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皇明风云录 > 第五卷第三章第六节 国殇

皇明风云录 第五卷第三章第六节 国殇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0:06:48 来源:蚂蚁文学

皇明风云录

第五卷卧薪尝胆

第三章 社稷动荡时局乱

第六节 国殇

京师,紫禁城万历帝寝宫。

方从哲、黄嘉善、李汝华等文武官员齐聚殿外的广场上,京城之内的三品以上大员全部到齐了,每个人的脸上都是异常的肃穆,眉宇之间充满了忧愁,整个寝宫大殿周围静悄悄的,只有不时跑过的宫女、太监的脚步声回荡在空中。

而在寝宫大殿之内,太医院中医术最高的十几名太医正在忙碌着,众人正在全力救治已经不省人事的万历帝。不安、绝望的情绪在每个人的心中传播着,这些太医面对眼前的万历帝,绝望得几乎就要当场大哭了。

自从这天清晨万历帝突然昏迷之后,这十几名太医已经忙碌了三个多时辰了,各种灵丹妙药一股脑的用在了万历帝的身上,但是万历帝的病情依旧没有好转。无奈之下,太医院的十几名太医在经过简短的商议之后,一直推举了一名七十多岁的老太医出面,到外面向大臣们禀告万历帝的情况。

此时,方从哲等文武大臣正在焦急地等候着消息,众人忽然见到寝宫的大门打开了一条门缝,一名须皆白的老太医快步走了出来。见此情景,在场每个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方从哲等六部尚书更是快步跑上前去。

“陛下如何了!”方从哲此时也顾不上什么官位体统了,直接厉声喝问道。

那名老太医神色慌张,用颤抖的声音说道:“阁老,恕下官等无能,我等已经尽全力了。”

此言一出,方从哲惊得差一点没坐在地上,旁边的黄嘉善眼疾手快急忙扶了方从哲一把,然后问道:“现在陛下可醒过来了?”

“还没有。”

方从哲和黄嘉善对视了一眼,之后便对那名老太医说道:“必须让陛下醒过来,必须!”

那名老太医看着方从哲已经极度扭曲的脸,磕磕巴巴的说道:“好、好,我、我马上就、去。”

待那名老太医返回寝宫之后,方从哲看了看身边的六名尚书,沉声说道:“诸位,刚才太医的话你们也都听到了,现在咱们要开始准备国丧了。”

黄嘉善、李汝华等六人都是心情沉重,但还是认同了方从哲的提议。

接着,方从哲便对黄嘉善说道:“黄尚书,立即给通州镇总兵官刘云威下令,让他即刻率兵进京,就在宣武门外驻扎,等候朝廷进一步的指令,防止京城出现不测;同时还要给辽东经略熊廷弼下令,从今日起,辽东开始全面戒备,这个时候辽东万万不能出乱子!”

黄嘉善重重的点了点头,说道:“我即刻就去办。”

方从哲接着对礼部尚书说道:“陛下的后事以及太子的登基大典准备好了吗?”

“已经一切就绪了,我也已经派人去请太子过来了,现在太子就在偏殿里休息。”

方从哲点了点头,又对众人吩咐了一些事情,与众人又商议了一会儿,便说道:“好了,咱们再等一等,陛下要是能够醒过来的话,咱们就马上带着太子去见陛下一面。”

话音刚落,只见一名太监突然撞出了寝宫大殿,哭着喊道:“陛下殡天了!”

方从哲等人顿时愣住了,全都直勾勾的瞪着那名太监,转瞬之间便全都痛哭了起来,连同文武百官一起朝着寝宫的方向跪了下来。而太子在听闻之后,也随着一名礼部侍郎急匆匆的从偏殿跑向了万历帝的寝宫。

就在太子跑着经过百官跪拜的地方时,李林斌微微抬头看了一眼匆匆而过的太子,现太子只是从不远处的偏殿跑到这里,区区一百余步的距离,正值壮年的太子就已经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了。眼见如此,李林斌不由想起了什么,脸色顿时变得十分的难看。

经过一番慌乱之后,次日一早,内阁便对外公布了万历帝驾崩的消息,一时间举国哗然、四海震动。

随后的几天,朝廷为万历帝举行了国葬,就在万历帝的灵驾出城前往昌平的当天,京师万人空巷,无数百姓涌上街头见证了万历帝这最后的一段路程。

而在万历帝驾崩之后,礼部便追赠万历帝庙号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葬于昌平镇的定陵。

可见万历帝生前的功绩还是获得了当世认可的。万历帝是大明的第十三位皇帝,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万历帝的一生可以说是波澜壮阔的一生,文治武功都是十分的傲人。

万历帝在位之初的十年间,有内阁辅张居正主持政务,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极大地提升了大明的国力;而在万历帝亲政之后,也是励精图治、大有勤勉明君之风范,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期间,万历帝先后经历了西北叛乱,西南缅甸侵略和土司的叛乱,日本侵略朝鲜、企图染指辽东的抗日援朝之战,面对外来的严重威胁,万历帝毅然决然的给予敌人以坚决的反击,在明军将士的浴血奋战下,大明三战皆胜!这就是震惊海内外的“万历三大征”,自此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大明的国威达到了鼎盛,日本更是被大明打得几乎亡国。可以说,万历帝的所作所为极好的巩固了汉家疆土。

但是,万历帝执政后期由于自身身体的原因(万历帝有严重的腿疾,常年深受病痛折磨)而荒于政事,又因国本之争、梃击案等问题而倦于朝政,自此不再上朝达三十年。也是因为这一点,万历帝被天下诟病了许久,但是众人只看到了万历帝不好的一面,可是扬国威于四海的万历三大征就是生在万历帝不上朝的这三十年间,而且这三十年间大明风调雨顺、官府运转正常,这足以证明万历帝虽然不在上朝、荒于政事,但是国家依然牢牢握在了万历帝的手中。

在万历帝安葬定陵之后,太子朱常洛于万历四十八年八月即皇帝位,年号泰昌。

新皇登基之后,刘云威便率领五千龙骧铁骑返回了通州大营,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刘云威一直率兵驻扎在宣武门外,心中时刻揪着一根弦,生怕在国丧期间京畿出现动荡。万幸的是,直到泰昌帝登基之后,京师周边也没出现什么事情。

回到通州大营的次日,刘云威便听闻将作司新出产了一批燧鸟铳,数量达到了五百杆,高兴之余正要前往张家湾看一看,忽然接到了李林斌来访的消息。

刘云威在几天之前还曾在宣武门外的军营见过李林斌,当时李林斌是和兵部尚书黄嘉善一同来视察大军的。怎么才几天的功夫,李林斌就又来了一趟通州,难道出了什么事情?

只一会儿,李林斌便来到了刘云威帐中,刘云威笑着刚要说些客套话,却见李林斌愁眉不展、十分的憔悴,便改口问道:“李大人这是怎么了?出了什么事吗?”

李林斌叹了一口气,说道:“有件事情我憋在心里已经一个多月了,一直找不到人说一说,所以我便来找小将军了。”

刘云威见状心中也是一沉,问道:“李大人,有什么事情尽管只说吧。”

李林斌闻言便像是找到了宣泄的地方,将万历帝驾崩那天,见到当时的太子、现在的泰昌帝身体极度虚弱的事情详细的说了一遍。最后,李林斌说道:“小将军,你应该明白我的意思吧?”

刘云威听完之后也是面色严峻,说道:“李大人,我认为此事最好还是和黄尚书说一下,让黄尚书知会一下方阁老。要是当今陛下的身体真的如此不堪,那朝廷最好要有个心理准备啊。咱们大明已经经不起皇权频换更替的事情了,要知道,现在辽东那边可是有一头正等着吃人的恶狼啊!”

李林斌闻言顿时醍醐灌顶,直接从椅子上跳了起来,说道:“我马上回去!”说完,也顾不上和刘云威告别,直接就跑了出去。

只留下刘云威独自一人坐在帐中愁眉不展。

万历四十八年(即泰昌元年)八月下旬,沈阳,辽东经略府。

熊廷弼在接到万历帝驾崩的消息之后,在第一时间便下令驻守辽东各地的官军开始备战,并且派出了大批的夜不收,深入建奴境内打探消息。

没过多久,熊廷弼就接到了夜不收传回来的消息:建奴正在囤积粮草、调集兵马,近期之内应该会有大的举动。

熊廷弼大为焦急,当即给朝廷上书索要援兵及钱粮。但是兵部征调援兵需要时间,短时间内肯定无法派出援兵赴辽,只是回复熊廷弼严守城池、密切监视建奴的动向。而内阁方面更是对熊廷弼的奏折视而不见,方从哲更是以“尚无确切消息,辽东大军谨守城池便可”之语搪塞。

熊廷弼接到回复之后大怒不已,直接上书弹劾内阁辅方从哲、兵部尚书黄嘉善怠政;而方从哲和黄嘉善由于专心忙于万历帝的后事、泰昌帝的登基大礼,早就忙得焦头烂额了,眼看新皇终于登基了,刚喘了口气便被熊廷弼参了一本,二人心中顿时满是怒火,便联起手反过来弹劾熊廷弼“空费钱粮、久战无功”。一时之间,三人相互弹劾的奏折堆满了泰昌帝的书案。

不过很快的,方从哲和黄嘉善便顾不上理会熊廷弼了,因为就在三人相互弹劾的时候,泰昌帝突然病倒了。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