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傲世天骄 > 第九十七章 下岗专家

傲世天骄 第九十七章 下岗专家

作者:越岭山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55: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秒记住【供精彩。

第九十七章下岗专家

安市到丰陵有高铁相连,相距六百公里,高铁仅需两个小时。

周总工决定陪陈维政一起去,加上刘懿,一行三人,带一只掩人耳目的拉杆箱。

走之前,送别兵站的两辆货车,两辆车又帮文总拉了满满两车货,都是在古宜建厂前期需要的一些物料。陈维政给了六个人每人二百元钱,让他们在路上喝酒,六人推托不过,只好收下,觉得陈维政这人特别仗义。这一次帮金铃厂跑一单,兵站有收入,个人也有收入,加上陈维政的给的红包,算算也不错。

文总送他们去高铁站,他对于陈维政热衷于微型车有点不解,认为微车则微利,用同样的营销成本所得的收益太少,划不来。

文总是做车的,忽略了一个问题,陈维政不是做车的,是做电池的。

陈维政的眼光并没有太多的看在新的电动车上市,更注意的是市场上大量正在行走着的燃油汽车,在电动车出来后,这些车主将会遇到一个很鸡肋的问题,就是自己这个车,用之太贵,弃之可惜。如果有一个厂,在花费三几万元的情况下,能够把车改成电动车,而不是要花费近二十万去购置新电动车,那对于电池的需求拉动会更大,也会更快,电池的价格也会得到快速提升。

首先动手的是家庭私家小车,特别是那些两厢私家车,本来就轻,拆掉发动机、拆掉油箱,空滤机滤水箱就更轻,使用120v500ah的电池,能让这些车一组电池跑到一千公里,是很容易的事,两块电池两万元,电动机连同改装物料及人工两万元左右,应该市场广阔。

最重要的是,这样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为社会、为国家、为这块土地也为子孙后代节约一大批资源,在动车上,陈维政把这个思路说给周总工,把周总工听得心惊肉跳,如果这个思路能成行,虽然对金铃厂这种高端厂则影响不大,但是对那些向经济型电动车发展的车厂打击极大,陈维政告诉周总工,南方军区也决定在华侨汽车园开发一款针对军队使用的全地形电动车,说白了就是把悍马装上电池。然后分军地两类。军用特供、民用销售。

周总工说南方军区有先天之利,应该大有前景。

周总工,全名叫周恒东,江陵汽车工业大学老牌毕业生,毕业后分配在宏都省的一家大型国企做技术员,后来国企改制,重销售不重研发,他成了富余人员,把关系交到人才中心,每年交养老保险,自谋生路。在最潦倒的时候,金铃厂的老董事长认为他是人才,招聘他到厂里做技术管理,他对金铃厂可谓死心塌地,誓死跟随。

他的同学姓汪,叫汪洪涛,六盘人,毕业分在六盘的一家小汽车厂,那家厂也曾生产过一款相当有才的小车,0.6的排量,还是四缸发动机,省油,车有力,声音又好,可惜太精致,成本太高。以至于被那些0.988排量的三缸发动机打得大败,草草收场。他离开六盘来到丰陵,主持丰陵电动车的开发,因为电池问题再次光荣下岗。

两个小时很快,动车到站停车。

汪洪涛在出站口迎接。老同学见面,真情全现,相对汪洪涛的潦倒神态,周恒东的精神状态好得太多,就如同解放战争时两个重逢的老兵,一个是三天前参加起义成了解放兵,另一个是没能起义成了俘虏兵。人之际遇莫过如此!

周恒东把陈维政介绍给汪洪涛,只说是想了解丰陵车厂的情况,并没有说起龙山电池的事。

陈维政第一句话就是还有没有这款车处理,汪洪涛问他想要多少,陈维政说一辆足矣。

“一万块,前面200米就有。”汪洪涛一脸苦样,带着他们走过去。

丰陵厂的下岗工人每人分得一辆卖不出去的车,就算是与工厂一刀两断,从此两不相干,各谋生路。一些工人自发来到火车站边的小广场,想把分到手的车低价出售,也好得到一点生活费用。

“汪总工你的车卖了?”陈维政问。

“没人要。”汪洪涛一脸苦笑。

“没人要就别卖了,自己留着用。”陈维政说。

“没法用,没电池。”

“你没有,我有!”陈维政说:“哪一辆是你的?”

汪洪涛把三人带到自己的车面前。一辆跟陈维政在平南买的那辆一模一样的车,只是颜色不同,这是一款玫红色,黑色包围。车擦得很干净,看得出来,汪洪涛很喜欢这辆车。

“汪总工你如果喜欢这辆车,我劝你不要卖,但是我又想买一辆,你帮我介绍一辆。”陈维政说。

“旁边还有一辆,车主是我们主管政工的副厂长,他是一定要卖的,孩子要读书,九月份的学费现在还欠着呢!”汪洪涛说。

“行,那就要他的。发票怎么开?外地能入户吗?”陈维政问。

“不用cao心,都能。”汪洪涛说。

走到副厂长面前,汪洪涛告诉他,有个朋友想要一辆车,知道副厂长急着用钱,就把朋友带来了,副厂长连声谢谢。副厂长的车是豪华配置,真皮坐椅,手动天窗,丝缎银颜色,黑色大包围,显得很大气。

陈维政拿出一万元,副厂长把珍藏的各种证件拿出来,在发票上填写刘懿的名字和身份证号,这辆车就是刘懿的了。

看到副厂长能顺利成交,旁边的人都挺眼红,也坚定了他们摆卖的信心。

“怎么弄回去?”陈维政问。

“请车拉。”汪洪涛说。

“每天早上请人拉来,晚上再拉回去?”陈维政惊奇的问,心想这费用可不低。

“没有,晚上轮流守。”汪洪涛说。

“守多久了?”周总工觉得挺可怜。

“快二十天了。”汪洪涛一腔无奈。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一个汽车设计师,一个汽车工业管理者,沦落为一个在路边蹲了二十天就为卖掉一辆车的下岗工人,中国人多,人才也多,可这人才还真不是这么用的。

“我们没有要你的车,让你还要继续在这里守,你应该觉得我不仗义吧,老同学都不伸把手。”周总工说。

“没有没有,一来副厂长确实比我紧钱,再来你说不卖肯定有不卖的道理。”汪洪涛忙说。

“洪涛,你也别急,我们现在先把那辆车弄走再说。”周总工说。

“行,我去叫出租车来拖。”汪洪涛说。

“不用。”陈维政说“不用?推车可累,这车虽然轻,推一段路还行,路程长了可够呛。”汪洪涛说。

陈维政熟练的打开车子的尾门,尾门上的玻璃是电动的,只能在里面开,或者摇控打开,而下半截就只能手动在车门内侧打开。

把随身带的拉竿箱放在尾箱。拉开拉链,里面放了十二块电池。别人真不知道陈维政是怎么带上高铁的,刘懿知道,上车时只是一个空箱,下车前才放电池进去。

六个电池一组,陈维政已经分别进行串联,预留出两条输出线。与车上的输入线一连接,只花了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关上门,开车。

在汪洪涛呆滞的眼神中,陈维政把车开到汪洪涛的车前,问:“汪工,是继续在这里等,还是跟我们走。”

“走,当然走!”汪洪涛说。见到这么神奇的事,不走才怪。

陈维政从车上拿出另一套电池,来到汪洪涛的车上,装好。

二十天来,第一次,这个停车场有车子开出,而不是拖出。

周恒东和汪洪涛坐在前面的车子里引路,陈维政和刘懿坐在后面的车子里跟着。汪洪涛问周恒东,去哪?周恒东说:先找个有地沟或者有举升机的地方,先把那个难看的母猪肚子弄下来。汪洪涛问什么是母猪肚子,周恒东说就是车子下面的电池架,汪洪涛一想,也忍不住乐起来。

走出去不远,就有一家修理厂,老板也是丰陵厂的退职工人。看到有电动车过来,仔细看是汪洪涛,听说要把车下的电池架拆掉,老板连说容易。两辆车两个举升机,三下五除二,轻而易举的把两个架子拆了下来。放下举升机,陈维政和汪洪涛把车从车位上退出来时,老板才发现事情不对,喊了出来:“喂喂喂,怎么没有电池了你们还能开!”

陈维政和汪洪涛大眼瞪小眼,不约而同哈哈大笑。

修车老板是行家,走进汪洪涛的车,打开引擎盖,还是老样子,没有改成汽油车。拧钥匙,有怠速,电动机转了。趴地下看,没电池,打开尾箱,老板一声高叫,惨过见鬼:“我擦,就这几个电池!火星来的!”

老板的尖声怪叫让在场所有的人都围过去。

这回检查得更加仔细,坐位下面,空的,车门夹层,没有,备胎位置,还是备胎,顶蓬也没有太阳能版,看来只能是后尾箱那六个电池!

“这个车的通过姓,能赶上越野。”一个观众说。

“这个车相当轻,估计也就是八百多公斤,不会超过九百。”有专业人员指出。

“再轻也不能用电单车电池带动啊!”有专业观众置疑。

“我能不能过把瘾?”老板问汪洪涛。

汪洪涛慷慨同意。老板把车开了出去,之前他是厂里的试车员,这车有什么毛病,一脚油门就知道,改生产电动车后,工作越来越少,后来干脆就什么工作都没有,不得已,出来开了家汽修店,算是安全着陆。

很快老板把车开回来,说:“汪总,换成19560的胎更合适。”

汪洪涛知道他的意思,点点头。

手机用户可访问wap.观看官网同步更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