进入北京后,他立刻借了军队一架飞机,拿着许多金钱去北京各个大学走动去了,希望在兵临城下的情况下,教授们跟他去云南避一避,顺便在云南的各个大学里做作客座教授,等和平了在回北京不迟。

赵泽勇本人当然也希望进入北京,能刺激刺激蒋价石是一方面,进入北京对联省军的影响力提升是有好处的,北伐路上有几个大城市,长沙、武汉是联省打下来的,南京是蒋价石打下来的,洛阳是冯玉祥打下来的,济南也是蒋价石打下来的,而能跟这星市媲美的不多了,北京毫无疑问政治地位很高,政治影响力很大,肯定会上国际新闻头条。

但是赵泽勇进入北京最大的目的,还是日本,他给李宗仁的密令中讲的清楚。如果日本人干涉,给予强力的回击,不怕把事情惹大,甚至只要是日本人露出敌意,联省军就可以攻击,不但不怕惹事,还大有一副主动惹事的架势。

赵泽勇现在就是要挑起跟日本人的冲突,然后像打英国那样,胖揍日本人一顿。但是日本人比之英国人可是不一样的,甚至可以说相对于英国,日本人更难对付一些。尽管日本的经济不如英国,但是日本人的顾忌可少多了。

英国人打仗,受到掣肘太多,遥远的距离,民怨都很重要。可是日本呢,就近在咫尺,而且日本的民心是很希望日本占领中国的,他们生产各种军国主义份子和禽兽。

奇怪的是,联省军进入了北厩,日本人却很沉默,没有发出任何相关的言论,而且他们在北京的少数军队也很规矩,甚至太规矩了,缩在军营中不出来,似乎在保持很大的克制一般。

看到这一幕后,赵泽勇笑了,看来打英国人不是白打的,打出了联省军的威风,日本人也不得不顾忌。要让别人尊重你,首先你得尊重自己,联省军不惯列强臭毛病,列强也就在联省军面前收起了自己的毛病。

尽管没有立刻引日本人上钩,好一下子以优势兵力打掉日本在北京的驻军,但是随着李宗仁占领北京,实质上宣告了,从南到北的,有联省军参加的北伐战争结束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