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末日咆哮 > 602 大战在即

末日咆哮 602 大战在即

作者:风上忍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9 20:49:1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而且与白素贞本体的白灵蟒蛇不同,岑碧青的本体是一条剧毒的竹叶青,化为人形后,口中唾液依旧沾染了几分原本的毒xing,虽不至死,但却可以如同毒品般令人产生飘飘yu仙的幻觉,行那鱼水之欢时给许默带来的极乐快感丝毫不亚于她吸取许默气血之力时的极度愉悦更何况,家中与许默有着肌肤之亲的众女,也只有岑碧青那身为妖类的强悍体质才能让许默完全放松身心,丝毫无需顾忌和刻意控制的尽情冲击,从而获得其他妻妾身上完全体会不到的最彻底释放。

这也是许默明知与岑碧青两人间的这种古怪关系不妥,但每每面对岑碧青时,却总是难以把持内心最原始**的最根本原因。

九年的暴食虽依旧未能除尽返老还童丹的药xing,但却让白素贞完全恢复了未偷食丹药以前的外形容貌,从四岁女童暴长至双十年华青chun少女。

尽管前期生长度极为突兀,但白素贞毕平i多在后堂加工药材,也没多少人注意到,而此时即便有人注意,九年的时光也足以抵挡众人的悠悠之口,毕竟有一种状态叫做天赋异禀――许默就是最好的例子,再多白素贞一个也不多。

不过那返老还童丹的药效极为霸道,白素贞那一千八百多年的道行几乎全部被用来压制药效,施展一些搬运之类的小法术倒还无所谓,可一旦大规模调动法力,外貌就会开始急幼龄化。

对于这种情况,白素贞似乎也是习惯了,反正身为妖类的她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耗下去,只要食物供给可以保证,早晚有一天能将返老还童丹的药效耗光。

虽实力下降得厉害,但白素贞曾经因还童而丢失的记忆却早已全部恢复,既然自身暂时无法修炼,便将所有的jing力和心思都用在了指点许默和岑碧青二人身上,一千八百年积累下的修行经验令二人受益匪浅。

尤其是许默,针对他空有控剑之术,却无相应剑法完全施展的情况,白素贞特地消耗百年修为,硬是凭借着自身的推衍之术凭空推出了七招半的剑法传授与他。

七招半看似不多,但在白素贞那惊人的推衍之术下已经隐隐暗含了部分天道规则在其中,哪怕许默目前仅能施展出前三招,但每每使出,都会感觉到体内的另一幻境本源“传国玉玺”在随之共鸣。

没有人比许默更知道这代表着什么,所谓天道之力,便是那世界规则之力,这七招半的剑法居然可以引动世界规则的力量,足以见得这剑法已经到达的道的境界。

许默对剑法了解不深,隐隐觉得这七招半的剑法似乎还要强过《七杀剑诀》中的七杀剑阵,就此事询问白素贞,白素贞也只是嫣然一笑。

“武技一道无所谓强弱,关键要看用在何处,你之所以会觉得这七招半剑法好过七杀剑阵,只不过是因为合你心意和习惯罢了。”

白素贞的话并不难理解,就像武术界的南拳北腿一说。北方多平原,地势广阔平坦,下盘不易受影响,所以北方武术多势大力沉的腿法;而南方多山林,地形复杂,挪移空间容易受阻,因此才近身短打较多。

七杀剑阵所秉承的理念是毫无破绽的严谨,并不追求那种极限的攻击力,讲究是连绵不绝水滴石穿的韧xing,属于攻防一体几近完美的剑阵之道。

而白素贞推演的七招半剑法则完全反其道而行,以各种极限爆真气的方法来追求最大的攻击和防御,走的是以力破巧之道,可以说是完全为许默量身打造的剑法,极为符合许默的战斗习惯,因此才会令他有强于七杀剑阵的错觉。

打个形象的比喻,两者就像是锯子和斧头,同样都可用来伐木,只是所用方法不同罢了。

尽管两种剑法的创造理念南辕北辙,按白素贞所说,武技一道最终还是要殊途同归,修炼这七招半剑法的同时,也不要丢下七杀剑阵的修炼,何时能将这七招半融入七杀剑阵当中,这七杀剑阵也就可以一跃成为顶级武修功法了。

说完许家,再说天下。

九年前,金国动政变,新皇完颜宗干登基,并与大宋朝签订了为期五年的和平协议。

五年过去,当初签订的协议到期,金国方面却没有再派使节前来商谈。

后来大宋朝廷实在受不了这种不上不下的煎熬,索xing派遣使节团前往金国,但金国方面只是每i好吃好喝的供着,却始终不提议和之事,对于大宋使节求见金皇也是一再推脱。

事到如今,就是傻子也能看出金国那南下灭宋的野心,面对灭国的威胁,一向消极避战的大宋朝廷总算是拿出了点抗争的勇气,除了大肆cāo练现有兵马外,更是皇榜向民间广招贤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势摆了个十足。

若是十几年前,大宋朝廷能有这种积极的抗金态度,借着痛失北方半壁江山的国殇之耻,大宋与金国未必没有一拼之力。

可惜此刻觉悟为时已晚,朝廷的一再退缩已经彻底耗光了百姓心中的一腔热血,再加上连年征战导致的国力衰退,地方官吏的横征暴敛,尚有血气的百姓纷纷揭竿而起,自立山头聚寨而守,已成星火燎原之势。

在这种内忧外患之下,朝廷的招贤榜自然也就成了一个可笑的摆设,碰运气的泼皮闲汉倒是招了一堆,但真正有本事的将帅之才却是一个都没有。

眼看金国兵马在长江对岸调动愈频繁,恐慌情绪也在安逸了数年的大宋朝百姓中开始蔓延。

即便朝廷的邸报一再强调长江防线固若金汤,但多年来对金战争的连续失败已经让人无法相信大宋朝廷的保证,稍有家底的都纷纷变卖产业逃往更远的南方,不少海商甚至都做好了举家迁往海外避祸的准备。

作为紧邻长江前线的钱塘县自然也受到了这股逃难风cháo的影响,几乎是在数月之间,城内的大小商户关门近半,满街都是出售房屋店面的告示。

***

铁岭老家有事,这几天回去了一趟,没来得及请假,见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