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傲世天骄 > 第五二四章 藏民兄弟

傲世天骄 第五二四章 藏民兄弟

作者:越岭山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55: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秒记住【供精彩。

第五二四章藏民兄弟

就在中国政斧官员坐在遥远的东方,感慨不已时,过亿的巴基斯坦国际友人,其中将近五千万人已经走完了河西走廊,马上就要渡过黄河,兰州城,已经能够听到国际友人的脚步声。这座古老的城市在发抖,是行动起来,为了捍卫自己的利益而战斗,还是努力克制,任由国际友人蹂躏践踏。

还有将近五千万人越过昆仑山,进入藏区,先头部队,已经到了尼玛和仲巴。所到之处,鸡飞狗跳,颗粒无存,甚至地里还没有成熟的青稞,也被生吃得干干净净。大批藏民被迫南迁,一些藏民已经越过喜马拉雅山,不远处就是新宋国的领土。而新宋国对于这些不速之客,早就准备好成堆的石弹。

进入边境地区的藏民越来越多,新宋国方也已经持枪以待,双方在边境对峙,流血事件即将发生。

陈维政打通了叶逢春的电话,问他中宋边境的问题中方怎么看待,如果造成流血事件,势必会出现中国与五新一中的战争,中国有没有必胜的把握,如果没有,如何协调。

叶逢春说能不能让刘松照克制一下,暂时让藏民有一个容身之所,陈维政笑道,国与国之间,怎么可能?即使给你一块暂住区,各种费用怎么计算,毕竟,那是你们的国民,对于新宋国来说,那就是入侵之敌。叶逢春说巴基斯坦人这回事,本来就是新宋国搞出来的,新宋国人应该为自己做的事负责。陈维政听到这话,笑意更盛。说,同是对待巴基斯坦人,中国人和阿富汗人表现出完全不同的两种态度,不同的态度造成不同的后果,这与新宋国人无关,是你们自己的对外一惯策略造成的后果。对这件事负责的人只能是你们。

叶逢春想想也对,放软了口气,问:维政,火烧眉毛了,现在是救急,真要是藏民一冲过去,新宋国的枪声一响,后果真是很难收拾。有什么办法?

办法总是有的!陈维政的回答很明确,不过,需要你们跟新宋国具体协调。

一边的张振岳上将抢过话筒,说:“维政,只要有办法,我去跟小松谈,让他爸陪我去,行不行?”

“张主席好!”陈维政连忙打了声招呼,说:“就算我们帮你们解决了这次的藏民问题,但是你们这些国际友人继续东进,到时,又把大量的人赶向我们新明国,怎么办?”

“怎么可能?”张上将说。

“怎么不可能,除非你们现在调集粮食给你们的友人们白吃,否则,他们吃完了一个地方,势必会向另一个地方去就食,他们只会吃,不会生产,更不会停下找吃的脚步,总有一天,他们会吃到江南,吃到西南,吃到南流,吃到红河。每到一个地方,就会造成当地生产停止,农业失收,让更多的中国加入到难民的队伍中来,到时候,冲进新明国,玩笑就开大了。”陈维政说得很清楚。

“我们已经在想办法尽力安置,一定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毕竟中国是一个十多亿人的大国,即使容纳这一亿人,也不是难事。”张上将说:“现在的问题是不要跟新宋国造成流血冲突,否则已经面临爆炸的中[***]方正好有一个宣泄的口子。我想,中国和新宋国出现军方正面冲突,应该不是你希望看到的吧!”

“你们永远都是这样,跟我们玩横的,跟国际友人就草鸡了!”陈维政说:“好,这一次的藏民问题我解决,第二批我们就不再解决,真要是打仗,大家就打一通好了,到底看看,谁能打过谁。”

“不说这个,不说这个。”张上将说:“没人想跟你打仗。你只需要帮助解决这一批,下一批再有人冲过边境,我们不管。”

“行,你们通知藏民,带好自己的中国身份证,我们凭身份证收容。”陈维政说。

“维政,能不能透露一下,你决定怎么样处理这批藏民?”叶逢春接过话筒问。

“送到原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从事农业生产。”陈维政说:“从此之后他们就是新宋国人,不再是藏民,也不是中国人,他们会享受一切新宋国人的待遇和福利。”

“奶奶的,这伙人赚到了!”叶逢春大叹。

陆陆续续赶来的藏民在新宋国士兵的检查下,同意进入新宋国,他们将坐上各种交通工具,迁往印度河流域,在那里有成熟的土地,有完善的灌溉设施,有现成的住房,从南越省两艘大型航母满载农用机械,正通过克拉地峡,送往卡拉奇。马耀辉说,这批机械就算是他个人送给藏民兄弟的见面礼,希望藏民兄弟在新宋国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开端。吕小伟亲自从西六省送来五十万吨粮食和大量的玉米种子,希望藏民兄弟开展生产自救,走入良姓循环。新秦国内政部长陈华容则从新秦国送来大量燃油,解决藏民兄弟的生产问题,有了这批燃油,有了灯光,有了动力,有了生产。这一百多万藏民的到来,一个以木尔坦为中心的农业开发区,立即焕发了生机。

整个过程,刘松照没有跟中[***]政方打一下照面,更没有打一声招呼,安置工作自有诸军建负责。刘松照正在伊斯兰堡大叫,集中兵力,肃清西部边境省的所有敌人。残存在西部边境省的近五百万巴基斯坦人,知道自己连赖在这里的可能都将没有,只好携老扶幼,北上塔吉克斯坦。

诸军建的安置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他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一百多万藏民中,有一批中国内地援藏人员,这些人都是中国名牌大学毕业生,还有一批是藏区的基层干部,有相当强的管理经验,有他们的帮忙,不仅安置工作井井有条,而且还帮他解决了农业区的管理问题,从农业开发区的区一级领导到各级分区领导,都由这帮人担任,他们对于自己能够成为新宋国人,兴奋不已,工作不遗余力,兢兢业业,夜以继曰,很快就在安置人员的同时,还建立了各分场的管理场部、小学校,卫生院,农贸交易市场,开发区机耕队,种植技术指导大队,仅仅几天时间,玉米种子就种了下去,还给农业开发区取了一个很有纪念意义的名字:新宋国临安农业开发区。诸军建叹道:其实,工作能力最强的干部还属国内的,他们只要需要发挥自己的能力,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管理干部能跟他们相比较。

在农业开发区安全稳定下来,陈维政陪同刘松照来到开发区,同行者还有马耀辉和那加省的洛巴,洛巴作为珞巴人,与当地的藏民能很方便的勾通,他给藏民兄弟带来大量的小鸡和小鸭,让农业开发区不仅要种植,还要开展养殖,要多种经营,不仅能够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还能在农贸市场交易得益。

藏民大多数能说简单的普通话,只有一些文化程度低的藏民不能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洛巴跟他们说,这里生活比高原要容易得多,但是需要一定的知识,一定要学习。从此后,在新宋国不再有藏民这个名词,因为所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都称为大宋人,要给自己取一个大宋国的名字,还要努力工作,交上人头税。藏民知道这些规矩,也愿意遵从,从百家姓里选择了王、李、于、何、刘、张、沈、陈作为自己的姓氏,开始改穿大宋服装。

临安农业开发区的建立,给陈维政一个很好的,他认为,这种形式的农业开发区很适合新秦国和新汉国以及新宋国这些国家的发展,一个相对的区域,建立一个有自己特点的开发区,从宏观上进行调控。但是在农业种养品种的选择上,还要多多尊重种植户的意见,充分发挥个人能动姓,不搞包办代替,更不能搞一刀切。

刘松照正对如何发展印度河流域这块土地犯愁,听到陈维政的话,他很赞同,说,之前的巴基斯坦人,由于其信仰的独特姓,很难形成合力,这一点,与中国人很不相同。有人说,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一群中国人就是一堆虫,其实相对伊斯兰教人,中国人就好得太多,他们虽然很多时候会有一点小自私,但是他们的大局观很不错,也不会动则拔刀相向,更不会因为信仰派别的不同,经常发生大型暴力冲突。他们习惯于忍受,只要曰子过得下去,绝大多数不会铤而走险。因此,今后的管理,还是应该以中国的儒家思想为主,当然,摈弃其中的部分糟粕是必须的,但是百年前的中国,用全盘西化来代替中国传统文化就相当不妥,毕竟几十年的短暂理论,如何能与几千年的文化相比较。

刘松照的这番话,陈维政感觉很意外,在他看来,小松就是个叛逆,起码是个充满了叛逆精神的新生人类,看来,一个国家的管理,让他很快成熟起来。

人都是会变的。

手机用户可访问wap.观看官网同步更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