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南阀 > 第六十四节 全民习武

南阀 第六十四节 全民习武

作者:狂人阿Q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0:09:56 来源:蚂蚁文学

但是问题随即就来了,去哪里找那么多合格的体育教师呢?

别说民国了,就是21世纪中国都很长时间没培养出足够的体育人才,许多小学中的体育老师都是其他老师兼任的,不用说体育课起不到什么作用,顶多就是跑跑步之类的。甚至有的优秀学校更是将体育课的时间都挤占了,用作其他课程之用,目的呢自然是为了保证升学率。可是造成的结果呢,大部分孩子眼睛上戴着厚厚的酒瓶底,一个个身体孱弱或者过度肥胖,经常性的生病等等。

应试制度下的教育,不是一个健康的教育,诚然培养出了一大堆中规中矩的学生,为改开后发展提供了大量低廉的智力资源,可是整个民族付出的代价是不健康。

赵泽勇当然不可能不考虑到这个问题,因为当年他学习的乡村学校体育老师就是这样的,是由语文老师来兼任的,好在他们不是什么重点实验小学,不用挤占体育课,体育课上还能跑跑步,滚滚铁环,但是每周也仅有一节体育课,根本就达不到锻炼的目的,更枉论培养锻炼习惯和体育精神了。

所谓集思才能广益,赵泽勇索性把这个问题抛给了教育部商议。

教育部也很头疼,又下发到各个学校征集意见。

最后还真的给出了不少答案。

当汇总上来的可行性方案放到赵泽勇桌子上的时候,赵泽勇才恍然大悟,体育运动可不紧紧是长短跑,高低杠,铁饼铅球,乒羽,足蓝排啊。

民国目前就可以进行教学的体育项目也有不少,比如游泳。大概没有哪个国家会少懂游泳的人吧,哪怕是内陆国家也不例外。云南虽然是高原,但是位于南方大小河流众多,河边的居民懂游泳的当然很多了。

当然了也不是懂游泳就能当游泳老师的,要知道学游泳可跟教游泳不一样,乡下的孩子学游泳,很多都是自己跳进水里,等喝够了水,喝着喝着也就会狗刨了。所以招募一批水性好的年轻人,还要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培训。然后他们才能胜任。

除了游泳大概就只有所谓的长短跑比较容易招募到老师了,别以为教跑步是件简单的教学,虽然说是个人只要有腿就能跑,可是是个人就能跑的过刘翔吗,嗯,奥运会上的刘翔不算。跑步可是很科学的,怎么练习,长跑和短跑中的呼吸怎么调整,什么样的肌肉适合什么样的跑步运动等等都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训练方式的。

也只能是招募一批能跑的家伙。然后聘请外国专家对他们进行培训了。

另外还有爬山,云南地形山地众多,爬山好手一抓一大把,山民们爬山都爬成了本能。同样需要有专业的训练。不是任何人都能向山民那样攀爬的,普通人还是需要借助工具的。

除了跑步、游泳和爬山这三项运动,其他的运动项目肯定也要搞,田径、球类、摔跤、举重等一个都不能少。只是要立刻就开办这些项目根本就不现实。强行推行的结果只能是形式主义,空有课程而无内容,就像后世的体育课一样。可能课程有排,但是学生都被派去背单词了。

但是立刻开展的也不仅仅只是这三项,会泽县一个老师提出的建议让赵泽勇大为欣赏,那老师虽然是一个语文老师,但是自幼就习武,他们是武术世家,自然而然的这老师认为合理的体育项目是武术。

武术,中国的国粹,把武术加到学校课程中,充当体育课的想法,让赵泽勇不但很赞赏,而且想想就觉得很给力,试想一下,当一个精瘦的中国汉子,碰到了一个高大的白人,三拳两脚把他撂翻在地,人人都跟李小龙一样,确实很酷。

跟游泳、爬山一样,武术人才中国不缺少,不但是不缺少,简直就是盛产,而且是唯一盛产,中国可是武术的故乡,在故乡找一些武师还不是手到擒来。于是武术就成了第一个小学标准体育课程,根据后世一些教育家的观点,体育运动是最应该每天都进行的教学项目,在审视了自己打造的基础教育的弊端后,赵泽勇从善如流的接受了这个观点,要求从小学到高中再次修改教学大纲,务必要保证每天至少有一节体育课。

于是一时间,云南大小学校都开始四处寻找武林高手了,过去失业的那些走镖的,跑马帮的,江湖卖艺的,一时间都成了香饽饽,各个学校抢着要,工资还不低,起码不比一些寒窗十载的小学教师低。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派系分支不胜枚举,各个学校招聘到的老师不同,所以每个学校学习的武术类比都不同,搞的不同的学校都像小说中一个个门派一般。但是这好像也不错,这不就是西方倡导的差异化教学吗,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的教育方法,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不过是指导思想,根本就约束不了各个学校,最终每个学校教导出来的学生个性鲜明,充满了差异,这才是符合人的天性的。

赵泽勇也是这么认为的,因此开始是对这样的武术教学鼎力支持的,可是很快就发现问题了。很多学校都出现了家长和学校的纠纷,因为不少学生因为习武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受伤了。尽管云南的家长送孩子上学的时候,都交代了老师说,孩子顽皮不行就打,打死不怪学校,可真因为学校的原因导致孩子受伤了,你试试看,他们管不管。

练武术能把人练受伤?

赵泽勇不懂这个,跟几个伤了学生的武师交流了一番。

武师表示自己是按照故老相传的方式来教学生的,当年自己的师傅就是这样教自己的,至于为什么会受伤,武师认为是学生的体质原因。一般的师傅收徒都是要亲自挑选的,不是什么人都收的,所谓的看根骨就是这个意思,师傅都喜欢那些体质更好的,资质优秀的弟子。而现在进行的武术教学完全就是大规模的。批量化的,跟工业生产一般,同样的教育模式放在体质好的人身上没问题,放在天生弱的就要受伤了。

还是没有一定的教育标准的原因啊。

赵泽勇想着,心理坚定的认为体育教授武术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教育的方式,可是让这些武夫们去调整教育方法,他们可没这个能力。制定教育计划还是要有专门的人来,这样的人民国没有,可是未必现代就没有啊。

走访了十几所体校、武校。最后在京城某体育大学找到了几个研究武术的老教授。跟老教授说自己是一所私立小学的校长,自己的学校进行武术结合普通学科教学,可是武术教学中出现了受伤的情况,希望老教授们能给与一些意见。

这几个老教授研究了半辈子的武术,也研究了半辈子的教育,对于武术和教育都很关心,因此对这个课题很感兴趣,在赵泽勇保证提供经费后,他们愿意尝试对此进行研究。

赵泽勇没有太富裕的时间。最后几个教授琢磨出使用电脑模拟的方式,电脑模拟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然后按照教授们制定出来的教学方法来进行科学的教育,然后通过模拟效果看看。五年后对人体的影响如何,十年后的结果又如何?

最后教授们认定,中国的武术教育都不科学,包括绝大部分的武校也不科学。尤其是教授们极力反对让十岁以下的孩童站桩。说模拟研究表明,在孩提长身体时期,就进行中国传统的马步站桩训练。会对骨骼的发育生长造成很大的影响。教授还举例,很多有名的武术名家个子都不高就是这个原因,比如成龙还有李连杰。

赵泽勇邀请教授们制定新的武术教学方法。

经过一阵的反复论证研究。几个教授联手制定出来一整套武术教学的教材,这套教材结合了科学的锻炼方法,在十岁一下的学生中只进行那些对关节有好处的武术运动,比如少林长拳、太极拳之类的武术,而在十岁以上的学生中,也只对那些体质好的人进行高强度马步3站桩训练。

老实说这套教材已经把中国传统的武术传习面目全非了,靠这套教材赵泽勇是不用想着能把自己的子弟都教育成为武林高手了。但是对比一下,把自己的子弟都教育成矮子的后果,赵泽勇还是选择了这套起码经过电脑模拟过的教材。

于是云南的中小学生每天的课程中都加了体育课,而体育课的内容必有武术教学,一般情况是经过短时间的跑步热身过后,学生就跟着老师做起各种武术动作。最后一个个做的都有模有样,可是都是花拳绣腿,完全是好看不实用,强身健体或许可以,但是要练出名堂那可就不成了。因为这些学生都没经过严格的基本功练习。传统的扎马站桩不是没有道理的,尽管有各种弊端不适合推广到全民,可是不可否认要练出真功夫就要进行这种后果严重几乎是自残身体的基本功训练。

赵泽勇期待的中国人都成为李小龙的情况不可能发生了,不过他还是把全民习武教育模式坚持了下来,在他的强势推动下,这成了教育部最新的教学要求,体育占据了升学中两成的加权分数,没有学校敢自这上面大意,而武术则是体育分数中的重头戏。

接下来要进一步做细化就只剩下体育考试内容了,长短跑、爬山、游泳自然不用说了,计时就可以了,而武术则是对动作标准程度进行规定,必考科目中只有两种,少林长拳和太极拳个选一种。

无疑,习武尽管不能做武林高手了,但是做一个身强体健,心理健康勇敢的好男儿是不成问题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