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南阀 > 第六十六节 农会

南阀 第六十六节 农会

作者:狂人阿Q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0:09:56 来源:蚂蚁文学

农会,不是历史上那个农会,那个贫下中农组成的农会,那个跟地主对抗的组织,那个打土豪分田地的组织,而是由张澈这个民主先锋组建的一个农业互助组织,当然之所以还叫农会,跟历史上那个农会也颇有渊源。

自从国g合作之后,中国各种革命组织,斗争组织就开始蓬勃发展,在广东各地都建立了农会,有的也叫做红枪会,因为成员都拿红缨枪而得名,目的就是跟地主阶级斗争,打土豪吃大户为最大动力。

这个组织以席卷之势在全国各地都建立了起来,联省也不例外,在粤桂边界地区,在云南的偏、远、山、边等发展尚不能惠泽的地方也建立了起来,也爆发了不少暴力冲突。张澈不喜欢暴力革命,他喜欢民族的政治协商来解决问题,因此对这个问题极为关注。

恰好那段时间刚好他离开了政府,来帮自己老子搞中粮以获得资历和名望,于是对这些爆发在农村的问题极为重视。很快他就赶赴农会发展地区,跟农会的头目们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很快中粮就进驻了这些地区,动用了不少资金帮这些地区改善交通,改善土地。同时跟当地大地主沟通,以公司提供优良的种子,肥料等条件换取了地主们减租减息的承诺。

当然这只是个权宜之计,治标不治本,根本问题是这些地方太过封闭,劳动力走不出去只能接受地主的盘剥,资源销售不出去生产力低下,人口多物资少的后果是百姓很穷。于是在减租后暂时稳定了民情,接着很快张澈就动作连连。

修路、招工,很快就分流了当地剩余的劳动力,接着地主发现招长工困难了,他必须和外界竞争。必须跟修铁路的包工队,跟城里的建筑队,跟火车站的搬运行,跟工厂来争夺劳力了,劳动力自然就要提高。

老百姓获得了实惠,开拓了眼界,很快就扔了危险的红缨枪,能吃饱饭了,谁还敢这杀头的买卖,惹来了军队可就不好了。于是一时间除了一些死硬分子。还有懒惰的二流子,在就是一些头目外,农会几乎被张澈肢解了。

打散了农会后,张澈并没有取消农会,而是开始改组农会。自己组建了新的农会,一个以中粮为核心,联络农民、地主开始想方设法以改善农民生活为目的组织,并且张澈的农会通过合法的程序在政府进行了注册,他们是一个合法的组织。不但不会招惹来军队,反而是要收到政府保护的,当然前提是他们不进行暴力活动。

收拾了偏、远、山、边地区的农会后,张澈再接再厉在云南各地都成立农会组织。

“加入农会。种好种,施好肥,卖好价。”

这就是张澈农会的口号,显然他滥用了中粮公司的私权。但是赵泽勇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因为赵泽勇也害怕暴力,稳定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头等重要的事情。没有稳定奢谈发展啊,如果不能得到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赵泽勇任何发展的理想都无法付诸实施。

在中粮强大的农业统治力下,农会发展只能以恐怖来形容,大小地主纷纷加入,农民也大量吸收。在农会框架下,张澈通过协商,减低了地租,提高了工资,相应的给予地主以补偿,首先是在购买种子、花费方面提供方便,甚至是以赊销的方式,等粮食收割了,在以粮食出售来还账。土地所有者的收益降低了一些,但是相应的风险也降低了,他们几乎不用任何投入,就能安稳的拿到一笔收益。

但是这还不是最终解决方案,张澈认为中国的小农业构成不可能永远存续下去,最可能的就是美国的大农业,不但效率更高,投入的劳动力也更少,那是代表未来的农业。因此张澈在采用各种方式缓和农村矛盾的同时,也开始改革农村社会形态。首先是将农村富余劳动力释放出去,张澈的办法是,通过农会的关系,向各行各业输送劳动力,提供普通的体力工作者,也提供有技能的工作者,比如年轻的有些文化基础的青年都先送到技术学校学习一门技术然后送进工业中去做产业工人,文化底子差的中年人则进行扫盲等教育,实在是教育不了的,就送到各种体力行业去做蓝领。

释放了农村劳动力后,农业需要的劳动力则靠机械来补充,张澈鼓励地主采用机械作业。各种农机兴华集团已经开始试制和生产,农会通过中粮公司来给会员提供贷款让他们购买机械,甚至是按揭分期付款,用粮食来抵扣。降低土地所有者的风险来吸引他们改革农业生产模式。

但是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目前还只能慢慢的维持着农村的安定。

但是毫无疑问农会加中粮的模式是很有战斗力的,尽管还没能够对农村进行太巨大的改变,但是通过出售种子、化肥,又统购统销粮食,农会对农村的控制力达到了顶峰,几乎到了说一不二,可以规定租息,可以制定粮价的程度了。

不仅如此,农会对政治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农会庞大的成员人数,极强的动员能力,让几乎每个县长都要看他们的脸色,否则就当不成县长,即便是现在是县长,下一届选举可就未可知了,即便今天是县长,明天也就不好说了,因为农会里的那些地主许许多多也都是各地县里的议员,他们要弹劾县长的话,成功率很高。

而且农会还以合法组织的身份,正在谋求积极参与政治。在云南还不明显,反倒是在四川十分的明显。四川的熊克武希冀政党政治,结果农会就以一个普通政党的身份进入了四川。机缘巧合的是,刚好去年四川发生了旱灾,农会立刻就以中粮的网络往四川调集了大量的物资,一炮打响,在四川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农会了。当然农会也不光利用中粮公司,对中粮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他们在四川的发展。也带去了中粮的模式。农会发展到哪里,中粮就扩张到哪里。

加入了农会的地主农民跟中粮紧紧的拧成一股绳,统一粮价,统一良种,很快四川的粮食商人不是加入了中粮成为小股东,小掌柜,就是破产倒闭一条路可走。可以说农会是中粮和农村的纽带,利用中粮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中粮的发展,互惠互利互补互成。

岑春煊认识农会同样也是因为去年的灾害。去年四川是旱灾,而广西则发生了虫灾,很多粮食颗粒无收。这时候广西靠近云南的,还有铁路沿线中粮公司有业务的地区,那些加入了农会的农民和地主们,这时候得到了中粮的扶持,在灾害中几乎没有什么损失。这让中粮和农会在广西也获得了发展和声望的同时,也被岑春煊注意到了。

岑春煊认识到这样一个组织,对农民的保护是有利的。作为一个老士人。民为邦本的思想是少不了的,所以岑春煊才想到农会参观一下。

岑春煊参观农会的情况赵泽勇还没了解,很快农会就找上了赵泽勇。

张澈以农会会长的身份来求见赵泽勇。

张澈比过去更瘦了,眼镜戴在脸上都显得大了一些。

“你小子好算计啊。让我做农会的名誉会长!”

知道了张澈的来意竟然是邀请自己也加入农会,并且担任农会的名誉会长,赵泽勇不由得哑然失笑。赵泽勇一眼就看出来,张澈是想利用自己。就像他利用他老子管理的中粮公司发展农会一样,他也要利用自己的威望来发展农会。

张澈却一点也不惊慌,毫不在乎赵泽勇识破了他的算计。扶了扶眼镜,从容的开口。

“其实这对您也是有好处的,假如您做了农会的会长,那么将来农会以政党的身份参与政治的时候,您自然会是农会推出的人选,倒是不管是竞选联省主席,还是云南省长,相信您的胜算都会很大。”

赵泽勇不仅摇了摇头,张澈到底是从美国回来的,心里充满了理想主义。赵泽勇早已经看透,在中国,起码在民国时代,靠着手里的枪杆子来保持政权,可比依靠虚无缥缈的民主宪政要可靠多了。自己有枪可以进行选举,可以保证民主的公平,可以说自己是制度的保护人。可是制度现在还没有到足够保护自己的程度,赵泽勇相信,只要自己今天失去对军队的掌控力,明天可能就会被赶出云南,就像唐继尧那样只能流落他乡。

赵泽勇无意批评张澈的理想主义,相反很欣赏。

张澈的理想主义是在美国养成的,对什么都充满了乐观的态度,尽管他一手打造的联省政治体系充满了各种问题,但是他总是相信都会变好的,在一个可以持续改进的代议制制度下,他相信中国会发展成英国,发展成美国那种程度的民主的。

美国似乎生产这种理想主义者,这可能跟他们短暂但是辉煌的历史有关。美国人在独立之后,几乎没怎么经历过苦难,在他们民族形成的过程中充满了冒险,充满了各种励志的故事,唯独没有被殖民,被灭国,被屠杀的惨痛经历。

因此美国人的心态不可能像中国,像德国那种民族长期遭受苦难的人民那种沉重的心态,美国人没有包袱,所以美国人可以理想主义,可以乐观主义,因此富有创造力,而中国、德国这类民族则充满了沉重,背负了悠久的历史包袱,只能现实主义,利己主义,但中国人和德国人却更有思想,更容易产生哲学。

欣赏归欣赏,但是赵泽勇也不可能白白被人利用,对现在政客模式下的赵泽勇来说,被一个自己欣赏的人利用,和被一个自己不欣赏的人利用,没有什么不同。

因此他不打算太容易就跟张澈合作:“明天的馒头填不饱今天的肚子,将来的事情将来再说,你不觉得你眼下出的价格太低了吗。”

张澈之所以邀请赵泽勇是因为发展的过程中还是有困难的,中小地址,普通农民是最大的受益者,他们乐见农会的发展,甚至隐隐把农会当成自己的靠山。可是大地主则顾虑很多,大地主往往都是士绅阶层,有的甚至是几代读书的书香门第,他们对于参与政治很抵触,除了科举一途的学而优则仕外,他们很难接受其他的政治方式。甚至把各种非科举的,非忠君的,非自上而下的权力体系看成有造反倾向的方式,对于造反士绅阶层最为忧虑,因为他们有恒产就有更多的顾虑。

张澈认为,如果赵泽勇名义上作为农会的首脑,可比自己或者自己父亲张富来做要好很多了,起码大地主会积极起来,甚至他们会把加入农会视作加入赵泽勇翼下,加入这个强权人物的势力自然就跟过去的紧跟皇帝是一个道理了。

尽管大地主知识少部分人,但是在张澈改革农村的计划中,大地主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一个大农业社会,不是无地农民或者小地主能支撑起来的,是有极少数大地主支撑起来的。因此张澈对于农民和小地主的兴趣,远远没有对大地主来的大。可是大地主却对他不感兴趣,所以张澈才来找赵泽勇。

但是他没想到赵泽勇对他提出的条件嫌价格低,不过张澈也随即一喜,嫌价格低不假,但是不也意味着可以谈吗,只要自己出的起价。只要赵泽勇不回绝,张澈的目的就达到了,至于自己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倒无所谓,反正他赵泽勇也不可能把自己吃了不是。

“那您觉得什么价格合适呢?”

张澈笑问道,显然也不相信赵泽勇会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以他对赵泽勇的了解,赵泽勇还是一个很好说话的人的。

但是这一次张澈想错了,赵泽勇奸笑道:“我觉得这个‘名誉’二字可以去掉。”

张澈‘哦’了一声,随即意识到是情况。

惊道:“您要做农会会长?!”(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