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五代发家史 > 第90章 青龙坊夜话

五代发家史 第90章 青龙坊夜话

作者:安平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9:44:01 来源:蚂蚁文学

后院正房小厅。

看着三女一起帮忙端上饭菜,在桌上摆放好后,小曼和小荷左右殷勤的给他布菜,让他的感觉很不错。若是小哑巴没在眼前碍眼的话,那就更好了。

之前刘旭只吩咐了小荷和小曼一起跟他进来用饭,但小哑巴却还是跟了过来。

碍于小荷俩女的面子,刘旭也不好扫兴和不近人情的在这时候赶小哑巴出去。

于是,四人一同吃了饭。饭后,刘旭交代小荷明日把小哑巴带过去作坊那边帮忙,本来这原本是小圆的活儿,现在也只能让小哑巴顶上。这时代可没有童工这一说法,再加上他心里面实在不待见小哑巴,就当废物利用了。

而家里小荷和小哑巴过去了作坊那边,家里后院就只剩下了小曼一人了,让她一个人操持家务,洗衣做饭洗菜烧菜的,显然有些不合适。刘旭买小曼过来是打算暖床的,而不是干杂活,他这点怜香惜玉的心思还是有的。所以,他便决定明儿顺道再去买两个粗使丫环,打理家务。

将事情跟小荷和小曼一说,两女都很高兴。毕竟现在家里就她们三个丫环了,白天的时候,小曼更是只有一个人在后院,她难免会有些胆小。

因为还要去武侯铺集合,刘旭也没在家里多呆,很快便出门去了。

到了武侯铺,王五几人都已经到了,此外还有三个坊丁,算是他们武侯铺的编外人员,武侯铺和坊里都能管得到他们,工作性质类似于后世的联’防队。不过,这些坊丁白天基本上都有自己其他的事情做,只有晚上巡逻的时候,他们才过来报到,他们这活儿基本上是义务性质的,朝廷不给编制也不给薪俸,在好一些的坊里,他们倒是可以从坊里也就坊正那里每个月领点钱,然后跟着武侯屁股后捞点汤汤水水喝。

但在青龙坊这样的穷坊里,本身李坊正经过上面层层克扣后薪俸就非常有限,加上坊里又没多少油水,他当然不会出钱给这些坊丁,只能每日里强行轮流抽调每家每户的壮丁充当坊丁,参与每晚例行的巡查巡逻任务。

这三个坊丁就是今晚从坊里抽调出来的人员,其中一个矮壮结实的三十来岁汉子,叫乌三郎,本职工作是江边码头的挑夫;另一个精瘦二十来岁汉子,叫刘大奎,本职工作是船工;据王五介绍,这两人算是比较正式的坊丁,因为坊里经常有人出点小钱请他们俩个顶岗;第三人叫张十二郎,是个米行伙计,他是今晚刚好轮到了。

原则上坊丁们主要负责坊内的巡逻,武侯们则负责属于本坊范围内坊外街道的巡逻。但在实际操作上,当然没有这么规范。何况这里不是大唐朝也不是长安城,只是偏安一隅的南汉朝兴王府,国内政治腐败,军政行政体系上当然就没有那么完备。

上面官员都想着投机钻营,升官发财养小妾,要找出个热衷公务、清正廉洁的几乎没有。底下的兵丁吏卒自也是能捞则捞,能偷懒就偷懒。

更何况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哪朝哪代都是在所难免?

等刘旭问清楚晚上值勤巡逻的规矩后,不由暗暗鄙视自己先前的郑重其事。这巡逻还真的只是走走过场而已,谁都不会整个儿去整夜巡大街,基本上象征性的去溜一圈之后,就找地方儿猫着,甚至睡大觉去了。

刘旭向王五详细问明白之后,自是挑了坊内巡逻的任务,将那个张十二郎替换了出去巡街。而他自己则带着乌三郎、刘大奎去坊内。

张十二郎当然没有反对。王五、余鹏飞、苏旺也都抢着要跟刘旭去坊里。但都被刘旭拒绝了,免得太坏规矩。

坊外的巡逻才是重点,有最少人数的规定,不得少于五人。不然,刘旭之前也不会点他们四个人跟着一起值班受累。

此外按照官方的规定,坊丁才是掌管坊门钥匙、负责坊内的巡查,他们也不好都替换出去。

分配好人手后,时间也差不多了,戌时将近。两班人马各自分开,刘旭跟着两人一起重新进了坊门,而王五他们则是开始绕着青龙坊巡街。

闭门鼓响起后,刘大奎和乌三郎两人便去推关坊门,然后落锁。这时候,除了坊内,坊外的街道上早已不见人影了。

“刘副帅,接下来该如何行事,还请你吩咐?”

关好坊门之后,刘大奎笑嘻嘻的过来向刘旭请示,脸上带着明显的讨好之色。他身旁的乌三郎脸上也是带着刻意的讨好,只是他性子有些木讷,不大会说话。

“我还是头一次值夜班巡查,以前你们是怎么行事的就怎么行事,我跟着你们就行。”刘旭随口说道。

“那……我们就先从这条主道上开始巡查吧?”刘大奎再次请示。

“行,走吧。”

刘旭大手一挥率先朝坊里头走去,乌三郎和刘大奎连忙跟上。

刘旭借尸还魂以来,虽粗粗的观察过周遭的一些地理情况,但还不是很详细,趁着今晚倒是可以好好的观察一番。

掌握自己现在所处位置周围的情况,是他的一个好习惯,之前,他只是了解了一下他所住位置方圆两三百米范围内的情况,接下来就是要扩大这个范围,将整座青龙坊详细的了解一番。

所以接下来,趁着天色还没完全黑下来,刘旭便一边走一边仔细打量四周的情况,有疑惑或者特殊的地方,便询问身旁两人。

如此,走走问问,差不多半个来小时后,夜幕也完全笼罩了下来。而这时刘旭也差不多将整座青龙坊的几条主干道都走了一遍。

青龙坊虽是个穷里坊,占地面积也不是太大,但人口却是不少,按照刘大奎的说法,坊里现在有五百多户人家,人口有两三千人。其中多数都是从北方避乱迁徙而来的移民。在前几年的时候,人口还要更多一些,大家的日子也好过一些。想必是刘鋹这位新皇登基以来,倒行逆施,政局迅速恶化,赋税加重,才使得坊内人口减少。家里交不起税,拉去做苦力的不在少数。

只是这么个青龙坊就有这么多人口,还是让刘旭稍感意外。按照刘大奎的说法,他们这个青龙坊只是个小里坊,其他的坊,尤其是那些大里坊,住户人口要比青龙坊多出好几倍。

如此算起来,现如今这南汉都城兴王府的人口规模是很可观了。刘旭就又顺口问了刘大奎兴王府的总人口数。

刘大奎虽然答不出具体数字,但也说至少有五六十万人。

刘旭对这个答案虽然有些意外,但细想一下就能明白过来。

兴王府毕竟是华夏历史上的第一个对外贸易港口,自古繁华,唐朝时更是大力开发和发展,兴盛非常,据《新唐书》的记载,港口的海舶外贸收入更是能够左右国家财政。再加上因为地理关系很少有过战乱,而北方与之相比却是一直战乱不断,尤其这五代乱世期间,战火绵延,使得北方民众不断避乱南迁到此,再加上对外贸易,港口每日进出番舶无数,流动人口众多,自然也会相应的带动人口聚集和聚居。

如此看来,也难怪南汉朝才是最后被赵宋灭掉的一个国家?除了地理原因,人口和综合国力也是一个方面。

要不是刘鋹这位实在昏聩无能,荒淫无道,使得国内民心尽失,南汉朝也未必不能继续偏安一隅,与赵宋进行持久战。

三人巡了一圈后,刘大奎便建议先去歇歇脚,顺便去准备火把。

刘旭当然没有什么意见,跟着他们两个一起去了坊角的一个小亭子坐下。亭子里已经先一步被他们准备好火把了。

“刘副帅,小的多嘴说一句,其实,你老没必要大晚上的出来巡查。据我所知,马帅一年到头除了岁末那几天会值夜班,做做样子外,其余时候他都没有在晚上值过班。”

刘旭听刘大奎突然说出这番话,心里多少有些意外,不由说道:“大奎,你这是在背后说马帅的坏话啊,就不担心我去告发你?”

刘大奎连忙陪笑道:“刘副帅瞧你说的,小的一看你就知道你不是那种人。何况小的说的是大实话,算不上什么坏话。”

刘旭呵呵一笑,不置可否,转而说道:“想必你也知道我才搬来我们青龙坊没多久,对咱们坊里的事情都不怎么了解,你能跟我说说吗?”

刘大奎连忙道:“不知刘副帅想要了解哪方面的?”

刘旭便说道:“哪方面的都行,比如坊里一些富户的情况,一些比较出名的人,还有就是我们武侯铺里那些武侯的事情。说起来,我对这些都不怎么了解。”

刘大奎此人做为船工,每日里接触南来北往的人很多,消息自然很灵通,刘旭向他打听消息正适合。

刘大奎略一迟疑后,才开口说起坊里的一些事情来,主要是说那些富户家的事情,然后选择性的说了几个坊里比较出名的人。

要说坊里现在最出名自是刘旭本人无疑,他从原本一个小白脸破落户先是带人成功敲诈了钱屠夫这狠人,然后又一跃当上了武侯铺的副帅,只是坊里这段时间的风云人物和热点人物,连附近几个里坊的人这几天也在谈论他。

不过,真要说坊里大家公认最有名气或最有地位妇孺皆知的,还是青龙坊的最大户林德庆林老爷,林家是青龙坊的第一大户,本地士族,先有了林家才有了青龙坊。

林家世居于此,至今至少已经传了七八代了,却一直人丁不旺。到了林德庆这一代,更是有些人丁凋零,只余下他这单单一脉,但林家一直是书香门第,乾亨年间,林德庆年方二十就得中进士,其后外放为官,仕途起伏,前些年因不满朝政腐败,而辞官回来养老。

林德庆今年快六十岁了,膝下有一子二孙,是青龙坊至今为止出过的最大人物。

而林家的住宅所在却是不在坊首的富户聚集区,而在坊尾,因为是老宅,占地面积虽然还是比较大,但看起来却是便不如何光鲜,以至于之前刘旭巡查看见的时候,谁有些讶异这院落的占地有些大,却是没想到这这边会住着什么大人物。

刘旭便详细的再询问了一番,在刘大奎的口中,这林德庆是一个神仙一般的人物,长相威严,气质清贵,反正是个有大学问的人。而他的儿子则是个极孝道之人,一直在家服侍老父。

林德庆的两个孙子现在则都已成年,长孙守家,负责管理林家城外田庄事务,次孙则在外经商,不常回家,此外他还有两个孙女,大孙女已经嫁人,小孙女也已经订亲。

听刘大奎话里的意思,林德庆现在便不与朝中之人来往,只安心在家养老。刘旭心里面却是有些不信的。这林德庆再豁达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子孙后代考虑,这暗中肯定还是有朝中一些人物结交的。

虽说他基本上都是在外为官,但毕竟为官数十年,认识的人肯定不少,即便朝廷中枢也肯定有他认识的人。

刘旭倒是想详细知道林德庆最大当过什么官,但刘大奎只知道他当过一任端州长史,这在他看来已经是非常了不得的大官了。至于林德庆曾任过其他什么官职,他却不是很清楚。当即便如此,这刘大奎也是当之无愧的消息灵通人士了。

在刘旭的引导和赞赏之下,刘大奎受到鼓励后,便也没了太多忌讳,便开始知无不言起来。

刘旭和钱屠夫之间的事情,坊里的人现在都很清楚,所以,刘大奎说的最是详细,包括钱屠夫的弟弟钱二勇,说此人是心狠手辣之辈,没少干伤天害理的事情,不过此人也是有心机之人,他做为平康坊的不良帅,便不在平康坊祸害,虽然在平康坊那边名声也不佳,但比起外头来却是要好上了不少,据刘大奎的内幕消息,这钱二勇在江边码头那边开了一个小赌铺,生意非常红火,钱二勇一个月里至少大半的时间都呆在赌铺里坐镇。

此外,钱二勇也说了坊里其他几家富户的事情,现在坊里的这些富户,只有少数是世居于此的,多数都是后搬迁而来,其中大都是北方移民。而这些富户都是做生意的,而且大都是做海外贸易,最有钱的一家有自己的两艘海船。

兴王府一带自古商贸繁荣,有着悠久的经商传统。而南汉朝的太祖太宗也是商人出身,因此在对待国内的商业是持鼓励和支持态度的,比较开明。而南汉朝的主要赋税收入就是从商业贸易上带来的。

关于武侯铺里那些武侯的事情,刘大奎则是说的相对保守了一些,便没有将那些武侯的所有底子都说出来。不过,在刘旭的特意询问之下,他还将自己知道的都说出来了,尤其是马洪的底细,刚开始他也是有些忌讳的,但在刘旭的一再客气询问之下,他也倒豆子似的都说了出来。

马洪这家伙原来是靠他婆娘发的家,他本身是旁边通善坊的破落户儿,在市井厮混,年轻的时候就是好勇斗狠之辈,却是有次在街上英雄救美了一回,救下了一个富户的千金。于是,剧情很狗血,这名富户千金一眼就相中了他,死活要嫁给他。然后,这位富户千金还真的就嫁给了马洪。马洪才因此发了家,搭上了个有钱的岳父,然后走通了门路当上了青龙坊武侯铺的不良帅。

刘旭听得这历史,也是不由暗暗有些羡慕马洪这小子的运气。英雄救美,美人儿一见倾心,然后两人终成眷属。

刘大奎像是猜出了刘旭的心思,便低笑着说道:“刘副帅,其实真要说起来,你也不要羡慕马帅?”

“这话怎么说?”刘旭故作好奇的询问,实际上一听他这话,就大致猜出原因了。

刘大奎和一旁的乌三郎闻言都是不由笑了起来。刘大奎怕失礼,连忙止住笑,解释道:“马帅这位夫人,在我们这一带也是非常有名的,不是小的背后诋毁她,而是她的那副尊容实在是有些不堪入目,身宽体胖不说,脸上还有大片麻子,眼歪嘴斜,而且尖酸刻薄,更兼脾气爆炸。前些年的时候,马帅可是吃了不少苦。后来,她娘家人死了个干净之后,她又无所出,才算是消停了下来,马帅这才扬眉吐气的连娶了几房小妾,生了几个儿女。”

刘旭想象到马洪婆娘的尊荣,也是不禁笑出声:“如此说来,马帅当年还真的是受了很大的委屈。不过,他这般……毅力,还真的是非常了得。”

“谁说不是呢?”刘大奎连忙附和着憋笑道,“当年我们这边的人,知道他娶了那家女儿,谁不是背后笑话的同时,树大拇指称赞他了得的。娶个无盐老婆,可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到的。”

这段话听下来和观察下来,刘旭知道刘大奎和乌三郎对马洪都没有什么好感,甚至可以说还有些敌意。同时,他们肯定也多少看出了刘旭和马洪的暗中不和,不然不会说起马洪的时候这么随意。

“你刚刚说马洪丈人家一家死了个干净,是怎么死的?”刘旭故作好奇的询问。

刘大奎闻言下意识的看了看左右,然后才低声说道:“马帅丈人家里一共一子一女,她婆娘上面还有个大哥,当年已经成家生子了。结果,有一年他们一家子去罗浮山敬香的时候遇匪,尽数被杀了。”

刘旭一听原来如此,心中就笃定这件事跟马洪这厮脱不了干系,便又顺口问道;“那马帅丈人家应该留下不少家财吧?”

刘大奎连忙点头道:“这是当然。他丈人家在通善坊也是很有钱的人,最后大半都归了马帅夫人,其余则分了一些给她娘家族人。”

刘旭便随着话问道:“那马帅夫人现在还活着吧。”

刘大奎别有深意的看了一眼刘旭,嘿嘿一笑,低声道:“马帅夫人也是厉害的主儿,还活着呢。”

刘旭点点头没有再问。

ps:麻烦推荐一二,打赏更加拜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