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玄幻 > 长生从猎户开始 > 302.昆仑蜃景,光明皇帝(求订阅)

大唐皇后李幼宁,是个英姿飒爽的女子,披上铠甲就是个气势惊人、无法让任何人小觑的将军;脱下铠甲又是母仪天下、一举一动无可挑剔的国母。

此时,乃是腊月。

云都的皇宫方才建成年许,万物皆新,气象亦新。

虽说修建新宫劳民伤财,但九州地域本就极大,人口又多,如此的建造却还是未曾伤筋动骨。

在没有了鬼域和肉田的世界,纵是权贵剥削,这个世界的人口却还是比之前多太多了。户部初步统计,才上报了最新统计的户籍数目,足有二十三亿人。

皇后端着新熬好的萝卜牛肉汤,侧坐在天子身侧。

她用余光看着天子侧脸,哪怕已是做了五年多的夫妻,这个男人却依然遥远而崇高,只有在男女欢好时,她才能感到彼此间的贴近,感到男人力量里蕴藏的人性。

而李元则在看着户籍的折子,他很清楚自己该做什么。

乱世既未定于人皇之手,也未定于宣帝之手,那么就该由他来做一个了断,如此若再轮回也不至于穿到一个新的乱世。

他已经厌倦了乱世。

“鼓励生育。”

“育儿有二,则减税一半。”

“育儿过三,则免税三年,之后减税一半。”

他口中喃喃着,然后忽地又侧头,看向李幼宁,问了句:“皇后,你觉得如何?”

说罢,他又自嘲地笑笑,道:“这东西,孤整着头疼”

他醉心修行,可却又不得不来过问这些,然而,他却又没有多少时间来做这个。也就是抽些时间,回来来看看折子,提些建议罢了。

李元不看折子,往日里自是皇后看了。

皇后看,其实也就是李家在看。

不过皇后并不傻,她自持出嫁,那便是夫家人,而不是娘家人,虽说这夫家娘家其实不过是一处“老祖血脉归家”的仪式,但作为皇后,她却还是很明白“外戚之害”。

李幼宁看着折子,道:“臣妾以为增加户数的同时,也需选拔人才入朝为官,否则户籍多了,却没人去管,或是管的不当,那只会徒增混乱。

过往官员,皆是各大家族垄断。

而宣帝时期,学宫曾做过招收平民的尝试,但却因宣帝暴毙而告终。

臣妾以为之所以告终,全然是因为这高层的官员里都是世家之人。

世家,容不得普通人来分他们的权力。”

李元笑道:“你也是世家人。”

李幼宁道:“可臣妾更知道陛下想要的是什么样的世界。”

李元神色变得温和,他把折子丢给皇后,捧起牛肉萝卜汤,舀了一口入嘴,微带辛辣的肉香裹覆味蕾,又被咽下。

“放蛮椒了?”

“蛮椒乃蛮族那边的山中特产。过往玉京远,而今云都近,故而蛮椒多且便宜。”

“皇后来操办这事吧,做决定前问问孤便好。”

“是,陛下。”

李幼宁当仁不让。

窗外飘着雪,国母执笔,开始处理堆积的奏折,而天子却在喝牛肉汤。

他看了眼辽阔殿堂,屏风挡了穿堂风,却依稀能见到门外那两串挂着的红灯笼,以及灯笼光域里笼着的雪和值守的侍卫宫女。

天寒地冻,一碗牛肉汤实在是不错。

待到喝完,已过了会儿时间,李元侧眼,看着认真且专注的皇后。

长久的疲惫已经在她脸上留下了痕迹。

李元忽道:“组个议会吧。”

“议会?”李幼宁搁笔,知性的脸庞上露出思索之色,然后又道,“臣妾听闻北地金帐多有议会。

游牧之人往往追随头人,而数个头人则能形成一个小部落。

而部落迁徙之类的大事,则由这些头人共同决定。

我泱泱大唐,一切权力皆归陛下,又如何选出这般头人?做出这等议会?”

李元略作思索,道:“政教合一,而教义中则写清心存光明,若是为了家族私利而鱼肉苍生,掀起祸患,教义便能诛其心,毁其力。”

这是他过去的思路。

问刀宫的存在想要入四品,就得心中种玉,只可惜那时候的超凡不再。

但现在,既有观想,又已立了光明教,那不妨就再以教义约束人心欲念。

“可是苍生里出来的强者,不过又是新一批的世家家主。”李幼宁道,“届时便是他们心存光明,但子嗣却未必如此”

李元道:“入议会者,不可有家族,后辈不可为官,不可从商。”

“那他们做什么?”李幼宁好奇道。

李元道:“入教为圣侍,修行教义,参悟力量。自幼沐浴在教义之中的孩子,不会再有贪婪的想法。

只是光明教的教义,却需要认真编写。”

“臣妾明白了。”李幼宁点点头。

这放在任何朝代,似乎都是匪夷所思的事。

可如今乃唐朝新立,而自家男人在天下的威望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完全可以一手遮天,推动社稷走向前所未有的方向。

国母继续批阅了些折子,而想到未来这些折子很可能会被摆在圆桌中间,由一圈的议员进行讨论,国母就感到既新奇却又凝重。

而这时,一双有力的手忽地搂在了她腰间。

国母耳边传来声音。

“孤难得回来,今日皇后便早些歇息吧。”

国母脸红了红,身子如水软在身后男人怀里。

李元将这上一刻还在忧劳天下的女子一把抱起。

柔若无骨的温香贴附于有力的手臂之上。

继而那美人儿又探出手臂,勾住李元脖颈,花开堪折,目藏迷离。

国母必须怀上孩子,只有这样这个新朝才会更加安稳。

李家在期盼着皇后小腹隆起。

苍生也在期盼着龙子诞生。

一宿辛勤。

李元唤来宫女服侍皇后,然后便往外而去。

他来到一个书斋,踏步而入,书斋的书架上早已放上了新书。

这些新书都是有关“西方游记”之类的书,乃是神策楼从各地搜索而来的。

神策楼,乃是天下一等一的情报组织,历史悠久,由李家缔造,如今楼主便是李天世。

李元视线扫过那些书目,忽地略作停顿,然后抽出一本薄薄的皮卷。

这一卷是染了血的。

李天世是个明白人,他不会为了让“递送到天子面前的东西好看,而刻意将这些真正重要的东西压下”。

越是染血,便越是证明了其中文字的价值。

而能送到李元身边,便更是如此。

李元翻开那书。

皮卷绷紧,又带许多褶皱,内里不仅有血,字迹还极为潦草且不少地方糊了一大片,看起来像是丢入过水里、然后又拿出来晒干了一般。

而皮卷一旁又附有简短的文字:云都城西渔贩于花鮔腹中而得。

花鮔是一种大鱼,性喜冷,藏于淡水。

李元心中暗道:‘既是鱼腹所得,那必是从上游来的了。’

他依然记得从前那神灵墓地的冰雪推移里,总会将上游的尸体携卷着送下,继而有些则会在下游的极阴之地形成鬼域。

那位喜欢看晚霞的小狼母,就是其中之一。

他饶有兴趣地看起这皮卷来。

这是一卷日记。

记录日记的人是谁已不可考。

但李元自掌控南地时,就已下令“但凡能提供西行见闻,或是有关王母信息之人”便有赏赐,可若有欺骗,那便是大罪。

他给的赏赐很多,甚至还将“封禅入教”的赏赐也显示了出来。

一时间,西行之人众多。

而这很可能就是其中的一位。

日记刚开始写了一些路线,可山中地形极为复杂,慢慢的.写日记之人似乎迷路了。

但他依然在记录。

记录的最后,则是他在远处的高山上,看到了一棵神树。

那神树似是槐树,但却植根于天上,在云里,在雾中,极为玄异。

写日记之人欣喜若狂,以为寻到了传说中的“王母之地”,他往那神树所在飞快跑去,并且还抽时间记录这些。

到了这一段,他的字迹不再平静,而显得很兴奋,显然他觉得他已经找到了极度重要的信息,无论是“王母的不死药传说”,还是“唐皇的封赏”都让他感到体内有着无穷力量。

可文字到了这儿,就戛然而止。

显然,写日记的人死在了奔赴那“天空神树”的路上。

怎么死的,李元不知道。

但对于神树,他倒是有些看法。

小琞修天魂,诸魂合一,最终剩余一魂。

而那一魂,便是棵槐树。

至于为什么在天上,李元估计是海市蜃楼。

原因很简单,他自己知道神墓距离这边到底有多远,如果这人真的是在神墓附近看到了那棵树,那这皮卷根本不可能被鱼吃到,然后还能游到这儿来。

只不过,这还是很有意义的。

至少对“天空神树”的描述,极可能便是小琞的那个天魂分身如今的状态。

李元细细看去。

树叶绿且黑,其间有大小似鸳鸯的巨蜂在飞舞。

树根脱地而出,于云海里宛如群蟒起伏,树根之间,有群羊伏栖,羊四角,目幽黑,神圣难言。

李元闭目稍稍想了想。

他感到的并不是什么“神圣难言”,而是“凶煞难言”。

“果然出事了。”

他眯起眼。

可旋即,他心底又生出古怪无比的情绪,因为他还记得自己穿越前的世界。

那世界有一本书叫《山海经》,《山海经》的《西山经》中有记载类似情景。

他依稀记得那两句话。

一句:昆仑之丘,有鸟焉,其状如蜂,大如鸳鸯,名曰钦原,蠚鸟兽则死,蠚木则枯。

一句:有兽焉,其状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蝼,是食人。

李元深吸一口气,然后收起卷轴,神色幽幽地看着门外落雪,心底那古怪翻涌着,暗道:‘难不成这异界和我穿越前的世界还有联系?’

正当这时,有侍卫从外匆忙而来,半跪在外,说是有急报。

李元问:“什么急报?”

那侍卫恭敬道:“幽帐内讧,幽王已死,如今北地狼神及圣女正领队南下,其余信息不日便会到达。”

又过数日。

幽帐的更多信息被递呈过来。

神秘的幽王也显出了真身。

幽王名呼延海,而呼延家则似乎是从中土迁去北地的,至于什么时候迁移的,则已难以考究。

再过半月。

那来自幽帐的信终于被快马加鞭地送到了李元手上。

信上将一切都写了个清楚。

一切都如李元所想。

呼延海乃是重生者,生前便是“虞朝天帝”禹烈。

而其用一首“帝安康,福常在”的童谣,将其余的虞朝重生者汇聚于北地,继而又在羽夫人突破超凡后的五年里研究出了法子,在寿元快要走到尽头的时候突破了超凡,华发转青丝。

之后则一一说明了呼延海的一切生平。

而降者的意图也很简单,在看到天下一统,大势已去,便想着投奔南地,以得更多的修炼资源。

与唐皇有仇的是呼延海,所以他们杀了呼延海,然后将呼延海盗取的“门”也一并送了回来。

李元把信给穆先生和拓跋印分别看了。

两人纷纷点头,都说没有半点错误。

李元舒了口气。

此时此刻,从逻辑上来说,已经不存在任何问题。

在他一统山河之后,他就开始用大势压那幽帐。

这结果不过是如他所料罢了。

不过,他也不是个大意的人,自是让人去传“招幽帐使者单独带门觐见”。

发完命令,他心底却又生起了一种莫名的孤独:好歹是虞朝时候的天帝,好歹是真正见证过古神时代辉煌的人.就这么死于叛乱了么?

月余后,三月末,百花开,但夜色犹寒。

李元见到了来自北地的圣女与狼神。

圣女的数据是“300~800”,狼神的却是“500~1100”,终究都是小真知之境。

圣女名叫萧冰儿,一袭冰蓝边儿的绸袍,长发束扎,驯服地拜倒在李元面前,请求着宽恕。

狼神居然也能口吐人言,这让观看的大臣啧啧称奇。

李元宽恕了这一人一狼,并许诺封禅,让其可以更多的山河之气修行。

而那一扇“畜生道之门”在经过了近一百三十余年的折腾,终于回到了李元手上。

他收好门,存放在云都皇宫深处,然后派遣军队北上,先行去接收金帐乃至幽帐,然后他会领着铁骑后至,封禅北地,拓宽疆土,以纳更多的山河之气。

而这还未结束。

这不过是掌控了如今看来存在国度的疆域。

在这之后,他还需派人分往大荒,东海,西极,南极,去到世界尽头,让他的名字响彻河山的每一个角落,继而封禅四极。

待到那一日,他的力量应该才具备了大成的资格,应该才存在达到“第四境界”的机会。

届时,他会再度运转《命星术》,将新的力量嫁接入本体。

然后观测“祖地”“地府”运转,待到算好时间,再将门提前摆放到那最接近之处,从而形成链接。

妥善的安放门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他固然能在未曾转生的状态下看到“世界的运转”,但那也仅限于未曾转生而已。

可李元又隐隐感觉,若他真能达到“第四境界”,完成“人皇制”,那情况应该会有转变。

转眼,又是三个月过去。

先锋铁骑已经开动。

而李元在完成了一次修行后,也领着三千铁骑北上而去。

这一次出行,李元的服饰很是不同,头戴帝冠,身着刺目煊赫的白金长袍,白金长袍的胸口处有精致刺绣的一轮烈阳,只是烈阳垂垂至暮,显出几分光明、神圣而又经岁月洗礼的沧桑模样。

而他身后则还有紧随的穿着灰袍的少年少女,这些少年少女天赋极好,乃他封禅的一些世家的后裔。此番被他选中,作为后起之秀,于北上之时带在身边顺带教导。

他封禅了一家,那一家在得到许可后,便也可领家族子弟祭拜山河,然后收获“修炼权限”。

只不过,这般转了几手的权限却是变得很小。

可光明教的教义却会传诸到这些世家之中,而世家里有天赋的孩子便能通过修行老拳,观想李元而有所收获,虽不至于一步登天踏入超凡,却也总是出类拔萃。

此时此刻,能够环绕在李元身边的.可以说都是“未来的狂热信徒”了。

心存光明,不染一尘。

永夜虽至,暮色犹存。

这就是简短且通俗的教义开篇。

但凡观想“光明教主”者,皆需默诵此教义,且静心参悟,不可使心稍有偏离。

自然,释义有许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意思便是“要维持心灵的纯净,不可贪婪,不可造孽,不可为恶。便是满怀污浊的魔鬼从永夜里降临,却要记得光明犹在,暮色犹在。”

这是李元在为未来的掌权者们洗净心灵。

固然,光明过盛,嫉恶如仇,也会显得过于偏执,继而至清无鱼。

但这总比黑暗与世家弄权、欺压苍生来的要好。

灰袍的少年少女们策马追随在那男人身后,看着他的一言一行,听着他的教导,这些孩子的脸上都显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神圣感。

那是一种在追随神话,在见证历史的感觉。

他们身上的“世家弟子天生为世家利益考虑的痕迹”正在淡去,取而代之的乃是“光明的荣耀”。

任何人都已看到大唐盛世的生命力,也能知道光明教今后会如何。

而那未来一切的起点却就在今朝。

他们此时,不仅是行走在北上的路道,而是行走在未来史书上。

那些史书会如何记录今日?

而他们之中,又会否有人将唐皇的言行记录,再编纂成圣文供后世学习?

当然,唐皇虽还未说.可任何人都知道,大唐皇帝和光明教主,这两个掌控着天下权力之巅的职位已经融合一体。

而这很快就需要一个新的称谓。

李元作为光明教主,自然需要给孩子们做好表率。

故而北上的这一路,推进并不快。

他一路做着好事,解决着战后各地遗留的各种问题,只不过官员良莠不齐,且各有阵营,杀是杀不尽的。

转眼入秋,唐皇行辕已近北地。

一路走来,一路看尽苍生苦楚。

光明教的未来栋梁们看着教主脸上露出悲悯,看着那威严的面孔流下泪水,他们一个个也感同身受,跟着垂泪。

“光,会照到这里。”

李元威严道。

然后又看着孩子们道:“你们,就是他们的光。”

少年少女们只觉灵魂都被洗涤。

而就在这一日,众人行经一座叫“落凤镇”的地方。

这地方穷苦之人很多,有不少人瑟缩在酒楼的秋风外,还有的则是牵着女儿在往远处走去。

光明教的年轻教徒们便纷纷上前,掏出自己身上的金钱,视之如粪土地开始了“扶贫行动”,他们本是世家种子,身上自不缺银两,可现在他们只想将银两用在这些贫苦之人身上。

李元也行走在这色调透着阴暗、气氛透着苍凉的北地城镇。

有不少乞丐,或是穷人来到他面前叩拜。

他给予金钱。

这是他目前能做的最直白的事。

一枚大钱许就能为一个穷人续命,他们等不来伱未来的改天换地,他们需要的也只是眼前的吃饱穿暖,熬过渐寒的天气。这就和天地大变、世界末日和凡人无关一个道理。凡人只活百年,谁管百年之后?

李元努力地做着表率。

一个又一个人前来,又离开。

拜谢声不绝于耳。

光明的皇帝头戴冠冕,身着太阳的白金长袍,给这片灰色的贫穷小镇带来福音。

而就在这时,一个平平无奇的乞丐,混在两三个乞丐里,一同面带讨好却又胆怯的笑,垂着头往李元走来。

李元抬头的一瞬间,却就看到了那个乞丐。

他将大钱给予了其余乞丐,却唯独没有给他。

那乞丐讷讷地垂首,手掌颤着,正要说话,李元却感慨了声:“不容易啊。”

乞丐茫然地抬头,那是一张被肮脏的、有着不少疤痕的脸。

李元打量了一下他,道:“跟我来。”

乞丐便随他而去。

李元带着乞丐来到酒楼,抛了银子,让小二安排他去沐浴更衣,继而又点了一大桌菜,坐在一边等他。

乞丐再度出现时,却已经换了副模样。

卑微的气质已然消失不见,被毁的脸庞虽依然丑陋,但那脊梁却挺直着,那周身的气场却逐渐散开

乞丐嘶哑着声音道:“承蒙大人看重,我愿”

李元摆了摆手,盯着他半晌,忽道:“如果我没猜错,你是幽王吧?”

乞丐:.

那错愕到了极致的表情烙印在他脸上,周边的时间好似都已停止,酒楼外往来的人群好像全然消失。

灰色的晚风显得萧瑟而寒冷,一道残阳的光芒从天窗投落,照出他落寞的脸庞。

“呵”

“哈哈哈哈哈”

乞丐忽地放声大笑,笑的眼泪都流出来了,他笑声里充满了自嘲。

他隐忍,藏拙,自毁面容,费劲心机,用尽力量,在敌人最放松的时刻,在最好的位置出现在了敌人面前,可却被这敌人一眼识破。

“哈哈哈哈哈!好笑,真的好笑!哈哈哈哈!!”

呼延海笑声凄凉无比。

曾经弑神的王,终究未曾能够再创奇迹。

李元看了一眼他身侧的“2000~21500”,再看了看自己的“6000~60000”,长叹一口气,然后也跟着笑了起来。

他眼中的寂寞有些恢复,他道:“你是个真正的天才,我很欣赏你。只不过你实在不该盗那扇门。”

呼延海未曾说话,忽地抓起桌上的一只烤鸭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他需要补充力气,恢复状态!

李元道:“慢慢吃,不着急,吃完了再去睡一觉。等你恢复后,我期待着你能给我带来惊喜。”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