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皇明风云录 > 正文 第十二卷第二章第二十四节 祭告太庙

崇祯五年七月初一,京城郊外太庙。

这一天,可以说是崇祯帝自登基以来最开心的一天,在镇国公率领的数十万大明将士浴血奋战之下,大明面对的所有内忧外患尽皆覆灭!

李闯、献贼,满清鞑虏,蒙古鞑子,朝鲜国,都被大明将士一一荡灭,从今以后,大明便可以浴火重生,专心恢复国力、重振国威了!

这一天的太庙,可谓是人山人海,京城以及北直隶各地涌来了十几万军民人等,在太庙之外围观,为自己能够赶上这场天下盛事而感到兴奋不已。

太庙之中,崇祯帝率领文武百官向大明历代先皇奉献牺牲,之后便亲自大声诵读祭文,向大明历代先皇禀告外虏尽灭、大明将兴。

此时,镇国公刘云威也在众多文武大臣之中,静静的肃立着。

在刘云威的身边,就是内阁首辅陈新甲,以及兵部尚书孙承宗。

早在半月之前,崇祯帝在接连收到了左、右两路大军的捷报之后,便召集了内阁首辅陈新甲、兵部尚书孙承宗商议大战的善后事宜。

崇祯帝将自己心中的担心说了出来,那就是在镇国公取得如此大捷之后,朝廷已经是封无可封、赏无可赏了。现在刘云威已经是镇国公,统领大明最为精锐的数十万大军,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朝廷总不能将刘云威封王吧?

如果崇祯帝真的将镇国公刘云威封王,那非但不是对其的奖赏,反而是判了镇国公刘云威死刑!到时候,刘云威功高震主、权倾天下,只有死路一条!

面对眼下的难题,陈新甲和孙承宗都是沉默不言,如此重大的事情,二人谁都不敢开口说话。

崇祯帝也是满面愁容,一时之间君臣三人都是久久无语。

就在崇祯帝和陈新甲、孙承宗左右为难的时候,镇国公刘云威的奏折送到了。崇祯帝急忙打开一看,只见走着上只写着一句话:“臣,奏请孤身进京复命!”

崇祯帝看完奏折之后,脸上满是不可思议的神情,对陈新甲和孙承宗说道:“镇国公说的是真话?”

陈新甲脸色发白,不知道说什么好,而孙承宗则是眉头紧皱,说道:“陛下可传令镇国公自密云镇南下进京,同时给密云镇总兵官马科下旨,命其暗中整顿军备以防不测。”

崇祯帝点了点头,到那时随即便摇了摇头,说道:“镇国公如果真的率军南下,马科挡得住吗?”

听到这里,陈新甲和孙承宗对视一眼,二人都是苦笑着说道:“挡不住的!”

“唉!”

崇祯帝重重的叹息一声,说道:“那就不要多此一举了,直接下旨,让镇国公进京,随朕一起祭告太庙!”

太庙之中,陈新甲和孙承宗看着眼前的景象,都是不约而同的回忆起了之前和崇祯帝的对话,二人看向镇国公刘云威的眼神都是异常复杂,同时又满是钦佩。

不论是陈新甲还是孙承宗,都万万没有想到,镇国公刘云威竟然真的像自己的奏折中所说,只带了二十名亲卫铁骑就进了京城,除此之外远征大军的一兵一卒都是原地不动,继续在塞外驻守!

孙承宗看着正在宣读祭文的崇祯帝,心中暗道:“苍天护佑我皇明,在国事即将崩坏之时,大明得到了镇国公这样的忠臣良将!只是,这将来之事……”

孙承宗正在思考着,却听到身边的镇国公刘云威低声说道:“陈阁老、孙大人,本公有事相求,还请二位大人不要推辞。”

旁边的陈新甲听到之后急忙笑着说道:“镇国公请讲,只要是我力所能及之事,一定办到!”

孙承宗赶忙笑了笑,说道:“镇国公请讲!”

“孙大人,此番本公进京面圣,是为了三件事情,这三件事情都需要二位大人鼎力相助。”

听到这里,陈新甲和孙承宗都是想到了什么,二人的脸色都不是很好看,但还是压住了心中翻涌的情绪仔细听着。

“这第一件事,就是在蒙古诸部故地重建大宁都护府和瀚海都护府,对于大都护的人选,本公以为由湖广巡抚卢象升出任大宁督护府大都护,由蓟州镇总兵官温破虏出任瀚海都护府大都护;在朝鲜国故地重建安东都护府,由辽阳总兵官吴兴出任安东都护府大都护。将奴儿干都司改组为安北都护府,由陕西总督孙传庭出任安北都护府大都护。最后,本公建议除了保留山海镇、辽东镇之外,将辽东、奴儿干都司各镇全部裁撤!”

陈新甲和孙承宗听完之后都是兴奋不已,心中更是十分震惊,这可是重现了汉唐雄威啊!

不过,孙承宗还是问道:“那其余的各路总兵如何封赏?各镇兵马又如何安排?”

刘云威笑着说道:“本公建议就给各镇总兵加封爵位好了,至于各镇的兵马安排,就涉及本公想要提出的第二件事情了。”

陈新甲和孙承宗闻言都是心中一惊,急忙问道:“何事!”

镇国公刘云威正色言道:“本公准备向陛下请战,发出征伐西域,重新在西域建立北庭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重开丝绸之路!”

陈新甲闻言惊呼道:“镇国公还要领兵出征?”

刘云威闻言大笑了起来,说道:“哈哈!本公不会在率军出征了,本公说过,不会再南下入关。本公今后准备向陛下辞官,在塞外找一处草场放牧,享受荣华富贵了。”

陈新甲闻言满脸的不敢相信,而孙承宗盯着刘云威看了一会儿,忽然双眼微红,颤声问道:“那镇国公准备保举何人领军出征?”

“通州镇总兵官,陆英!”

孙承宗和陈新甲对视一眼,几乎是异口同声问道:“那第三件事情呢?”

刘云威笑着说道:“当然是请陛下给本公发一些贴己的银子,也好前往塞外买地啊!哈哈!”

说完之后,崇祯帝也诵读完了祭文,这场太庙祭祖也茶不断要结束了,镇国公刘云威和众臣一同上前叩拜,只是陈新甲和孙承宗的心中都是五味杂陈,不敢相信刚才听到的话都是真的,就好像是在做梦一般不真实。

当夜,崇祯帝召集陈新甲和孙承宗御书房议事,当崇祯帝听完了镇国公刘云威提出的三件事情之后,脸上也是神色复杂,许久之后才长叹一声,说道:“镇国公真是,国之干城啊!”

孙承宗轻声问道:“陛下,那镇国公所提三件事情该如何处理?”

崇祯帝沉思了好一会儿,说道:“镇国公所提的前两件事情都可以准奏,这两件事情对大明来说都是功在千秋之举。而且,现在大明各地都在清查土地,准备给天下百姓分配土地,各地的商税、矿税也是不断增长,大明终于是缓过气来了,就算是今年天灾依旧,也不会出现什么闪失。国库里的钱粮也还能够支撑大军西征的开销,所以朕决定准奏!两位爱卿可有异议?”

陈新甲和孙承宗闻言都是急忙起身说道:“臣并无异议!”

其实在陈新甲和孙承宗的心中,大明出征西域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毕竟西征大军的主力兵马都是镇国公一系的,打赢了大明收复西域、重开丝绸之路,国势只会越来越强;而如果此战打输了,大明各地的兵马也不会有多少损失,折损的几乎都是镇国公的部下,正好可以平衡朝廷内部镇国公一家独大的局面,两全其美!

此时,陈新甲和孙承宗真正关心的其实是第三件事情,崇祯帝会如何处理镇国公刘云威的安置问题!

只见崇祯帝坐在龙椅之上眉头紧锁沉默不语,过了好半天才说道:“听闻镇国公在成都的老宅还有一些老军操持着,可是这样?”

孙承宗点头说道:“启禀陛下,那些老军是追随刘挺老将军出征入死、百战余生的老卒。”

崇祯帝闻言不由点了点头,然后长叹一声,说道:“你们都退下吧,朕要清静一会儿。”

孙承宗和陈新甲对视一眼,便一同叩拜退下。

二人走出御书房之后,陈新甲担忧的说道:“孙大人,您说陛下这是什么意思?”

“陛下正在犹豫之中。”

孙承宗说道:“陛下还是下不了决心啊!”

说完,孙承宗便大步流星的离开了,只留下依旧琢磨刚才崇祯帝话语的陈新甲。

御书房内,崇祯帝脸色凝重,喃喃的说道:“镇国公真是给朕出了一道难题啊!”

一旁始终没有说话的王承恩上前说道:“陛下,老奴导师认为,镇国公已经为陛下呈上了一个办法,否则的话,镇国公又怎会主动孤身南下进京?”

听到这里,崇祯帝猛地站了起来,吃惊的望着王承恩,说道:“果真如此?那镇国公就是我大明的英雄,我朱家的恩人!”

午夜时分,镇国公刘云威在馆驿之中依旧没有入睡,似乎在等着什么人。

忽然,房门被人打开,一名十几岁的少年轻声走了进来,对着刘云威行礼,说道:“小人见过镇国公,我家主子派小人前来送口信。”

“请讲!”

“我家主子说:万事俱备,只欠一诺!”

刘云威闻言淡淡一笑,抱拳说道:“有劳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