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其他 > 恶汉 > 凉州三明--张奂、皇甫规、段颍

恶汉 凉州三明--张奂、皇甫规、段颍

作者:庚新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05 15:08: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秒记住【阅读。

转自百度。

之所以发这段文字,是想要读者们知道,三国时期武夫的地位。

皇甫规、张奂、段颖,合称”凉州三明”

这里说下“凉州三明”皇甫规、张奂和段颖。这三个人,对羌战争都有过很杰出的战绩,在羌人中也都很有威名。但是,这三个人在剿抚方面则分为两个阵营。皇甫规、张奂赞同抚,而段颖则赞同剿。

皇甫规、张奂赞同的抚,其实是在军事威吓的基础上,将降伏的羌人部落迁徙到关内,撒在汉人中,让他们由游牧生活转为耕农生活。而段颖的剿则是种族灭绝。段颖在担任护羌校尉的时候,灭掉了十余个羌族小的部落。对于像先零这样的大部落也是采取逐步蚕食的方法,削减其人数。

就短期来看,段颖的方法的确有效,但长远看来,皇甫规、张奂的做法更彻底。但可惜汉朝廷一直摇摆不定,没有一个固定的国内民族政策,导致皇甫规张奂的方法无法见效,而段颖的方法因为过于血腥,也为广大士族反对。正是因为这种朝廷的犹豫,使羌乱成为汉朝覆灭的一个重要原因。

羌乱可以说,完全贯穿东汉王朝。耗费国家接近千亿钱,却无法完全平定凉并,最后只能靠大量发行铜钱来解决财政问题,引起一系列问题,最终使国家越来越虚弱。

我还觉得,羌乱不是简单的国家内部问题,其中还有匈奴的阴影存在。因为羌曾经做过匈奴的藩属,而且羌族也曾在安帝时期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加上凉州的军事战略因素,匈奴暗中煽动支持羌乱也不是不可能的。所以说,东汉的羌乱究其根本,是汉匈之争、羌族独立等问题的综合反映。

皇甫规、段颖早年并无太大矛盾。但到后期,二者之间关系因为处理羌乱意见相左,而关系疏远,但并为明显对立。后来皇甫规力挺张奂,张奂自然的成为皇甫规这一方面的一员。由于张奂对段颖的指责和段颖对张奂的反驳,凉州三明才彻底决裂。

皇甫规、张奂、段颖都曾经受过宦官的迫害。桓帝时期三人都曾经或被贬官,或被免职,后来虽然都重新回到朝廷担任军职,但自此以后,三人对待宦官的做法确有了很大的区别。皇甫规由于资历年龄,压根不睬宦官势力。张奂本人也很有士人的气节,很鄙视宦官的做法。在除掉窦武陈蕃的宫廷政变中,张奂因为受到宦官矫诏欺骗,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后来论功封赏时,宦官势力给了张奂大司农的高官和封侯的奖赏,但张奂却拒绝了,也可以说,张奂自始至终,始终是站在宦官势力的对立面。段颖却完全倒在了宦官一边。海棠香国在文中对此作了详细的说明,我就不废话了。

对于这三个人的三种做法,我觉得都无可厚非。段颖虽然因为投靠宦官势力而受到后人指摘,但当时宦官如日中天,如果段颖继续对抗宦官,丢官罢职也不是不可能的,甚至有可能召来杀身之祸。而段颖投靠士族却不可能,士族历来对段颖的屠杀政策不满,乃至后世仍为士人反对。在这种局面,段颖投靠宦官也可以说是无奈之举。

但总的来说,段颖可以说是当时一代名将,皇甫规、张奂在军事方面也颇有建树。但三人相较,段颖的战绩则原胜其他二人了。

另,皇甫规的堂弟皇甫嵩则是东汉末年的另一大屠夫,一战屠杀三十万黄巾众,不可不说凶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