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影视诸天逍遥行 > 第604章 唐僧:三藏真经,我不取了

大道幽深,如何消息,说破鬼神惊骇。挟藏宇宙,剖判玄光,真乐世间无赛。灵鹫峰前,宝珠拈出,明映五般光彩。照乾坤上下群生,知者寿同山海。

降服豹子精,过了隐雾山,师徒四人行了十数日,眼前忽见一座城池。

唐僧道:“悟空,你看前面城池,可是天竺国么?”

孙悟空道:“不是,不是!如来处虽称极乐,却没有城池,乃是一座大山,山中有楼台殿阁,唤做灵山大雷音寺。

就算到了天竺国,也不是如来住处,那座城想必是天竺国外郡,入城之后,打探一下,便知晓此地的情况了。”

西行路上的劫难是有规律的。

到了险山恶水,会有妖魔鬼怪为恶,到了大城之中,妖邪多在于诸国国王。

不过天竺国也算不小,这里只是一郡,有郡守,却无国王。

最关键的是,这个郡城的郡守既不是贪财好利的贪官,也不是昏庸无能的昏官,而是一个颇为尽职尽责的好官。

这等郡城,本该商铺兴旺,富庶安康。

但靠近城池,迎面而来的却是衰颓之气,这座城看起来就像是一潭死水、一片沙漠,死气沉沉,全无半点生机。

孙悟空心中大奇,见有官差张贴榜文,立刻过去询问。

听了官差的讲述,孙悟空气的三尸神暴跳,五内如汤煮。

此郡名叫“凤仙郡”,三年不见一滴雨水,致使井中无水,泉底无津,菜蔬不生,五谷死绝。

大小人家买卖难,十门九户俱啼哭。三停饿死二停人,一停还似风中烛。

一斗粟米价值十贯,一捆干柴售价五两,十来岁的女童三升米就能领走,五六岁的男童给口吃的就能带去。

内城之中勉强能够维持法度,百姓靠着典当活命。

外城乡下已经彻底失去了秩序,有力气的聚众打劫,没力气的易子而食。

易!子!而!食!

写出来只是四个字,轻飘飘的四个字。

唯有亲眼见到,才知道那是何等凄惨的场景,才知道这四个字比泰山还重。

此地已经是天竺国,距离灵山不算远,比“比丘国”更有资格被称为“佛祖脚下”。

佛祖脚下,本该是首善之地,却出现易子而食的凄惨场景。

即便对西牛贺洲的种种异常,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孙悟空也觉得难以接受。

不只是孙悟空,唐僧心中也是七上八下,五味杂陈。

刚刚出了长安的时候,遇到这般凄惨的场景,唐僧会生出慈悲心,为之垂泪。

走了九万多里路,见惯了妖魔鬼怪,魑魅魍魉,唐僧生出的已经远远不只慈悲心,还有难以言说的愤怒。

唐僧非常的愤怒。

甚至想要扔下锦斓袈裟和九环锡杖,一步步走回大唐。

他不想去灵山大雷音寺,取那劳什子大乘佛法,三藏真经了。

佛祖愿意给就给,不愿意给就自己留着。

只期望他放弃取经之后,大雷音寺的佛爷菩萨,不要再折腾无辜的百姓了。

很难想象,禅心最最坚定的唐僧,在走了九万多里路,只差一步就能得成正果的时候,竟然生出了“放弃”、“散伙”的心思。

但仔细想想,这才是最正常的心理反应,这才是有慈悲心的大唐圣僧。

大乘佛法是好东西么?是。

三藏真经好么?好。

但这对百姓有什么意义么?

或者说,这对大唐的百姓有什么意义?

没有!

大唐的百姓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

灵山脚下的百姓过的又是什么样的日子?

一群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穷鬼,指点亿万富翁该如何享受生活,想想都觉得诡异。

……

狄光磊不知唐僧的想法,若是知道,只会大叫活该。

让你特么装逼,让你特么摆架子,非要玩什么九九八十一难,这下玩脱了吧。

也不看看西牛贺洲被治理成什么鬼样子,有多少魑魅魍魉,妖魔鬼怪。

就这,还特么想要“教化”大唐百姓……

恒河水喝多了吧!

狄光磊只想说吴承恩牛逼,早在好几百年前,就已经看出阿三是什么脾性了。

……

孙悟空、猪八戒、沙僧都发现了唐僧心绪的变化。

猪八戒和沙僧觉得唐僧是因为百姓受苦而心动。

孙悟空这个同样也“生有异心”的,却猜出了唐僧心中在想些什么。

孙悟空轻轻地拉了唐僧一下,道:“师父勿要烦恼,俺老孙翻江搅海,移星换斗,踢天弄井,吐雾喷云,担山赶月,唤雨呼风,都是拿手好戏。

念动真言,请得四海龙王,烧了文书,引动雷公电母,若是他们不敢下雨,老孙便去请真武大帝,他催动玄武印、皂雕旗,便是一场甘霖。”

这话的重点不在于祈雨,而在于“若是他们不敢下雨”。

龙王不敢下雨,有别的神仙可以下雨。

唐僧不想取经,同样也有别的和尚,成为新的取经人。

除非把如来推下佛祖之位,否则取经之事势在必行。

唐玄奘拒绝,还有千千万万个“唐僧”补位。

下一个取经人,还是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如此一来,前面那九万多里路程中,受苦受难的百姓,灾劫都白受了。

尊严只在剑锋之上!

在剑不够锋利的时候,隐忍是必须的。

更何况孙悟空刚刚和狄光磊论道过,明白此事事关重大,不能急于一时。

就算想要做出改变,也要等取完大乘佛法,辨明三藏真经的优劣之后。

孙悟空和唐僧十足十的默契,只轻轻一拉,唐僧便明白了孙悟空的意思。

一是明白此时该当隐忍,不能意气用事。

二是知晓孙悟空对此也非常不满,是站在他这边的。

三是“龙王不敢降雨真武大帝敢”,说明真武大帝有心改变天规,同样是他们这一边的。

唐僧原本是一个很纯粹的和尚,但经历的多了,也学会了以前很是鄙视的“心机”。

孙悟空同样变了,不再是那个无法无天的齐天大圣。

学了会隐忍,学会了观察,学会了计谋,学会了妥协。

这一切都是因为,唐僧和孙悟空学会了承担责任。

承担起“圣僧”、“大圣”应该承担的责任。

到了凤仙郡郡守的官邸,孙悟空四下看了看,并未发现什么豪奢之物,兵丁卫士也说这郡守颇为清廉,看来果真如此。

待到见了那郡守,发现他满脸皱纹,头发半黑半白,元气衰微,显然已积劳成疾。

孙悟空见此,不由得更怒。

若是昏君奸臣,坑了也就坑了,把一个清官坑成这个样子,着实有些过分。

寒暄几句,孙悟空飞身到了正堂房顶上,念动真言,请来东海龙王敖广。

过不多时,敖广到来,躬身施了一礼,笑道:“大圣唤小龙来,有何事吩咐?”

孙悟空道:“累你远来,也没别的事,只有一事询问,此地乃凤仙郡,连年干旱,百姓困苦不堪,你为何不来下雨?”

敖广道:“大圣,小龙虽为司雨之神,但无玉帝圣旨,如何敢私自行云布雨?”

“此地久旱民苦,你普降甘霖,功德无量,又有何过?”

“大圣开口,本不该推脱,但小龙来的急了,没有带行雨法器,也没带雨部天神。

不如大圣去玉帝那里,要一道降雨圣旨,小龙也好调拨雨部的神兵神将。”

孙悟空听出敖广话中推脱之意,道:“下不得雨,降下浓雾总该不难吧?”

不等敖广拒绝,孙悟空道:“我兄长真武大帝为北方之神,主水,与水有关的都能管,若有他人问起,便说是奉他旨意,玉帝想来不会怪罪。”

敖广见孙悟空把狄光磊都搬出来了,而且只是降雾不是降雨,也不再拒绝。

“大圣慈悲,小龙岂敢拒绝,只是真武天尊那边,还要劳烦大圣去说一声了。”

“你两个儿子都在他麾下,便是我不说,他还能不护着你?你这老龙,也忒小心。”

敖广笑了笑,并不答话,只是催动龙族的天赋神通,在凤仙郡降下一场浓雾。

初若溟濛,才隐南山之豹;渐而充塞,欲迷北海之鲲。

上接高天,下垂厚地,渺乎苍茫,浩乎无际。

又如梅霖收溽,春阴酿寒,溟溟漠漠,浩浩漫漫。

浓雾虽然不是雨水,但水汽非常充足,百姓很容易就收集到一些淡水。

尤其是敖广施展法力,加大了水汽浓度,使得这雾气和小雨无甚区别。

凤仙郡三年不下雨,乍见此浓雾,虽目不能视三尺,百姓也是欢喜非常。

孙悟空并未离开,而是继续念动真言,把南海龙王敖钦、北海龙王敖顺、西海龙王敖闰,连同狄光磊麾下五龙将军一同请来。

敖摩昂带来了狄光磊的旨意,四海龙王见此,不再收敛,直接降起了小雨。

唐僧见下起了甘霖,道:“悟空,可是玉帝准许下雨?”

孙悟空道:“不是,我请了真武大帝麾下五龙将军,目前是打着他的旗号降雨,管得了一时,却管不了一世,咱们一走,这里还是会变得干旱。”

以孙悟空和狄光磊的关系,本不会以“真武大帝”称之。

如此称呼,却是想起狄光磊昔年和他说的“灾难诞生信仰”,故意在郡守面前提了一嘴,为狄光磊赚取一份香火。

郡守不懂什么“真武大帝”、“五龙将军”,只知孙悟空神通惊人,恳求道:“这位长老,还请发个神通,救我凤仙郡百姓。”

孙悟空道:“你不说,俺老孙也要去一趟天庭,问问那玉帝老儿,为何要断了凤仙郡的雨水。”

说罢,孙悟空飞身直上天庭。

孙悟空架起筋斗云,转瞬间便到了西天门,护国天王引天丁、力士上前迎接道:“大圣,取经之事可完成了?”

“没完呢,没完呢,不过也差不多了。”

“既然没完,那上天所为何事?莫非又遇到了强敌?”

“非也非也,俺老孙到了天竺国地界,有一外郡,名叫凤仙郡,不知犯了何事,三年没能下雨,老孙特来上天询问。”

“这事我曾听说过,据说是郡守冒犯上天,玉帝震怒,立有米山、面山、黄金大锁,直等此三事完毕,才会下雨。”

“却不知怎的冒犯上天,莫非那郡守也曾大闹天宫不成?”

孙悟空讥讽了一句,大步向着凌霄殿走去。

护国天王不敢阻拦,叹了口气,全当什么都没看见。

孙悟空到了通明殿,却见葛玄、许旌阳、张道陵、萨守坚四大天师联袂而来。

许旌阳道:“大圣所为之事,玉帝已经知晓,只劳烦大圣去趟披香殿,待到那三桩事完成,自有甘霖降下。”

行至披香殿,却见里面有一座十来丈高的米山,一只拳头大小的鸡一下一下的啄。

一座二十来丈高的面山,一条不足二尺长的黄毛哈巴狗一点一点的舔。

左边有一个大铁架子,架上挂一把金锁,约有一尺三四寸长短,锁梃有指头粗细,下面有一盏明灯,灯焰燎着那锁梃。

孙悟空问道:“这是什么意思?”

许旌阳道:“鸡吃完了米,狗舔完了面,灯烧断了锁,凤仙郡才会下雨。”

孙悟空闻言大怒,掣出金箍棒,喝道:“那郡守是偷光了蟠桃园?还是砸烂了凌霄殿?竟然遭如此重惩?

五百年前,俺老孙大闹天宫,偷桃盗丹,凌霄殿的牌匾都给砸碎了,我那花果山也是山清水秀,不见少半滴雨水。”

说到此处,孙悟空瞪起火眼金睛,冷冷的看着四大天师,阴阳怪气的说道:“你们四个,谁能给我解释解释啊?”

四大天师闻言,不知该如何回复,默然不语。

要说罪责,不过是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郡守献供斋天。

因妻不贤,恶言相斗,恼怒之下推倒供桌,泼了素馔,一群狗跑过来,把贡品给吃了。

这事儿比起孙悟空当年犯的事,着实是不值一提。

但怎么说呢,还是为了添难,故意碰瓷。

碰瓷这种事已经不止发生过一次了。

西游全书共一百回,弱小的妖精一回打完,强一点的妖怪两回打完,牛魔王、六耳猕猴那种级别大妖的能够撑三回。

能够撑四回的,除了狮驼岭、无底洞,唯有两次碰瓷。

一次是乌鸡国文殊菩萨碰瓷,一次是朱紫国孔雀大明王菩萨碰瓷。

事不过三,加上凤仙郡这次,刚好是三次碰瓷。

自古不知者不为罪。

国王肉眼凡胎,如何识得真神佛?孔雀大明王菩萨的后裔,怎会被凡人所伤?凤仙郡郡守推到供桌,是故意的么?

佛门不是讲求慈悲为怀么?神仙不该胸襟宽广么?

为何要为了这么一点小事,就折腾无辜百姓?

凡人不敬神佛是罪过,可仗着神通肆意妄为,毫无怜悯之心,肆意玩弄凡人。

这种神佛,又有什么资格受人香火供奉?

这一难还有另一重意思,便是“伴君如伴虎”。

一句话说错,一件小事办错,便可能招致无穷灾祸。

祸及自身还是轻的。

因一句话或者一件小事连累三族、九族,甚至是一城、一国的百姓,历史上也不是没有。

如果类比孙悟空,还能解读出欺软怕硬。

孙悟空厉害,哪怕大闹天宫,让玉帝颜面无存,也没有任何严厉惩处。

郡守**凡胎,没有任何神通,因此只是一丁点小错,也是祸及一郡的严惩。

孙悟空见四大天师无话可说,笑道:“既然玉帝要完成这三桩事,老孙就完成给他看!”

金箍棒猛地轰下,黄金大锁顿时炸裂成千百块,却独留一条比头发还细的细丝。

油灯一烧,细丝折断,算是“灯烧断了锁”。

又拿出两个储物戒指,对着米山面山轻轻一挥,米山只余下一粒米,面山只余下半两面。

鸡啄一下,狗舔两口,米山面山同时消失。

孙悟空转过头,笑道:“现在鸡吃完了米,狗舔完了面,灯烧断了锁,可以请玉帝降旨下雨了吧。”

张道陵指了指孙悟空身后,提醒道:“大圣请看,米山面山金锁都还在呢。”

孙悟空道:“有多少,老孙装多少,正好补偿受灾的百姓。”

两个戒指一顿狂收,一连收了百座米山,百座面山。

金箍棒也一次次狠砸,砸碎了一百个金锁。

戒指装满米面,还有一百个金锁留下的黄金碎块,孙悟空道:“这些勉强够补偿凤仙郡的百姓了,四位道长,且看老孙神通。”

话音未落,孙悟空催动“移星换斗”的天赋神通,掩盖住披香殿的因果命数,让米山面山金锁不会重新出现。

“铛!”

金箍棒在地上重重戳了一下,孙悟空道:“现在,四位道长还有何话说?”

葛玄道:“大圣好神通,贫道佩服。”

许旌阳道:“大圣既然开口,此事就此揭过了。”

张道陵、萨守坚也都点头附和。

他们也怕猴子发起性来,再来一次大闹天宫。

凤仙郡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小事,若非菩萨开口,要为西游添难,早就已经揭过。

说句实在话,和一个凡人计较到这等地步,四大天师也觉得面上无光。

玉帝听闻披香殿的米山面山金锁,都被孙悟空破去,当即下了降雨圣旨。

又听闻狄光磊早就派人降雨,暗骂一声,却无可奈何。

大劫将会在五百年后降临,玉帝需要狄光磊帮忙消灾解难。

狄光磊做些逾越之事,他也没什么办法。

如来佛祖容忍孙悟空的一次次冒犯,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不过大劫到来之时,狄光磊和孙悟空会作出什么样的选择,那可就不一定了。

待到龙王降完了雨,孙悟空把收来的上百座米山,上百座面山,还有一大堆黄金碎块取出,尽数放在凤仙郡府库。

“这些米面黄金,你拿去分发给受灾的百姓,若有贪污,老孙可饶不得你。”

“下官做了错事,连累一郡百姓,幸得长老施展神通,解此灾厄,又赠与金银米粮,恩深过海,若有贪污,与禽兽何异?”

“既如此,我也就放心了。”

翌日清晨,师徒四人继续西行之路。

郡守把钱粮分发完毕,发动民夫建立起了三座庙宇。

一座甘霖普济寺,供奉唐僧师徒,白龙马亦有香火。

一座真武观,供奉真武大帝和五龙将军。

一座龙王庙,供奉四海龙王。

至于菩萨佛祖之类,没有出半分力,自是不会有半点香火。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