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傲世天骄 > 第五六一章 日本陆沉

傲世天骄 第五六一章 日本陆沉

作者:越岭山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55: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五六一章日本陆沉

牵着刘懿的手,陈维政走出佛塔,在二楼把胡亚达移出,并交待陈华居和陈华危密切注意胡亚达的情况,如果有意外情况,马上给自己打电话。

娇子和纤华不知道去哪里了,华居说她们两个已经有差不多十多天不见人影,自从纤华放暑假,胡亚达又不在,比儿童还童心的娇子就邀约纤华一起出去旅游,具体去哪里,不知道。

刘懿当即拨打纤华的手机,当手机里传来纤华欢快的叫声时,刘懿放下了心,问:“你跟娇子姑姑去哪里了?”

“我们在藏区旅游,快到天山区了,从天山区出来,我们就去小舅那里,看小舅的宝贝儿子。”纤华说。

刘懿才想起,去月球之前,刘裕说孩子就要出生,果然出来了,赶快打电话过去。陈维政等着她忙乱了一阵之后,才跟她一起走出佛塔,看到刘懿抱歉的笑脸,陈维政拍她的手,说:你做得对,没有什么事比女儿和小侄儿更重要。

走出佛塔,天还没有黑,夏天的傍晚,黑得特别晚,八点钟还很亮,陈维政没有走王宫正门,从侧门走进王宫,一进门,就看到秦娟坐在一张凉床边,注意一看,是国王任逍遥躺在那里,睡得正香。

看到进来的刘懿和陈维政,秦娟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光似的站起来,向陈维政喊了一声“哥”之后,迅速把目光投向刘懿:“嫂子你跑到什么地方做美容了,太好看了,介绍我去。”

刘懿笑笑,没有回答,反过来问道:“怎么逍遥这么早就睡了?”

“他这一段时间,每天一早就去会议室,做旁听生,每天做一大堆的笔记,回来就累成这样了,真没想到他做国王比考状元还要难。”秦娟话是这么说,却掩盖不了语气中的得意,儿子小小年纪,能够自觉这样去做,真是很让人欣慰。假以时日,这一定是一个优秀的国王,一个伟大的国王,一个得到人们尊重和爱戴的国王。

“任随呢?”陈维政问。

“跟莫丛在办公室呢!这段时间,他们几个,就没有回过家。”秦娟说。

陈维政对刘懿说:“我过去看看,你等会自己过去跟妈妈打声招呼,告诉一声爱子,我等会如果有时间,就直接回家。”

秦娟连忙让人派车,把陈维政送了过去。

当陈维政走进会议室大门时,所有人都站了起来。陈维政一看就笑了:“人挺齐的嘛,夜以继日,看来是发生了大事,我回来的途中,在西太平洋看了一眼,日本列岛没有了,高丽半岛不见了一半,胶州半岛完全成了垃圾场,具体数字你们有了吗?”

“有了。”答话的是莫丛,他拿出一个小本子,翻了两页,说:“日本列岛不用说了,反正没有人,只是陆沉而已,韩国人比较惨,整个半岛属于韩国的那一半全部沉入海底。这也怪韩国当权者死活不相信会有这样一次大灾难出现,没有进行任何预备,除了靠北边的部分人跑到高丽,逃得一命之外,其它人全部遇难。六千多万人口能活下来的,不足五分之一。现在全世界都拿韩国与日本比较,日本陆沉,没有一个人死亡,韩国陆沉,却死了五分之四,全世界的日本籍人都谢谢明仁德仁两代天皇和维政你。认为是你们三个救了整个日本。”

陈维政摆摆手说:“跟我没关系,是他们运气好,有两个负责任的国王。”

“是啊!”负责民政的冒玉德说:“在灾难到来的当天,消息还没有传到我们这里,明仁老天皇就在同古博物馆坐化了,老人去得非常安详,我去处理的后事,一脸的笑容,在他的书桌上,留下几个刚写好的字:斗转星移,问苍天天高几许,沧海桑田,看凡人人间情浓,扶桑何幸,得天下万千援手老朽何能,伴祖业共赴黄泉。据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说,老人逝去的时间与日本陆沉的时间完全吻合。”

陈维政笑道:“老天皇能活过百岁,唯一支撑他的就是这件事,他的神识与日本岛已经结为一体,一旦发生,他的精神支撑就失去了,也算死得其所,死有所值。”

“是啊!”新任工业部部长武田源说:“九国所有从日本国出来的人,当晚都统一戴孝,在家门口持烛燃香,深切悼念。我和任部长随爱子王妃去同古料理丧事,才知道,老人遗言,不搞仪式,不搞活动,火化,骨灰撒入之前日本列岛的位置。”说到这里,武田源的泪珠滚了下来。这些从日本过来的人,他们对明仁老人的敬重,是发自内心的。

“中国的损失大吗?”陈维政问,这是他关心的重点。

“大,相当大。”韦杰说:“死的人不比韩国的少。都是华北沿海的人,数十米高的巨浪,沿海的所有设施和人一卷而走,然后再打回来,就已经是支离破碎的了。这些人,故土难离,新夏国不去,新和国不去,这回,他们想去也去不成了。”

“不说这个,既然死了,死者为大,没必要谴责他们之前的行为,他们已经为他们的行为付出了代价。”陈维政说:“有没有具体的数据,三哥怎么说。”

“救灾,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国内的老套路。”任随说:“区杰几天瘦了一圈,中国的事太难了。死亡数字还没有最后确定,目前的死亡人数已经上升到三千一百多万人,失踪人数近千万。”

“我本来计划在这个地区迁一个亿去新夏国,最后这个地区去的人连同去新和国的一共为一千万人左右,人口密度太大,这个数字是准确的,没有水分。”陈维政问:“现在国内的局势如何?”

“还算很稳。”莫丛说:“西南区纹丝不动,中南区略有影响,东方市低洼地区有积水,没有死人报道,苏北沿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这个地区之前迁走的人比较多,人口密度小,死亡人数不大,赵恒光表示,中南区有能力自救。目前问题最大的是华北沿海地区。”

“我们怎么做?”陈维政问。

“六天前发生的灾难,从五天前开始,我们每天一个专列的粮食往华北送,全中国的抗灾棚都集中在华北东部,难民住食无忧。我们现在主要考虑是能不能分流一部分受灾地区的老百姓到九国,减轻一下中国的压力。但是分流多少,大家意见不统一。”莫丛说:“维政你回来就好了,希望能听听你的意见。”

“这个先缓一步,先派出防化大队,去中国的灾区,协助消毒、防化。”陈维政说。

“已经派出了,九国都派出了防化大队,第二天就开始进行清理工作,华超那里去的人最多,他们经常有台风登陆,有经验。”韦杰说:“据前方发回的消息,受灾地区,在三年内肯定不能恢复生产,之前在这个区域里生产生活的人们,比较麻烦。现在区杰最头大的也是这一条。”

“受灾区域的居民共有多少?”陈维政问。

“这个水分很大,不一定准确,中国官方公布的有一亿三千万。我们估计有八千万左右,减去死的和失踪的,还有四千万左右。”韦上源说。

“我等会去中国,见见区杰,确定情况。之前跟其它几个国家商量一下,这四千万,大家就分了吧!”陈维政说。

“行。”

“这种事也急不来,叫工作人员上菜,你们也辛苦了,陪我喝一杯,喝完了,你们睡觉,我去陪区杰熬夜。”陈维政说。

大家哈哈大笑,陈维政一回来,大家仿佛有了主心骨,之前所有的问题似乎都不再是问题。

在等菜的短短时间里,陈维政连续打了几个电话,第一个是张正平,新夏国还能安置多少,张正平说真正要安置,两三千万也能行,只是这样一来,新夏国的人口增加幅度太大,不利于综合发展,最好是一千万左右。陈维政二话不说,就定了他那里一千万。第二个电话给小松,小松说没问题,一千万,之前巴基斯坦的土地现在还有部分闲置,放过去,做几个类似临安农业区的生产小区,只有一个条件,只接收农民,不接收其它职业的难民。华峥同意接收五百万,放在东方省成立农业开发区。刘裕同意过去二百万人放在碎叶省,郑天天同意接收二百万人,但不是放在新唐国,而是放在漠北,主要工作是种菜,给漠北大开发做后勤。新齐国表示,可以接收三百万,在安大略再建一个类似新明城一样的城市。新明城的成功经验表示,在高纬度地区,城市与农村的综合搭配发展,是一条抵抗大自然的新路。新和国与其它国家不一样,它需要的是一些矿业工人,只要是矿业一线工人,可以要到一百万名,连同家属三百万人,应该问题不大。中华民国表示,接收所有的船厂工人和渔民连同家属二百万人。新明国莫丛一边听陈维政打电话,一边统计,统计完,说了声,如果真的只是四千万,剩下的,新明国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