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皇明风云录 > 第十一卷第一章第二节 申诉

皇明风云录 第十一卷第一章第二节 申诉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0:06:48 来源:蚂蚁文学

程世勇将情况回报给刘云威之后,便在大营之中休息了一夜。次日一早,程世勇便带着手下策马离开了汉威军标兵营大营,再次返回了京师。

刘云威经过一夜的深思熟虑,结合袁明轩送来的消息,觉得在整个朝廷之中,兵部尚书陈新甲和大太监王承恩是可以拉拢的,只要处理得好,完全可以成为蓟辽督师府在朝中的一大助力。

于是,刘云威让程世勇立即赶回京师,告诉留在京师内继续探查消息的袁明轩,要想办法和陈新甲、王承恩取得联系,看看能不能和二人建立同盟关系。

待到程世勇离开大营之后没过多久,刘云威便接到消息,龙骧铁骑参将郭毅回来了。

刘云威闻言大喜,待郭毅赶到中军大帐之后,刘云威便笑着说道:“哈哈!怎么样?郑之龙送来的钱粮都用上了吗?”

郭毅走进大帐先是行礼,然后笑着说道:“启禀督师,末将已经和郑之虎将军交接完毕,所有的钱粮都已经按照督师的指示分发转运了。而且,咱们督师府准备的那些财货也已经全部装船,末将南下之前,郑之虎将军就已经扬帆起航了。”

刘云威点了点头,问道:“现在辽东各镇的情况如何?”

“都很好!各镇现在都在积极练兵、屯田、赈济百姓,辽东各地正在快速恢复元气!”

“好!”

刘云威兴奋的大叫了起来,然后又问道:“那本督留下的那封信交给郑之虎了吗?”

郭毅点了点头,说道:“督师放心,是末将亲手交给郑之虎将军的,郑之虎将军已经答应,一定会在预定的时间内亲手将书信交给郑之龙!”

听到这里,刘云威大笑着站了起来,说道:“如此,可谓是万事俱备了!周延儒和东林党在劫难逃!”

就在当日,刘云威下令汉威军标兵营拔营西进,数万大军朝着京师的方向快速行进,只用了一天时间,大军就赶到了距离京师二十里的地方,在一处较为平坦的旷野停了下来。

刘云威策马来到一处山坡上,看了看周围的地形,只见大军周围十分平坦,还有一条不知名的小河流经,十分适合大军驻扎。

于是,刘云威便下令大军暂时驻扎在此处,然后便派出了夜不收赶往京城,将自己亲笔写好的奏表送往京城。接下来,刘云威便安心在大营之中等待着,静待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刘云威还严令大军将士不得随意走出大营,约束大军将士驻守大营,不得妄动。

此后,蓟辽督师、破军伯刘云威亲率数万汉威军兵逼京师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就传遍了京师和整个北直隶,一时间京师震惊、北直隶震惊,几乎是整个大明北地都陷入了恐慌之中。

一向忠勇有加的破军伯为什么会突然率军威逼京师,做出这等乱国之举?一时间民间传出了各种各样的说法。

有人说,破军伯刘云威在灭亡了满清之后志得意满,手下又有数十万精锐大军,自认为可以起兵造反了,所以

才会纵兵为祸。

有人说,破军伯刘云威是受到了朝中奸佞的迫害,才不得已起兵自保。

但是,也有人说,破军伯率军进京是受了当今陛下的衣带召,所以才率军进京勤王,准备一举铲除朝中的奸臣、匡扶大明。

一时间,整个京城内外人言沸腾,坊间各种消息满天飞,让人不知道哪个消息是真、哪个消息是假,闹得人心惶惶。但是,不管各种消息如何传播,有一点还是各方都认可的,那就是汉威军的军纪十分严明,数万大军就驻扎在京城以东二十里的地方,但是并没有任何破军伯刘云威纵兵劫掠、为祸乡里的消息传来。

这一点也从侧面印证了刘云威率领汉威军威逼朝廷是出于无奈,而不是图谋不轨。

崇祯帝在得知消息之后震怒不已,不管刘云威是处于什么目的,也不管是受了什么委屈,也不能如此行事,竟然率领大军威逼京师!

盛怒之下,崇祯帝想要派出锦衣卫前往汉威军大营,将刘云威逮捕入京,并且准备另派大臣前往汉威军大营,尽快统领大军返回通州城驻扎。

但是,崇祯帝的这个念头被王承恩劝阻住了,王承恩说道:“陛下,现在京城内外的形势可谓是到了千钧一发的时候了,现如今万万不可做出任何有可能激怒破军伯的事情!现在朝廷要做的,是想办法弄清楚破军伯为什么会如此行事,只有找到了事情的关键,才能尽快化解危局啊!”

崇祯帝皱着眉头想了好一会儿,才勉强的点了点头,说道:“兵部尚书陈新甲之前不是说要亲赴汉威军大营吗?那就下旨,让陈新甲尽快赶往汉威军大营打探消息。”

“老奴遵旨!”

说完,王承恩便快步离开了御书房,就在王承恩准备前去拟旨的时候,忽然见到一名小太监快步走来,神色十分慌张。

王承恩见状不禁皱起了眉头,将那名小太监叫到了一边,然后低声问道:“出了什么事情!”

只见那名小太监将手中的一封书信递给了王承恩,然后说道:“启禀公公,这是破军伯派人送来的亲笔奏表!”

王承恩闻言大惊失色,此时也顾不上去给陈新甲传递崇祯帝的旨意了,拿起刘云威的亲笔奏表转身就回到了御书房。

“陛下!破军伯的上表!”

崇祯帝闻言猛的站了起来,一把接过了王承恩递过来的奏表,几下就打开了书信,刚看了一会儿就气得暴跳如雷。

“罪臣刘云威万死上奏:

自臣率军北上辽东之后,我征辽大军数十万将士便一路浴血奋战,终于不负圣望剿灭满清,规复辽东都司及奴儿干都司故地。臣能成次大功,实则上天不弃皇明,万民未忘华夏!

然虽有将士撒血、边民搏命,亦不敌国之奸佞!

臣自万历四十七年随祖父、先父出征萨尔浒,于辽东血战满清鞑虏数十战,我皇明各军将士亦是舍生忘死、浴血奋战,有我汉家儿郎前赴后继,数十万将士马革裹尸、

战死沙场,才有今日尽灭满清之全功!

而朝中东林逆贼不愿国朝将士立下功勋,每每于大战之际兴风作浪!

先有东林党人方从哲克扣大军钱粮,不发将士兵甲,后有东林党人杨镐恣意妄为,以至于十余万将士命丧萨尔浒,满清之祸再无可制!

其后,浑河之败乃至辽东沦陷,皆因东林党人祸乱朝纲、党同伐异,致使辽东局势一再败坏。幸皇天不负,才有今日收复故土之功。

今日之事,我皇明已有中兴之胜机,数十万将士枕戈待旦,不日便可歼灭蒙古诸部、朝鲜国,此乃我皇明自成祖以来未曾有之武功,更是陛下齐天洪福!

值此大军出征前夕,臣得到密报,朝中东林党人竟然不顾国家危亡、百姓生死、陛下宏愿,暗中议定我大军分兵出征之际断我粮草、竭我兵甲,企图使我数十万将士命丧胡境,使我大明重蹈土木堡之变,以防止有功将士晋身朝堂,以保证东林党人把控朝廷之权柄!

臣常闻一家之害在于小人,一国之害在于奸臣!我大明历经风雨三百年,今日在陛下励精图治之下才有今日中兴局面,而东林党人却如狂犬乱吠一般祸乱朝纲,此乃国之奸佞、汉之逆贼!

故,臣为保陛下之权威、百姓之期盼、大明之社稷,特启禀十余万分路南下、进京勤王!

一者,上慰陛下、下安黎民;二者,铲除奸佞、匡扶朝政;三者,扫清后路、举兵北伐!

臣将不日进京,亲自负荆请罪觐见陛下,待到东林奸佞伏诛之后,臣将尽起蓟辽督师府下辖各镇大军,兵分两路出征蒙古诸部以及朝鲜国,为我皇明开疆拓土、拱卫边疆!

至于臣,也将在有生之年常驻边塞之地,永生不再南下进关,终生为我皇明守土开疆、扫平四夷!”

崇祯帝看完了刘云威的这封奏表,已经气得七窍生烟、浑身发抖。旁边的王承恩见状也是眼皮直跳、胆战心惊,小心翼翼的问道:“陛下,破军伯在奏表中说了些什么?”

谁知,崇祯帝却是没有理会王承恩的疑问,而是突然大声咆哮了起来:“把周延儒和陈新甲给朕叫来!马上!”

王承恩看着崇祯帝那狰狞的脸色,吓得连连应是,急忙手忙脚乱的跑了出去。刚一跑出御书房,王承恩便对门外的几名小太监大声吼道:“快去将阁老周延儒、兵部尚书陈新甲请来!”

那几个小太监平日里哪里见过沉着冷静的秉笔大太监王承恩如此慌张失措,全都愣在原地一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王承恩见状气得咬牙切齿,冲上去一脚一个,一连将三个小太监踹得人仰马翻。

“还不快去!都不想活了?一个个的要是腿脚慢了,小心杂家砍了你们吃饭的家伙!”

那几个小太监此时才如梦方醒,顿时做了鸟兽散。

看着那些小太监的身影,王承恩在心中一阵哀鸣:“破军伯啊!你可是把天给捅了一个大窟窿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