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皇明风云录 > 第一卷第五章第十节 朝会争论

皇明风云录 第一卷第五章第十节 朝会争论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0:06:48 来源:蚂蚁文学

皇明风云录

第一卷辽东惊变

第五章收兵励志问前程

第十节朝会争论

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三月底,紫禁城。

万历帝在得知辽东大败后极度震怒,朝廷好不容易调集的十余万大军,竟然在几天之内就被建奴杀得几乎全军覆没,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一般!万历帝发了一通火之后渐渐平复了心绪,开始认真思考辽东局势的后续布置了。在思考了几天之后,万历帝心中有了一些想法,便下旨召集朝会,专门商议辽东之事。

大殿之上,万历帝和满朝文武相视无言,再加上辽东战败的阴霾萦绕在君臣心间,显得这次朝会的气氛异常的诡异。

万历帝冷眼看着满朝文武,心中不禁泛起了一丝悲凉:“这就是我大明的栋梁?平日里一个个的慷慨激昂、乍一看全都是精忠报国的主,现在国家有难反而全都谨言慎行起来!有如此朝臣,国事岂能兴旺!”

李林斌站在朝班内也是看了看左右的同僚,见其全都低头不语,没有一个人为国事费心思索,心中也是极度的悲凉,就要出列陈说一、二。

就在这时,李林斌却见方从哲出列说道:“启禀陛下,臣有事启奏。”

万历帝说道:“阁老请讲。”

方从哲拿出一封奏折,说道:“陛下,臣昨日接到了辽东经略杨镐的一封奏折,请陛下过目。”

一名太监将奏折接了过来,快步递给了万历帝。

万历帝打开奏折读了起来,过了一会说道:“那杨镐在奏折中说:此战之败,皆是由于马林和刘云威临阵退缩所致,你们觉得杨镐所说是否可信?”

众臣一听,顿时便嚷嚷开了,特别是御史言官更是上蹿下跳,甚至叫嚣着要派出锦衣卫前往辽东将刘云威和杨镐全都押解回京,以便仔细审问。至于那马林,人都已经死了,是否是清白的也没有人去管了,这些言官只对活人感兴趣。

万历帝皱了皱眉头,爆喝一声:“聒噪什么!这是朝会,不是街头市镇!有奏议的一个一个说,都给朕说些有用的!”

朝堂瞬间安静了下来,那些御史言官没有一个陈述建议的,全都恢复了无话可说的姿态,气的万历帝差点下旨将那些言官全都拖出去杖毙。

这时,黄嘉善出列说道:“启禀陛下,臣以为杨镐所说皆是一派胡言。那刘云威是老将军刘铤唯一的孙子,他岂会坐视自己的祖父和父亲于不顾,自己擅自后退?这不合常理啊!要知道,此前刘云威对建奴作战可是异常勇猛的,此次国战又怎会一反常态开始畏惧建奴了?所以,臣以为定是那杨镐在掩盖事实、推卸责任!至于那马林,臣也得到消息:马林确实是在北路军战败之后只身逃回了开原。”

李林斌也出列说道:“陛下,臣是见过那刘云威的,以臣的判断来看,那刘云威绝对是一员虎将,不是贪生怕死之辈。反而是那杨镐临阵胆怯,臣听闻在各路大军接连被建奴攻击的时候,杨镐手中本来是有兵力可以调动前去增援的,但他却只是严守沈阳而拒绝救援,以至于各路大军孤立无援而纷纷落败。所以,臣也是同意黄尚书的观点,刘云威是被冤枉的,马林倒是罪有应得。”

万历帝不置可否,看了看方从哲说道:“不知方阁老有何话说,毕竟那杨镐是阁老举荐的。”

方从哲听完万历帝的话顿时冒出一身冷汗,不过还是强自镇定的说道:“启禀陛下,臣在陈述之前,还有一封奏折要呈给陛下。”

万历帝问道:“谁的奏折?”

“刘云威的。”

众朝臣都是吃了一惊,心中暗道:“看来那杨镐和刘云威是杠上了,就不知谁胜谁负了?”

黄嘉善和李林斌对视一眼,都有些吃不准方从哲这是什么套路,竟是将刘云威和杨镐两人的奏折全都接了过来,这是什么意思?

万历帝接过了奏折看了一会,说道:“那刘云威在奏折中说道:自己带着汉威营一路与建奴血战,以部下死伤过半的代价重创了建奴大军,并且弹劾杨镐胡乱指挥、佣兵不救。朕想知道方阁老有什么见解?”

方从哲说道:“启禀陛下,关于此事臣也是经过了调查和思考的。虽说那杨镐是臣举荐的,但是此战战败的首要责任理应由杨镐承担。毕竟是他提出的分兵四路、分进合击,以至于给了建奴各个击破的机会,而后又佣兵不救致使各路大军纷纷败亡,所以臣请将杨镐押解回京,交由三法司会审;至于刘云威,臣以为他所说的话也是言过其实的。那汉威营就算是战力超群,也不过就是数千之众,怎能敌得过数万建奴主力?所以,说那刘云威临阵畏敌确实是重了些,但是相机后撤还是可能的,此外战后刘云威还直接率兵退回了辽阳,所以应给予一定的斥责。”

话音刚落,李林斌便大声质问道:“方阁老这是什么意思?阁老也说了,那刘云威只有几千兵马,就算是后撤了也是实力所限,况且他还是率部血战的,怎能因此受罚?”

方从哲冷笑着说道:“不管怎么说,东路军主力全军覆没,只有汉威营回到了辽阳,这是事实!朝廷给刘云威一些惩戒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嘛。”

李林斌还没来得及说话,黄嘉善便抢先说道:“按照方阁老的意思,战前我就不同意杨镐出任辽东经略,是阁老执意保举才将杨镐放到了这个位置上,现在此战因为杨镐的原因败了,那阁老是不是也要承担责任!”

此话一出,方从哲的脸色顿时变得极其难看,而那些言官仿佛是找到了腐肉的苍蝇一般,纷纷出言弹劾方从哲,特别是礼部主事夏嘉遇甚至称辽东局势之所以败坏到如今的地步,都是由于方从哲庇护李维翰、举荐杨镐所造成的,请求万历帝更换内阁首辅!

方从哲看着一个个慷慨激昂的言官,以及冷眼瞪着自己的黄嘉善、李林斌二人,心中震惊不已:“老夫今日出门没看黄历?真是见了鬼了!怎么这些言官一个个的都冲着我来了?那黄嘉善、李林斌还和言官穿一条裤子了?这事一定有古怪!”

方从哲在言官的弹劾声中冥思苦想着,渐渐地一个人名浮现在了方从哲的脑海里:袁明轩!

“一定是他!一定是他在找到我之前,也找过黄嘉善、李林斌和那些言官!老夫真是失算了,竟然让那袁明轩给摆了一道!”方从哲想明白之后只觉得怒气冲冠,但是形势已经如此,方从哲也没有别的选择了,只能是硬着头皮坚持自己的主张:重责杨镐、轻责刘云威,以此来分散火力,否则的话形势只会更糟!

万历帝看着那些越来越激动的言官担心局面失控,便再次出面制止了言官的狂吠。

方从哲见言官不再喧哗了,便说道:“陛下,臣用人不查以至于辽东局势败坏,甘愿承担责任,恳请陛下准许老臣告老还乡。”说完,方从哲便跪了下来。

此时众臣都看向了万历帝,不知会如何回应方从哲。

万历帝看了看方从哲,心中一阵冷笑:“哼!明知道现在辽东之事当为首要,朕不可能临阵更换首辅,想要跟朕来个以退为进吗?”

想到这里,万历帝冷冷的说道:“方阁老还是再辛苦些吧,帮着朕想想杨镐和刘云威的事怎么处理为好。”

方从哲道了声:“臣遵旨!”便就坡下驴了,同时也就堵住了言官的嘴,看得那些言官一个个气急败坏的。黄嘉善和李林斌也没想着靠着这件事就能将方从哲扳倒,只是看着方从哲的样子十分的不忿。

方从哲站了起来整了整衣衫,说道:“陛下,臣以为那杨镐当为此战战败的首要责任,应当就地免职、押解回京议罪;刘云威虽然力战建奴,但是其未能及时救援东路军主力,所以是有过失的,故此臣以为应当由游击将军降职为千总;此外由于其擅自撤回辽阳影响颇坏,不应再在辽东任职了,所以臣请将其连同部下调往四川。”

万历帝听完皱了皱眉头,思考着方从哲的提议。而黄嘉善和李林斌听到方从哲要将刘云威调往四川都是惊异不定。二人接到袁明轩的信中,就有将刘云威调回四川的提议,此时正不知该如何开口,谁成想方从哲竟然帮了二人如此一个大忙。

万历帝想了一会,说道:“现在辽东正是需要加强军备的时候,阁老反而要将汉威营调走,是不是有些欠妥啊?”

方从哲说道:“陛下,臣是这么想的:一来汉威营现在战损十分严重,营中将士伤亡超过六成,已经不具备迎战建奴的条件,少了这样一支兵力也影响不到辽东的守备;再者,刘云威不听调令擅自回辽阳,此事要是不加惩处的话,那辽东兵将可就不好管了。”

万历帝微微点了点头,说道:“此事黄尚书怎么看?”

黄嘉善偷偷瞟了一眼方从哲,见其微微点头,便说道:“陛下,臣以为方阁老的提议在理,臣附议。”

刚说完,各路言官纷纷附议赞同方从哲的提议,万历帝见状便说道:“传旨,将杨镐就地免职逮捕入京,交由三法司会审议罪;将刘云威降职为千总,所部汉威营缩编为千总营一起调回四川,同时任命刘云威为四川行都司会川卫千总。”

说完,万历帝看了看众臣说道:“现在,说说辽东之事该如何善后吧!”

本站重要通知:请使用本站的免费小说APP,无广告、破防盗版、更新快,会员同步书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appxsyd(按住三秒复制)下载免费阅读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