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皇明风云录 > 第九卷第一章第一节 财政危急

皇明风云录 第九卷第一章第一节 财政危急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0:06:48 来源:蚂蚁文学

皇明风云录

第九卷 滔天巨患

第一章 国事艰难灾祸起

第一节 财政危急

崇祯元年(满清天聪元年),四月底,宁远城。

刘云威一身短打头顶烈日,带着督师府的一班官员走在农田之中,只见入眼之处满是干裂的土地和枯黄的秧苗,无数农夫正在田间劳作着,每个人的脸上都是非常凝重,所有人的心中都十分清楚:今年的春耕怕是要黄了,今年又是一个大旱之年!

跟在刘云威身后的陈子同和周天逸也是面色凝重,二人不时小声议论着什么,一边说着一边轻轻的叹着气,言语之间忧虑的意味十分浓重。

这时,刘云威在一垄枯黄麦苗的旁边停下了脚步,抬起头看了看炎炎烈日,心中不禁暗暗咒骂了老天爷几句,然后说道:“陈知事,去年本督不是拨下了钱粮,命令屯守司在各地打井、挖渠、整修水利设施吗?为何今年各地屯田还是如此模样!”

陈子同闻言急忙上前说道:“启禀督师,去年属下已经带人在蓟辽四镇整修水利了,共计打井三百三十余口,挖渠上百里,并且还疏通了不少原有的灌溉设施。但是,自打今年以来,咱们大明北方各地就降雨稀少,特别是山海关以外,更是滴雨未下啊!屯守司打好的水井大部分都已经干涸了,现在就连百姓的饮用水都已经保证不了了,哪里还有多余的水来浇地啊。”

“蓟州镇和通州镇的情况如何?”

陈子同叹了口气,说道:“比山海镇和辽东镇稍好一些,但是通州镇和蓟州镇的屯田今年也是铁定歉收了,产出的粮食能够两镇自用的,那就算是老天开眼了。”

刘云威听完之后心中忧愁不已,一双剑眉已经皱成了一个川字,想了一会儿,说道:“马上以督师府的名义下令,各镇驻军出动帮助各地百姓进行抗旱。实在不行的话,只能靠人挑马驼从附近的河流、溪水中运水浇地了。”

周天逸蹲在地上捧起了一捧土,只见已经半沙化的土壤顺着周天逸的双手漏了下来,随风飘散。

“督师,如果旱情再这样持续下去的话,只怕是运水浇地都不可能了,那些河流、溪水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干涸的!”

“没有别的办法了,只能是走一步算一步吧!”刘云威铁青着脸继续说道:“本督现在最担心的,其实还不是旱灾。本督接到了探查司的消息,朝廷竟然免除了江南各地的商税、矿税,同时在北方各省大力增税,将数额巨大的赋税全部压在了平民百姓身上,那些土里刨食的农民能有多少钱粮?今年国朝北方的旱情又如此严重,朝廷此举是在逼迫那些穷苦百姓揭竿而起啊!”

周天逸和陈子同闻言都是骇然心惊,二人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到了惊恐之色:这可是天下大乱的征兆啊!

三日之后,山海关蓟辽督师府。

刚刚从辽东镇返回蓟辽督师府的刘云威顾不上休息,在书房内审阅着督师府各司以及各镇总兵上报的关于钱粮收支文书。只看了一会儿,刘云威的心情便坠到了谷底,一股恶寒之气瞬间就冲到了头顶,将整个人都冻在了椅子上,半晌都没有回过神来。要说前几日屯田大旱对刘云威来说只是一个巨大的困难的话,那现在各镇的财政状况就是一记闷棍了!

“截止到崇祯元年三月底,蓟辽督师府支付各处用度需白银八万九千余两,粮秣两千七百石,实收白银七万一千余两,实收粮秣九百石……”

“截止到崇祯元年三月底,通州镇支付各处用度需白银三十八万六千余两,粮秣九万零七百石,实收白银二十七万九千余两,实收粮秣八万零三百石……”

“截止到崇祯元年三月底,蓟州镇支付各处用度需白银三十九万四千余两,粮秣十万一千二百石,实收白银三十三万五千余两,实收粮秣九万零七百石……”

“截止到崇祯元年三月底,山海镇支付各处用度需白银三十九万九千余两,粮秣十万三千三百石,实收白银三十万八千余两,实收粮秣八万九千石……”

“截止到崇祯元年三月底,辽东镇支付各处用度需白银四十一万九千余两,粮秣十二万八千四百石,实收白银三十二万一千余两,实收粮秣七万石……”

“这才刚到三月,整个蓟辽督师府就亏空了三十多万两银子,七、八万石粮秣,要是不想想办法的话,督师府可是支撑不到秋收的!”

想到这里,刘云威便派人将马世明和袁明轩叫了过来,待二人赶来后,便开门见山的问道:“现在督师府的财政非常艰难,本督急需好的建议,以便开源节流。马知事,给本督想想办法,看看督师府应该如何快速提高市舶司的收入。袁知事,你看看咱们是不是能向朝廷那边要些支援;此外,派人联系郑芝龙,看看能不能多要一些钱粮支援。”

马世明愁眉苦脸的说道:“督师,属下此前也一直在考虑这件事,但是现在确实没有好的办法啊!最挣钱的要数跑海了,但是跑海的周期太长,短时间内大规模的增加收入不现实啊!”

袁明轩也是摇头说道:“督师,朝廷那边咱们恐怕是指望不上了。自从陛下下旨免除了江南商税和盐铁、矿产的赋税之后,国库的收入就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现在朝廷都是自身难保了,根本就不可能有钱支援咱们!现在,就连汉威军的军饷朝廷都开始拖欠了。而郑芝龙也送来了书信,泉州那边也出现了问题,佛郎机人(西班牙人)突然出兵攻占了台湾鸡笼(今基隆),并且筑城据守,接着又占领了淡水、宜兰等地,现在郑芝龙正筹集兵马、战船,准备和佛郎机人开战。所以,郑芝龙那边支援咱们的钱粮不但无法增加,然而还要再减少四成!”

听到这里,刘云威气得一把掀翻了书案,怒气冲冲的说道:“都是那些东林狗贼干的好事!放着富可敌国的豪商不去征税,反而不断的向农民增税,以至于现在如此艰难,这群混账东西!”

袁明轩也是怒气冲天,说道:“那些东林党人绝大多数都是江南人,而且大多数人都在江南有产业,涉及盐铁、矿产等,基本上是什么赚钱他们就做什么。现在魏忠贤死在了去凤阳的路上,那些东林当人自然要蛊惑陛下免除商税、矿税了,谁会心甘情愿的向自己收税啊!”

说到这里,马思明突然一拍手,大声说道:“对了!督师,属下想到了一个赚钱的好门路!”

刘云威闻言大喜,急忙说道:“什么门路,快说!”

“蜀王!咱们可以去找蜀王,四川盛产井盐,咱们大可以联合蜀王贩卖井盐,这可是一座金山啊!”

话音刚落,刘云威还没来得及说话,袁明轩便摆了摆手,说道:“蜀王那边咱们就不要指望了,动动嘴巴的事情还好,就像之前朝廷给督师封伯那次,蜀王到还可以指望一下;像这次这样真金白银的合作,需要蜀王出钱出力帮咱们,那是不可能的!”

刘云威也是点了点头,说道:“袁知事说得对,蜀王只能是遇到事情帮咱们声援一下而已,出力是不可能的,咱们还是要想点别的门路。”

三人一时之间都是陷入了沉默之中,都在冥思苦想如何走出困境。

忽然,刘云威想起一件事来,便对袁明轩说道:“袁大人,你还记不记得晋商?”

袁明轩闻言灵机一动,顿时来了精神,说道:“督师是想从晋商那边捞些好处?”

“不!”刘云威冷笑了一声,斩钉截铁地说道:“不光是捞些好处这么简单,本督要将八大晋商连根拔起!只要铲除了那些祸国殃民的汉奸晋商,不但可以解决咱们现在所面临的困境,还能积累下巨额的钱粮,将来可以用这笔巨款作为大军北上辽东的军资!”

袁明轩和马世明闻言都是吃了一惊,暗道:“督师这是要搞大动作啊,要出大事了!”

袁明轩有些担心地说道:“督师,那些晋商不但和满清有所勾结,而且和朝中大臣,特别是东林党人来往甚密,要是动了晋商的话,咱们蓟辽四镇就成了众矢之的了!”

刘云威丝毫不为所动,反问道:“就算是咱们夹着尾巴做人,那些东林党人就不会找咱们的麻烦了吗?现在魏忠贤死了,阉党覆灭了,整个朝廷之中还能威胁到东林党把持权柄的,就只有本督了。如果本督猜得没错的话,下一个要倒霉的就是我了!”

“所以督师想要先动手?”

“没错!”刘云威冷笑着说道:“本督先下手为强,将晋商彻底铲除。本督倒要看看,等那些晋商的罪证全都重见天日的时候,那些道貌岸然的东林党人有什么话说!只是现在本督还没有想到动手的理由!”

突然,程世勇快步走了进来,对刘云威说道:“启禀督师,探查司急报:昨日一早,陛下为了节省朝廷支出,下旨裁撤全国驿站!”

听到这里,刘云威暴怒不已,大声说道:“陛下为何如此糊涂啊!驿站是朝廷耳目、大军的保障,如何能轻易裁撤?像陛下出这个主意的人应该千刀万剐!”

袁明轩也是急忙问道:“知不知道重点裁撤的地方时哪里?”

“陕西、山西、河南!”

刘云威和袁明轩几乎同时想到了什么,二人的脸上都浮现出一种纠结的表情。

“也许,出兵的理由就快要有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