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傲世天骄 > 第五五三章 虬龙松林

傲世天骄 第五五三章 虬龙松林

作者:越岭山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55: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最初的几天热闹过去了,接下来就是归于平凡。十几年没有在龙山正经的生活,陈维政对这个地方已经很陌生,新的一代在成长,每天从幼儿园回来的小儿,看到在广场上散步的陈维政,一口一个政爷爷好,喊得陈维政也觉得自己是不是真的老了。

维来已经严重酒精中毒,中风非常六加七,瘫在床上,每天除了能够用吸管喝酒,别的什么都做不了,不能自已吃饭,不能穿衣下地,更不能控制自己的大小便,甚至连自杀都不行。华健经常请假回来看他,看一次,他就哭一次,然后就更差一些,到现在,基本已经不认识人。陈维政去看了他一眼,他到是还认识陈维政,口里说了什么,陈维政听不明白,维来嫂子苦笑着告诉他,陈维来让他喝酒。

这一辈子让酒祸害成这样,还对酒情有独钟,看来死那一天,不要弄棺材,弄个大金鱼缸,放满酒,再把人放里面。听到陈维政这么说,陈维来裂开大嘴,笑了!

村里的事,来来回回就是那么几样,每天的生活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陈维政呆了几天,就感觉到烦了,没有新意,在这种环境中呆上十年八年,估计自己也会变成陈维来,除了喝酒还是喝酒。

反而是刘懿找到了自己的生活消遣,她去刘福荣家帮她弄枫斗,一群女人,叽叽喳喳,东家长西家短,日子很好打发。抽空回老刘家村把自己的老屋整修一遍,还找了个时间把父母亲和爷爷的坟修整了一下,刘裕这几年回来得少,坟地有点荒了。刘克美也老了,他自己的责任田退给了国家,一次性要了一笔补贴,在这次九国老有所养活动中去了新明国,刘文在西贡当任南越省省长,儿媳章灵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也应该去享受老爷子生活了。刘懿也想把土地退给国家,被华寿拒绝,这位龙山镇的镇长说,因为克美老人退了田,让镇政府做出了一个决定,凡是在九国做到部级以上领导的土地,原则上不退,在这个地方留下个根,总有一天他们会回来看看,如果把土地退了,他们可能就真的一辈子也不再回来。陈维政听说这事,叹了一口气:自己这一伙人,说到底,还就是一伙农民。

把这个感慨跟区杰一说,被区杰一顿好骂,区杰是典型的城市平民,从来地无一垄,田无一块,标准的无产阶级。区杰说陈维政家这个侄儿做得很对,就是要用这块土地把陈维政们牢牢栓住,无论走到海角天涯,也不能忘记自己是这块土地上的人。这个侄儿不错,有想法,可以重用。

陈维政说区杰别那么无趣好不好,好不容易跟你说点个人感慨,你三言两语又扯到工作上去了,别那么二十四小时都用大国总理的眼光看问题好不好,这样做累不累。

区杰大笑,说:累,累极了,真想退下来,跟陈维政一起去庆山,溪水边捞鱼,庆山里打猎,也过一过轻松休闲的日子。

陈维政哈哈大笑,说你别来,我是农民,我起码还有田种,你是城里人,除了打牌逛街喝早茶,就找不出别的事做,还是继续当你的总理吧,学学开国总理周公,春蚕到死丝方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区杰说,想走也走不了,万事开头,百废待兴,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十几亿人的大管家,真是累死一个周公,气死一个朱公,这回轮到自己,不知道是个什么死法。

陈维政说不是设立了一个军机处吗,不会放点权这其它人?不要学孔明,要会放权才行,天下缺了谁不行?

区杰说,好好好,提醒得好,你来做做试试!

陈维政说,好不容易无官一身轻,才不会钻出鸡笼又一头扎进鸭笼。

结束了跟区杰的通话,他知道,他与区杰已经越走越远,区杰现在走的路,自己已经走过,当年自己在新明国创业,不也跟今天的区杰一样吗?不同的是,自己在新明国,做的是自己的事,而区杰做的,是国家的事,为私事没什么可称道的,为公事如此呕心沥血,就很值得被人称道了,或者将来流芳百世的会是区杰而不是自己,不过那又是什么用,商汤夏桀,都是过烟云,他们自己又有谁知道,千年之后会是什么情况。

唯独知道的有两个人,一个是温接,他呆在陈村,还有一个是呆在南海的无定散人,这两个虽然度过了千年的时光,但是千年的折磨让他们早就厌倦了人间的纷纭,人间对于他们而言,已经是一个陌生的存在。

如果自己能够成功结丹,或者在千年之后,自己还会看一看这个地球,是变得更绿还是变成一片黄砂,如同今天的火星。

想到这里,他拿出电话告诉刘懿,闲来没事,去龙山顶走一走,估计要呆上半天,刘懿问要不要自己陪他去,陈维政说不用,自己只是去消闲,随便走走,没有什么正事,她不用跟自己去受累。

刘懿忙得一塌糊涂,阮蕾刚来电话,说马上就和蓝莲花到庆山,让刘懿一起去华侨镇阮蕾老爹的镇隆山庄聊天。刘懿说今天不行,今天是陈维政的生日,要偷偷帮他做个生日,让她们直接来陈村。庆山人有这个习惯,不告诉过生日的人,偷偷准备,算是偷寿。正在考虑怎么安排陈维政,没想到他还先打电话来了,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陈维政没有使用搬指,而是沿着龙山的小路,信步走去,他的目的地很清楚,就是龙山顶的虬龙松林。

龙山的树明显多了,不是种植的松杉林,而是野生的杂树,有些已经有碗口粗,树上盘着红藤,树下一层厚厚的落叶,落叶零落成泥,变成厚厚的腐植土。小路,已经被植被所覆盖,只有一些青石板,还能看得出这是一条曾经的道路,曾经走的人还不少。看来这个地方,已经很久没有人来,吹柴,早就成为历史,龙山又恢复成当年的水源林。

拨开藤蔓,荡开草丛,陈维政不着急,中午到也行,晚上到也罢,走一条已经封闭的道路,陈维政兴趣不小。就如同修行,曾几何时,中华大地上修行成风,在唐末宋初,有一点知识的人都会修行,能看懂道藏的人更是沉迷此道,元明之后,这条修行之风才稍减,在有清一代,修行,就如同这条小路,如果不仔细发现,已经找不到。陈维政也是偶然的机会找到修行的方法,重新开启修行之路,与这条小路何其相似,其实无论杂草覆盖还是藤蔓羁绊,路仍然还在。

比陈维政想象中的快了很多,不到十点,陈维政已经到了山顶。山顶很凉,北风吹着松树,呼呼作响。

有松树的地方就没有杂草,只有遍地的松针,枯黄的松针,如厚厚的一层绒毯,踩在上面,软绵绵,很舒适。松林没有任何的改变,区区十年,没有能够让松树长高,也没有长大,这种数百年的古树,已经不是常人可以理解。他就是这样静静的生长着,一直是这么大,好象从来就在这里,没有任何变化。

陈维政记得在松林的最中央,就是当年小裕接受郑起阶传承的地方,走到这个地方,陈维政发现了那块大石台。石台上很干净,不仅没有一点尘土,甚至没有一根松针,仿佛每天有人仔细打扫过一样。陈维政走近石台,伸手一摸,还真摸不到一点尘土,洁净如镜面。

走了这么久,陈维政觉得有点累,天然的坐位,不坐一坐真的有点对不起大自然。高约一米,平坦的台面呈不规则图形,坐在台面上,陈维政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不同,走累了,坐一坐,坐哪里都一样。

不一样的是周围的松树,围绕在石台周围的是八棵大树,八棵大树的外圈是十六棵大树,再外一圈是三十二棵,再外一圈是六十四棵……陈维政大惊,这是一片人工林?而这片人工林围绕着的就是这块石台。

陈维政钻进搬指,升起在半空,果然,在高处看,密密麻麻,枝繁叶茂的虬龙松如同大圈套小圈,一圈围一圈,在高处看,只觉是一池绿色的涟漪,又似一个完整的八卦图,石台的位置不是两条鱼眼,而是八卦的正中心。再想找一找石台所在,踪影不见。

陈维政暗叹,在中国古代,一些人为了修练,已经无所不用其极。

回到石台上,陈维政拿出温接给他的一个灵力球,这是五爷留给他的遗言,不知道是什么内容。

把神识探入灵力球,里面是一个虚幻的场景,是五爷,五爷告诉陈维政,龙山陈村在这个地方立村已经近三百年,过去老祖宗看上了龙山的龙形,认为这里是风水宝地,有风水师说,是陈维政的爷爷下葬时,点中了地眼,从那时开始,陈村走上富强之路。五爷的看法不一样,他认为,这一切都是因为维政,有维政在,龙山陈村就会保持强盛,维政离开了,龙山陈村就会由盛转衰。他告诉陈维政,该留则留,该走则走,至于陈村的将来,不要考虑太多,华超、华峥、华嵘,三个国王,会让陈村继续光大,维刚、维开、华南、华泰会带着国内走向富强。

这块虬龙松,茂盛了一千三百年,是到采撷的时候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