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皇明风云录 > 第六卷第四章第二节 为何而战

皇明风云录 第六卷第四章第二节 为何而战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0:06:48 来源:蚂蚁文学

皇明风云录

第六卷 鏖战北疆

第四章 招兵买马聚实力

第二节 为何而战

天启元年(后金天命六年),五月中旬,山海关。

经过十几天的长途跋涉,刘云威终于率领数万汉威军将士抵达了天下第一雄关:山海关。

望着巍峨的关城,刘云威对身边的袁明轩、周天逸、胡坤等人说道:“辽东城池的坚固不见得就比山海关差多少,可还是被建奴一一席卷了。如今国朝国事不振,朝堂之上党争伐异,带来的结果就是国土沦丧、戍边的无数将士白白牺牲!”

袁明轩不禁长叹一声,说道:“小将军,不管局势如何败坏,你也不能就此放弃啊,你可是通州镇的总兵官,是汉威军二十余万将士的统帅啊!”

刘云威苦笑着说道:“袁大人放心,我可不是那种轻易认命的人,只是面对纷乱的局势,面对朝中那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货色,我有时会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众人闻言都是叹息不已。

刘云威长出一口气,说道:“好了!不说了。事已至此,咱们唯有继续发愤图强而已,除此之外别无他法!走,咱们也进关吧。”

待到数万汉威军将士安顿完毕之后,已经是正午时分了,整个山海关关城内支起了数千顶军帐,将士们吃过午饭之后纷纷在帐中休息。

刘云威却是没有这个福分,而是带着陆英、温破虏、吴兴、赵开山、高宏光等人拜见了山海镇总兵江应诏。对于痛击建奴的刘云威,江应诏可以说是非常敬佩,拉着刘云威谈论了好一阵子,言语之间钦佩之情溢于言表。

“刘总兵此次出征重创了建奴各旗,虽然因为朝局不稳而撤了回来,但是仍然让建奴不敢小看了皇明,本镇可是十分钦佩啊!”

刘云威客气了几句,说道:“江总兵过奖了,我只不过是尽了一个武人的本分罢了。”

两人又说了一会儿,刘云威便以军务繁忙为由告辞了。

众人刚刚回到关城内的临时大营,刘云威便接到了江应诏随后送来的消息:辽东经略熊廷弼和辽东巡抚王化贞领军赶到关城南门外了。

刘云威闻讯大喜,急忙召集了全军千总以上将官和袁明轩、周天逸、胡坤一同赶到了山海关南门,会同已经等候在那里的江应诏等人,一起迎接辽东经略熊廷弼和辽东巡抚王化贞。

众人见面之后好一番寒暄,江应诏更是大呼要大摆宴席,为熊廷弼、王化贞和刘云威接风洗尘。

熊廷弼笑着说道:“江总兵一番美意,本督就替王巡抚和刘总兵答应下了,今晚咱们不醉不归。”

众人闻言都是高兴不已。

接着,熊廷弼便对王化贞和江应诏说道:“王大人、江总兵,都说汉威军是天下精锐,此番出征辽东更是痛击建奴、扬我国威。现在数万汉威军将士就在关内,我看咱们不如就趁此机会,让刘总兵带着咱们去见识一下将士们的风采,如何?

江应诏当即笑着说道:“哈哈,我正有此意!咱们同去、同去。”

王化贞则是笑了笑,淡淡的说道:“也好。”

熊廷弼没有理会王化贞,而是对刘云威说道:“怎么样?刘总兵愿不愿意让我们见识一下?”

刘云威笑着说道:“诸位大人这么看得起汉威军,这可是我全军将士的荣幸。请诸位大人随我来。”

随后,刘云威将标兵营一万两千名将士(辽东一战折损了将近两千将士)集结起来,带到了关内校场列阵,等候熊廷弼、王化贞、江应诏的检阅,而陆英等将官以及袁明轩、胡坤、周天逸则是返回营中处理军务去了。

众人来到校场之中,只见万余将士按照各自营伍分成了数个整齐的方阵,将士们阵势整齐、威武不凡,鲜红的战衣和明亮的铠甲格外引人注目,锋利的兵器在日光的照耀下折射出了渗人的寒光。标兵营下辖的六个千总营(包括三个步兵营、一个炮营、一个辎重营,以及龙骧铁骑)旌旗飞扬,而在大军正中央,一面金色团龙战旗和一面大明日月金涛战旗更是巍峨挺拔,一股雄浑、刚毅之气迎面扑来。

看着眼前的大军,熊廷弼和王化贞、江应诏的心中都感到十分的震撼。

熊廷弼稍稍平复了一下心情,说道:“有如此精锐大军,何愁建奴不灭!此番汉威军将士因故撤回关内,实在是万分可惜啊!”

王化贞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而江应诏则是啧啧称赞,说道:“我说刘总兵啊,我听说你麾下有将士二、三十万,都是这样的精锐虎贲吗?那得花多少银子来养兵啊,你通州镇可真是财大气粗的不得了啊!”

刘云威苦笑一声,说道:“江总兵说笑了,那都是谣言。我汉威军的兵力满打满算也就是十万左右,而且将士们的军饷还是按照朝廷标准的六成发放的;剩下的都是军屯的汉子,那些将士都是不拿军饷、自给自足的。就是这样,我通州镇也是四处举债,手中根本就没有余钱啊。”

此言一出,众人不由感到十分奇怪,要知道大明的兵丁无论是营兵还是卫所兵,只要是银子不给足了那绝对是不会出死力的,更不要说像汉威军一样取得辉煌的战绩了,眼前的汉威军精锐怎么会只有这么少的军饷?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熊廷弼、王化贞、江应诏都对刘云威的说法嗤之以鼻,根本就不相信。

“哈哈,看来刘总兵还是对咱们有所隐瞒啊。大家都是行伍之人,将士们手中没银子是什么样子,大家可是都清楚得很,怎么可能练成这样精锐之师?”江应诏摇着头说道。

刘云威有些无奈的说道:“诸位大人,我说的都是真话,并未有半点隐瞒。”

这时,王化贞笑着说道:“那我等就不明白了,刘总兵是如何让汉威军将士如此勇猛的?还请刘总兵为我等解惑。”

刘云威想了一下,说道:“首先是选兵,我汉威军的将士都是从流民、乡野之民中选拔出来的,军中若是没有兵油圆滑之人,训练起来必定是事半功倍的。”

熊廷弼点了点头,说道:“恩,刘总兵此举和戚家军的选兵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熊大人所说极是,我就是按照戚少保所著的《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来练兵的。”

江应诏说道:“刘总兵可还有别的高招?”

刘云威说道:“有!我刚才说过了,我汉威军的将士大多都是流民出身,而且很多人都是跟随我从辽东出来的,他们都和建奴有着血海深仇;而在关内收编的将士,在以前都是没有任何未来的流民败军,是朝廷的诏安恩典,是通州镇、汉威军的收编才让他们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所以说,我军中的将士都很珍惜眼前的一切,他们想要汉威军强大,只有汉威军强大了才能击败建奴、报仇雪恨,只有汉威军强大了才能博取战功、越过越好。所以来说,正是我军中的将士都知道自己为何而战,才会不在乎银钱而刻苦训练,最终军势大成。”

“为何而战?”

熊廷弼和王化贞、江应诏都是陷入了沉思。

过了许久,熊廷弼说道:“刘总兵,咱们去军阵中看看吧。”

刘云威当即答应,带着众人来到了军阵之中。

熊廷弼看了看周围面容坚毅的将士,然后看到了一名年纪也就是二十出头的战士,便上前问道:“你多大了?”

“启禀大人,我今年已经二十了。”

“你从了军可是要跟鞑子拼命的,你怕死吗?”

“怕!”

熊廷弼、王化贞、江应诏闻言先是一愣,然后都大笑了起来看向了刘云威,却见刘云威依旧神色泰然,并没有丝毫发怒的迹象。

于是,熊廷弼又问那名战士:“那你为什么还要参军?还要出征辽东?”

“因为我的身后是华夏!众人要是都因为怕死而不上战场,那由谁来捍卫华夏?”

此话一出,熊廷弼、王化贞、江应诏都是如遭雷击,三人万万没有想到,汉威军中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兵卒竟然能说出这样的豪言来!

熊廷弼心中感慨不已,又对另一名将士问道:“你呢?你为什么从军?为什么要跟随汉威军征战四方?”

“只为马踏之处,皆为汉土!长枪所指,鞑掳俱灭!”

壮士!三人心中顿时冒出这两个字,如果汉威军之中的将士都是这样慷慨悲歌、壮志在胸的话,之前刘云威所说的话还真有可能是真的!想想就知道,这等英豪之士又岂会在乎区区银两?

“只是,刘总兵是如何将这些流民出身、大字都不识几个的兵卒,训练成这等英豪猛士的?”

熊廷弼等人的心中都有着这样的疑问。

这时,刘云威笑着说道:“诸位大人,我汉威军中不光通行戚少保的凯歌,将士们还会背诵在下草写的颂文,不知几位大人是否想听一下?”

“哦?”熊廷弼等人顿时来了兴趣,便让刘云威背诵一下。

于是,刘云威带着三人回到了演武台上,然后大声说道:“汉威军颂文!”

紧接着,校场之中一万两千名将士便齐声怒吼:

“吾辈身为大明将兵,自是豪气英武、为国请命,自当血洒疆场、马革裹尸!曾记否,此方曾为汉唐;曾记否,祖先名为炎黄;吾辈胸中激荡生而为龙的狷狂;吾辈心中谨记震慑四方的辉煌!华夏五千年纵有五胡乱华、靖康之耻,然我汉家儿郎从不屈膝,百万雄师跃马提枪、血染四方,只要衣冠犹存、汉音未尽,则华夏永在、鞑掳必亡!”

熊廷弼看着一万余名慷慨激昂的汉威军将士,心中的震撼已经无以复加:“这些将士都可谓是仁人志士!国朝有汉威军,国之大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