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皇明风云录 > 第三卷第一章第七节 思良将

皇明风云录 第三卷第一章第七节 思良将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0:06:48 来源:蚂蚁文学

皇明风云录/p>

第三卷 动荡中原/p>

第一章 名将靖边制夷狄/p>

第七节 思良将/p>

/p>

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八月中,赫图阿拉。/p>

努尔哈赤将各旗旗主以及所有重要大臣召集到兴京(赫图阿拉)之后,当天便举行了朝会,商讨对付熊廷弼、打破目前辽东僵局的方略。/p>

朝会期间,以阿济格和莽古尔泰为代表的主战派强烈劝谏,请求努尔哈赤尽起建奴全部力量直取沈阳,再次和明国展开战略大决战,企图一战定胜负,彻底将熊廷弼所部歼灭;而以代善和阿敏为代表的主守派则是主张暂时休兵,安抚境内的百姓、整兵备武以便休养生息,同时可以考虑将兵锋转移至朝鲜和蒙古诸部,先行除去建奴的后方大患;其余的大臣则是议论纷纷,分成了两派支持两方意见,整个朝会一时之间各种意见相持不下。/p>

努尔哈赤见两方的意见都有一些道理,自己也是一时拿捏不准,毕竟一时的胜利并不能说明什么,只要有一场败仗就有可能将自己的大金国葬送掉。于是,努尔哈赤也是皱着眉头沉吟了着,过了一会儿抬头看见皇太极一直坐在一边没有说话,像是在思考着什么,便问道:“四贝勒一直没有表意见,可有什么想法?”/p>

皇太极起身说道:“启禀汗阿玛,儿臣思来想去,认为如今我大金刚刚经历了一场关乎国运的生死大战,虽然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但是国力也难免受到了损害,各旗将士也是需要休整和补充,现在不光是明国需要暂时的僵持,我大金也需要!所以,儿臣以为我大金暂时不应与明国生大规模的激战,特别是在熊廷弼防守严密、辽东暂时无懈可击的时候。”/p>

努尔哈赤冷笑了一声,说道:“既然是这样,按照四贝勒的意思,我大金铁骑就应该解甲归田、马放南山了?这样的话,萨尔浒之战的战果岂不是要付诸东流了?”/p>

“儿臣不是这个意思。”皇太极急忙说道:“恰恰相反,儿臣反而觉得我大金勇士应该趁此时机加紧操练,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各旗的战力补足,并且多方筹集粮草辎重以备不时之需。至于明国那边,儿臣以为可以采取其他的方法削弱明国的实力,为将来开战做好准备。”/p>

努尔哈赤听完之后,不禁心头一跳,问道:“比如说?”/p>

皇太极笑着说道:“启禀汗阿玛,比如说蒙古诸部!汗阿玛高瞻远瞩,此前一直和蒙古科尔沁部和喀尔喀部保持着非常好的来往,甚至几次将我大金的格格下嫁过去,现在这两部和我大金的关系非同一般,可以说是同气连枝;所以儿臣以为,科尔沁部和喀尔喀部就是我大金分化瓦解蒙古诸部的切入口!汗阿玛可以和科尔沁部和喀尔喀部举行会盟,先行将这两部人马拉上我大金对战明国的战车,以后通过这两部的关系,逐渐将整个蒙古诸部卷进对明战事。如此的话,虽然我大金并没有削弱明国的国势,但是却大大增强了我大金的实力。如此的话,同样可以改变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借此打破目前辽东的僵持之势!”/p>

努尔哈赤听完之后仔细的思考着,过了一会儿猛然大笑了起来,说道:“哈哈,四贝勒果然有大才干,此计甚好!若此计成功,那我大金的军力必将成倍的增长!”/p>

代善等人听完之后也是神色各异,众人对于经常在努尔哈赤面前大出风头的皇太极甚是忌惮。而代善的心中更是百味杂陈:自己是大贝勒,是诸贝勒之,但是自己却始终被皇太极的光芒笼罩住,这对将来的大事非常的不利!代善的心中不禁开始了翻腾。/p>

努尔哈赤看了看众人,继续说道:“朕看,这会盟之事就交给四贝勒去办好了,相比四贝勒一定会办得很好的。四贝勒,务必将此事办得庄重一些,朕要各方势力都能够知晓!”/p>

皇太极闻言心中顿时一喜,急忙说道:“儿臣领旨!请汗阿玛放心,儿臣一定将会盟之事办得风光无比,到时候一定可以震慑明国和其余的蒙古部落!”/p>

半个月之后,在皇太极的精心安排之下,努尔哈赤率领皇太极、代善、阿济格、莽古尔泰、阿敏五名旗主,以及佟养性、宁完我等大臣、汉奸,在两黄旗铁骑以及各旗护卫的仪仗下赶往了科尔沁草原,和早就已经等候在那里的科尔沁部和喀尔喀部头领汇合。建奴、蒙古鞑掳共计数万人汇聚在了科尔沁草原上。/p>

这一天,建奴和科尔沁部、喀尔喀部鞑子一同祭祀天地、歃血为盟,宣告双方结成了同盟,形成了一个针对大明的军事联盟,而科尔沁部和喀尔喀部也自此成为了建奴的铁杆盟友,彻底登上了建奴攻明的战车。/p>

两日之后,明军的尖哨马不停蹄的将这一重大消息传回了沈阳。/p>

熊廷弼在接到消息之后,顿时就感到形势不妙,本来以现在辽东的军力来讲,仅仅面对建奴的军事压力就已经很吃力了,如果再加上蒙古人的话,那辽东的局势将会急转直下、一不可收拾!/p>

“奴酋这一手玩的好厉害啊!将蒙古人拉了进来,看来日后的仗更加的不好打了!”熊廷弼在心中哀叹着。/p>

眼见辽东的形势越的严峻起来,熊廷弼急忙给朝廷上书,要求朝廷即刻给科尔沁部和喀尔喀部下旨进行斥责,要求其毁盟罢兵;同时,熊廷弼还要求朝廷给蒙古林丹汗去国书,要求林丹汗严加约束蒙古诸部,不得和建奴有任何往来;除此之外,熊廷弼再次强调,朝廷要尽快加大对辽东的援助,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增强辽东的军事力量,以便应对可能爆的战事。/p>

待到奏折送出去之后,熊廷弼非常烦躁的在屋子里走来走去,心中不断盘算着手中可以调遣的兵马,以及建奴可能攻击的城池、要点。但是,无论熊廷弼如何盘算、计划,最终得出的结论都是一个:如果建奴大举进攻的话,目前辽东的军力肯定是抵挡不住的!何况现在蒙古人也掺和了进来。/p>

“看来,还是需要从关内调集援军啊。”熊廷弼心中感叹着。/p>

可是,当熊廷弼打开房内的大明地图的时候,关内各地的形制、地貌全都映入了眼帘,各地的精兵强将、特色强军都在熊廷弼的脑海中一一划过,但是随即便被熊廷弼一一否定了。这些所谓的强军,有的是名不副实,有的只是在特定的地域(比如山地、江河之地)才能够挥战力,有的则是距离辽东太过遥远,这些兵马几乎全都不适合调集到辽东支援,如果强行征调的话,难保不会生另一个萨尔浒之战!/p>

熊廷弼用手轻抚着桌子上的地图,想了一会儿,喃喃地说道:“眼下国朝能够出征建奴的大军,也就只有刘云威的汉威营和戚家军了,川军也可以,但是奈何蜀道艰难、征调不易啊;而且,汉威营和戚家军都只有数千兵马,数量太少了,对上数万乃至十万的鞑掳难保要吃大亏的。唉!要是有数万这样的强军在手,不出半年我便可以剿灭建奴、稳定辽东!”/p>

思来想去,熊廷弼还是决定再给朝廷写一封奏折,希望将刘云威的汉威营先行调回辽东;同时熊廷弼考虑到刘云威现在正是服丧期间,不一定愿意折返回辽东,于是便又写了一封私信,派了心腹之人去追赶汉威营。信中,熊廷弼希望刘云威能够以辽东大局为重,不管现在走到了哪里,都能够先暂时停下一段时日,以便等候朝廷的调令,自己也会尽力协调将汉威营调回辽阳抗击建奴。/p>

待到所有的奏折、书信都已经送出去之后,熊廷弼才稍稍松了一口气,暗道:“现在好了,我能做的都已经做完了,接下来就等等看吧,看看朝廷到底能够派来几支援军!”/p>

五日之后,熊廷弼的奏折被送到了京师,兵部尚书黄嘉善接到之后大吃了一惊,惊呼道:“奴酋竟然和蒙古人搞到了一起!如此辽东焉能保住?熊廷弼就算是有天大的能耐,面对这样的危局也是无计可施的,必须请求陛下再调集援军赴辽!”/p>

说完,黄嘉善便要进宫求见万历帝,但是还没走出房间,黄嘉善的脑海里便闪过了万历帝那行将就木一般的模样,心中不禁泛起了一阵酸楚:“可是以陛下现在的身体,听到这样的噩耗之后能扛得住吗?眼下国事艰难,陛下又龙体欠安,我大明可如何是好啊!苍天真的瞎了眼啊,竟让华夏遭此大难!”/p>

就在这时,一名家人进屋说道:“老爷,刚刚听到消息,方阁老进宫面圣去了!”/p>

黄嘉善一听顿时吃了一惊,说道:“方从哲一定是听到消息了!快去备车,我即刻进宫!”/p>

/p>

/p>

/p>

/p>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