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其他 > 道长来了 > 0179、请叫本王小诸葛

道长来了 0179、请叫本王小诸葛

作者:N32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05 17:50: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呵呵……”我不再争辩。/

长平之战,我自然知晓(有兴趣的可以百度一下,起在华夏的历史地位,不亚于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大多数人。包括史学家、军事学家,都觉得那场战役是因为赵括太过轻狂,才败给了白起。

不过,我并不这么认为,我还真专门研究过当时的情况,发现并不是这样的。长平只是个村子。并不具备潼关这样坚固的壁垒,廉颇死守,也是付出极大伤亡,赵军军力一直被秦军所消耗,每次秦军进攻,赵军都得付出数千人伤亡的代价。

虽然秦军远离咸阳作战,粮草供给很成问题,但得益于商鞅百年前制定的“耕战”之国策,秦国国力远胜于赵国,完全能够支撑前线几万大军作战,如果赵国不换将,顶多再过半个月。秦军就可以攻破长平,击溃廉颇的部队。庄记以扛。

也就是说,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决定了胜负。

赵王不是傻子,并非只是因为秦国离间,就更换主将,因为赵括他不是一个人来的,而是带来了二十万赵国最精锐的骑兵,支援长平,让骑兵下马死守长平营垒,怎么发挥其威力?

当时秦军原本是40万。廉颇军20万,听说赵军增援,秦国也赶紧增援,又陆续开来20万兵马,赵括到达长平的时候,赵军总兵力才40万,兵力并不占优,而且赵军的战斗力,也不如训练有素的秦军,如果赵括让二十万步兵、二十万铁骑死守,只能与廉颇一样。被秦军慢慢蚕食掉,只不过能多支撑些时日罢了。

所以。赵括若想取胜,唯一的机会,就是趁着秦军增援来的兵马未完成调度,以优势骑兵突击,孤注一掷,要么一举击溃秦军,要么全军覆没!

没错,这是唯一的机会!这根本就是一场取胜概率很小的战争,换成孙武、孙斌,也得这么打!

本来,赵括是有机会赢的,可惜秦国也秘密更换了主帅,指挥官换成有可能是华夏五千年最佳将领之白起!如果换作旁人为将,仗着秦军人数优势,与赵军硬碰硬,那就中了赵括的计了,骑兵打以步兵为主的秦军,势如破竹,只要冲散了秦军阵线,赵军就有可能取胜!

然而,白起毕竟是白起,他没有与赵括正面对敌,而是率秦军中军退避三舍,任赵军骑兵冲锋,部队井然后撤,这就好比赵军的铁拳,击在了棉花上!

至此,赵军骑兵没有发挥出优势,已经宣告失败,赵军突入秦军,被优势兵力的秦军分割包围,赵括战死,赵军投降,白起将降卒全部坑杀,只留几百赵人回去报信,由此一战成名!

这才是长平之战的真相!

现在潼关的情况,与当时颇有些类似,河对岸西凉兵马的营盘规模,已经是我军的两倍还多,西凉聚集在这里的兵马,至少已达百万,而且,援军还在不断开来,西凉人的目标很明确,你南山国不是把全部兵力都放在这里了么,那么,我也举全国之力,咱们来个一战定输赢!

通过驴家四将,还有赵依忆的介绍,我了解到西凉国人口虽然比南山少,但他们是游牧民族,全民皆兵,快速武装起来,兵力反而比南山国更多!

南山国虽然国力比西凉要强(gdp高),但是国力并不能在短时间内转换为军力,这是个严峻的问题,现在是70万对100万,如果按照肖丞相和的策略,任由西凉肆意增兵,最终达到150万,甚至200万的话,潼关虽然城墙很高,又有渭水为屏障,面对这支势在必得的虎狼之师,恐怕也是极难守住!

所以按照我的打算,还不如趁着西凉人立足未稳,夜渡渭水,打他们个措手不及,哪怕只是击溃战,见好就收,再撤回潼关,也能挫伤敌人的战斗意志,让南山军知道,西凉军并非不可一世,这样才有可能挽回劣势,要不然,一直坚守不战,西凉士气大增,我军士气低落,等他们准备好了攻城,就什么都晚了。

麻痹的,一口气水了这么多字数,啊呸,这不能叫水,这叫sowt分析,观点新颖独到,所以不叫水,顺便,还可以跟我学学历史。

然而,说这些并没什么卵用,因为东野是太子,南山军肯定拥护他,我是谁啊,寸功未立,从阳界空降而来的所谓“北院大王”,争兵权,是争不过东野乱步的。

“好,就依大哥的意思,不过,先锋官这一职务小弟不能担当,这职位实在太重要,兄弟我资历尚浅,我建议,由龙天云将军担任此职!我在大哥麾下,随时听您吩咐,兄弟再不济,单兵能力尚可,哪儿战况吃紧,兄弟就去哪儿罢。”我把自己的官职,一撸到底,其实是想效仿白起,彻底雪藏自己!

“嗯,这样也好。”东野答应了,他虽然跟我在用兵方面,道不同不相为谋,但关于雪藏我这件事,我们是有共同着眼点的:我雪藏自己,是为了麻痹敌人,他雪藏我,是因为我毕竟是“北院大王”,前线的指挥权,理应归我所有,我不出现的话,他统领全军,也就更加名正言顺。

但我也不能闲着啊,吃完饭,我决定去前线视察,赵依忆非要跟我去,可我担心她的安全,让她回潼关等着我,几经劝说,她总算答应下来,跟着那个领路的校官回潼关,帮我镇守北院大王府。

东野还算仗义,给了我一块东宫将官的牌子,有这块牌子,我便可以自由进出各个营地,并能随时调动一个“旅”的单位,人数大概是三千,但更多的军权就没有了。

好吧,本王就静静地做一个旅长好了。

沿河查看,看来,肖丞相并非只会纸上谈兵,这边的南山军,军容齐整,营垒搭建巧妙,均互为掎角之势,而对面的西凉军,则正在制作木筏,阵前的渭水,水深大概两米左右,西凉都是铁甲兵,游过来肯定不现实,只能渡筏。

我主要是想了解一下双方的军种和战法,不懂战法,怎么指挥作战呢?

经过调研,我发现南山军的军种有四:第一种是纯步兵,四军种之主力,兵力达50万之众,以盾牌、刀剑为武器,负责近战格斗;第二种是纯弓箭手,兵力10万,也是徒步作战,负责在后方或守城时候对敌进行火力压制;第三种是上文所说的车兵,共有战车2万乘,两马一车,车上三人,一个司机,两个持长矛的士兵,负责冲锋陷阵,兵力为6万;第四种为轻骑兵,不配备弓箭,以马刀为武器,护甲都是轻甲,人数不多,约为5万人,只能在两翼策应,并不能作为主力部队进行正面进攻。

四者相加,约71万人,内部称70万,对外号称百万。

攻城守城的战法就不说了,一方往上爬,另一方往下扔石头、射箭呗!

至于野战,经了解,南山军一般是这么排布的:车兵在前冲锋,步兵随后,弓箭手在最后,发挥远程火力,轻骑兵的任务,主要是保护两翼,防止敌人绕过来攻击毫无防御能力的弓箭手,要是答应了,轻骑兵能凭借机动优势追杀一阵,要是打输了,主力部队鸣金收兵,轻骑兵便负责断后,抵挡一阵,依旧凭借机动性,最后撤出战场。

四个兵种当中,车兵、弓箭手和骑兵,都是轻甲,也就是皮甲,只有步兵配备铁质战甲,近战能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

嗯,看起来很科学、很完美、很厉害的样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